Workflow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整体效能稳步提升——专家解读《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9月21日,《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自2015年开始发布,是迄今国内持续时间较长、评价体系 较为稳定的评价报告之一。报告评价结果被纳入多地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目标、指标,为国家和地方科技 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今年的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与去年相比,今年报告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新质 生产力培育和科技强国建设总体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 创新促进发展5个方面,设置12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1个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 价和分析。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创新投入和产出规模不断扩大,创新环境优化明显,创新绩效显著提 升。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凸显 根据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大梯 队。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新华社· 2025-09-17 12:40
新华社记者刘兵、关俏俏、郝玉 村村水泥路、户户安居房、家门口就业、看病有保障……如今,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 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富民兴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 展,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定到资源分配,都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美起来贯彻实施, 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劲头足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6日电 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 党的治疆方略之富民兴疆篇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拉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新疆就业人数达1391 万人,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 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幸福满满 发展红利惠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围绕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电力等"十张网"系统布局,建成一批打基础、利 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疆电外送"电 ...
四川网络文学产业推介会举行 四大项目签约 发布网文发展倡议
四川日报· 2025-09-17 02:57
四川一直重视网络影视发展。去年初,修订后的《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印 发,明确对重大文艺项目进行扶持、对精品给予奖励,每年省级财政用于广电视听内容资金在2.5亿元 以上。 政策的吸引力逐步助推和转化出产业实力。以成都为例,作为产业核心区域,聚集了腾讯、咪咕等 头部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数字化摄影棚和52个特效棚,300多家影视文创机构扎堆入驻;2024 年,相关园区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近25%。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不仅是文化大省、文艺重镇,更是中国网络文学 的重要阵地和产业高地。成都作为西南中心城市,具有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和文化创意底蕴,发挥成都的 辐射带动作用,整合西南地区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与市场资源,构建西南地区的网络文学产业生态圈, 正是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巴丹 记者 肖姗姗) 9月16日,由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的四川网络文学产 业推介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省份的网络作协代表联合发布网络文学 协同发展倡议,4个重点合作项目同步签约。 会上,五省份的网络作协代表联合发布《西南地区网 ...
到2035年,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8:49
国土空间规划目标 - 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325.47万亩 [1]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4万平方千米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267.44平方千米以内 [1] 国土空间体系构建 - 推动沿黄流域 汾河流域 沁河流域 涑水河流域协同发展 增强区域竞争力 [2] - 加强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协同联动 [2] - 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引领区 [2] 农业与生态布局优化 - 巩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和吕梁山 太行山特色农区建设 [3] - 推进水源 山脉 森林 草原 湖泊 湿地系统保护修复 [3] - 加强太行山 吕梁山等重要生态屏障修复 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3] 空间管控与产业发展 - 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 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 [4] - 推动沿汾生态经济带优化人口 资源 产业配置 [4] - 依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4] 基础设施与文化保护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建设 [4] - 弘扬黄河文化 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 [4] - 将各类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4]
战略叠加优势 如何变为发展胜势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0
区域战略叠加优势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1] - 安徽成为战略叠加优势省份,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过去10多年连续迈过4个万亿元大关 [1] - 安徽外贸规模、创新能力强势进位,今年上半年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安徽汽车产业链企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增速 [1] - 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为安徽制造 [1] - 安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2]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 长三角地区建立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包括高层座谈会、经济协调会、专题合作会 [7] - 设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机制定期拉清单、明重点 [7] - 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六安与上海松江区共建产业园,滁州南谯区和南京浦口区一体布局集成电路 [7] 省域产业协调布局 - 安徽省成立省汽车办,不增编制实体化运作,印发产业集群建设指导意见 [9] - 施行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优化省内产业分工布局,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9] - 集聚7家整车企业、3000多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和1700多家后市场企业,构建汽车产业全链条 [9] 开放联动发展 - 安徽推进新能源汽车与集成电路联动发展,与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型显示等产业跨界融合 [13] - 共建江海直达运输体系,与上海港建立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模式 [15] - 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创建、芜湖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开通运营,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全球产业链布局 [15]
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发布 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上新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48
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发布 - 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是我国第一部覆盖全国及各省区市、综合地表与深部、海洋和陆地的地质志书,系统总结了当前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1] - 该志书包括32部省级地质志、1部重要构造单元地质志、1∶100万和1∶250万中国地质图及数据库等共计33部志书,约1.2亿字,300余幅地质图件 [1] - 作为中国地质"百科全书",该套志书将提升全国和各省区市的地质研究水平,引领全国地质图鉴标准与数字化建设 [1] 志书主要内容与创新 - 立足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更新了全国和省级的地层与关键岩浆岩年代学格架 [2] - 创新提出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3个克拉通、6个对接带和11个造山系 [2] - 初步厘定62条中国陆域俯冲增生杂岩带,深化7个典型地区的成矿背景认识,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2] - 增加城市建设、布局、发展等相关内容,支撑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
黑龙江省建投集团总经理周军:调结构、促转型 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使命担当
搜狐财经· 2025-08-04 04:32
公司业绩与战略布局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94亿元,经营成果总体稳定 [3] - 截至2024年底,省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林海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15亿元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23%,重点布局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及涉水、涉地、涉能源、涉环保领域 [5] - 2025年目标为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6] 重大工程项目与社会贡献 - 完成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开闭幕式场馆等9个改造项目及"雪韵丁香"主火炬塔建设项目 [4] - 参与城市更新行动民生保障类项目117个,惠及居民25万户,完成老旧小区住宅楼改造1152栋,惠及居民近10万户 [4] - 热源热网改造工程覆盖供暖面积127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2万户 [4] - 哈尔滨都市圈环线项目围绕寒区重大基础设施全场景智能化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建造,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5] 改革与创新举措 - 完善市场开发体系建设,推动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化"大兵团作战"转变 [4] - 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4项、重大科技成果52项,打造绿色施工示范项目26项、智慧工地样板工程11项 [5] -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7] - 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聚焦智慧建造、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 [7] 未来发展规划 - 市场布局上实施"东扩、南移、西进、北拓"战略,重点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6] - 产业布局上发挥投融资平台功能,重点发展涉水产业,服务现代化大农业、黑土地保护及水利生态修复 [6] - 管理提升方面以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强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7] - 2025年目标为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 [7]
专家热议: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证券时报· 2025-08-01 10:34
(原标题:专家热议: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记者日前从"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5年会"的专题研讨会上了解到,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 加效应是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未来要集成各大战略目标,通过叠加区域政策、协同战略机制等,最大 限度发挥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得到增 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首先需要集 成战略目标,让战略目标都往一个方向发力、劲往一处使。同时,把不同战略中涉及的区域合作、联 动、投入、考核等机制协同起来,促进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多项战略部署在空间上有所重叠,地方如何更好发挥各战略的政策效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 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认为,发挥各战略的叠加效应,要密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 其中,在产业发展配套协作方面,高国力指出,要通过战略叠加,让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的行 ...
专家热议: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证券时报· 2025-08-01 10:1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加效应 - 核心观点: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加效应是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需集成战略目标、协同机制以培育新增长极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大区域(东、中、西、东北)发展平衡性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稳步推进 [1] 战略目标与机制协同 - 需集成战略目标使各方向发力一致,协同区域合作、联动、投入、考核等机制以促进共同发展 [1] - 地方需结合实际发展,解决政策合力问题(如广西面临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等多政策叠加的整合挑战) [2] 产业发展与协作 - 战略叠加需实现要素流动提效、产业分工协作及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2] -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应通过"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模式强化产业链配套,避免产业孤岛 [2][3] - 区域内部需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如北京、天津)与周边承接能力(如河北),畅通要素流通渠道 [3] "十五五"区域联动重点 - 需聚焦战略机制连接点、空间连接线及毗邻交界地区的特别关注 [4]
成都天府大港集团成功发行2000万美元境外债,境外融资再添新绩
搜狐财经· 2025-07-25 08:04
债券发行情况 - 成都天府大港集团成功定价发行2年期2,000万美元高级无抵押固息债券,票面利率7.0%,并于7月23日顺利交割 [2] - 债券由天府信用增进公司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担保,募集资金用于对集团现有境外债务进行再融资 [2] - 本次发行抓住美债利率相对平稳、中美关税博弈升温前的短暂窗口,迅速锁定融资成本 [2] 定价策略与市场反应 - 7.0%的票面利率延续了集团年内另外两笔美元债的定价水准,表明在不同时间窗口和市场环境下,集团始终稳定把握定价区间 [2] - 6月27日发行的7.74亿元人民币境外债券以7.3%的票面利率吸引逾20家机构投资者参与,簿记峰值近17亿元 [3] 融资能力与市场布局 - 自年初以来,天府大港集团已在国际市场完成四笔境外债发行,体现公司在多变市场中的融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3] - 三笔美元债均引入信用增进机制,有效压降票面利率并拓宽投资者结构 [3] - 集团逐步形成跨币种、跨区域的融资体系,拓展多币种融资渠道并匹配多元负债结构 [3]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继续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在可持续领域的布局 [3] - 携手优质市场资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