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角兽企业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培育壮大独角兽企业政策正在制定中
快讯· 2025-06-16 06:52
工信部政策动态 -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我国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管理机制优化完善 [1] - 培育壮大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正在制定中 [1]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层面正加大对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显示创新型企业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对象 [1]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管理机制的优化完善,表明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1]
2025年5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06个,智能制造行业火热,IPO募资额增长近4倍,港股成中企主要上市地丨投融资月报
创业邦· 2025-06-13 00:15
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分析 - 2025年05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606个,比上月减少8%,比去年同期减少16%;已披露融资总额193.17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减少31%,比去年同期减少59% [6] - 热门融资行业:智能制造(150个)、人工智能(79个)、医疗健康(70个),其中智能制造较上月下降18% [3] - 前五行业融资事件占比64%(390个),涉及金额109.96亿元人民币(占比57%);金额排名前五行业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金融、汽车交通,涉及金额144.82亿元人民币(占比75%) [8][10] - 地区分布:江苏(107个)、广东(94个)、上海(83个)、浙江(75个)、北京(72个) [14] - 城市分布:上海(83个)、北京(72个)、深圳(62个)、苏州(52个)、杭州(43个) [16] - 阶段分布:早期471个(占比77.72%)、成长期117个(占比19.31%)、后期18个(占比2.97%);早期金额68.89亿元(占比37.83%),成长期82.20亿元(占比45.14%),后期31.01亿元(占比17.03%) [18]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 - 智能制造为最热行业,高端制造设备赛道以78个事件成为行业最热赛道 [12] 全球大额融资及独角兽 - 全球新增30个大额融资事件,总额546.56亿元人民币;中国新增5个(占比17%),涉及73.24亿元人民币(占比13%) [22] - 全球新增5家独角兽企业,中国无新增;中国当前独角兽企业506家,占全球总数27% [26] 投资机构动态 - VC/PE机构554家,比上月减少13%;CVC机构62家,比上月减少15% [31] - 活跃VC/PE机构:麓山投资(19个)、深创投(12个)、工银资本(9个)、毅达资本(6个)、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6个) [32] - 活跃CVC机构:联想创投(3个)、电控产投(3个)、小米集团(3个)、中国航发(3个)、追创创投(3个) [34] 中国企业IPO市场 - 17家企业完成IPO,数量比上月减少26%,募资总额512.41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增加397% [37] - 上市板块:港股(9家)、A股(6家)、美股(2家) [39] - 热门IPO行业:传统行业(3家)、汽车交通(3家)、消费(3家) [41] - 地区分布:江苏(5家)、香港(2家)、广东(2家)、上海(2家) [44] - VC/PE渗透率82%(14家),CVC渗透率59%(10家) [37] 中国并购市场 - 并购事件6个,比上月减少78%;已披露金额13.21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减少76% [50] - 行业分布:传统行业(4个)、企业服务(1个)、金融(1个);金融行业交易金额最高(10.91亿元人民币) [51] - 地区分布:湖南(1个)、广东(1个)、上海(1个)、四川(1个)、山东(1个) [53]
宁波前湾新区11家企业上榜省独角兽企业系列榜单
新华网· 2025-06-12 02:05
宁波前湾新区独角兽企业概况 - 宁波前湾新区11家企业上榜2025年浙江省独角兽企业系列榜单,占宁波全市37家上榜企业的近三分之一 [1] - 上榜企业包括1家浙江独角兽企业、5家未来独角兽TOP100(全省第六)、5家种子独角兽TOP100(并列全省第三) [1] -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占全球比重近30%,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1] 硬科技领域表现 - 前湾新区11家上榜企业全部属于"硬科技"领域 [2] - 康龙化成(宁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唯一上榜的生命健康领域独角兽,业务覆盖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 [2] - 康龙化成服务全球超过3000家客户,包括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曾受托研发全国首款主治非小细胞肺癌新药 [2] - 一临云(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利用AI技术提升临床研究全链条效率 [2] - 半导体行业有6家上榜企业,清纯半导体推出首款车规级量产碳化硅二极管及MOSFET产品,累计融资超8亿元 [3] - 中电化合物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通过车规验证,成为国内外主流芯片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供应商 [3] 研发投入与产业集群 - 前湾新区11家上榜企业总估值达252.51亿元 [4] - 2023年前湾全社会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98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近30% [4] - 前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总估值超150亿元,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 [5] - 鼎声微电子联合车企研发车规级高可靠性电阻器,填补国内空白 [6] - 复旦杭州湾科创园开创"虚拟园区"模式,联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链条协同创新 [6] 金融支持与资本赋能 - 前湾新区打造同类城市领先的资本市场政策包,个别年度安排的资本市场政策资金超过2亿元 [8] - 健世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极氪汽车在纽交所上市,一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库 [8] - 前湾依托3支国资母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31支细分领域子基金,总规模接近250亿元 [9] - 前湾国资平台参投49个新区项目,合作直投17.3亿元,带动跟投资金接近30亿元 [9] - 前湾与康龙化成联合成立多支投资基金,推动生态合作伙伴加速集聚 [9]
Q1融资额暴跌67%,智能制造领跑453笔融资,江苏成最热投资地丨投融资季报
创业邦· 2025-06-12 00:02
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2025年Q1季度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1843个 较上季度减少14% 较去年同期减少35% 已披露融资总额888.67亿元人民币 较上季度减少36% 较去年同期减少67% [3][10] - 热门融资行业前五为智能制造(453个)、人工智能(267个)、医疗健康(251个) 其中智能制造行业较上季度下降15% [4] - 前五行业融资事件占比67% 涉及金额占比83% 金额排名前五行业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材料、汽车交通 合计742.71亿元人民币占比84% [12][14] 地区与阶段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江苏(322个)、广东(301个)、北京(270个)、上海(212个)、浙江(211个) [5][18] - 早期阶段融资事件占比77.1%(1421个) 金额占比65.19%(571.75亿元) 成长期事件占比19.64%(362个) 金额占比24.38%(213.82亿元) 后期事件占比3.26%(60个) 金额占比10.43%(91.54亿元) [6][20] 全球大额融资与独角兽 - 全球新增107个大额融资事件(单笔≥1亿美元) 总额2276.86亿元人民币 中国占16个事件(15%) 金额420.08亿元(18%) [25][26] - 全球新增18家独角兽企业 中国占2家 当前全球独角兽总数1883家 中国507家占比27% [7][33][34] 投资机构动态 - VC/PE机构投资事件前五为奇绩创坛(26个)、深创投(25个)、合肥国耀资本(22个)、中科创星(19个)、亦庄国投母基金(18个) [8][43] - CVC机构投资事件前五为招商局创投(6个)、联想创投(5个)、尚颀资本(5个)、晶泰科技(5个)、蚂蚁集团(5个) [45] IPO与并购市场 - 中国企业IPO数量65家 募资310.44亿元 其中A股28家、美股22家、港股15家 VC/PE渗透率55%(36家) CVC渗透率25%(16家) [8][49][50] - 并购事件96个 金额93.09亿元 数量前五行业为企业服务(15个)、智能制造(14个)、能源电力(12个) 金额前五为能源电力(26.46亿元)、消费(17亿元)、医疗健康(8.08亿元) [58][60] 细分领域亮点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高端制造设备以180个融资事件成为最热领域 [16] - 传统行业以14家IPO成为最热IPO赛道 浙江以12家IPO位列地区榜首 [49][52][55]
Q1融资额暴跌67%,智能制造领跑453笔融资,江苏成最热投资地丨投融资季报
搜狐财经· 2025-06-11 10:00
一级市场融资概况 - 2025年Q1中国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843个 环比下降14% 同比下降35% 已披露融资总额888.67亿元人民币 环比下降36% 同比下降67% [1][5] - 热门融资行业前五:智能制造(453个)、人工智能(267个)、医疗健康(251个)、材料、企业服务 合计占总数67% 金额占比83% [8][11]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高端制造设备最热 达180个事件 [13] 地区与阶段分布 - 融资事件前五地区:江苏(322个)、广东(301个)、北京(270个)、上海(212个)、浙江(211个) [2][15] - 阶段分布:早期1421个(77.1%)金额571.75亿元(65.19%) 成长期362个(19.64%)金额213.82亿元(24.38%) 后期60个(3.26%)金额91.54亿元(10.43%) [3][17] 大额融资与独角兽 - 全球新增107个大额融资事件 总额2276.86亿元 中国占16个(15%) 金额420.08亿元(18%) [22] - 全球新增18家独角兽 中国占2家 中国现存独角兽507家 占全球27% [30] 投资机构动态 - 活跃VC/PE前五:奇绩创坛(26个)、深创投(25个)、合肥国耀资本(22个)、中科创星(19个)、亦庄国投母基金(18个) [35] - 活跃CVC前五:招商局创投(6个)、联想创投(5个)、尚颀资本(5个)、晶泰科技(5个)、蚂蚁集团(5个) [38] IPO市场表现 - 中国企业IPO数量65家 环比降16% 同比增20% 募资310.44亿元 环比降22% 同比增18% [41] - 上市板块:A股28家、美股22家、港股15家 传统行业以14家成为最热IPO赛道 [42][45] - VC/PE渗透率55%(36家) CVC渗透率25%(16家) [41] 并购市场数据 - 中国企业并购事件96个 环比降45% 披露金额93.09亿元 环比降78% 境内并购占77个 跨境19个 [51] - 并购热门行业:企业服务(15个)、智能制造(14个)、能源电力(12个) 金额最高为能源电力(26.46亿元) [52]
郑永年建言: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圳应“抓小放大”促创新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20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意义与影响 - 1988年宪法修正案确立私营经济法律地位 1992年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2年十八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方针 近年中央连续出台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组合拳 [3] - 该法是国家最高层面的制度保障 为民营经济筑牢法律根基 稳定市场预期与企业家信心 属于里程碑式的体系性建设 [3] - 法律实施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配套政策出台 民营企业将获得与国企同等的法律地位 融资等发展机会显著增加 [4] 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 民营经济贡献全国50%以上税收 60%以上GDP 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 80%以上城镇就业 90%以上企业数量 在深圳等地区重要性远超"56789"基准数据 [6] - 国有企业侧重基础建设与经济稳定 民营企业主导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 是延续中国技术优势的关键力量 [4] - 新加坡和越南通过完善国企民企分工体系实现发展 中国需借鉴经验发挥两者协同优势 [4] 深圳落实法律的战略建议 - 需转变"抓大放小"为"抓小放大"战略 资源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 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防止大企业垄断 [6] - 应依托特区立法权提前布局 以法规形式细化法律实施 同时协调大湾区规则衔接 深港融合及外资合作等多元因素 [7] - 建议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加强调研 精准解决发展堵点 培育潜在独角兽企业如"下一个华为、比亚迪" [6][7]
大阵仗!“独角兽”IPO辅导团多达33人,签字页快写不下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08:30
作 者丨尹华禄 编 辑丨曾静娇 近日,证监会披露了国泰海通关于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视涯科技")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完成的报告。 据披露,2024年10月11日,国泰海通与辅导对象签署了辅导协议,并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等相关规定及双方约定开展辅导工作。自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 辅导机构共开展了两期辅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 国泰海通参与此次辅导的工作人员可谓众多,此报告签名人数达33人 。 国泰海通在公告中透露,2025年1月和2025年3月,依照辅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进度,为 确保辅导质量,分别新增钱岳、毛宇、陈双睿3人和吴志君等22人为辅导工作小组人员。2025 年4月,吴志君、郑元因工作安排调整,不再担任辅导工作小组人员。 截至目前,视涯科技共完成7轮融资,最近一笔是在2023年2月的C轮融资,歌尔股份、源码资 本、鼎泰海富、合肥国鑫资本等为投资方。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 视涯科技估值超百亿元,为合肥新增独角兽 公司之一 。 | | | 都在用的商业查询工具 | 查公司 查老板 | 童关系 查风险 | | | | | -- ...
“独角兽”企业完成IPO辅导!辅导人员达33人,签字页都快写不下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06:25
公司上市进展 - 国泰海通已完成对视涯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工作,辅导协议签署于2024年10月11日,辅导工作分两期进行,时间为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 [1] - 辅导工作小组人员变动频繁,2025年1月新增3人,2025年3月新增22人,2025年4月有2人因工作调整退出,最终第二期辅导报告签字人员达35人 [2][3] - 相关公告包括2024年10月的辅导备案报告、2025年1月的第一期进展报告、2025年4月的第二期进展报告以及2025年6月的辅导工作完成报告 [4] 公司基本信息 - 视涯科技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册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注册资本9亿元人民币,企业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员工规模100-499人 [4][5]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半导体器件、微显示器件、光学元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电子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技术开发与服务等 [5] - 公司官网显示其专注于新一代半导体OLEDoS显示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致力于打造OLEDoS显示应用生态链 [5] 股权结构与融资情况 - 公司股东包括上海箕山管理咨询、武汉精测电子集团、歌尔股份、嘉兴联一贰号投资合伙企业等 [4] - 已完成7轮融资,最近一次为2023年2月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歌尔股份、源码资本、鼎泰海富、合肥国鑫资本等 [6] - 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公司估值超百亿元,成为合肥新增独角兽企业之一 [7] 财务与治理结构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因硅基OLED行业技术人才密集特性需持续高研发投入,以及12英寸产线建设投入较大 [7] - 公司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表决权差异安排,该制度自2022年5月创立大会通过后将持续沿用至上市后 [7]
《中国独角兽排行榜2025》出炉 书亦烧仙草实力上榜
财富在线· 2025-06-06 05:07
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8.46万亿元 [1] - 6家川企上榜,全部来自成都,包括书亦烧仙草、医联、准时达、威斯克生物、驹马物流、Fiture [1] - 独角兽企业以突破性技术或新颖商业模式被视为经济发展风向标 [1] 新茶饮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689亿元 [1] - 行业在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赋能下加速迈向品质化、规模化扩张 [1] - 书亦烧仙草上榜反映市场对新茶饮行业的持续看好 [1] 书亦烧仙草发展路径 - 从2007年首家门店扩张至5200多家门店 [2] - 发展策略包括:锚定大单品、优化产品结构、构建供应链体系、完善运营管理 [2] - 供应链覆盖30+种植基地、29个仓储体系、200条冷链专线,实现闭环管理 [3] 书亦烧仙草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主打健康茶饮,推出白月光果茶系列、金桔柠檬水等热门产品 [3] - 创新养生饮品如双皮奶、桃胶莲子、阿胶系列受年轻人青睐 [3] - "橙漫山茶花"40小时热销100万杯,单店单日最高出杯超465杯 [3] - "杨梅"和"不老莓"系列上市2周销量均超100万杯 [3] 独角兽企业代表案例 - 中科宇航(估值160亿元)、星河动力(150亿元)为航天领域代表 [2] - 比亚迪半导体、沐曦集成、瀚博半导体估值均达100亿元 [2] - 医疗健康领域数坤、德晋医疗估值均为92亿元 [2] 书亦烧仙草核心竞争力 - 产品力、供应链与品牌搭建形成多维共振 [5] - 入选独角兽榜单体现18年行业深耕与未来潜力 [5]
2025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及安全威胁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00:54
具身智能产业 -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范式,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我国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配套系列政策支持[2]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25.335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87.5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0%;国内2023年规模4186亿元,2027年有望达6328亿元[2][39] - 技术发展呈现感知层多模态融合、决策层向自主智能迭代、行动层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的特点,我国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大模型算法等方面取得突破[2] 深科技创新 - 深科技聚焦独特、受保护或难以复制的科学技术,以解决社会问题与推动未来发展为导向,对现有行业具有颠覆性影响[3] - 全球深科技创新在光子学和电子学、生物科技等七大前沿领域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风险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3] - 各国通过出台法案、资金扶持、成立基金会等方式大力支持深科技创新,如美国成立"美国前沿基金"[3] 商业航天产业 -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在卫星互联网、天基测控等领域有望实现"换道超车"[4] - 我国规划三个"万星星座"计划,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将带动小卫星及商业发射需求爆发[4] - 商业天基测运控系统建设进度领先国外,多家企业已为众多商业卫星提供服务[4] 独角兽企业区域发展 - 独角兽企业区域分布从高度集聚转向多极协同,北京在指数排名中高居榜首,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为主要聚集地[5] - 湖北、重庆、四川等依托国家级战略城市群形成次级增长极,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三个梯队[5] - 促进均衡发展需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动态监测机制[5] 具身智能技术体系 - 技术体系分为感知、决策、行动、反馈4部分,感知模块实现多模态融合与动态环境解析[22][23] - 决策模块利用大模型驱动与任务规划,包括分层决策模型和端到端模型[24][26] - 行动模块涉及机器人学相关技术和仿生学技术,实现运动控制与精细操作[26][27] 全球具身智能政策 - 各国从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应用场景、生态体系、发展保障五方面制定政策[33] - 美国通过《人工智能政策路线》《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等保持领先地位[34] - 欧盟推出Invest AI计划,拟调动200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投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