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务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出售券商股权“回血”,锦龙股份拟收购智算服务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7-24 13:1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拟收购深圳本贸29.31%股权以加速业务转型至算力服务领域[1][3] - 收购目标深圳本贸专注于智算中心全产业链服务,2024年末总资产19.78亿元,净利润5362.47万元[3] - 公司去年6月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智算中心项目,但至今未披露进展[2][4] 资产重组与资金动向 - 公司已完成转让东莞证券20%股权,获得22.72亿元转让价款,仍持有东莞证券20%股权[1][6][7] - 中山证券67.78%股权转让计划已终止,因可能导致公司无具体经营业务[6] - 转让东莞证券股权使公司上半年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1.05亿至1.53亿元[7] 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2021-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1.31亿、-3.92亿、-3.84亿、-0.89亿元[6]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74.86%攀升至2024年81.09%,2024年至少7亿元银行借款逾期[5][6] - 控股股东3500万股股份因债务违约被司法拍卖但流拍[7] 子公司业绩表现 - 东莞证券2024年上半年营收14.13亿元(同比+38%),净利润4.77亿元(同比+60%)[7] - 中山证券同期营收2.31亿元(同比-52%),净利润亏损2811.77万元[7] 收购标的背景 - 深圳本贸曾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因信披违规被警示,2021年摘牌[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深圳本贸第二大股东,实控人谢鄂强持股32.94%[3][4]
德意志银行(DB.US)Q2净利润14.85亿欧元扭亏为盈 创2007年来最佳半年业绩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07:05
智通财经APP获悉,德意志银行(DB.US)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实现14.85亿欧元(约合17.5亿美 元),较去年同期的1.43亿欧元亏损显著改善,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2亿欧元。当季营收78.04亿欧元,与市 场预期基本持平。这一业绩得益于固定收益与外汇交易业务的强劲表现,同时抵消了欧元升值及部分传 统业务下滑的影响。此外,该银行还下调了企业银行全年收入指引,称目前的收入将与之前"略高"的收 入预期"基本持平"。 | Key figures (in € billion) | 2Q 2025 | 2Q 2024 | Estimate | | --- | --- | --- | --- | | Revenue | 7.80 | 7.59 | 7.67 | | Costs | 4.96 | 6.70 | 5.17 | | Credit provisions | 0.42 | 0.48 | 0.43 | | Net income | 1.49 | -0.14 | 1.44 | | CET1 ratio (%) | 14.2 | 13.5 | 13.9 | 分部门看,核心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至27亿欧元 ...
锦龙股份连亏4年负债率81% 拟买智算服务公司3成股权
中国经济网· 2025-07-24 03:26
交易概况 - 锦龙股份拟收购广东深报一本和深圳深报一本合计持有的深圳本贸29.3151%股份,其中广东深报一本持股23.2427%(16,434,548股),深圳深报一本持股6.0724%(4,293,688股)[1] - 交易各方于2025年7月22日签订《意向书》,目前处于筹划阶段,需履行后续决策程序[1] - 深圳本贸专注于智算中心和算力服务全产业链,业务涵盖规划建设、投资运营及T-block预制模块化技术应用[1]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深圳本贸2024年末总资产19.78亿元,净资产4.85亿元,年度营业收入8.69亿元,净利润5362.47万元[2] 交易动机 - 本次交易旨在推动公司业务转型,拓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未来营收能力和盈利能力[2] 公司财务状况 - 锦龙股份连续4年1期亏损: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3.92亿元、-3.84亿元、-0.8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4.18亿元、-3.67亿元、-0.70亿元[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63亿元(同比+245.1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65亿元(同比+694.22%),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3318.94万元(同比+522.71%)[5] - 2025年Q1营业总收入3051.09万元(同比+24.83%),归母净利润-9573.10万元(同比减亏5.2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96亿元(同比-197.55%)[6]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230.13亿元,负债186.99亿元,合并资产负债率81.25%[6] 交易不确定性 - 交易需依赖尽调、审计、评估结果协商最终条件,存在未达成风险[3]
江苏有线上市十年利润开倒车:扣非后净利连续五年亏损,传统业务板块成拖累
证券之星· 2025-07-21 10:09
业务转型与多元化布局 - 公司重点发展数据业务并布局算力服务支撑等十大增值业务,以构建多元化业务生态并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1] - 数据业务服务营收从2020年的6.9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25亿元[5] - 工程结算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7.78亿元增至2024年的10.86亿元[5] - 销售商品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3.91亿元增至2024年的7.52亿元[5] 财务表现与盈利状况 - 公司营收在2017年达到80.95亿元峰值后连续多年下滑,2021-2023年增速仅为1.55%、0.63%、1.22%[2] - 2024年营收79.8亿元同比增长5.04%,归母净利润3.654亿元同比增长7.46%[2] - 扣非后净利润从2016年的7.854亿元高点持续下滑,2020-2023年分别亏损2.369亿元、1.993亿元、1.85亿元、3亿元[2] - 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056亿元,但同比增幅达31.49%[2] - 综合毛利率从2017年的30.73%下滑至2023年的24.07%,2024年小幅回升至24.66%[6] 非经常性损益依赖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7亿元,是当年利润总额的1.28倍[3] - 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政府补助3680.9万元、委托投资损益9446万元、营业外收入4.44亿元[3] - 2021-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分别高达5.14亿元、5.11亿元、6.4亿元[3] 传统业务萎缩 - 传统有线电视业务板块收入持续下滑,2024年收视维护费21.85亿元同比下滑6.43%,城建配套费17.36亿元同比下滑3.38%,数字电视增值服务费2.2亿元同比下滑25.71%[4] - 三项传统业务收入合计从2021年的48.1亿元(占比64.48%)下降至2024年的41.4亿元(占比51.89%)[5] - 收视维护费收入较2021年下降约20%,较2017年下降高达36%[5] 现金流与运营压力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17.08亿元同比大增32.82%,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613.91万元[7] - 2024年末存货17.8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合同履约成本15.98亿元同比增长24.81%[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骤降54.52%,从24.08亿元下滑至10.95亿元[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4.3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29.56%[8]
*ST威尔保壳进行时:跨界“追锂”,斥资5亿元收购紫江新材
华夏时报· 2025-07-18 09:55
公司股价表现 - *ST威尔7月18日盘中涨停,收盘价15.31元/股,日内涨幅5.01%,最新市值21.96亿元,已连收3个涨停板 [1]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5.46亿元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公司业务将拓展至锂电池材料行业 [1] - 交易方式为现金支付,不涉及发行股份,不会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更 [2] - 交易对方包括紫江企业、长江晨道、宁德新能源等股东 [2] 关联交易分析 - 交易双方实控人均为沈雯,属于关联交易 [3] - 交易前紫江企业持股58.94%,比亚迪持股3.87%,长江晨道持股3.74%,宁德新能源持股2.53% [3] - 交易后*ST威尔持股51%,紫江企业持股31.05%,比亚迪持股3.87%,长江晨道和宁德新能源退出 [3] - 紫江新材股东权益评估值11亿元,较净资产增值5.65亿元,增值率105.61% [3] 业绩承诺与标的公司情况 - 紫江集团承诺紫江新材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和9580万元 [4] - 紫江新材主营锂电池用铝塑膜,2024年销量5127.7万平方米,国内市场占有率22.2% [4] - 2023年营收7.11亿元,归母净利润9023.65万元;2024年营收6.23亿元,归母净利润5351.51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55亿元,归母净利润1012.26万元 [4] 客户情况 - 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新能源、比亚迪、欣旺达、鹏辉能源、新能安等 [5] - 2023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70.01%,2024年60.16%,2025年一季度61.14% [5] - 比亚迪为第一大客户,2023年销售额3.48亿元,2024年1.41亿元,2025年一季度3979.46万元 [5] 公司经营状况 - *ST威尔2006年上市,主营自动化仪器仪表及汽车检具业务 [7]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8亿元、1.57亿元和1.63亿元,连续三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2098.58万元、-1705.89万元和-1724.17万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42.77万元(同比下降26.44%),净利润-564.03万元(同比下降10.31%) [7] - 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净利润1.3-1.65亿元(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675至-450万元(减亏) [8] - 业绩改善主要因2025年5月完成出售仪器仪表资产组,获得投资收益 [8] 行业前景与挑战 - 锂电池材料行业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推动,前景广阔 [1] - 铝塑膜作为软包电池关键材料具有较好市场前景 [9] - 行业面临技术壁垒、产能过剩风险,竞争激烈 [9]
Snap-on(SNA)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17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本季度净销售额为11.794亿美元,与去年持平,有机销售额下降860万美元,被有利的外汇换算所抵消 [40] - 综合毛利率为50.5%,较去年的50.6%略有下降,其中包含50个基点的不利外汇影响,部分被RCI计划的收益所抵消 [41] - 运营费用占净销售额的比例从2024年的26.8%上升170个基点至28.5% [42] - 本季度运营收益为3.273亿美元,去年为3.505亿美元;运营收益率为25.5%,去年为27.4% [43] - 本季度有效所得税税率为22.5%,2024年为22.6%;净利润为2.503亿美元,去年为2.712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72美元,去年为5.07美元 [43] - 金融服务收入为1.017亿美元,去年为1.005亿美元;运营收益为6820万美元,去年为7020万美元 [50] - 总贷款发放额为2.93亿美元,较2024年减少1510万美元,降幅4.9%,其中展期信贷发放额下降5% [51] - 季度末资产负债表包含约25亿美元的总融资应收款,其中22亿美元来自美国业务 [51] - 美国展期信贷60天以上逾期率为1.8%,较2024年第二季度上升20个基点,较上一季度下降20个基点;展期信贷组合过去12个月净亏损6950万美元,占季度末未偿余额的3.46% [52] - 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为2.372亿美元,去年为3.011亿美元 [53] - 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4600万美元,主要包括2640万美元的融资应收款净增加和1970万美元的资本支出 [54] - 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709亿美元,包括1.118亿美元的现金股息和7900万美元的普通股回购 [5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商业和工业(C&I)集团 - 销售额为3478万美元,去年为3720万美元,有机销售额下降7.6%,部分被450万美元的有利外汇换算所抵消 [45] - 毛利率为40%,去年为41.7%;运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为26.5%,去年为25% [46] - 运营收益为4690万美元,去年为6220万美元;运营利润率为13.5%,去年为16.7% [46] 工具集团 - 销售额为4910万美元,去年为4820万美元,有机增长1.6%,有利外汇换算120万美元 [47] - 毛利率从去年的48.8%下降50个基点至48.3%;运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从2024年的25%改善50个基点至24.5% [47] - 运营收益为1.167亿美元,去年为1.148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23.8%,与2024年持平 [48] 维修系统和信息(RS&I)集团 - 销售额为4686万美元,去年为4548万美元,有机销售增长2.3%,有利外汇换算310万美元 [48] - 毛利率从去年的45.5%提高130个基点至46.8%;运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从2024年的20.5%上升70个基点至21.2% [49] - 运营收益为1.198亿美元,去年为1.136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从2024年的25%提高60个基点至25.6% [4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维修环境持续有利,技术人员业务有喜有忧但有所改善,美国网络工具组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国际货车业务持平 [11] - 宏观环境仍不稳定,但技术不确定性已趋于稳定 [11] - 维修系统和信息(RS&I)集团在维修店所有者和经理中扩大了业务,特别是在OEM经销商方面表现出色 [13] - 关键行业在本季度逐渐恢复势头,尽管初期存在不确定性和犹豫,但订单量有所增长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在关键行业拓展业务,加强在C&I领域的地位,通过洞察市场需求开发产品,提高工作效率 [16] - 工具集团向快速回报产品转型取得进展,推出多款新产品,满足技术人员对便捷工具的需求 [23] - RS&I集团将继续推出创新产品,利用客户关系和技术优势,扩大在维修店所有者和经理中的市场份额 [34] - 公司在贸易政策动荡中具有优势,采用在销售市场生产的战略,拥有广泛的工厂设施和专业知识 [6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本季度业绩展现了整体实力,尽管面临挑战,但在动荡环境中保持了韧性和平衡 [5][60] - 汽车维修市场持续有利,但宏观环境仍不稳定,技术不确定性虽已稳定但仍较为显著 [10][11] - C&I集团受解放日冲击和观望情绪影响,但随着形势发展已有所恢复 [38] - 工具集团向快速回报产品的转型取得一定成效,有望继续改善 [71][76] - RS&I集团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未来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33][38] - 公司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相信凭借产品、品牌和人员优势,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积极发展 [16][6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的企业成本约为每季度2700万美元 [57] - 2025年每季度预计将产生约600万美元的非服务性养老金成本增加,主要由于精算损失摊销增加 [57] - 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约为1亿美元,全年有效所得税税率预计在22% - 23%之间 [57] - 2025财年将包含53周的运营结果,多出的一周在第四季度末,但历史上对全年或第四季度总收入和净利润影响不大 [5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工具集团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的转变原因以及本季度内部执行的重要领域 - 第一季度技术人员的不确定性加速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公司的转型在早期受到影响,但后来逐渐稳定 [67][69] - 公司学会在转型中关注大产品线的低端产品,如推出受欢迎的经典系列工具箱,目前转型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发展势头 [70][71] 问题2: 信贷发放和需求方面的情况以及让加盟商更多参与信贷业务的机会 - 信贷发放情况有所改善,但本季度仍下降4.9%,部分原因是工具存储单元等大额可选商品销售下降,不过Triton诊断平台的成功推出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 [74][51] - 随着时间推移,如果市场没有重大变化,客户将逐渐适应并增加信贷需求,公司的转型也会更加有效,但第三季度情况较难预测 [75][77] 问题3: C&I集团关键终端市场趋势以及与计划的接近程度 - 4月业务较慢,但随着季度推进有所改善,航空和军事相关非国防领域以及一般工业开始好转,尽管本季度仍呈下降趋势,但已出现改善迹象 [80] 问题4: 本季度外汇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 外汇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为负6美分 [86][87] 问题5: RSNI集团Triton平台的价格点和与之前产品的差异 - Triton平台价格约在4500 - 5000美元之间,处于智能诊断产品的中间价位 [89] - 与之前产品相比,它是无线的,兼具无线的灵活性和有线的快速启动速度,还具备变焦功能、8小时电池续航和四倍内存等优势 [90][91] 问题6: C&I集团美国业务与国际业务的情况 - C&I集团业务约50%在北美,50%在海外,欧洲和亚洲市场面临诸多问题,如亚洲政治动荡、关税变化频繁,美国业务也受到贸易政策和项目业务观望情绪的影响,但订单量持续增加 [95][98][100] 问题7: 向上趋势是否涵盖所有类别 - 主要指关键行业和项目型业务,亚洲市场情况较为复杂,解决问题需要更长时间,欧洲情况类似,但主要讨论的是C&I集团的工业业务 [106][107] 问题8: 收购管道和无机业务发展的重点 - 公司关注多个收购机会,主要集中在扩大维修店所有者和管理者业务以及拓展关键行业领域,但在收购时会谨慎进行尽职调查,避免受到关税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110][111] 问题9: 工具集团销售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补货或价格相关的提前拉动 - 工具集团国际业务表现不一,整体持平,美国业务增长主要由转型推动,手工具和诊断业务较为成功,未发现明显的补货或价格相关提前拉动情况 [113][114] 问题10: 工具销售进入渠道与从货车销售的情况 - 两者大致平衡,货车销售略低,这符合公司本季度业务逐渐增强的情况,且季度数据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122][123] 问题11: 工具业务中高价位产品销售情况以及诊断业务是否领先 - 手工具是本季度工具业务的领先品类,诊断业务也表现良好,但工具存储单元销售下降 [125][127] 问题12: 关税的影响以及下半年的变化 - 难以量化关税的具体影响,因为关税情况每天都在变化,公司会及时应对,公司在应对关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采用在销售市场生产的战略 [130][131] 问题13: C&I集团项目延迟的实现时间以及是否会无限期推迟 - 项目延迟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等待关税情况的明确,订单量持续增加,公司对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但难以预测具体时间和发展曲线 [135][137] 问题14: 工具业务长期4%增长率的可行性 - 从过去20年的数据来看,工具业务的增长和盈利能力一直保持良好,公司对工具业务有信心,但需持续执行和改进 [142][143] 问题15: 现金和资本分配情况,是否考虑特殊股息、要约收购或大型收购 - 公司认为未来有机会进行大型收购,但会谨慎选择符合公司增长模式的项目,目前暂不考虑特殊股息或要约收购,但会定期审查资本分配过程 [147][148][149] 问题16: 碰撞业务疲软的原因是结构性还是周期性问题以及与ADAS需求的关系 - 碰撞业务疲软可能是因为大型多店运营商受到惊吓,减少了投资,具体原因尚不确定 [153][154] 问题17: 特许经营活动的展望和参会情况 - 公司预计本次特许经营活动规模可能会比去年略大,但最终情况要到最后几周才能确定,SFC活动的订单仅具有方向性,实际销售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 [157][158][159]
跟小米鏖战数年,2800亿世界巨头业绩腰斩,沦为“贴牌大王”?
搜狐财经· 2025-07-17 01:58
公司业务转型 - 飞利浦近年来通过拆分和出售非核心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包括显示器、家电、照明和半导体业务[1][7] - 目前消费者接触到的飞利浦产品大多属于品牌授权代工,仅保留剃须刀、电动牙刷等毛利较高的自营品类[2][9] - 公司转型后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产品包括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AED除颤仪等医疗设备[3][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80亿欧元(约151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A利润率11.5%,同比微增0.9%[4] - 医疗业务构成2024年主要收入来源:诊断与治疗业务88亿欧元(占比48.9%)、护理业务51亿欧元(28.3%)、个人健康业务36亿欧元(20%)[19] - 2001年因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半导体业务重创,当年净亏损26亿欧元(约219亿元人民币)[9] 历史发展轨迹 - 公司1891年以碳丝灯泡起家,1900年白炽灯泡年产量超300万只,1918年成为欧洲最大照明企业[10][11] - 20世纪下半叶发展为横跨消费电子、家电、医疗设备的多元化巨头,1996年营收达401.4亿美元(约2880亿元人民币)[12][15] - 曾拥有半导体领域先发优势,但拆分出ASML和台积电业务[14] 战略调整逻辑 - 2001年后采取"壮士断腕"策略,剥离技术壁垒不足或利润率低的业务[9][15] - 2002-2003年投入50亿欧元并购医疗产业链企业,2005年医疗部门收入占比提升至20%[17] - 当前持续精简医疗业务,2024年退出美国呼吸机市场并出售急救关护业务,追求专精化发展[21] 品牌授权模式 - 2018年将净水器等品类授权给德尔玛,2021年向高瓴资本出售小家电业务并附加15年品牌授权[7] - 品牌授权虽带来短期现金流,但长期可能侵蚀品牌商誉[9] - 通过专利诉讼维护知识产权,2020年与小米就3G/4G标准必要专利达成和解[9]
*ST宇顺加速业务转型 拟切入数据中心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09:23
公司重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拟以33.5亿元现金收购三家公司100%股权 标的公司由基汇资本间接控制 [1] - 公司控制权于2023年9月变更 大股东上海奉望实业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张建云完成管理层换届 聘任嵇敏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1] - 2024年4月公司收购上海孚邦实业有限公司75%股权 新增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应急装备及电气配电柜业务 [1] 股东支持与风险警示变化 - 控股股东上海奉望于2024年5月顶格增持公司股份并在承诺期限内完成增持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27日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但仍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业务多元化布局 - 公司原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屏及模组、触摸屏及模组、触摸显示一体化模组研发生产销售 [1] - 2025年7月推进收购数据中心业务 形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液晶显示产品+仪器仪表配电设备的多元化布局 [2] - 多元化布局旨在分散经营风险 进入数据中心市场 扩展增长空间并提升盈利能力 [2] 资金安排与战略发展 - 本次33.5亿元收购资金来源于控股股东借款、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2] - 控股股东自接管以来持续提供资金支持 并承诺为本次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2] - 管理层通过资产收购等多轮资本运作 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寻求新突破发展 [1]
凭单一客户支撑起33.5亿元收购 *ST宇顺豪赌数据中心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08:43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33.5亿元收购中恩云科技、申惠碧源、中恩云信息100%股权 [1][2]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资金来源包括控股股东借款、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1] - 标的公司为批发型数据中心 主要面向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2]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标的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营收分别为7.35亿元、8.15亿元、2.18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77.87万元、1.73亿元、4490.61万元 [2] - 业务模式为托管客户服务器设备并提供24小时运维管理 确保设备持续稳定运行 [2] - 唯一客户为互联网客户A 合同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前6年为锁定期 [1][4] 公司转型动机与财务现状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55亿元、2.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8.17万元、96.44万元、-1757.48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18.65万元 收购旨在切入数据中心赛道改善盈利能力 [3] - 交易后将形成数据中心服务、液晶显示屏、仪器仪表及配电设备的多元业务布局 [2] 交易风险与客户依赖 - 标的公司收入完全依赖互联网客户A 合同到期后续约存在不确定性 [1][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商誉将从3312.49万元增至25.14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从8.18%升至41.53% [3] - 公司辩称客户集中度高是行业常态 设备选型适配BAT等头部平台 具备潜在客户替代能力 [5] 行业特征与市场回应 - 批发型数据中心行业普遍存在高客户集中度 客户搬迁难度较大 [5] - 公司未回应关于客户A续约意愿及扭亏可能性的媒体问询 [5]
天威视讯上半年预亏超2350万,传统业务承压转型之路坎坷
犀牛财经· 2025-07-14 14:34
业绩表现 - 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50万元至335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1077.0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3.03亿元,同比下降1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95万元,同比下降102.25%[2] 亏损原因 - 有线电视、宽带、传输费等基础业务收入和利润减少[2] - 受房地产行业影响,楼宇覆盖项目减少,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2] - 有线数字电视和宽带业务收入下滑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主要原因[2] 传统业务现状 -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数115.89万个,较2023年底减少9.66万个[3] - 深圳地区宽带市场高度饱和,竞争异常激烈,新增用户空间有限[3] - 宽带用户发展新增不足,宽带业务收入难以实现有效增长[3] 业务转型尝试 - 已具备广电5G业务运营能力,但面临内容同质化、竞争力不足、运营经验欠缺等问题[3] - 广电5G业务在深圳地区市场占有率较小,发展受限[3] - 广电5G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支持[3] - 数据中心业务正处于转换期,规模效益尚未形成[4] - 云与大数据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与头部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等方面存在差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