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市场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手上有50万,2025年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说的我不淡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4-30 10:10
其次,房屋库存压力严峻,目前全国面临约1.2亿套空置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许多新建楼盘甚至多年难以变现,造成了买方市场的困境。据报道,在 某些新区晚上灯光熄灭率不足10%,形同"鬼城",如此多的空房让快速销售变得几乎不可能。 在考虑2025年投资方向时,存银行与购房之间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手握50万现金的人群,该如何抉择呢?广州的张婷婷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她以 50万在广州花都购买了一套公寓,没想到短短三年后,房价竟然缩水超过20万,甚至面临变现难题。这样的经历让她倍感焦虑,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房地产 市场未来的深刻思考。 尽管房价有所下跌,一些尚未购房的人却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重新燃起了购房的热情。不过,这样的情绪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有人仍在权衡:50万究竟 是买房还是存入银行更为明智。对此,众多专家给出了建议,强调在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保持现金流的重要性。 早在2018年,王健林便已发出警告,指出房地产的繁荣周期有限,市场已进入调整期。如今看来,他的清仓售房策略显得格外明智。在他成功的卖房过程 中,转化成的现金流让他得以在困境中自如应对。而另一位企业家曹德旺也直言不讳,认为房子只不过是水泥与砖头的堆积,金融 ...
现在卖房,是“精明”还是“糊涂”?王石一句话点醒无数人
搜狐财经· 2025-04-28 17:09
这两年,卖房的人,着实不容易。身边有位朋友,2019年前拿出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30万,全款买了一套90平米的次新房。当时想着靠手里的生意, 两年就能把债还清,开启幸福生活。 然而疫情突如其来,生意崩盘,大股东跑路,他也没钱盘下店铺,厂子只能关门。一家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生活成本与日俱增。撑了半年,实在扛不 住,决定卖房。房子刚装修好,他满心期待能赚一笔,可挂到市场才发现,房价从当初的一万一跌到了八千出头,连首付都亏了一半。最后,他狠下心亏几 十万卖掉了房子。 后来他感慨地说:"卖得早,虽然亏了,但总比眼睁睁看着它继续跌强。"这种"低价卖房求生"的现象,如今已不是个例,而是全国性的趋势。 数据显示,广州二手房挂牌超13万套,南京15万,西安11万,上海也超8万。市场冷清,一年比一年淡,成交持续下滑,挂牌量却在"爆仓"。面对这样的市 场,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卖房,是精明,还是糊涂? 万科创始人王石早在2018年就提出"活下去"的观点,彼时他已预判到行业风险临近,明确指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模式必须转型。如今再看,那些没听 进去的大房企,大多数都"爆雷"了,而万科却挺了过来。王石的核心观点是:高房价不可能一 ...
东莞、郑州、青岛,卖地收入膝斩!
城市财经· 2025-04-22 03:45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现状 - 2024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87万亿,较2021年历史高位下降44% [1] - 27座GDP超万亿城市中近八成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东莞降幅超50% [1] - 约一半万亿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较近五年高点下降50%以上 [1][9] 重点城市土地财政表现 - 2024年8座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超千亿: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广州、西安、成都、苏州 [7] - 杭州住宅土地出让金1168.97亿,位列全国第三 [7] - 20座万亿城市收入同比下降,南京降幅超25%首次掉出千亿行列,成都、长沙、泉州降幅超35% [7] - 深圳、青岛降幅超40%,东莞降幅达56.6% [8] 五年期城市土地收入变化 - 约一半万亿城市较近年高点收入下降50%以上 [9] - 东莞、郑州、青岛较近年高点下降70%以上 [10] - 青岛郑州2019年卖地收入曾超千亿,超过无锡、长沙等热门城市 [14] - 东莞2020年卖地收入779.5亿创历史记录 [14] 城市库存与去化情况 - 郑州、东莞2024年消化周期仍在25个月以上 [14] - 佛山、南京、苏州去化周期长且卖地收入降幅超50% [16] - 西安、上海等去化周期较短城市卖地收入降幅较小 [16] - 南京2024年库存减少138万平米但去化周期仍有22个月 [18] 2025年市场回暖迹象 - 2025年3月以来北京、成都、上海、杭州等多地拍出高溢价宅地 [1] - 杭州、上海、成都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2%、29.0%、28.3% [20] - 苏州、宁波平均溢价率约20% [20] -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增加带动房企补仓意愿 [20]
一季度法拍房市场整体“量增额减”;中交地产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房产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5 23:28
住建部新规提升住宅质量 - 住建部要求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送审,重点审查隔声设计、防串味设计和防水设计[1] - 隔声设计需重视主动降噪与被动隔声措施,防串味设计需细化地漏、排烟道等部位,防水设计遵循"防排结合、以排为先"原则[1] - 施工图审查监管加强,参建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1] - 新规或推动建筑产业升级,资金可能流向质量过硬、技术领先的建筑及建材企业[1] 一季度法拍房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法拍市场挂拍房源21.7万套,同比增加1.4%,成交4.1万套,同比增加1.7%[2] - 法拍房总成交金额643.9亿元,同比减少15.9%,成交均价513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7%[2] - 法拍交易拍次成交率13.97%,各类拍品成交折价率74.16%[2] - 市场下行压力下,房企资产处置难度加大,资金回笼受影响,行业或加速整合[2] 无锡取消商品房限售及价格备案 - 无锡取消商品房限售,取得不动产权证即可出售,相关税费按原政策执行[3] - 暂停新建商品房价格备案,房企可自主确定"一房一价"并对外公布[3] - 新政缩短房产流通周期,可能提升二手房市场流动性,缓解房企库存压力[3] - 房企定价自主权扩大,或加剧区域楼盘差异化竞争,倒逼企业优化产品定位[3] 上海第四批次土拍启动 - 上海第四批次土拍5月9日启动,涉及虹口、杨浦、松江和青浦的涉宅用地[4] - 总用地面积10.11公顷,起始总价84.1亿元[4] - 虹口区地块住宅部分容积率6.2,起始楼面价87997元/平方米,刷新区域纪录[4] - 土拍或促使房企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市场活跃有望增强房地产产业链信心[4] 中交地产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中交地产因2024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中地[5][6] - 公司股票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4月15日停牌,16日复牌[5][6] - 董事会已制定多项措施应对退市风险,包括资产重组和战略收缩[5][6] - 事件凸显房地产行业生存挑战,可能加剧市场对高杠杆房企资金链风险的担忧[6]
不接受大幅砍价!上海楼市,傲娇了!
城市财经· 2025-04-10 03:52
上海楼市现状 - 上海业主信心回归 部分不再接受大幅砍价 青浦白鹤镇某小区成交价从去年10月的85万元/套回升至100万元左右 业主心理价位调至98万元[4][5] - 3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93万套 环比大涨75.4% 同比增44.8% 创2022年以来3月最高成交量[6][19] - 虹口瑞虹新城等区域因高溢价土地出让 业主降价意愿明显降低[4] 一线城市成交对比 - 北京3月新房成交4151套 同比涨51.7% 环比涨107% 二手房网签19234套 环比增62% 同比增34.7%[15] - 深圳3月一手住宅网签4161套 环比增67.5% 同比增47.2% 但较去年四季度热度下降50%[15][17] - 广州1-3月一手住宅网签面积172.67万㎡ 同比增36.8% 二手住宅交易面积242.27万㎡ 同比增26.2%[19][20] 价格与供需关系 - 深圳二手房挂牌量突破7.3万套(实际或超10万套) 供应过剩导致价格难上涨[21][22] - 2月全国65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 上海结束自去年10月的连涨转为下跌0.4%[26][27] - 上海近期挂牌房源中86.37%选择降价销售 显示市场仍以买方为主导[28][29] 宏观影响因素 - 全国百强房企3月操盘销售金额3175.7亿元 环比增68.8% 但同比降11.4% 为五年来同期最低[10][12]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 销售额降17.1% 住宅销售面积降14.1%[38] - 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全年增量2.25万亿元 较上年减少3000亿元 创历史新低[40]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 中国对等反击 特朗普威胁将总关税提高至104%[51][53] - 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可能延缓中国宏观经济和就业市场回暖进程[50][54] - 一线城市楼市企稳关键取决于全国经济恢复情况 当前地方债和房地产问题仍未彻底解决[35][37]
上市24年首亏,66.92亿计提减值拖垮金地集团
北京商报· 2025-03-25 11:46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753.44亿元 同比下降23.22% [3][4][6] - 归母净利润亏损61.15亿元 同比下降788.54% 为上市24年来首次亏损 [3][4][5] - 基本每股收益-1.35元/股 同比下降775% [4] 资产减值影响 - 全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6.92亿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40.66亿元占比60.76% [3][8] - 第四季度计提减值32.53亿元 包括信用损失准备14.87亿元和存货跌价准备17.04亿元 [8] - 减值导致归母净利润减少50.47亿元 占亏损总额的82.53% [8] 业务运营状况 - 房地产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持续下滑 从2020年33.6%降至2024年14.11% [10] - 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 2023年981.25亿元(-18.37%) 2024年753.44亿元(-23.22%) [6] - 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94.1亿元连续下滑至2023年8.8亿元 2024年转为亏损 [5][6] 土地投资与项目情况 - 计提减值项目包括广州增城中新017项目(2021年9.18亿元溢价31.5%获取)和重庆大渡口项目(2017年18.55亿元溢价126.71%获取) [8][10] - 高溢价获取地块在行业调整期价值显著缩水 [10] 负债与资本结构 - 有息负债余额735亿元 其中96.3%为银行借款 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4.05% [11] - 资产负债率64.8% 扣除合同负债后资产负债率59.7% 净负债率49.1% [11] 行业环境因素 - 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市场需求放缓竞争加剧 [6] - 销售规模收缩导致项目去化周期延长 存货周转效率下降加剧跌价风险 [9] - 行业下行趋势加剧企业经营压力 部分房企采取促销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