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侧AI
icon
搜索文档
两融余额创出历史新高 连续11周保持正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9-02 18:31
市场活跃度与资金流入 - A股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截至9月1日达22969.91亿元 突破2015年峰值22730.35亿元 单日增加356.42亿元 [2][3] - 两融余额连续11周正增长 自6月23日起累计增加4845.1亿元 区间增幅超26% 其中8月25-29日单周增长1062.81亿元为年内最高 [3] - 融资余额占比显示仍有上升空间 居民存款规模较2015年增长近3倍 融资资金继续成为市场流动性重要增量来源 [4] 投资者参与特征 - 参与两融交易投资者数量显著提升 8月25日达67.23万名创历史新高 远超去年日均28.23万名水平 [5] - 有融资融券负债投资者数量达176.73万名 个人投资者数量增至761.48万名 较去年末增加38.7万名 机构投资者减少2184家至50064家 [5] - 融资利率下调至年化3%以下 部分券商推出无门槛客户3.8%优惠利率 融资成本降低激发参与意愿 [5] 行业资金流向 - 电子行业获融资净流入1034.08亿元 占全市场融资净流入总额超20% 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分别获433.6亿元和378.56亿元净流入 [6] - 电子行业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近35% 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5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92% [6] - 消费电子板块创新趋势明确 端侧AI落地加速终端换机周期 胜宏科技获79.48亿元融资净买入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66.89% [6]
电子行业点评报告:端侧AI散热机遇,微泵液冷关注艾为、南芯
东吴证券· 2025-09-02 12:01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端侧 AI 推动散热需求升级 传统被动散热方案(如石墨烯、VC)难以满足高功耗散热需求 行业正向主动散热方案迁移[7] - 压电微泵液冷驱动方案通过驱动芯片加速冷却液流动 提升循环效率 精准解决芯片核心区域散热问题 热效率较被动方案提升3倍以上[7] - 微泵液冷主动散热方案落地确定性高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应用于国内知名手机厂商高端机型 2026年有望成为放量"元年"[7] - 微泵液冷驱动芯片技术壁垒高 国外模拟厂商布局较少 竞争格局优良 国内企业艾为电子和南芯科技前瞻布局 将核心受益于端侧主动散热浪潮[7] 艾为电子技术方案 - 推出国产液冷驱动芯片 AW86320(压电驱动"静界·冰核") 提供超过180Vpp驱动电压 功耗与海外Top1友商相当[2] - 高负载场景下温度可降低10-15℃ 为小型化电子设备量产应用带来便利[2] 南芯科技技术方案 - 推出自主研发的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 SC3601 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2] - 节电效率提升10倍 驱动波形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低至0.3% 待机功耗低至微安级[2] - 液冷方案大幅提升移动智能终端散热性能 填补国产技术空白 SC3601已在多家客户导入验证并即将量产[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下半年以苹果为代表的AI手机将密集面世 设备算力需求激增[7] - 华为2023年已推出"微泵液冷手机壳" 内置超薄液冷层和高精微泵 通过冷却液循环散热 并搭载高性能相变材料(PCM)内含2亿颗微胶囊高效吸热[7]
国盛证券:重视HBM、3D DRAM、定制化存储机遇 中国厂商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2:26
HBM市场增长前景 - 全球HBM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7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98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3% [1] - HBM解决带宽瓶颈 功耗过高及容量限制问题 成为AI芯片主流选择 [1] - SK海力士2025年出货全球首批HBM4样品 三星计划2025年底实现HBM4量产 美光计划2026年推出HBM4 [1] 3DDRAM技术发展 - 3DDRAM通过垂直化架构突破传统制程极限 成为高密度DRAM长期解决方案 [2] - 三星开发垂直通道晶体管(VCT)DRAM SK海力士推进垂直栅极(VG)DRAM 均采用4F2核心技术架构 [2] - 3DDRAM工艺流程中图形化步骤精简 高难度蚀刻/沉积工序增加 产业价值从光刻设备向蚀刻 沉积环节迁移 [2] 键合技术市场机遇 - 3DDRAM增加晶圆对晶圆(W2W)键合需求 bonder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1000亿日元增至2030年3000亿日元 [3] - HBM4(12层)和HBM4e(16层)可能2026年开始采用W2W键合 2028年HBM5(20层)起W2W或成主流 [1] 中国厂商发展机遇 - 中国大陆光刻资源受限 3DDRAM更倚重蚀刻 薄膜 键合等技术而非EUV 中国厂商或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4] - 长鑫采用横向堆叠方式简化垂直整合工艺 外围电路通过混合键合整合 整体思路与早期3D NAND类似 [4] - 2024年海力士展示5层堆叠3DDRAM原型产品良率达56.1% 美光拥有多项3DDRAM专利 [4] 定制化存储应用进展 - 定制化存储成为端侧AI优选方案 华邦CUBE具有高带宽 低功耗特性 首批导入国外穿戴类设备 [5] - 南亚科定制化存储目标2025年底完成验证 2026年导入量产 应用涵盖AI服务器 AIPC AI手机等 [5] - 兆易创新子公司青耘科技为AI手机 AIPC 汽车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客户拓展进展顺利 [6]
中银晨会聚焦-20250902
中银国际· 2025-09-02 01:21
宏观经济表现 - 8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9.4%,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景气度在收缩区间微幅回升[5] - 8月新订单指数49.5%,环比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47.2%[5] - 生产指数实现50.8%,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维持活跃[5][6] - 制造业价格指数延续回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均实现连续三个月回升[6] - "反内卷"政策对中游设备制造业出厂价格提振明显,电气机械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均明显上升并升至荣枯线以上[6] 新北洋(计算机行业)业绩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24.0%;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114.6%;扣非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700.1%[2][8] - 2025Q2实现营收7.83亿元,同比增长26.0%;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小幅下降8.9%[9] - 2025H1期间费用率为25.46%,同比下降7.30个百分点,公司费用控制能力增强[9] - 第一战略成长曲线实现营收9.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智能物流装备收入同比增长130%[10] - 海外市场实现收入5.33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达42%,较2024H1提升5个百分点[11] 万华化学(基础化工行业)经营状况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909.01亿元,同比减少6.35%;归母净利润61.23亿元,同比减少25.10%[2][14] - 聚氨酯板块营业收入368.88亿元,同比增长4.04%;石化板块营业收入349.34亿元,同比下降11.73%;精细化学品板块营业收入156.28亿元,同比增长20.41%[15] - 聚氨酯业务产销量达298万吨/303万吨,同比增长5.30%/12.64%;精细化学品产销量分别为124万吨/119万吨,同比增长24.00%/29.35%[16] - 120万吨/年的第二套乙烯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第一套乙烯装置进行乙烷进料改造,改造完成后预计显著提高盈利能力[16] - 2025年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69件,新获得授权269件,海外专利布局提速[17] 敏芯股份(电子行业)财务表现与技术布局 - 2025H1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71.7%;毛利率31.6%,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3][19][20] - 2025Q2毛利率36.2%,同比提升15.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净利率13.5%,同比提升31.6个百分点[20] - 压力产品线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67.1%;惯性传感器实现收入0.2亿元,同比增长98.8%[21] - 在端侧AI传感器方面进行全面布局,已开始SNR 72dB以上的MEMS芯片设计开发[22] - 已立项研发人形机器人三大传感器领域项目,包括MEMS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机器人用IMU[23] 行业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上涨2.29%,通信行业上涨5.22%,有色金属行业上涨3.46%,医药生物行业上涨2.79%[1] - 非银金融行业下跌1.28%,银行业下跌1.03%,家用电器行业下跌0.54%[1]
中科创达(300496):端侧AI放量 海外市场扩展加速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9-02 00: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9亿元,同比增长37.44% [1] - 归母净利润达1.58亿元,同比增长51.84% [2] -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8%/8.42%/17.23%,同比优化0.96/1.22/3.43个百分点 [2]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收入17.42亿元,同比增长12.96% [2] - 欧美市场收入11.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1.11% [2] - 日本市场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1.11% [2] - 公司在全球16个国家或地区设有研发中心 [2] 业务板块分析 - 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1.89亿元(+7.85%),占比36.03%,毛利率提升至46.02%(+1.37pct) [2] - 智能软件业务收入8.41亿元(+10.52%),毛利率37.14%(+0.86pct) [2] - 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12.70亿元(+136.14%),占比38.49%,毛利率18.48%(-2.96pct) [2] 技术产品进展 - 发布滴水OS 1.0 Evo操作系统,深度融合AI大模型与舱驾融合技术 [3] - 基于自研TurboX移动计算平台(1-100 TOPS算力)构建弹性算力基础 [3] - 与高通、火山引擎等头部厂商合作开发沉浸式AI座舱解决方案 [3] - 推出多款无人叉车产品(GS-150-V1与GP-150-V1),采用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 [3] - 发布机器人专用算力模组(12-80TOPS),为AMR提供算力支撑 [3] AIoT平台创新 - 推出基于高通Wear5100+MCU的TurboX AI眼镜,采用双芯分布式架构使待机功耗降低75%,整机重量低于40克 [4] - 发布新一代视频会议一体机Blink II MINI,AI能力全面升级,可帮助客户节省50%认证时间 [4] - 产品已进入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市场 [3] 战略布局 - 以"滴水OS"作为系统中枢,构建"OS+域控+生态"的全栈能力 [3] - 聚焦工业物流自动化领域,在泰国、越南等地区完成项目落地 [3] - ARM架构在PC端前景可期,为AIPC和AI手机提供操作系统级软件支持 [4] - 与高通具有多年合作基础,积极探索整车操作系统、工业机器人、端侧智能新机遇 [4]
中芯国际(688981):需求增长叠加端侧AI驱动,25Q2业绩超预期&产能持续扩张
国投证券· 2025-09-01 23:30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给予中芯国际"买入-A"投资评级,维持评级 [5] - 6个月目标价为140.07元/股,较当前股价114.76元有22.1%上行空间 [5] - 总市值达9165.1亿元,流通市值2281.84亿元 [5]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4%;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76% [1] - 25Q2营业收入160.47亿元,同比增长17.34%;归母净利润9.44亿元,同比减少16.96% [1] - 25Q3预计营收环比增长5%-7%,毛利率指引18%-20% [1] - 25H1晶圆代工业务收入303.53亿元,同比增长25.91%,位居全球纯代工第二 [2] - 25H1晶圆销量468.2万片(8英寸等效),同比增长19.9%;平均售价6482元/片 [2] - 25H1毛利率21.91%,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 [2] - 25Q2实际营收环比降幅1.7%优于指引(预期环比降4%-6%),毛利率20.4%超指引上限 [2] 应用领域增长分化 - 智能手机领域收入74.67亿元,同比减少1.67% [3] - 电脑与平板领域收入49.17亿元,同比增长33.31% [3] - 消费电子领域收入123.84亿元,同比增长53.8% [3] - 工业与汽车领域收入30.66亿元,同比增长65.15% [3] - 互联与可穿戴领域收入25.19亿元,同比减少13.63% [3] - 增长主要受端侧AI驱动、PC换机周期开启及汽车电子复苏推动 [3] 产能与资本开支 - 25H1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月产能,25Q2产能利用率达92.5%,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 [10] - 25Q2资本开支18.85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33.18% [10]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73.3亿元、777.7亿元、892.8亿元 [11]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4亿元、60.9亿元、72.3亿元 [11] - 采用PB估值法给予2025年7.2倍PB,反映国产替代加速与产能扩张逻辑 [11] 市场表现 - 相对收益显著,近12个月绝对收益达137.9%,领先沪深300指数101.7个百分点 [6] - 股价近期表现强劲,1个月涨幅30% [6]
手机内存也有“公摊”,谷歌新机搞了个“AI专用”
36氪· 2025-09-01 11:42
产品发布与功能 - 谷歌推出Pixel 10系列旗舰机型 搭载语音实时翻译、哼唱变歌曲、Magic Cue和Camera Coach等AI功能 [1] - 该系列机型被定位为Android手机风向标 展示公司在移动AI领域的技术实力 [1] 硬件设计与AI优化 - Pixel 10配备12GB内存 其中3.5GB被划定为AI专属内存 仅限Tensor G5张量处理器调用 [3] - 作为对比 Pixel 9同样配备12GB内存但未采用AI专属内存设计 [5] - 专属内存设计旨在解决端侧AI与多任务冲突问题 避免系统卡顿 [7][8] - 3.5GB容量经过专门计算 可支持7B规模、4位量化的AI模型运行 [8] 技术挑战与性能权衡 - 端侧大模型需本地完成数据吞吐 若使用闪存可能导致AI任务耗时达数分钟 [5] - 端侧AI需高速缓存和更大内存带宽 运行时必然占用内存资源 [6] - 专属内存设计可能影响设备长期性能 8.5GB可用内存或难以满足7年系统更新后的应用需求 [12] 用户选择权与市场争议 - 专属内存设计剥夺用户选择权 对AI功能不感兴趣的用户需为未使用功能付费 [14] - 实际可用内存仅8.5GB 但官方宣传为12GB 被质疑存在虚假宣传嫌疑 [16] - 智能手机基础组件(如内存)直接影响性能表现 与IP68或NFC等可选功能存在本质区别 [14] 行业竞争背景 - 谷歌在苹果Apple Intelligence尚未成熟阶段 凭借Pixel 10系列抢占移动AI技术窗口期 [3] - Android和iOS系统均存在"杀后台"现象 以优化内存使用和续航体验 [10]
9月券商金股出炉,这些股获力挺
证券之星· 2025-09-01 08:18
券商9月金股推荐概况 - 24家券商发布投资策略报告 推荐超200只金股 [1] 重点推荐个股 - 中兴通讯获三家券商推荐 半年度营业收入715.5亿元同比增长14.5% 归母净利润50.6亿元 [4] - 新易盛获两家机构推荐 8月累计涨幅超80% 今年以来暴涨超300% [4] - 华峰测控获开源证券和长江证券联合推荐 [5] - 恺英网络获开源证券和国海证券联合推荐 [5] - 泸州老窖获东吴证券和华安证券联合推荐 [5] 行业分布特征 - 科技制造板块受关注 东北证券推荐齐锋智能/华胜天成/德福科技/航天宏图/广和通 东吴证券推荐雷赛智能/指南针/昆仑万维/杰瑞股份/晶晨股份 [5] - 黄金板块获多家推荐 东北证券推荐中国黄金国际/山东黄金 华鑫证券推荐赤峰黄金 [5] - 新能源/生物医药板块成为机构关注焦点 [5] 市场行情展望 - 多家券商预判A股延续"慢牛"行情 建议关注科技/顺周期/"反内卷"制造业方向 [6] - 招商证券认为市场保持震荡上行概率较大 增量资金流入形成正反馈 [6] - 浙商证券指出"系统性慢牛"中线健康向上 短期存在双向波动放大/交易量下降/技术形态压力等不确定性 [6] 配置线索与催化事件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催化资源品行情 尤其利好贵金属和铜 [6] - 苹果端侧AI与META AR眼镜发布或推动消费电子板块行情 [7] - 9月创新药催化事件增多 建议聚焦资源/创新药/消费电子/化工/游戏/军工板块 [7]
策略周评20250901:政策助力“人工智能+”
东吴证券· 2025-09-01 08:07
核心观点 - AI应用进入现实检验期,政策助力"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发布行动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2][3][4] - 海外AI应用竞争加速,Google发布Gemini 2.5 Flash Image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在LMArena基准测试中位列榜首,API定价为每百万输出token 30美元,生成单张图片约消耗1290个输出token,成本约0.039美元,OpenAI推出gpt-realtime语音对话模型,支持情感感知和多语言无缝切换[2][4] - 短期流动性继续催化,畏高资金或寻找低位补涨,推荐中长期终局具备确定性且存在性价比的下游应用方向,包括AI+创新药、AI+军工、AIGC、端侧AI、人形机器人及智驾等[3][5] 市场表现与数据跟踪 - 美股科技股周度表现分化,Nvidia收盘价174.18美元,市值4232.6亿美元,周跌幅2.14%,年涨幅29.73%,微软收盘价506.69美元,市值3766.3亿美元,周跌幅0.11%,年涨幅20.87%,苹果收盘价232.14美元,市值3445亿美元,周涨幅1.92%,年跌幅6.97%,谷歌收盘价212.91美元,市值2578.3亿美元,周涨幅3.31%,年涨幅12.74%[8] - A股寒武纪单季营收暴增,叠加流动性催化,8月以来持续创新高,但近期市场成交额萎缩导致科创板调整[2] - 主要科技指数收益表现显示纳斯达克指数、恒生科技、创业板指和科创50分化,A股主要AI概念指数情绪显示周均换手率和2018年以来市盈率分位数差异,如多模态模型周均换手率约70%,市盈率分位数约50%,短剧游戏周均换手率约60%,市盈率分位数约40%[8][11][13] 政策与行业事件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在六大领域加快实施重点行动,可对标2015年"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有望引领AI+各行业应用浪潮加速[3][4]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将于9月5日至8日在沈阳举行,聚焦"AI+工业"主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算力算法等策划专题活动[4] - 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推动"AI+安全"技术协同与治理创新,应对深度伪造、数据投毒等新型威胁[4] - 联合国大会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通过决议,决定设立"人工智能独立国际科学小组"和"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机制,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弥合数字鸿沟[4] 投资机会与推荐方向 - AI应用或已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今年快手、美图等公司AI应用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下游应用端的爆发具有中期确定性,且空间较上游硬件更为广阔[3][5] - 推荐下游应用方向包括AI+创新药、AI+军工、AIGC、端侧AI、人形机器人及智驾,视为看涨期权,左侧进行积极布局[3][5] - 东吴证券推荐多个AI相关标的,包括四方股份(出海&AIDC新增长点)、儒竞科技(AIDC&机器人控制器)、中文在线(AI赋能业务全流程)、中科蓝讯(AI端侧市场)、昆仑万维(AI全产业链布局)、阳光电源(AIDC第三增长曲线)等[7][14][15]
敏芯股份(688286):2025H1业绩、盈利能力大幅提升,MEMS平台布局初步成型
中银国际· 2025-09-01 06:3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敏芯股份维持"买入"评级,原评级亦为买入,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3][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47.8%至3.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7%至0.25亿元,毛利率提升10.2个百分点至31.6% [3][7] - 盈利预测上调,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1.64亿元、2.3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21元、2.92元、4.25元,市盈率70.1倍、29.0倍、20.0倍 [4][6] - 公司在端侧AI传感器和人形机器人三大传感器领域积极布局,新产品研发储备丰富,有望驱动未来增长 [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亿元(同比+47.8%),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171.7%),扣非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158.1%),毛利率31.6%(同比+10.2个百分点),净利率8.4%(同比+25.9个百分点) [7]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7亿元(同比+43.9%),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207.9%),毛利率36.2%(同比+15.2个百分点,环比+10.2个百分点) [7] - 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0.1亿元(同比+3.9%),管理费用0.2亿元(同比-13.3%),研发费用0.4亿元(同比-1.5%) [7] 业务分产品线表现 - 压力产品线营收1.3亿元(同比+67.1%),主要因防水气压计产品份额提升及微差压新产品布局 [7] - 惯性传感器营收0.2亿元(同比+98.8%),因加速度计解决工艺问题后向ODM平板及手机出货,且IMU产品实现客户突破 [7] - 声学产品线营收1.1亿元(同比-2.3%),但公司正推进高信噪比数字麦克风产品,部分已小批量出货 [7]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端侧AI传感器布局:开发SNR 72dB以上MEMS声学芯片、0.56mm*0.56mm芯片工艺优化;AI眼镜骨传导麦克风支持超低功耗及语音唤醒;压力传感器完成0.7mm*0.7mm血压计芯片及0.5mm*0.5mm胎压计芯片研发 [7] - 惯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新工艺平台客户送样,预计下半年批量出货;MEMS陀螺完成流片及测试 [7] -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布局:启动MEMS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三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机器人用IMU研发立项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25亿元、10.49亿元、13.65亿元,增长率43.4%、44.6%、30.1%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1.64亿元、2.38亿元,增长率292.5%、141.4%、45.4% [6] - 当前股价84.88元,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70.1倍、29.0倍、20.0倍,市净率4.3倍、3.8倍、3.2倍 [4][6] 市场表现与股东结构 - 股价年内绝对涨幅40.6%,相对上证综指超额收益22.7% [2] - 总市值47.54亿元,总股本56.01百万股,流通股56.01百万股 [2] - 主要股东李刚持股19.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