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

搜索文档
美国想要的,中国给不了了,关键时刻,特朗普矛头指向日本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29
据金融界报道,日本可能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以推动与美国在6月中旬前达成关税协议。这其中包括投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LNG)管 道项目、分享造船技术等。日本将展示其在破冰船建造方面的优势,随着北极地区安全担忧加剧,这一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日本首相石破茂表 示,他亲自指定的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在华盛顿与美国同行举行第三轮会谈后返回东京。赤泽亮正表示,他希望在石破茂与特朗普计划于下个 月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间隙会晤前达成协议。 然而,日本在谈判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日本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护,在军事上对美国有一定的依赖;另一方面,美国此前曾指责日本 故意压低日元汇率,使其出口获得贸易优势,这使得谈判更加复杂。日本能否在谈判中迫使美方让步,全面取消汽车关税,还有待观察。但可以 确定的是,美国若不重视日本的诉求,日本国内的政治压力将会持续增大,这对美日关系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朗普(资料图) 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美国企业原本期待的"短暂和解"并没有带来商业关系的修复,反而发现中国市场已经发生了不可 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贸易数据上,更反映在中国企业对供应链 ...
美媒涉华提问“挖坑”,泰外长不上套
观察者网· 2025-05-26 09:32
东盟供应链整合与中泰经贸合作 - 泰国外长玛里强调东南亚国家应通过深化区域及全球供应链整合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并开拓更大市场,东盟国家已在合作生产半导体等复杂产品[1] - 东盟官员认识到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潜力,这将推动成员国关系深化和制造业优势共享[1] - 尽管71%泰国企业CEO担忧中国廉价商品冲击本土市场,但玛里认为中国产品进入有助于泰国经济,因消费者可获得更便宜商品[1] 中泰双边经贸关系 - 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达1339.8亿美元,中国连续12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3] - 中国对泰直接投资快速增长:2015-2023年投资流量从4.07亿美元增至20.18亿美元,存量从34.4亿美元增至126.57亿美元[3] - 2018-2024年中国在泰投资申请项目累计1941项,2024年达810项/1746亿泰铢,涵盖电子元件/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是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4]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 2024年中国-东盟贸易总值9823.4亿美元(增长7.8%),其中中国出口5865.2亿美元(增长12%),进口3958.1亿美元(增长2%)[4]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将签署升级议定书,被视为维护自由贸易与开放合作的重要进展[4] - 经济学家萨克斯指出东盟与中国经济深度绑定,若被迫选边应选择邻国中国,脱离现有经济关系难以想象[4][5]
贸易融资为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赋能
金融时报· 2025-05-26 03:17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小企业供应链挑战 -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生力军面临全球供应链参与机遇与挑战 国际地缘冲突等因素导致供应链卡点、断点、堵点风险增加 同盟化趋势加剧逆全球化与供应链收缩风险 [1] - 中小企业因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在全球供应链中形势更为严峻 融资成为其参与供应链的关键制约因素 [1] 贸易融资概述与特征 - 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基于国际贸易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核心为进出口商提供与贸易结算相关的融资或信用便利 [2] - 具备五大特征:自偿性(还款来源为贸易销售收入)、真实性(需提供增值税发票等单据)、封闭性(专款专用)、短期性(通常≤180天)、灵活性(可定制产品组合) [2] 全球贸易融资市场现状 - 2022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达2.5万亿美元 占商品贸易总额10% 较2018年1.5万亿美元增长66.67% 主因贸易额增长(2021+25% 2022+10%)与融资供给减少 [3] -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 抵押担保不足、财务透明度低及国际贸易规则复杂性加剧融资约束 [3] 中国贸易融资实践 - 20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6.16万亿美元(出口3.58万亿美元占全球14.6% 进口2.59万亿美元占全球10.5%) 银行业国际结算规模11.57万亿美元(同比+4.4%) [4] - 国内信用证结算量超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4.9%) 保理业务快速增长(国内+34.7% 国际+16.7%) [4][5] - 光大银行2023年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4539.52亿元 提供信用证、托收、保函等多元化产品支持供应链企业 [5] 贸易融资对供应链的促进作用 - 亚洲开发银行贸易与供应链融资计划累计支持510亿美元供应链贸易 其中60%涉及中小企业 [6] - 通过信用证、保理等工具降低融资成本 缩短订单收款周期 风险共担机制提升供应链韧性 [6][8] - 支持企业进口高技术中间品 突破低端锁定困境 2022年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融资促进技术交流案例显著增加 [7][10] 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方向 - 中国已形成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的多层次银行体系 需差异化定位服务供应链 [12] - 资本市场需完善转板机制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创业板(成长型)、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特色定位 [13][14] - 商业银行应创新科技金融产品 光大银行等机构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服务效率 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增长显著 [15][17] 金融开放与国际合作 - 需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 简化跨境贸易审批 优化人民币结算措施 2023年沪港通/深港通交易量同比提升12% [18] - 推动境内外资本市场规则对接 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全球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数量较2020年增加40% [19]
美国制造的iPhone,多少钱?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11:28
特朗普要求iPhone美国制造的潜在影响 - 特朗普要求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否则将征收至少25%关税 [1] - 华尔街分析师预测美国制造iPhone价格将飙升25%-190%,最高达3500美元 [1][4] - 美国银行分析师指出仅劳动力成本就会使iPhone 16 Pro售价从1199美元增至1500美元 [3] 美国制造的可行性挑战 - Wedbush分析师估计转移10%供应链需三年投入300亿美元 [4] - 亚洲工人时薪3.63美元 vs 加州最低时薪16.50美元,美国组装劳动力成本达200美元(亚洲为40美元) [7][8] - 美国缺乏大规模工程师团队,富士康威斯康星项目仅创造1454个岗位(原计划13000个) [9] 供应链与关税问题 - iPhone核心组件依赖亚洲:台积电处理器、LG/三星屏幕、中国其他部件 [10] - 若90天关税暂停期结束,iPhone 16 Pro Max价格可能因关税和劳动力成本上涨91% [10] - 转移整个供应链需多年且可能无法实现,最终组装转移相对可行 [11] 苹果的应对策略 - 库克采取小规模美国生产换取关税豁免,如AI服务器和Mac Pro [12]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公司可能通过生产HomePod等低产量产品争取豁免 [12] - 2019年德克萨斯州Mac Pro生产案例显示谈判策略有效性 [12]
美国制造的iPhone,多少钱?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06:32
美国制造iPhone的成本影响 - 若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价格可能飙升25%至3500美元,比当前高出190% [1] - 仅劳动力成本一项就使iPhone 16 Pro售价增加25%,从1199美元升至1500美元 [2] - 在美国组装测试一部iPhone的劳动力成本达200美元,远高于亚洲的40美元 [3] 供应链转移的可行性挑战 - 苹果需三年投入300亿美元才能将10%供应链转移到美国 [2] - 中国iPhone制造工人时薪3.63美元,加州最低工资为16.50美元 [2] - 半导体等核心部件依赖台湾、韩国等地生产,全球供应链难以重组 [5] 美国制造业的局限性 - 美国缺乏大规模工程师群体,难以匹配中国"足球场规模"的工程团队 [4] - 富士康威斯康星州项目实际仅创造1454个岗位,远低于承诺的13000个 [4] - 转移整个iPhone供应链可能需要多年甚至不可能实现 [6] 苹果的应对策略 - 库克选择小规模美国生产(如AI服务器)换取关税豁免 [7] - 2019年通过德州生产Mac Pro获得关税豁免,类似策略或用于HomePod等产品 [7] - 苹果宣布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但未涉及iPhone核心产线 [7] 行业分析师预测 - 若90天关税暂停期结束,iPhone 16 Pro Max价格可能上涨91% [6] - 摩根士丹利预测苹果或通过低产量产品换取谈判筹码 [7] - 历史经验显示乔布斯曾明确拒绝美国制造方案 [2]
英媒:美国关税下,日企或面临4万亿日元损失
环球时报· 2025-05-22 22:45
综合日媒报道,日本多家汽车与制造业巨头高管在财报说明会或记者会上表达了对今后经营环境的深切 担忧。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等主要车企在2025财年均预估净利润将大幅下滑,其中本田预计将同 比减少70%,丰田减少34%,日产则预计将创下史上最大亏损额,高达7500亿日元。在此背景下,日本 政府与美国的第三轮部长级谈判将于美国时间5月23日后举行,各行业密切关注谈判是否能为日企争取 喘息空间。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关税阴霾下,日本企业对未来经营情况愈 发担忧。据英国《金融时报》21日报道,基于日企给出的全年业绩指引,包括丰田、索尼和瑞穗金融集 团在内的日本企业,可能面临高达4万亿日元(276亿美元)的损失。由于许多公司以"极端不确定性"为 由拒绝提供预估数据,还有一些公司尚未公布数据,因此损失总额可能还会增加。 与此同时,日本财务省2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8%,其中汽车出口下 降4.8%,为4个月来的首次负增长。钢铁、半导体制造设备、矿山机械等也同样呈现下滑态势。 "日本制造商将面临艰难时期。"穆迪分析公司日本及前沿市场经济主管安格里克告诉美国C ...
义乌老板催债,关税压垮的美国商人还不起1万美金
凤凰网财经· 2025-05-21 13:36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作者|吕银玲 没有电视剧《风吹半夏》中女企业家许半夏绝处逢生的喜极而泣,和想象中不同,当5月13日,义乌外贸老板宋英坤接连收到几位美国客户的消息,通知重 启订单时,他来不及多作感慨,只是迅速对接工厂,安排起工期。 这200万美金的订单,已经停滞了一个月。有的此前只做了一半,就存放在仓库里;有的运到宁波港后,却被要求拖回。算上卸货费、仓储费等,一个柜子 就要损失2万元。此后,它们和外贸商一样,惶惶等待命运的安排。 宁波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中美经贸高层在瑞士日内瓦谈判结果传来,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持续40天,这场贸易摩擦迷雾终于散去了 一些。 从事外贸行业二十年来,宋英坤总是尽可能保持沉稳冷静,即使在最慌张的时期,他的微信签名也依然体面:"Stay easy! Stay calm"。 过去的40天,更像是一场压力测试,疾风过境,百草偃伏,"扛过去"——他心里只有一个声音。 这场关税危机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成为了历史,回头看去,全球供应链在特朗普政治操弄下显得脆弱不堪。但特朗普还是小看了"世界超市",如今的宋英 坤,像是刚参加了一场战役的一线冲锋兵,甚 ...
共话AI赋能智慧物流与全球供应链,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物流节举行
新华社· 2025-05-20 01:47
5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物流节常务副主任简大年主持。 他表示,作为全球贸易的"血脉"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器",物流与供应链产业正以持续创新之姿重塑着全 球经济连接方式。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上海国际物流节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思想碰撞、合作 共赢的全球舞台。 政企共话物流新生态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国际物流节组委会主任孙建平做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当前,国 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供应链波动、绿色化转型压力和人才结构性缺失构成三大挑战。上海国际物 流节在应对挑战、采取切实行动中,极具现实意义。他表示,本届国际物流节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 化地展示物流技术成果,加快前沿技术装备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步伐,激发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市场活力, 推动物流行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系统助推本市现代物流体系的 建设。 孙建平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聚焦的三大主线。一是标准引领。宣贯国标/团标,为物流与供应链产 业提供规范化指引;二是产学协同。将成立高校物流与供应链EMBA联席会议,集聚高端复合型领军人 才队伍;三是场景创新。物流节期间将集中举办15场专业论坛,分享 ...
关税超预期缓和,货代视角看美线和全球供应链演绎
2025-05-18 15: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货代行业、航运业 - **公司**:马士基、MSC、ONE、COOCON、长荣(EMC)、赫伯罗特、地中海航运(MSC)、东方海外(OOCL)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线订舱情况 - **五月初订舱火爆**:新闻利好及一级代理炒作仓位,推动家具、纺织品等传统大宗货物集中出货应对关税调整前库存积压,电商货物反弹弱[1][2] - **六月初订舱宽松**:与运力从其他航线回流有关,马士基和 MSC 等超大型船舶公司允许超额接单并取消部分订单试探市场需求[7][8] - **积压货物支撑出货高峰**:预计可支撑约七周出货高峰,三月份关税调整后进口方暂停约五周库存补充需求,优先抢运日用品等消耗快商品[10] 货代报价差异 - **差异原因**:屯仓炒作、客源结构差异以及合约价与市场价的博弈[1][4] - **当前价格水平**:目前给客户价格基本在 3,000 美元上下,马士基特价舱位可能低至 2,800 美元但不保仓,OKEA 联盟船舶服务价格偏贵约 3,200 美元左右[1][4] 货物反弹情况 - **反弹最快品类**:家电和家具反弹最快,主要进入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应季服装有一定反弹,旅行包等非必需品反弹力度小[1][16] - **出货稳定品类**:汽车配件出货量相对稳定,3C 产品在四月关税下降后出货也较为稳定[1][16] 供给高峰预测 - **预计 6 月中旬迎来供给高峰**:企业急需补库存,但双边关税分摊问题和政策不确定性使部分企业观望,家电和家具类产品补库存需求最迫切[1][17] 美线航运占比 - **FOB 占比**:美线航运中 FOB 是绝对主流,占比 70%-80%[3][19] 转口贸易情况 - **转口贸易变容易**:中美关系缓和后,美国海关开箱能力可能无法满足需求,降低了转口贸易难度,东南亚转口贸易合规性提高[3][20] - **东南亚转口现状**:90 天豁免期内表现良好,粗暴式贴牌转口几乎灭绝,四月份海外贴牌出口形式大幅下降致东南亚货量略有下降,五月份保持稳定[20] 货代行业盈利能力 - **整体不如去年**:不同类型货代盈利差异明显,全程物流服务商盈利能力最强,传统 FOB 订单服务商利润被压缩严重[26] 欧线运价走势 - **今年运价一直较低**:四月份美线船进入后更明显,预期七月份能达到 3,000 美元左右[31][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屯仓情况**:五月底前屯仓难度较高,六月敞开放,二级代理最低定价 2,800 美元,一级代理集中采购成本可能低至 2,500 美元左右[5] - **新船运力投放**:新船投运到美线可能性 50%-60%,更多投入长距离航线,非中国籍和中型船舶将被切换到美线使用[13] - **运力回补时间**:印巴航线或南美西亚等航线调配出去的运力预计 6 月中旬回补完毕,欧洲方向可能延迟至 7 月份[14] - **线上线下订舱比例**:因船公司而异,马士基和 OOCL 线上订舱比例较高,其他船公司线下订舱比例更高[23] - **船公司仓位售罄情况**:马士基仓位售罄能一定程度指示订单情况良好,其他船公司线上显示订舱售罄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24] - **货代退仓情况**:线上退仓费用较高,线下提前通知并消化部分仓位可能不收费,旺季北美航线高柜退仓费可能达 200 美金[25] - **空箱调度情况**:目前不会出现缺箱问题,美线每天占 10%左右运力,其他航线会带回空箱[30] - **红海局势影响**:尚未完全解决,直接走红海船只占小部分,大部分仍需绕行,完全停战或政策稳定大型船公司才会宣布复航[33] - **美债和欧洲债务影响**:上涨情况需关注每日航运状况,影响整体运输成本和市场行情[34]
中比商业对话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快讯· 2025-05-17 00:59
金十数据5月17日讯,中比商业对话会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中比两国在物 流枢纽、供应链协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机遇。 对话会由比利时卢森堡中国商会主办,来自中比 两国的政商界代表、智库专家、金融机构及企业负责人等百余人出席,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发表讲 话。 费胜潮表示,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增长并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欧洲在技术、理念和制度创新方面拥 有深厚积淀,双方完全有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产业、优化全球供应链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 共赢发展。 比利时卢森堡中国商会会长何壁清表示,商会始终鼓励和支持会员企业服务当地社会,履 行社会责任,未来将努力为中资企业在比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 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呼吁企业界抛弃对立思维,在开放与合作中寻找共赢。 (中新网) 中比商业对话会在布鲁塞尔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