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

搜索文档
金银花开采“金银”,第15届山东(平邑)金银花发展大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06:32
行业概况 - 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种质资源自然分布中心 金银花卫星遥感面积达66 8万亩 年产量2万吨 占全国60%以上 流通量占全国80%以上 [3] - 平邑县中医药资源丰富 盛产216科736种中药材 占全省中药资源的50%以上 [3] - 平邑金银花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双地标"品牌 基地品牌价值达322亿元 [3] 产业链发展 - 流峪镇作为临沂市金银花特色小镇 拥有80多家中药材购销加工企业 3000多户中药材经营户 [1] - 平邑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涵盖流峪镇 铜石镇 郑城镇等100余里 形成集绿色生产 观光旅游 科普教育 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示范带 [1] - 平邑县计划建设规范化 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基地 加快产品研发 拓宽产业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2] 产业融合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并建立生态种植示范基地 [1][3] - 母子山·金银河农遗文化体验中心打造了山水相依 天人合一的山村面貌新格局 [2] - 推动金银花产业与旅游 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富民产业新业态 [2] 科研与合作 - 建立金银花科技小院 田间课堂等科研平台 [2] - 现场发布国家金银花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 金银花检测技术共享服务平台 [3] - 成立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药食同源与功能食品专业委员会 [3] - 举行青岛农业大学金银花现代产业学院签约活动 [3] 品牌与认证 - 平邑金银花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授权暨金银花新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 [3] - "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3]
快评丨“古荔+国潮”,茂南荔枝价值实现“精彩一跃”
南方农村报· 2025-05-17 12:01
茂南荔枝营销创新 - 茂南区通过"千年荔脉"家族IP打造国潮形象,将1938岁古荔树转化为文化图腾,重构产业叙事[6][12][13] - 推出"荔小农""荔小仙""荔博士"等唐风古韵IP形象,将农产品升级为可收藏的文化符号[12][13][14] - 整棵荔枝树定制量达1830棵,个体/团体/企业定制6038单,电商销售1.23万单,达成购销协议3930吨[7][8][9] 数字化营销转型 -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间变身新田埂,开展"十万电商卖荔枝"行动消解城乡信息鸿沟[16][17] - 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千年古荔,非遗工坊接入短视频平台,消费者转变为价值共创者[17][18] - "禄段古荔园荔枝"小程序实现整树定制和盲盒选购,完成"从枝头到舌尖"精准匹配[19][20] 产业融合升级 - 构建"定制农业+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融合矩阵,推出古荔主题文旅线路[21][22][23] - 整合古荔园/生态公园等资源,打造"摘鲜果/环湖游/赏非遗"全链条消费体验[22][23] - 唐风市集融合投壶/蹴鞠等传统游戏与荔枝冻干/文创周边,形成沉浸式消费场景[24][25] 乡村振兴模式 - 通过品质/定制/电商/文化/文旅五大赋能路径破解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难题[29][30] - 以荔枝为媒介激活非遗资源,让千年农耕文明焕发时代生机[30][31] - 构建超越单一产业的战略视野,实现传统资源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重构[26][27][28]
鲁北苇海崛起产业新地标:探秘无棣水湾镇芦苇交易市场的振兴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5-16 08:55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芦苇+"产业融合模式实现乡村振兴,带动46个村庄2.3万农户就业[2] - 从传统编织作坊升级为全产业链开发,从季节性收割拓展至全年生态经济[2] - 家庭式小作坊向小型加工厂转型,生产力提升带动工人收入增长[8] 市场与出口表现 - 欧洲市场占有率超90%,年出口值达2.7亿元[5][13] - 龙头企业高升工艺品年出口13000吨产品,高峰时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5][7] - 尚品工贸年收购300万片芦苇帘,产品覆盖日韩欧美,年产值3.2亿元[12][13][14]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与高校合作研发自动化设备,实现从苇帘加工向欧洲高端建材转型[5] - 投资700万元打造全国最大芦苇交易市场,制定五年产业规划[13] - 边角料用于生物质发电(年等效节约5000吨煤)和饲料生产,衍生2000个就业岗位[14] 原材料与生产细节 - 原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亩产150公斤)、吉林(亩产400公斤),需冬季结冰后收割[7] - 要求芦苇直径小于筷子,河北白洋淀芦苇因尺寸过大不符合标准[7] - 工坊按米计费编织苇帘,工人日均收入可达100元[10] 社会经济效益 - 产业链带动2.3万人年均增收8000元[14] - 逯庙村工坊年消化150万斤芦苇,解决30多位村民就业[11] - 交易市场年均交易额2.4亿元,注册统一商标"龙腾"[13]
神州答卷|勇做“中部示范”——武汉市江夏区高质量发展实践观察
新华社· 2025-05-16 07:17
创新转化与科技生态 - 江夏区拥有24所高校和33万大学生资源,但过去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3] - 2024年建立大湾区科技创新武汉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服务体系[3] - 启动首届区县级技术经理人大赛,构建"江夏需求,全国响应;全国成果,江夏转化"的创新生态圈[5] - 发布"科创33条"政策,提供最高8000万元创投支持、1500万元实验室经费支持、1000万元成果转化补贴等[6] - 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6] 产业园区整合与布局 - 2018年整合设立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下设4个产业园区和十大亮点片区,经济总量占全区近80%[7][9] - 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攻克玄武岩超细纤维技术,助力月球背面展示五星红旗[9] - 藏龙岛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7个孵化器、3个科研院所和15所高校[9] - 大桥现代产业园汇聚楚能新能源、中国中车等行业巨头[9] - 金港汽车产业园形成以上汽通用为核心的100多家一级供应商集群[1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从"一车独大"转向"车、光、康"三大主导产业,确立"331X"产业布局[12][15] - 孵化出"汽车转向之都""智慧车灯之都"等拳头产业,细分合成生物、基因药物等成长性产业[14] - 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破土萌芽,目标打造1个1000亿级和多个200-300亿级产业集群[14] - 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博世华域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245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14] - 武汉纺织大学与稳健医疗合作的人造血管项目打破国外垄断[14] 基金招商与新兴产业培育 - 构建"1+5"政府投资基金体系,计划5年筹措200亿元财政资金,打造千亿规模基金集群[17] - 与深创投、高瓴资本等机构合作,实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17] - 明利和丰食品年销售额5年增长五六倍达亿元规模,获50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支持[19] - 2024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167.65亿元(同比+11%),工业投资71.15亿元(同比+21.2%)[19] - 重点推动光电子、大健康、预制菜等产业链完善和产业聚集[19]
城发环境:城市服务市占率居河南头部 将前瞻性布局产业融合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5-16 06:12
业绩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66.11亿元同比上升1.36% 主营业务收入63.9亿元同比上升2.39% 占比96.66% 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上升4.16% 归属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上升6.18% [1] - 2024年末总资产307.08亿元同比上升5.42% 资产负债率68.88%呈下降趋势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31%较上年降低1.04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一季度利润总额3.79亿元同比增长21.16% 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9.08% 营业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13.19% 毛利率39.57%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19.36%同比增长0.96个百分点 [2] 业务发展 - 固废处置 高速公路 环境卫生 水处理业务均实现增长 环境卫生和水处理业务增长源于2024年新项目转运营 固废处置因生产指标提升 [2] - 当前固废业务为公司发展基本盘 计划依托静脉产业园布局打造"大固废"产业生态 提高一站式环境综合处置能力 同时加大垃圾发电项目并购力度 [4] - 水务业务方面成功打造信阳供排一体化试点 计划加快整合省内供水污水项目 未来一两年将快速发展 [4] - 城市服务业务收入利润连续三年翻倍 收购傲蓝得后市场份额在郑州 无锡 济宁取得突破 省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头部 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将大幅增长 [4] 战略收购 - 以4.77亿元收购傲蓝得环境85%股权及1.2亿元债权 取代宇通重工成为实际控制人 [2] - 傲蓝得2023 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68亿元和6.06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7358.47万元和7320.41万元 [2] - 收购傲蓝得将为公司注入新盈利增长点 增强环卫业务体量和市场拓展能力 协同提升存量资产质量 并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支撑 [3] 未来规划 - 将业务划分为基石 成长 探索和存量业务 计划做大基石业务 发展成长业务 培育探索业务 转化存量业务 [3] - 前瞻性布局环保装备制造 飞灰利用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 碳交易等新赛道 按照"小规模试水 分轮投入"原则探索新商业模式 [5] - 已取得东锅城发控股权 计划将其打造为环保行业配套装备企业 正在研发锤式挤压机等新产品 [5]
富阳竹笋“种”出富农增收大产业
杭州日报· 2025-05-16 03:14
行业概况 - 富阳鲜竹笋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 成为当地第五个获此殊荣的特色农产品 [1] - 富阳竹林总面积达59万亩 位居浙江省第四位 其中毛竹林51.02万亩 中小径材笋竹8.07万亩 [1] - 竹笋在富阳已有千年栽培历史 目前全区276个行政村中有250个种植竹笋 永昌镇获评"杭州市十大最美竹乡" [1] 产业规模 - 富阳已形成350余家鲜笋生产主体 15家加工企业的产业规模 包括1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 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 - 区域内形成"基地(大户)+合作社+贩销队伍+加工龙头企业"的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年鲜笋加工量6.3万吨 全产业链年产值11.8亿元 [2] 品牌建设 - 富阳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体系 "富春山居"农产品区域品牌覆盖全区 [2] - 35个鲜笋产品注册商标中 "杭富""渚江""大自然"等10余个品牌已成为区级以上名牌林产品 [2] 市场表现 - 富阳笋制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更远销海外 [2] - 2022年获"中国鲜笋产业集聚之乡"称号 2023年"杭富罐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2] 产业升级 - 自20世纪80年代起 富阳通过引进白哺鸡竹 黄甜竹等新品种 实现错季出笋 [1] - 目前正将竹笋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春挖笋 夏避暑 秋赏竹 冬品宴"的全季旅游体验 [2]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振兴乡村
经济日报· 2025-05-15 22:11
乡村振兴政策成效 - 各地区对标《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统筹制定发展方向 同步推进乡村整治与产业发展 通过"省搭台 县乡落实 群众参与"机制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布局 [1] - 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跑赢全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2.34∶1 [1] - 浙江安吉从"卖石头"转型为"卖风景" 部分村落从污染严重村蜕变为文旅产业园 成为"千万工程"成功典范 [1] 乡村产业现存问题 - 产业链延伸不足 部分地区仍以初级产品为主 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发展滞后 [2] - 乡村品牌建设落后 缺乏全国知名品牌 市场竞争力待提升 [2] - 乡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尽管交通和人居环境已改善 [2] 产业振兴改进措施 - 构建系统性政策支撑体系 完善产业扶持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重点倾斜农业基础设施 技术研发 生态保护领域 [2] - 推动农村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 高附加值领域扩展 运用地理标志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 规模化 集群化 [3] - 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全过程追溯保障农产品安全 催生智慧农业 创意农业 体验农业等新兴业态 [3] 青年人才引进策略 - 完善青年创业政策支撑 降低入乡创业门槛和成本 设立青年农创产业风险基金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3] - 持续改善农村交通 通信 物流等基础设施 优化教育 医疗 文化等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
170万元成交!遂溪乌塘拍卖三棵古荔枝树采摘权
南方农村报· 2025-05-15 14:05
拍卖活动概况 - 遂溪县乌塘镇成功举办古荔枝树采摘权拍卖会 3棵树龄超百年的古荔枝树采摘权最终以170万元总价成交 [2][3] - 拍卖的3棵古树位于湛川片区古荔园 其中最古老的树龄约千年 [5][6] - 拍卖所得款项将用于公益事业 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8] 拍卖结果详情 - 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以30万元竞得300年古树荔枝采摘权 [7][10] - 广州市遂溪商会以60万元拍得500年古树荔枝采摘权 [7][12] - 广东恒兴集团以80万元拿下1000年古树荔枝采摘权 [7][14] 活动意义与后续规划 - 拍卖活动旨在提升荔枝价值品位 打造仙品荔高阶品牌 [14] - 千年古树承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价值深度融合 [15] - 为2025广东遂溪(乌塘)仙品荔开采活动暨"百千万工程"文旅周预热造势、引流赋能 [16] - 助力仙品荔走向全国市场 [17] - 乌塘镇将持续深挖古荔枝树文化内涵 拓展仙品荔产业链 [18] - 推动荔枝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19]
研判2025!中国社区体育行业产业链、投资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投资活跃需求多元共振,全民健身生态重构催生行业新动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5 01:33
行业概述 - 社区体育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社区空间及资源,通过组织化或自发性的体育活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公共服务形式 [2] - 按功能分类,社区体育主要分为健身型社区体育、竞赛型社区体育和综合服务型社区体育 [2]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社区体育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加速发展阶段(1997-2008)、快速发展阶段(2008至今)[4][5][6] - 2025年全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已超过95%,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率达75%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体育用品与器材制造、赛事IP与内容生产、专业人才与培训等 [8] - 中游为社区体育服务运营环节,下游为社区居民与体育爱好者 [9]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社区体育投资金额为195.96亿元,同比增长14.73% [13] - 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3] - 2024年中国体育场地数量为484.17万个,同比增长5.42%;体育场地面积为42.3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91% [1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体产业2024年上半年体育业务营业收入为6.88亿元,同比增长25.49%;毛利率为23.81%,同比增加1.57个百分点 [17] - 力盛体育2024年体育业务营业收入为4.36亿元,同比增长10.62%;体育业务毛利率为22.91%,同比增加1.65个百分点 [19] - 橙狮体育运营杭州亚运会"大小莲花"等标杆场馆,并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 [17] - 乐刻运动以"24小时智能健身房"模式切入,通过低成本、高便利性吸引用户 [15]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构建智慧社区体育新生态 [21] - 服务场景多元化,产业融合催生万亿级新市场 [22] - 市场下沉与区域均衡,激活城乡消费新动能 [23]
露天矿坑变度假胜地
经济日报· 2025-05-14 22:09
生态修复项目 - 岳石矿坑原为石墨生产废水坑 水面550亩 水量600多万立方米 积水最深40余米 自1997年停产闭坑后长期影响当地生态 [1] - 莱西市2019年对接中国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团队采用"IMF修复药剂+原位水体交换"创新方案 解决药剂混合与深层治理难题 [1] - 治理历时27个月 水质改善率97% pH平均值达7 全面实现治理目标 [2] 旅游产业开发 - 依托修复后矿坑打造青山绣湖度假村 开发越野体验 户外露营 水上游艇 生态餐饮等特色项目 [3] - 当前拥有4个太空舱民宿(容纳10人) 餐饮区含1个宴会大厅+3个包厢(容纳80人) [3] - 租用50亩原石墨矿厂房 总投资1.2亿元 一期项目已进入试营业阶段 [3] 经济效益转化 - 修复后矿坑成为网红打卡地 国庆假期民宿满员 吸引青岛市区游客重复消费 [3] - 项目被列为莱西市城市新名片 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三赢 [4] - 南墅镇将持续以工矿废弃地修复为切入点 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