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大模型商业化进入淘汰赛,赢家正在变少
36氪· 2025-07-17 10:15
行业趋势 - AI产业正经历深度分化,平台型巨头通过饱和式投入将AI纳入主营生态,而初创公司在技术与商业之间徘徊[1] - 大模型行业从技术热潮转向商业化落地阶段,面临高昂成本、C端不确定性和ToB复杂交付等挑战[1] - AI价值必须通过商业化实现闭环,单纯的技术创新无法持续[1][7] 大厂战略 - 百度将文心大模型嵌入搜索、地图、网盘等核心产品,通过千帆平台打入垂直行业,自动驾驶平台萝卜快跑积累千万订单[2] - 阿里将通义千问融入钉钉、天猫精灵等应用,借助百炼平台向B端输出能力[2] - 腾讯在社交和办公生态植入混元大模型,通过腾讯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2] - 字节以豆包大模型为核心布局C端和B端,火山引擎2024年营收突破120亿元[3] - 快手通过可灵AI提升内容生态与商业化效率,累计收入1.8亿元,企业API调用量超4000万次[4] 初创公司路径 - 智谱、阶跃星辰、商汤等专注ToB市场,面临回款周期长和项目转化门槛高的问题[5] - Minimax和月之暗面选择ToC市场,通过创新产品吸引用户但面临留存和变现挑战[5][6] - DeepSeek通过开源积累开发者社区,月活达1.7亿但用户活跃度从7.5%降至3%[6] 商业化挑战 - C端市场用户基数大但留存变现难,需要产品体验、留存机制和成本结构协同[9][11] - ToB市场交付周期长,大厂竞争加剧初创公司压力[10][11] - GPU成本居高不下,初创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10][11] - 技术必须与具体行业需求结合才能产生可观收入[10] 未来方向 - AI产品核心将从模型通用性转向任务完成力,聚焦垂直刚需场景[13] - 生态协同成为关键,需要构建"平台-模型-产品"联动闭环[13] - 开源与出海成为重要路径,多家公司布局海外市场[13]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将模型能力嵌入真实业务并形成可持续现金流[13][14]
字节携小荷AI医生杀到,但AI医疗如何挣钱?
第一财经· 2025-07-16 08:31
行业动态 - 字节跳动上线独立App"小荷AI医生",功能覆盖健康咨询、疾病自查、用药参考等场景 [1] - 京东健康、蚂蚁集团、腾讯健康等大厂已发布类似AI医疗产品,行业热度持续 [1] - AI医疗商业化路径尚未形成共识,各企业探索方向包括用户规模、医疗服务供给、流量入口等 [1][2] B端商业化 - 医疗信息化公司如左手医生、福鑫科创通过大模型赋能产品升级,提升产品力至95分效果 [3][4] - 商业化集中在预问诊、生成式电子病历、诊后管理等医生助手类场景,医疗机构为主要买单方 [4]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上线后,超1000家医疗机构接入,催生医疗大模型一体机新生意,价格区间数十万至数百万 [4][5] - 医疗一体机主要玩家包括华为等硬件厂商和东软等信息化企业,东软2024年"AI+医疗"合同达4.88亿元,同比增长106% [6] C端商业化 - C端产品多为免费健康管家类应用,服务限于健康科普、疾病咨询等浅层医疗介入 [7] - 蚂蚁集团AQ App汇集200多个名医和专科智能体,诊断准确率接近70%,8个月服务30万患者,仅0.01%转线下 [8][9] - 左手医生与重庆儿童医院合作儿科"AI家庭医生",采用共同研发、共享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的深度合作模式 [9] - 潜在商业化路径包括保险打包服务、健康领域选品推荐等,但当前阶段更注重用户体验提升 [8][10]
三星重申Galaxy AI核心功能继续免费 付费策略或聚焦高级服务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03:10
公司AI功能免费政策 - 三星确认所有Galaxy系列智能手机默认搭载的Galaxy AI核心功能维持免费使用 包括即时翻译、实时通话翻译、文章摘要等基础服务[1] - 免费政策自2024年Galaxy S24系列推出以来持续实施 截至2025年7月覆盖符合硬件要求的Galaxy设备 包括S24系列、Z Fold/Flip系列及Tab S系列平板 提供20余项免费基础功能[3] 差异化竞争策略 - 三星通过完全免费的基础AI服务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苹果通过硬件溢价分摊成本 谷歌将部分Gemini AI功能整合至Pixel Premium订阅服务[3] - 免费策略旨在吸引更多中端机型用户 扩大市场份额[3] 高级功能付费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7月9日Galaxy Unpacked发布会)公布高级AI功能付费细则 涉及AI视频生成、3D场景建模等计算资源密集型服务[4] - 高级功能需订阅"Galaxy AI Pro"服务 定价或参照WPS合作模式(年费118元起)[4] - 付费原因为高级功能需调用云端算力及专属模型 运营成本远高于本地化基础服务[4] 技术发展与生态整合 - 三星正研发下一代AI芯片 旨在将部分高级功能从云端迁移至本地以降低算力成本[4] - Galaxy AI将与折叠屏、健康监测等硬件特性深度整合 例如通过AI分析运动数据生成个性化训练计划 或利用折叠形态实现多任务AI协同[4] 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三星AI战略从"技术展示"转向"生态构建" 通过免费基础服务吸引用户 再以高级功能满足专业需求[5] - 最终形成"硬件-软件-服务"闭环生态 作为对抗苹果、华为的关键筹码[5]
美股新高苹果特斯拉却掉队,只因违逆特朗普?
36氪· 2025-07-02 06:24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表现 -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6月30日创新高 标普500上涨5% 纳斯达克上涨6% [1] - 科技股中"七巨头"表现分化 英伟达上涨15% Meta上涨10% 苹果上涨2% 特斯拉下跌7% [1] 苹果公司面临的挑战 - 苹果营业收入中iPhone占比达50% 其商业模式依赖低成本国家生产 [2] - 特朗普要求苹果在美国生产iPhone 估算美国生产iPhone售价将达3500美元 是当前3倍以上 [2] - 苹果CEO库克曾宣布向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 但未提及iPhone生产计划 [2] - 苹果选择印度替代中国生产iPhone 但特朗普不认可该策略 [1][2] 特斯拉面临的挑战 - 特斯拉CEO马斯克批评特朗普政策 包括延长减税法案和EV补贴取消 [3] - 特斯拉上海工厂是其最大EV生产基地 承担全球出口功能 当地采购比例超90% [3] - 特朗普政策倾向不利于EV发展 签署决议撤销加州环保政策 [3] 两家公司的共同点 - 苹果和特斯拉商业模式与特朗普"生产回归美国"政策存在冲突 [1] - 两家公司在AI商业化方面进展缓慢 导致股价表现落后 [1] - 两家公司CEO均公开批评过特朗普政策 在"七巨头"中属于特例 [3]
散户导演美股情绪市
国金证券· 2025-06-26 09:24
市场现状 - 美股散户与机构立场分化,6月12日当周散户看多比例达33.2%,看空比例为33.6%;截至6月18日,小市值股票成交量占比升至36.6%;截至6月10日,非商业期权期货净持仓-12.4万张,处近一年4%分位[2][7] 散户乐观原因 - 财政方面,减赤未达目标,截至6月23日,DOGE距2万亿美元减支目标还有91%路程;关税难抵万亿利息支出;“对等关税”推迟缓和衰退担忧,“OBBB法案”带来减税预期;特朗普放松监管利好多行业[15][16] - 美元流动性宽松,散户资产配置选择有限,情绪修复后资金涌入美股形成空头回补,且受赌博和FOMO情绪影响,关注科技巨头价值逻辑[17] - 美股缺乏优质替代品,欧股、日股缺乏成长性,美股短期下挫20%后重具吸引力[18] 机构悲观原因 - 基本面恶化,经济硬数据走弱,企业盈利预期下调,美元贬值使外资计价亏损,外资去杠杆[2] 多空胜率分析 - 散户持仓集中、杠杆高、缺乏基本面支撑,对后市判断胜率不高,近三年散户多头占比上升时,未来一月美股常走弱[27] - 机构资金是美股走势重要风向标,近三年多数时候机构多头力量上升预示美股将走强;美银调查显示57%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非美股票表现好,仅24%看好美股[27] 联储降息影响 - 降息有流动性利好,但也确认基本面走弱,经济基本面担忧时,降息预期被视为坏消息;基本面和高利率出清后,美股反弹更确定[3][28]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超预期强劲、特朗普减税政策反复、AI商业化加速[4][44]
英伟达新高!AI算力依然高景气!28只重仓算力的基金底部反弹超30%!
私募排排网· 2025-06-26 03:49
英伟达及算力产业链表现 - 英伟达股价在6月24日达147.9美元/股,接近历史高点,自4月7日以来反弹幅度超70% [2] - A股英伟达概念股(如胜宏科技、新易盛、生益电子)自4月9日底部反弹幅度超100%,部分个股创历史新高 [3] - 英伟达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441亿美元,超市场预期的435亿美元,GB300芯片预计2025年三季度交付 [4][5]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与AI需求 - 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Q1资本开支合计766亿美元,同比大增64%,主要用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投资 [5] - Meta上调全年资本开支指引至640-720亿美元,谷歌维持750亿美元指引,反映AI基建投入持续扩大 [5] - 博通预计2027年将有3家以上ASIC客户搭建百万卡训练集群,行业需求旺盛 [4] - 谷歌Gemini 2.5 Pro模型带动推理需求,2025年4月月度Token消耗量达480T,同比增长50倍 [7] 算力主题基金表现 - 28只重仓算力概念股的基金自4月9日以来累计收益超30%,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A反弹收益达44% [7][9] - 易方达瑞享混合I成立近10年年化收益超13%,新华优选分红混合成立20年年化收益超11%,均重仓算力概念股 [11][13] - 头部基金重仓股集中在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等英伟达产业链标的 [10][12][14] 行业趋势与产品动态 - 英伟达推出NV Link Fusion技术,拥抱ASIC生态,GPU与ASIC需求同步增长 [5] - 全球AI基建合作计划推动国家级AI基础设施构建,英伟达芯片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7] - 东莞证券指出,科技巨头资本开支高增速为算力基建提供支撑 [6]
北森控股(09669.HK):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AI商业化稳步推进
格隆汇· 2025-06-22 18:25
FY2025业绩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10 6%至9 45亿元 经调整归母净亏损由上年1 05亿元收窄至2 910万元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 - 云端HCM解决方案收入同比稳健增长14 2% 占收比达76 4%(同比+2 4ppt) [1] - 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同比增长20 1%至9 08亿元 单客户收入(ARPU)同比增长8% 订阅收入留存率(NDR)达106% 客户数量留存率达81% [1] 产品与AI布局 - 核心产品Core HCM解决方案ARR同比增长29% 占总ARR比例提升至59% [1] - AI相关产品ARR已超过600万元 覆盖超过300家企业客户 已推出10大AI Agent产品和200余个AI特性 覆盖50余个业务场景 [1] - 预计FY2026 AI相关产品ARR有望实现成倍增长 主要受益于AI面试官、AI领导力教练等拳头产品的加速渗透 [1] 盈利能力与现金流 - 经调整毛利率达66 2% 同比+2 2ppt 主要得益于产品订阅业务的规模效应 [2] - 经调整净亏损率达3 1% 同比收窄9 2ppt 主要因毛利率改善及费用控制有效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7 693万元 实现转正 [2] 收购与战略发展 - 公司收购酷学院100%股权 以强化eLearning市场布局 [1] - 公司战略聚焦大客户市场 持续推进HR全场景一体化产品矩阵与并购、AI两大引擎 [1]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计FY2026有望实现经调整净利润扭亏为盈 主要因业务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2] - 维持FY2026收入预测基本不变 将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由-1 811万元上调至2 251万元 [2] - 引入FY2027收入预测12 69亿元和经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1 00亿元 [2]
美股科技巨头走势分化:Alphabet市值蒸发近千亿,微软、苹果逆势上涨
环球网· 2025-06-22 02:15
美股市场表现 - 本周美股市场呈现显著分化,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市值前20的个股涨跌参半 [1] - "美股七巨头"表现各异:微软、英伟达、苹果小幅上涨,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则遭遇大幅回调,市值合计蒸发超千亿美元 [1] - 微软(+051%)、英伟达(+132%)和苹果(+232%)延续涨势,Meta股价收平 [2] - 亚马逊、Alphabet和特斯拉集体下挫,分别下跌114%、463%和460% [2] - Alphabet市值单周缩水981亿美元,成为表现最差的科技巨头 [2] - 亚马逊和特斯拉市值也分别减少256亿和101亿美元 [2] 个股市值变化 - 微软最新市值354829644亿美元,较上周上涨051% [2] - 英伟达最新市值350994亿美元,较上周上涨132% [2] - 苹果最新市值3002101亿美元,较上周上涨231% [2] - 亚马逊最新市值2226143亿美元,较上周下跌113% [2] - Alphabet-C最新市值2028127亿美元,较上周下跌463% [2] - Alphabet-A最新市值2028127亿美元,较上周下跌460% [2] - 特斯拉最新市值1037663亿美元,较上周下跌097% [2] - 超威半导体(AMD)表现亮眼,最新市值2079289亿美元,较上周上涨1040% [2] 市场趋势分析 - Alphabet股价大幅回调或反映投资者对其核心广告业务及AI战略的担忧 [3] - 特斯拉的下跌与电动车需求放缓及价格战压力相关 [3] - 纳斯达克市值前20的股票中约半数录得下跌,显示市场在高利率环境下对科技股的偏好出现分歧 [3] - 资金正流向业绩确定性更高的企业,如微软和苹果,而高估值或面临增长瓶颈的公司则遭遇抛售 [3] - 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及企业财报季临近,科技股波动性或进一步加剧 [3] - 市场将密切关注巨头的盈利指引及AI商业化进展 [3]
AI算力股调整,5G通信ETF(515050)跌超1%,沪电股份跌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05:13
AI算力板块市场表现 - A股AI算力方向加速调整 5G通信ETF(515050)跌1.3%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跌1.9% [1] - 持仓股深南电路、景旺电子、兆易创新、新易盛等领跌 [1] AI产业链商业化进展 - AI产业链加速商业化落地 算力基础设施与模型成本优化成为关键驱动力 [1] - OpenAI推出o3-Pro 性能显著超越前代 价格下降超80% 输入20美元/百万token 输出80美元/百万token [2] - Adobe AI平台Firefly流量环比增长30% 付费订阅量接近翻倍 ARR同比增长4倍 [2] - 字节跳动发布豆包大模型1.6及多模态产品 日均tokens使用量达16.4万亿 同比增长137倍 综合成本下降63% [2] 科技公司财报与资本支出 - Oracle FY25Q4财报超预期 云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52% RPO达1380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云RPO占比近80% [1] - Oracle预计FY26云基础设施收入增长超70% 与OpenAI合作业务已纳入指引 若订单完全达成 RPO有望进一步上修 [1] - FY25Q4单季CapEx达91亿美元 远超预期 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 [1] AI芯片技术进展 - AMD推出MI350系列AI芯片 推理性能提升35倍 MI400系列预计明年发布 速度提升10倍 [2] 算力板块估值水平 - 算力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5G通信ETF所跟踪的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最新PE估值仅为26.97倍 位于历史19.05%的低估历史分位 [2] -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深度聚焦英伟达、苹果、华为产业链 覆盖AI算力、6G、消费电子、半导体、PCB、通信设备、服务器、光模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龙头 [2]
盘点生成式AI最豪“金主”:孙正义第一,一年投出840亿
36氪· 2025-06-18 23:44
生成式AI风投趋势 - 2022年Q1至2024年Q2期间,风投机构通过724轮交易向507家生成式AI初创企业融资8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03亿元)[2] - 2024年中期以来主导交易总额达5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62亿元),软银与Thrive Capital以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6亿元)领跑[1][8] - 前九大机构过去一年74轮融资平均单轮规模达3.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7亿元),较2022-2024年中期的9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显著扩大[9] 头部风投机构表现 - 软银2022年以来牵头5轮交易总额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2亿元),2023年单年投资1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1亿元)[5] - Thrive Capital同期牵头11轮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0亿元),2023年单年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7亿元)[5] - Andreessen Horowitz以48轮领投成为最活跃投资者,包括主导Scale AI 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融资[1][9] 重点投资案例 - OpenAI获Thrive领投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亿元)融资,估值15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软银后续追加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投资[10] - Anthropic完成Lightspeed领投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1亿元)融资[10] - Greenoaks主导对Safe Superintelligence的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早期投资[10] - Andreessen Horowitz连续三轮领投ElevenLabs,最新融资使其估值达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11] 行业投资特征 - 投资集中于生成式AI软件及服务领域,排除AI芯片和云服务提供商[3] - 资金明显向头部企业集中,OpenAI、Anthropic等大模型开发商获巨额融资[10] - Meta以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8亿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提振投资者信心[12]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持续融资而中小团队面临困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