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巨力索具:主业不动摇,磨砺“创新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9:1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业从事索具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研发国内首台55吨大兆瓦全角度旋转式海上单叶片吊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国内首套海上漂浮式风机永久系泊索,通过DNV工厂认证和河北省科技厅专家验收,各项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1] 财务表现与市场需求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7.45% [2] - 公司上半年归属净利润935.08万元,同比增长137.21% [2] - 索具行业市场需求稳中有增,冶金、矿山、建筑等传统行业为基本盘,下游客户稳定 [2] - 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核电、海上风电等装机量增加拉动高强度、深海经济索具需求 [2] - 新基建领域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等配套索具需求增加,海外基建项目带动索具出口 [2] 重大项目参与 - 公司为白鹤滩水电站生产390吨顶盖吊具、600吨顶盖吊具、210吨下机架中心体吊具、500吨下机架中心体吊具 [3] - 公司通过环形无接头绳圈等产品为"海基二号"提供支持,"海基二号"为亚洲高度最高、重量最大的导管架 [3] - 公司为雄安体育中心生产制作高钒密封索,实现大跨度空间覆盖 [3]
绿电兴疆 天山南北好“风光”——中国华能在疆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8:59
核心观点 - 中国华能在新疆通过清洁能源开发、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帮扶 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发出绿电超504亿千瓦时[1][29][32] 清洁能源项目布局 - 2008年启动吐鲁番小草湖风区风电开发 2009年建成白杨河风电场 累计发电超45亿千瓦时[2][3] - 2025年投产吐鲁番100万千瓦风电项目 具备57米/秒抗风能力 年发电22亿千瓦时 满足70万户家庭用电[4][7] - 在南疆克州阿合奇县投资超21亿元建设别迭里水电站(2012年投产)和亚曼苏水电站(2016年投产) 年均发电量分别超8.6亿和8亿千瓦时[6] - 构建覆盖新疆14个地州的清洁能源矩阵 在役在建装机规模近千万千瓦 形成"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8] 科技创新应用 - 建立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中心 实时监测28座新能源场站138项参数 风电和光伏可利用率分别提升至98.76%和99.94%[12][13] - 应用无人机巡检(500亩/小时巡航速度)和红外机器人 将光伏巡检效率提升8倍 水电站巡渠时间从2天缩短至1.5小时[15][17] - 针对寒区水电创新"结冰盖运行"方案 冬季发电效率提升30%[15] - 开展光伏防沙治沙技术研究 在南疆建设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带 实现发电与治沙双赢[16][19]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 2005年起在阿合奇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1亿元 覆盖医疗、教育、基建和产业领域[18][24] - 医疗领域投入2400余万元 扩建县人民医院至9000平方米 配备CT等先进设备[22] - 教育领域投入超7200万元 建成6所现代化学校 年受益师生8000余人[23][25] - 通过沙棘产业园区带动农牧民增收 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闭环 2020年实现全县沙棘果收购[24][27] - 别迭里村从2014年贫困率47.67%改善至2024年人均收入15562元 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28]
永联科技光储充直柔海外项目助力约旦零碳能源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8:46
日前,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永联科技)在海外建设的首个"光储充直柔"智能微电网场站正式投入运营,该场站是 永联科技携手约旦当地企业共同建造,由永联科技提供全系统产品和技术支持,将为约旦发展零碳能源做出重要贡献。 约旦地处中东,是该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重要国家之一,近年来,约旦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结构转型,发布了《约旦能 源行业综合战略(2020-2030)》,以应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多领域的挑战和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可持续。 本次永联科技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携手,于约旦成功落地首座以"光储充直流微网"为核心的智能微电网场站,该示范场站核心设备涵 盖PCS变换及直流配电控制柜、DCDC储能柜、DCDC充电堆及充电终端以及光伏输入单元,构建起一套完整、可靠的"零碳"能源生态。其 中,DCDC模块为永联科技自研的UXC10040、UXC95050B模块。整套系统通过储能柜电压支撑、充电堆下垂控制、光伏防过压、储能 SOC保护等核心关键的控制策略,全方位为场站稳定、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项目以离网运行的模式为主要工作模式,系统优先利用光伏和储能供电,以"光伏优先、动态增容"为核心 ...
中石油七十五载奋斗: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的答卷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08:3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49年 最初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1] - 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 跻身世界产油国前列[1] - 1993年开启国际化经营 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项目[2] - 当前形成国内原油 国内天然气 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2] 产量与产能数据 - 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约50%和66.7%[2] - 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2位[2]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2] - 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亿吨以上[2] 能源转型布局 - 2024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国内能源供应比例7%[2] - 在绿氢 CCUS 地热等技术领域处于行业前沿[2] - 开始战略性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未来终极能源技术[2] 技术创新成果 - 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探至万米以上[2] - 在页岩油气革命 超深钻探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 - 推进数字化转型 3000亿参数的"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2] - 实现智慧油田和智能炼厂建设[2] 国际合作布局 - 建成中亚-俄罗斯 中东 非洲 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2] - 运营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2]
从12万吨到“三个1亿吨”,中国石油书写七十五载能源报国使命担当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8:20
公司历史发展 - 公司成立于75年前 从分散走向集中 肩负为新中国工业输血的历史使命 [4] - 1950年成立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 形成全国天然石油统一管理格局 [4] - 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 跻身世界第八大产油国 [4] - 1993年率先开拓海外市场 开启国际化经营 [4] - 公司连续15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前6位 2024年国际化工公司排名提升至第2位 [4] 油气业务规模 - 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约50%和67% 形成"三个1亿吨"格局 [6] - 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2 乙烯产能突破1000万吨/年 [6] - 建成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 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 [6] - 成为我国最大跨国经营企业 [6] 新能源转型 - 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7% [6] - 在松嫩平原布局风光发电 东部沿海建设集加油/加氢/充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站 [6] - 绿氢 CCUS 地热等技术处于行业前沿 开始瞄准可控核聚变技术 [6] - 着力打造传统油气之后的第二 第三增长曲线 [6] 科技创新成果 - 突破"陆相贫油"论地质理论 "两宽一高"技术引领全球物探革命 [7] - 开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行业大脑 [7] - 首套国产工业级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HiSim投入应用 [7] -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新材料新产品领域突破技术瓶颈 [7] 社会责任履行 - 参与抗震救灾 抗疫保供 乡村振兴 教育帮扶等国家重大行动 [7] - 在北京冬奥会等国际盛事中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服务赢得世界赞誉 [7]
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8:16
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王佳敏/摄 【责任编辑:王少晨 】 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王佳敏/摄 9月25日零点,随着最后一台机组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浙西南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国 网新源缙云电站")全面投产发电。截至目前,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6266.5万千瓦,已突破"十四五"抽水蓄能发展规划目标。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的建成投运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新型电力 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实践。 国网新源缙云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浙江省重点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 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4亿千瓦时,以两回500千伏出线 接入华东电网。 自2024年11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缙云电站积极响应电网调度,机组运行稳定、各项关键指标表现优异。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站单 日最大发电量达800万千瓦时、抽水消纳电量近1000万千瓦时,进一步增强了系统调 ...
中建八局一公司“易装工厂”投入应用,建筑构件实现“即需即产”
齐鲁晚报· 2025-09-25 08:16
移动式自动化焊接中心 在建筑装饰与幕墙工程中,钢构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传统模式需人工操作机械完成切割并焊接,环节多、周期长,且 对构件的焊接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在济南市儿童医院这类质量、工期要求高的民生项目中,如何高效、环保地完成大量复杂构件加工是一大挑 战,"中建八局一公司该项目装饰技术负责人介绍道,"'易装工厂'的投入,相当于把一座微型'智能工厂'直接部署到工地,实现了'即需即产',有 效破解了场地限制、运输延误和噪音粉尘控制等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李文慧 近日,在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济南市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现场,一套名为"易装工厂"的移动式智能加工中心投入使用。该技术装备 将激光切割与机器人焊接系统高度集成于定制集装箱内,实现了装饰幕墙钢构件的现场自动化批量生产,标志着建筑行业在智能化、工业化转型 中迈出重要一步。 移动式自动化切割中心 易装工厂V2.0移动式智能加工中心 据悉,"易装工厂"在应用中展现出四方面显著优势:一是高效。通过激光切割与焊接机器人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加工效率相较传统人工作业提 升约400%,大幅缩短了工期。二是安全。集成 ...
《电力行业健康企业建设指南》书籍及标准首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25 07:33
9月22日,由中电联电力职业安全卫生分会与国中康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崇礼)论坛——电力行业健康企业建设分论坛在崇礼顺利召开。会上,《电力行业健康企业建设指 南》书籍及其配套标准正式发布,该成果成功填补了电力行业在健康企业建设方面的标准空白,标志着 电力行业在健康企业建设领域实现了重要跨越,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注入新动能。 《电力行业健康企业建设指南》书籍及标准,立足于电力行业特点,聚焦行业不同作业场景与员工全职 业周期健康需求,汇聚了国内权威专家团队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既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 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电力行业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提升电力行业职工健康福 祉的创新举措,将推动电力行业健康企业建设从"经验驱动"迈向"标准引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郝英杰指出,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与健康中国建设的交汇期,新 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高 强度作业、野外施工等场景对职工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电力行业健康企业建设指南》书籍及标准 的发布,是电力行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 ...
从雾霾围城到蓝天常在,散煤治理还需啃下“可持续”的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23
2025年,散煤治理迎来第十年重要节点。 散煤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泛指未经集中净化处理的分散燃烧煤炭,包括工业小锅炉、建材 小窑炉等。在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我国于2017年首次提出"蓝天保卫战",并于2018年至 2021年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起启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十年来在生态环境部、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统筹推动下,我国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取暖工程,以及建 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和工业散煤治理等多种措施,散煤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十年来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超50% 在上述会议上,杜祥琬介绍,目前,全国累计削减散烧煤消费量约6亿吨,北方清洁取暖率从2018年的 不足30%提升至目前的80%以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十 年前下降超过了50%,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也在会上提供了一组直观数据:京津冀地 ...
官宣!全球最大,正式投运
中国电力报· 2025-09-25 07:06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年捕集二氧化碳量达150万吨 [1] - 项目实现技术和装备100%国产化 攻克低能耗吸收溶剂 超大型分离塔器 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关键技术难题 [1] - 创造多项全球首次与国内首创 成功打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 运营性能与环保效益 - 碳捕集系统对脱硫后烟气开展捕集 捕集率超过90% 二氧化碳纯度超过99% [1] - 捕集的二氧化碳将用于地质封存 油田增采 绿色燃料合成及矿化建材等领域 [1] - 项目具备辅助调峰能力 可动态调整碳捕集负荷 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1]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标志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进入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新阶段 [1] - 为煤电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深度减排提供可行路径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1] - 实现煤电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协同发展 提升煤电机组灵活调节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