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级应用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的“他她它”App藏不住了!实测后:这个AI产品暴露了京东的野心
AI前线· 2025-09-26 12:07
京东AI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AI技术整合生态服务与内容社区 推出智能入口"他她它"App 迈向超级应用新赛道 [2][3] - 该应用自5月开启公测 正式版集成数字人助手、AI社交圈子和智能硬件互联功能 并展示零帧起手数字人小程序 [3][4] 超级应用功能特性 - 万能博士智能体实现医疗健康咨询 自动衔接京东健康线上问诊与线下挂号服务 并具备对话记忆能力 [5][7] - 点餐助手基于位置推荐餐厅 说明价格距离理由 自动领取优惠券 体现京东生态整合优势 [9] - AI圈子提供社交功能 支持创建专属智能体 具备二次元/真人聊天角色 灵魂匹配1V1互动及AI克隆仓数字分身创建 [10] 技术架构与生态扩展 - 应用依托Joy AI大模型 在Rbench0924评测中推理能力国内第一 涵盖3B到750B全尺寸模型 包含语音大模型JoyAI LiveTTS和数字人大模型JoyAI LiveHuman [13] - 未来可能开放外部Agent接入 已实现线下硬件互联互通 可操控机器人/AI玩具等具身智能设备 形成双向数据共享 [13] - 公司计划通过该应用三年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人工智能生态 [17] 数字人技术实践 - 零帧起手数字人小程序支持上传图片生成数字人 输入100字以内文本 可匹配口型与台词 保持角色形象一致性 [16] - 技术实现物理规律模拟 如头发衣服摆动 手部动作还原 早期版本音色选项待丰富但满足日常创作需求 [16]
高德的野心:成为一个超级高德
美股研究社· 2025-09-20 14:21
文章核心观点 - Uber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万亿元),验证"一站式出行+生活服务"模式的巨大潜力 [3] - 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开启新一轮扩张周期,高德成为阿里打造"出行+消费"超级平台的核心突破口 [3][10][14] - 高德凭借用户行为数据、生态协同、AI技术及小微商户连接能力,有望重构生活服务信用体系并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11][12][19]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社零总额2024年接近50万亿元,但尚未出现比肩Uber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 [3] - 2025年本地生活赛道进入扩张周期,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成为巨头重点布局方向 [3] - Uber案例显示:综合服务用户留存率比单一业务高35%,总预订量为单一业务消费者的3倍 [16] - 中国社零实际购买力已是美国的1.6倍,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消费创新潜力巨大 [27] 高德的战略定位与优势 - 承担阿里大消费生态"奇兵"角色,通过"扫街榜+团购"切入到店业务 [9][11][14] - 四大核心优势:近9亿月活用户行为数据、阿里生态协同(饿了么/支付宝/淘宝)、AI助手单日调用12亿次、连接全国近600万家餐饮夫妻店 [11] - 以真实导航行为重构信用体系:日生活服务AI搜索1.2亿次,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 [12] - 扫街榜上线首周上榜烟火小店流量增长187%,首日超4000万人使用评分评论功能 [19] 业务进展与数据表现 - 淘宝闪购上线4个月月活突破3亿,较4月前增长200% [26] - 外卖业务带动淘宝APP日活跃用户(DAU)增长20% [8] - 每1元闪购优惠券撬动6.76元额外消费,预计全年带动近7000亿元消费增量 [8] - 团购业务同步登陆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形成供给-支付-出行闭环 [9] 生态协同与资源支持 - 阿里投入超10亿元补贴鼓励到店消费,战略资源向高德倾斜 [9][17] - 高德与饿了么即时履约、飞猪酒旅、支付宝信用体系深度协同 [17] - 阿里将"大消费"与"AI+云"列为两大核心战略,持续加码生态建设 [17] 未来增长空间 - 若成功打通出行与消费市场,高德有望开启千亿美元级估值空间 [29] - 可拓展夜间经济、宅经济、文旅融合等新消费场景 [27] - 对标Uber Eats:2025年Q2订单额增速已超越传统出行业务 [16]
张小珺对话OpenAI姚顺雨:生成新世界的系统
Founder Park· 2025-09-15 05:59
文章核心观点 - 语言是人类实现泛化的核心工具,是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最本质要素 [4][7][77] - AI Agent发展已进入下半场,重点从模型训练转向任务定义和环境设计 [5][62][63] - 创业公司最大机会在于设计新型人机交互界面,而非重复ChatGPT模式 [110][112][113] - 未来AI生态将呈现既单极又多元格局,由不同超级应用共同定义智能边界 [5][146][154] 姚顺雨背景与研究历程 - 清华姚班本科、普林斯顿博士,2019-2024年在普林斯顿攻读博士学位 [13] - 2016年接触多模态嵌入技术后转向深度学习,2018年系统性开始深度学习研究 [14][15] - 博士期间从计算机视觉转向语言模型研究,因认为语言是实现AGI的更核心方向 [15] - 专注Language Agent研究6年,2024年加入OpenAI [4][19] AI Agent技术演进 - 技术发展三阶段:符号主义AI(规则系统)→深度强化学习(环境特定)→大语言模型(泛化推理)[40][41][43] - 语言智能体与传统Agent本质区别在于具备推理能力从而实现泛化 [36][38][39] - ReAct框架成为最通用方案,实现推理与行动的协同 [26][50] - 代码环境是数字智能体最重要的"手",提供天然机器表达形式 [53][54][55] 任务与环境设计 - 当前瓶颈从方法创新转向任务定义和环境设计 [62][63] - 优秀任务需具备:结果导向奖励机制、基于规则的白盒评估、可解释性 [64][66][71] - 任务分类标准:可靠性需求型(如客服)vs创造力需求型(如证明猜想)[70][72] - 评估指标需区分Pass@k(多次尝试成功率)和Pass^k(每次成功率)[74] 产业发展与创业机会 - 模型能力溢出为创业公司创造机会,关键在于设计新型交互界面 [110][112] - 成功案例包括Cursor(编程副驾驶)、Manus(通用交互)、Perplexity(研究型搜索)[117][127][129] - 数据飞轮形成需三个条件:自主训练能力、清晰奖励信号、数据好坏分离 [123][124] - 成本不是核心瓶颈,真正关键在于找到价值超过成本的应用场景 [139][141] 未来生态展望 - OpenAI五级能力划分:聊天机器人→推理者→智能体→创新者→组织者 [44][45] - 未来12-24个月趋势:Chatbot系统自然演进为Agent系统,新型Copilot应用涌现 [165][166] - 记忆系统(Memory)将成为核心竞争壁垒,特别是上下文管理能力 [51][158][159] - 最终生态将由多个超级应用共同定义,呈现中心化与分布式并存格局 [146][152][154]
美国SEC主席:链上资本市场和AI代理金融即将问世,将鼓励而非扼杀
华尔街见闻· 2025-09-11 08:09
监管立场转变 - SEC将告别强硬执法立场 转向为数字资产创新提供明确规则和支持[1] - 过往执法压制做法损害美国就业 创新和资本 迫使企业家将资金用于法律防御而非业务建设[3] - 新方向响应总统号召 目标是让美国成为世界加密之都[1] 加密项目计划 - 启动加密项目以实现证券法规现代化 支持市场向链上迁移[3] - 依据总统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制定的蓝图推行 核心目标是为创新者提供明确指引[3] - 信奉最低有效剂量监管理念 避免重复繁琐规则限制创新[4] 监管边界明确 - 明确大多数加密代币不是证券 将划分清晰界限[4] - 确保企业家可在链上融资而不必担心无休止法律风险[4] - 允许超级应用交易平台在单一监管框架下提供交易 借贷和质押等多种服务[4] 技术发展前景 - 预言链上资本市场和AI代理金融即将问世 AI代理将以人类无法企及的速度执行交易和管理风险[5] - 技术结合将带来更快市场 更低成本和更广泛策略获取 增强个人能力并加强市场竞争[5] - 美国政府责任是设置常识性护栏同时消除扼杀创新的监管障碍[5] 国际比较与定位 - 承认国际同行进展 特别赞扬欧盟MiCA是全面数字资产制度范例[6] - 明确表示决心确保美国在营造支持金融创新的经济环境方面领先[6]
美 SEC 主席:多数代币并不属于证券,为链上融资扫除法律不确定性
新浪财经· 2025-09-10 12:35
加密资产监管框架 - 明确界定多数加密资产不属于证券 为行业提供法律确定性 [1] - 允许超级应用在单一监管框架下整合交易、借贷和质押功能 [1] - 开放多元托管解决方案 赋予投资者与平台更多自主选择权 [1] 链上融资环境 - 为链上融资活动扫除法律不确定性 促进行业创新发展 [1]
苹果在AI时代落伍了?马斯克的诉讼打了很多人的脸
搜狐财经· 2025-09-01 04:20
诉讼核心指控 - xAI起诉苹果违反反垄断法 指控其通过优待OpenAI及ChatGPT打压竞争对手[2] - 苹果被指控采取措施压制超级应用发展 担心第三方应用让iPhone用户转向竞争对手手机[6] - 苹果与OpenAI合作被指阻碍竞争对手从iPhone用户获取关键数据 不利于AI发展和超级应用崛起[7][9] 行业竞争格局 - 硅谷主流观点认为先进AI技术将开启新计算范式 可能让iPhone过时并颠覆苹果数字世界入口主导地位[2] -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等行业领袖将AI视为历史性机遇 可挑战苹果生态系统价值[2] - 苹果辩称其App Store设计确保公平且无偏见 并称司法部"从根本上误解"其商业模式[9] 政治与立法影响 - 马斯克加入反垄断战为国会停滞立法注入新活力 田纳西州共和党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重新提出《开放应用市场法案》[5][9] - 共和党参议员布莱克本指控科技巨头在移动应用经济中扮演"造王者"角色 偏袒某些业务合作伙伴并扼杀竞争[10] - 立法议题重回国会 两党议员联合推动应用市场开放法案[9][10] 企业战略动向 - 马斯克曾计划将X改造为类似微信的超级应用 让用户数字生活大部分在平台进行[6] - 苹果在法庭文件中声称其规则允许并支持超级应用 App Store上存在大量此类应用[9] - 库克曾以VIP规格邀请马斯克参观苹果总部 承诺继续在X平台投放广告化解冲突[5]
马斯克掀AI反击战!状告苹果与OpenAI合谋打压竞争
金十数据· 2025-08-26 01:31
诉讼核心指控 - xAI起诉苹果和OpenAI非法阻碍AI企业竞争 [2] - 指控苹果与OpenAI合作使ChatGPT成为唯一能从数亿部iPhone和数十亿用户提示中受益的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 [2] - 苹果在应用商店排名中降低其他竞争聊天机器人优先级 [2] 市场竞争格局 - 苹果成为AI模型主要分发渠道 这些模型正重塑产业和全球经济 [3] - OpenAI被指控为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市场垄断者 [2] - 谷歌每年向苹果支付超过200亿美元确保成为Safari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 [4] 业务威胁分析 - AI对苹果业务构成生存威胁 苹果担心来自超级应用的竞争 [3] - 技术进步可能威胁最具支配地位的公司 十年后可能不再需要iPhone [4] - 超级应用在美国不流行 例如腾讯微信在国内拥有逾10亿用户提供多种服务 [4] 战略合作动向 - OpenAI收购前苹果高管乔尼·艾夫创办的公司 开发新一代设备减少对智能手机依赖 [4] - 苹果只选择最优产品合作确保最佳用户体验 [2] - 诉讼模仿美国司法部针对谷歌的反垄断胜诉案例 [4] 市场影响 - 法律施压可能迫使苹果避免不公平待遇 让xAI获得类似OpenAI的分发协议 [3] - 苹果阻止xAI旗下竞争应用获得更好推广 包括Grok聊天机器人和X社交媒体应用 [3] - 联邦法官预计未来几天对改善竞争的潜在措施作出裁决 可能禁止谷歌向苹果付款 [4]
优步(UBER.US)FY25Q2电话会:二季度取得丰硕的自动驾驶成果 预计三季度将延续强劲表现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06:52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用户量和使用频率达历史新高 过去12个月内消费者访问应用程序近300亿次 [1] - 行程量和总预订量均实现18%的强劲增长 [1] - 调整后EBITDA创历史新高 自由现金流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第三季度总预订量增长17%-21% 调整后EBITDA增长达低至中三十位数百分比 [2] 用户生态 - 同时使用出行和配送服务的用户留存率比单一业务消费者高35% 产生的总预订量和利润是单一业务消费者的3倍 [3] - Uber One会员计划拥有3600万会员 消费额是普通用户的3倍 [3] - 月度活跃平台消费者(MAPC)季度环比增长1000万 Uber One会员季度环比增长600万 [4] - 前10大市场中18岁及以上消费者仅约20%每月使用服务 显示巨大增长空间 [4] 产品策略 - 出行应用每年产生100亿美元的配送预订额 约占年度总配送预订额的12% [3] - 推出低成本产品Moto总预订额超过15亿美元 增长40% [4] - 高端业务总预订额超过100亿美元 增长35% [4] - 采用"杠铃策略"兼顾低成本和高端产品 高端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 [12] 自动驾驶部署 - 与Waymo在奥斯汀和阿布扎比扩展运营区域 在亚特兰大独家合作启动服务 [1] - 宣布与Baidu、Lucid、Nuro和Wave等公司建立新合作关系 [1] - 奥斯汀和亚特兰大的Waymo车辆平均每天完成行程量超过99%的司机 [6] - 自动驾驶部署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在美国和国际市场显著增加 [1] 技术合作 - 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因大型AI模型大大加速 上市时间正在加快 [8] - 与领先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及软件公司Nuro建立合作关系 [7] - 正与所有主要OEM厂商进行洽谈 预计未来几年内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8] - 百度拥有成熟的软件平台和经济高效的硬件平台Apollo Go [8] 商业模式创新 - 探索三种自动驾驶商业模式:商家模式、代理模式、资产所有权与许可模式 [11] - 广告业务和直配业务成为技术能力外部化的成功案例 [13] - Uber AI解决方案团队从事数据标注、翻译、地图标注等快速增长业务 [13] - 平台上有近900万人通过多种方式赚钱 利用全球平台能力分配工作任务 [13] 资本配置 - 宣布20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 未来可执行回购总额约230亿美元 [10] - 已执行去年春天最初授权的60%以上回购 [10] - 承诺未来几年至少一半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 [10] - 第二季度股份数量减少1% 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 [10] 市场前景 - 自动驾驶仍处于非常早期发展阶段 商业化需要时间 [6] - 出行市场不会出现赢家通吃情况 将有许多不同模型的实验 [9] - 基于平台平衡供需高峰和低谷的能力 公司将成为领先的第三方平台 [9] - 7月份交易增长相比第二季度显著加速 预计趋势将在本季度延续 [10]
Uber(UBER)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6 1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Q2总出行量和总预订量均增长18% 达到历史新高 调整后EBITDA GAAP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也创下新纪录 [5] - Q3预期总预订量将保持15-20%增长 EBITDA增长预计在30-35%区间 [5] - 保险成本下降带动美国地区每单利润同比提升 公司已将节省成本传导至消费者端 [54][5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出行业务中高端产品线表现突出 预订量超100亿美元且增长35% 预约服务增长60% [22] - 外卖业务通过会员计划Uber One驱动增长 会员数达3600万 会员消费金额为普通用户3倍 [14][25] - 新兴业务中两轮车业务规模超15亿美元且增长40% 广告业务和AI解决方案增长迅猛但基数较小 [22][81][8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自动驾驶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运营顺利 Waymo车辆日均完成订单量超过平台99%的人类司机 [29] - 公司前十大市场18岁以上用户月活渗透率仅20% 显示巨大增长空间 [24] - 国际扩张方面 与Baidu Wave Momenta等企业建立合作 加速自动驾驶全球化部署 [30][4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平台战略聚焦跨业务协同 目前仅20%用户同时使用出行和外卖服务 双业务用户留存率高出35% 贡献3倍GMV [6][12] - 自动驾驶采用三管齐下策略:与Waymo等合作轻资产模式 与Lucid等合作车辆采购 自建软件能力 [66][67][68] - 行业竞争方面 认为特斯拉自动驾驶当前影响有限 预计未来市场将容纳多种商业模式共存 [49][5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消费端呈现明显分级趋势 公司针对性推出高端预约服务和低价拼车产品 [22][77][78] - 自动驾驶商业化仍处早期 但AI技术进步显著加速软件研发进程 [45][46] - 现金流充沛条件下 平衡股东回报(股票回购)与战略投资(自动驾驶) [37][58][59] 其他重要信息 - 任命Andrew McDonald为COO 统筹出行和外卖业务协同 [6] - 新增20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 已累计完成70%前期授权 [7][57] - 外部化技术能力成为新方向 包括数据标注 AI训练等平台功能开放 [81][82]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平台战略进展 - 当前Rides App已承载120亿美元外卖GMV(占外卖业务12%) 但强调保持独立APP的专业性优于单一超级APP [15][16] - 会员计划新增"高峰时段折扣"功能 针对性解决用户痛点以提升转化 [26] 自动驾驶布局 - 与Lucid合作涉及2万辆汽车采购 但强调主要目的为验证经济模型而非长期持有资产 [63][65] - 明确三种合作模式:固定费用模式(商户制) 收入分成模式(代理制) 资产持有模式(金融方案) [67][68][69] 美国市场趋势 - 价格敏感度分析显示降价不仅提升即时转化 更显著增加用户长期复购 [54] - 7月出行量增速已较Q2加快 预计降价效应将在Q3持续释放 [55][56] 资本配置计划 - 承诺未来50%自由现金流用于回购 目标实现股本数量持续减少 [58][60] - AV投资规模将显著小于股东回报 部分资金来自滴滴等股权投资退出 [64][65]
综合对比中美两大阵营加密产业新规与监管新趋势
钛媒体APP· 2025-08-04 09:07
美国SEC监管政策转向 - SEC主席Paul Atkins于8月1日启动"Project Crypto"全面监管改革 旨在实现特朗普"全球加密之都"愿景 [1] - 新倡议将起草针对加密资产发行、交易、托管、证券代币化及DeFi的简明规则 并引入"创新豁免机制" [1] - 明确表态"大多数加密资产并非证券" 完全否定前任主席Gary Gensler的监管立场 [1][3] 监管态度对比:Atkins与Gensler - 前任主席Gensler采取严厉执法策略 认为除比特币外几乎所有代币均属证券 2023年6月连续起诉币安和Coinbase两大交易所 [2][3][5] - Atkins主张制定新规则替代临时执法 承诺通过合理原则为数字资产提供监管基础 结束市场不确定性 [3][4] - 政策转变导致加密企业从美国向迪拜、新加坡等政策宽松地区迁移 [2] Project Crypto核心框架 - 建立加密资产发行监管框架 制定明确指南区分数字藏品、数字商品或稳定币 豁免证券法适用情况 [6] - 允许自托管钱包使用 修改托管规则适配加密资产特性 保障市场参与者选择自由 [8] - 推行"超级应用"模式 允许单一牌照下提供多元服务(证券/非证券交易、质押、借贷) 减少跨州牌照负担 [9] - 为DeFi及链上软件系统保留发展空间 保护代码开发者 为运营机构制定清晰规则 [10][11] - 创新豁免机制要求定期报告、白名单功能及合规代币标准(如ERC3643) 鼓励商业可行性优先 [11][12] 香港稳定币监管体系 - 《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生效 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 要求最低实缴资本2500万港元 [14][17] - 实施严格KYC:全生命周期身份验证(包括自托管钱包) 信息留存至少5年 [15][16] - 储备资产需100%高流动性(现金、短期国债) 实行托管隔离 要求1日内面值赎回能力 [17] - 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 数量缩减至3-4家 中银香港、渣打等发钞行有望优先获批 [17] 全球稳定币监管对比 - 香港政策以国际支付为核心功能 KYC要求全球最严格 [18][20] - 美国《GENIUS法案》将发行人视为金融机构 要求AML/KYC合规 定位实时支付与价值储存 [18] - 欧盟要求所有交易附带双方身份信息 限制美元稳定币仅用于加密资产交易 [18] - 新加坡、阿联酋侧重跨境支付 英国强调DeFi生态基础与财富避险功能 [18] 监管模式差异影响 - 美国新政策鼓励创新与市场参与 旨在夺回加密领域领先地位 [13] - 香港严格监管优先保障金融安全 但抑制DeFi及匿名钱包等Web3特性发展 [20] - 香港金管局表示未来技术成熟可能放宽规定 接纳去中心化模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