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技术

搜索文档
纯电动汽车市场向好 车企聚焦高端化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4
行业技术发展 - 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 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 寿命提高40% 充电速率提升3倍多[2] - 大部分新款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达600公里以上 尚界H5纯电版CLTC续驶最高655公里 全新蔚来ES8搭载102kWh电池组 CLTC纯电续驶635公里[2] - 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乘用车新车占比从2020年16.2%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62.1%[2] 市场销售表现 - 2023年7月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73.6万辆 同比增长44.8% 8月销量81.5万辆 同比增长38.5%[1] - 7月狭义插混车型批发销量33.6万辆 同比增长3.3% 增程式车型批发销量10.9万辆 同比下降6.2%[1] - 纯电技术空间优势体现于前备舱设计 油车和插混无法实现[3] 企业盈利状况 - 零跑汽车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转正 成为继理想汽车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新势力车企[2] - 小鹏汽车2024年净亏损大幅收窄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2] - 蔚来凭借乐道L90和ES8产品触底反弹 第四季度盈利目标不再遥不可及[3] 基础设施完善 - 截至2023年7月底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69.6万个 同比增长53%[3] - 2023年前7个月桩车增量比为1:1.8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需求[3] - 高速公路充电站快充桩普及 基础设施健全促使更多年轻家庭选择纯电动汽车[4] 高端市场转型 - 莲花汽车通过电动化重塑高端定位 坚持驾驶至上理念 通过原创技术带来独特驾控体验[4] - 新款车型EMEYA与ELETRE起售价分别为53.8万元与55.8万元 搭载数字化底盘和多项独家技术[5] - 中国自主品牌崛起 提供更多情绪价值并配备"冰箱 彩电 大沙发" 同时大力宣传智能化[4]
蔚来-SW(09866)ET9 地平线特别版、全新 ES8 亮相 NIO Day 2025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0:12
公司活动与产品发布 - 蔚来于2025年9月20日在杭州举行NIO Day 2025活动 首次在秋季举办并以"生长Grow with the Light"为主题[1] - 活动外场展示"G318川藏换电路线长卷"并设立用户公益市集 所有摊位销售收入将捐赠至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1] - 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地平线特别版正式上市 采用双色车身设计 计划于2025年9月底开启交付[1] 新产品与技术成果 - 全场景科技旗舰SUV全新ES8正式上市 作为中国纯电大三排SUV开创者 已完成三代产品迭代[2] - ET9地平线特别版融合旗舰美学与顶尖技术 定位为设计旗舰、技术旗舰和行政旗舰[1] - 全新ES8凝聚公司十年技术创新成果 将与乐道L90共同推动高端大三排SUV向纯电化转型[2]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2025年被公司视为行业拐点 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收益开始超过加电不便的体验损失[2] - 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加速向纯电过渡 用户选择与市场数据均支持这一趋势[2] - 公司将持续依托十余年技术创新 通过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2]
增程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18 23:08
技术路线之争 - 蔚来创始人李斌承认增程路线在特定市场阶段具有显著商业价值 能快速解决用户续航焦虑并实现盈利 但强调公司仍坚持纯电战略是基于长期信念而非短期利益 [3][5] - 理想汽车凭借增程技术实现销量爆发 2023年增程市场销量达64万辆(同比增长181%) 2024年上半年达47万辆(同比增长124%) 但2025年8月出现同比下滑9.5% [8][10] - 增程技术正从"小电池+大油箱"向"大电池+小油箱"演进 新车型纯电续航提升至350-450公里(如昊铂HL达350km 智己LS6达450km) 综合续航超1300km 并搭载800V超充技术 [19][24][26] 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理想汽车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 2025年8月交付28,529辆(同比下滑41%) 此前三个月下滑幅度分别为24.1%、39.74%和40.72% [8] - 新势力品牌中纯电与增程结构占比从2023年的56%:10.2%变为2025年的64%:7.7% 纯电市场8月同比增长38.5% 插混增5.0% 增程同比下降9.5% [10] - 传统车企加速布局增程赛道 别克至境L7、昊铂HL增程版、智己LS6增程版等密集上市 其中智己LS6预售30分钟订单破万台 [17][19][20] 技术演进与用户需求 - 增程成功核心在于满足用户"日常零油成本"和"长途无焦虑"双痛点 理想ONE将电池容量从2-3度电提升至40度电 重塑用户体验 [12][13][24] - 行业专家认为当纯电续航超300公里时 增程器使用频率大幅降低 可采用更小增程器和油箱 在成本与重量控制上具备优势 [26][27] - 反对观点认为长纯电续航增程车需与纯电正面比拼续航和成本 但支持方认为增程是电动化普及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35%用户仍将选择燃油车 [27][28][29] 企业战略调整 - 理想汽车转向纯电领域 目标高端纯电"保五争三" 月销稳定18,000-20,000辆 并提出"去除方向盘"的移动机器人愿景 [15] - 部分行业人士批评理想在增程领域未建立护城河 MPV领域放弃增程改赌纯电 导致增程市场份额被其他厂商抢占 [16] - 增程技术被定义为"电车时代的油车" 其生命力取决于电车整体市场的发展 而非单纯技术路线竞争 [29]
蔚来业绩拐点背后的二三事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3:23
核心业绩表现 - 二季度营收190.1亿元,环比增长57.9% [1] - 净亏损环比收窄超30% [1] - 综合毛利率维持在10%水平 [1] - 二季度累计交付7.2万辆,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 [3] 交付与营收指引 - 三季度预计交付8.7万-9.1万辆,同比增长40.7%-47.1% [3] - 三季度预计营收218.1亿-228.8亿元,同比增长16.8%-22.5% [3] - 8月交付量达3.1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5.2% [3] - 四季度目标月均交付5万辆,总交付15万辆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过万辆 [3] - 纯电车型前备箱容积达240L,为行业最大空间设计 [5] - 坚持纯电技术路线,自研三电技术与充换电网络 [6] - 1-7月纯电车型销量增长35.2%,增程车型仅增长12.1% [6] 战略与运营调整 - 推行"基本经营单元"制度,强化ROI考核与效率优化 [4] - 季度研发投入从30亿元缩减至20-25亿元规模 [9] - 三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实现核心技术资源协同 [9] - 2025年将发布新车型ES9、ES7及乐道L80 [9] 行业趋势判断 - 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使纯电车型使用成本优势凸显 [7] - 多家车企从增程/插混转向推出纯电车型 [6] - 纯电车型用户体验收益提升,充电便利性显著改善 [7]
蔚来业绩拐点背后的二三事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3:18
二季度业绩表现 - 二季度营收190.1亿元 环比增长57.9% [2] - 净亏损环比收窄超30% [2] - 综合毛利率维持在10% [2] - 二季度累计交付7.2万辆 同比增长25.6% 环比增长71.2% [6] 三季度业绩指引 - 预计三季度交付量8.7万至9.1万辆 同比增长40.7%至47.1% [6] - 预计三季度营收218.1亿至228.8亿元 同比增长16.8%至22.5% [6] - 8月交付量达3.1万辆 同比增长55.2%创历史新高 [6] 四季度盈利目标 - 四季度交付目标为月均5万辆 总计15万辆 [8] - 四季度毛利率目标达到16%-17% [8] - 公司预计四季度实现盈利 [3][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过万辆 [6] - 纯电车型前备箱容积达240L 为行业最大 [10][12] - 坚持纯电技术路线 自研三电技术及充换电网络 [12] - 1-7月纯电车型销量增长35.2% 增程车型增长12.1% [13] 运营效率提升 - 推行基本经营单元制度 重视ROI考核 [8] - 季度研发投入从30亿元控制至20-25亿元规模 [18] - 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方面精打细算 [18] 多品牌战略 - 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品牌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17] - 三个品牌在设计/核心零部件/充换电网络实现资源复用 [17] - 2025年将发布蔚来ES9/ES7及乐道L80三款中大型SUV [18] 行业趋势判断 - 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使纯电车型使用成本优势显现 [14] - 多家车企从增程/插混转向推出纯电车型 [13] - 7月纯电车型同比增长24.5% 增程同比下降11.4% [13]
李斌最新闭门会:蔚来不那么头铁了 该听劝得听劝
新浪科技· 2025-09-05 02:39
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业绩呈现增收减亏态势 营收同比增长9%至190.087亿元 调整后净亏损同比收窄9%至41.267亿元[1] - 公司目标四季度实现盈利 需满足月交付超5万台/毛利率16%-17%/研发费用20亿元/销售管理费用率10%四大条件[2] - 公司通过坚持纯电技术路线与多品牌战略 结合用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 逐步走出经营低谷[5][16][18]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汽车交付量72056台 同比增长25.6% 环比增长71.2%[8] - 三季度交付指引87000-91000台 同比增长40.7%-47.1% 营收指引218.12-228.76亿元 同比增长16.8%-22.5%[8] - 二季度整车毛利率回升至10.3% 预计四季度随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可达16%-17%[10] 产能规划 - 12月目标实现乐道与蔚来品牌各2.5万台月产能 萤火虫6000台 总月产能达5.6万台[10] - 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10575台 10月产能目标1.5万台 全新ES812月产能提升至1.5万台[10] - 四季度季度交付目标15万台 对应月均交付超5万台[10] 技术路线与产品战略 - 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纯电技术路线 目前充换电布局超8000座 通过对外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2][15] - 纯电车型前备箱设计带来240L-777L储物空间优势 源于纯电平台技术质变[14] - 多品牌战略显现协同效应 研发体系支持三品牌共享电机/电驱/电池等底层技术[16] 成本控制措施 - 推行CBU机制控制研发费用 明年季度研发投入维持在20-25亿元 等效原30亿元产出[12] - 通过算力优化(减少GPU采购)与项目优先级排序实现研发提效[12] - 目标四季度销售管理费用率控制在10% 通过营销范式改革提升人效[11][12] 行业环境与挑战 - 预计明年一季度行业面临销量淡季与购置税退坡双重压力 销量可能仅为四季度六成或一半[12] - 7月纯电市场同比增长24.5% 增程同比下降11.4% 预示纯电大三排SUV时代到来[15] - 公司需应对持续盈利挑战 通过订单调节与效率提升缓解周期性波动[12]
中经评论:增程车会淡出主流市场吗
经济日报· 2025-09-05 00:03
纯电动车市场趋势 - 7月份纯电动车零售销量达48.7万辆 同比增长24.5% 增程车销量10.2万辆 同比下降11.4% [1] - 纯电动车技术持续进步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 续航能力提升 补能基础设施完善 [3] - 主流纯电动车续航普遍超600公里 800V高压平台快充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 显著缓解续航焦虑 [3] 增程车技术特点与演变 - 增程车采用电驱为主燃油为辅架构 配备动力电池组、驱动电机、增程器及能量管理系统 [1] - 行业从"大油箱小电池"向"大电池小油箱"转换 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并向500公里迈进 [4] - 增程车需同时搭载电池、电机和发动机 整车重量高于同级纯电动车 影响能耗和操控性能 [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增程技术从被车企排斥转为广泛接纳 传统车企如长安、吉利及新势力零跑、小鹏等均布局增程产品 [2] - 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增值已超过消费者对续航的担忧 正在重塑增程与纯电产品的竞争力 [3] - 长纯电续航增程产品本质向纯电技术靠拢 其独特优势逐渐消失 面临与纯电动车正面竞争 [4] 技术路线挑战 - 增程器在高速工况下满负荷运转可能导致亏电油耗明显上升 [2] - 增程器启动时发动机振动和噪声水平接近或超过传统燃油车 违背电动化体验初衷 [2] - 增程车"可油可电"设计虽解决续航焦虑 但存在重量增加和能耗控制等固有缺陷 [2]
增程车会淡出主流市场吗
经济日报· 2025-09-04 22:00
行业技术路线演变 - 纯电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48.7万辆 同比增长24.5% 增程车销量10.2万辆 同比下降11.4% 纯电技术路线迎来拐点 [1] - 增程车动力架构以电驱为主燃油为辅 核心构成包括动力电池组、驱动电机、增程器及能量管理系统 相比燃油车省去复杂变速箱系统 相比纯电动车增加增程器作为移动充电宝 [1] - 增程技术因解决续航焦虑被车企广泛接纳 传统车企如长安/吉利/奇瑞纳入产品矩阵 新势力如零跑/鸿蒙智行/小鹏/小米重点布局 外资品牌福特/通用/现代披露研发规划 [2] 增程技术局限性 - 增程系统需同时搭载电池/电机/发动机 整车重量高于同级别纯电动车 影响能耗与操控性能 高速工况下亏电油耗明显上升 [2] - 增程器启动发电时发动机振动和噪声接近传统燃油车 违背电动化体验初衷 [2] - 行业竞逐倒逼增程车从"大油箱小电池"转向"大电池小油箱" 纯电续航里程突破400公里并向500公里迈进 本质向纯电技术逻辑靠拢 [4] 纯电技术竞争优势 - 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续航能力持续提升 主流纯电动车续航普遍超过600公里(CLTC工况) [3] - 800V高压平台快充模式下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 补能效率大幅提高 用户续航焦虑明显缓解 [3] - 纯电技术带来的体验增值已大于消费者担心续航里程的体验损失 重塑增程与纯电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增程车市场前景 - 增程车"无里程焦虑"核心优势被纯电技术逐步削弱 独特优势逐渐消失 需与纯电动车正面比拼续航/成本/用户体验 [4] - 长纯电续航增程产品淡出主流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直接选择纯电更经济合理 [4]
蔚来多维破局“信任”考题李斌欲以15万辆销量保驾四季度盈利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8:58
销量与交付目标 - 四季度平均每月交付目标超过5万辆 全年销量目标44万辆 [1][3] - 8月交付量突破3.1万辆创历史新高 乐道L90首月交付10575辆 [1] - 前8个月累计交付16.65万辆 同比增长30% [3] - L90和ES8月产能在10月均有望达到1.5万辆 [3] 盈利目标与财务指标 - 四季度目标实现NON-GAAP口径盈利 [1][3] - 盈利边界条件包括毛利率16%至17% 销售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10% 研发费用控制在20亿元至25亿元 [3] - 研发费用从每季度30多亿元缩减至20-25亿元 [3]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推行CBU机制将经营报表拆解至一线单元 强制进行ROI考核 [3] - 萤火虫品牌月销4000多台车仅需31人团队 [4] - Cost Mining项目通过零部件平台化降低10%座椅成本 自研芯片每辆车节省约1万元 [4] - 通过设计优化将单车相关成本从2000元压缩至1000元 [4] 产品战略与技术优势 - 乐道L90主打家庭用户储物空间与240L智能电动前备舱 全新ES8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纯电SUV [7] - 纯电车型7月同比增长24.5% 增程车型同比下降11.4% [7] - 十年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技术路线 900V高压平台支持5分钟充电250公里 [6][7] - 超过3400座换电站网络形成竞争优势 并向其他车企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收入多元化 [9] 多品牌战略与毛利率目标 - 三大品牌共享底层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 形成伞形架构 [9] - 蔚来品牌毛利率目标20%向25%努力 乐道品牌目标15%以上 萤火虫品牌目标10%左右 [5] - 乐道L90和全新ES8目标毛利率设定在20% [5] 用户信任与服务体系 - 潜在用户30%至40%因担心公司倒闭影响购车决策 [2] - 通过服务无忧套餐调整和禁止诋毁竞品等行为重建用户信任 [8] - 将用户关系管理从情感联结向价值契约深化 [8]
销量骤降11%,车企集体踩坑增程?
36氪· 2025-09-02 23:26
增程技术发展历程 - 理想汽车早期通过增程技术切入市场 精准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实现销量爆发[1] - 增程技术曾被视为落后路线 但因破解里程焦虑成为平衡用户需求与补能现实的中间选项[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增程赛道从"小众选择"发展为车企竞相涌入的热门赛道 传统车企/新势力/合资品牌纷纷布局[2] - 2021-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分别增长218%/130%/154%/70.9% 市占率从3.6%升至9.1%[7] - 零跑汽车凭借低价策略获得市场份额 2024年销量达29.4万辆 同比增长103.8%[7] - 2025年7月增程车型上新节奏加快 两月内5款新车密集登场[7] - 竞争格局从"理想独大"转向"多强混战"[7] 市场表现数据 - 2025年7月增程汽车销量10.2万辆 同比下滑11.4%[3] - 同期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4.5% 呈现明显分化走势[3] - 2025年上半年增程市场份额从2024年10.7%下滑至9.8%[8] - 1-7月累计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2.1% 远低于纯电35.2%和插混25.2%的增幅[8] 主要企业动态 - 理想汽车2023年成为全球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6] - 理想7月交付3.07万辆同比下滑39.7% 8月交付2.85万辆同比跌幅超41%[8] - 问界交付表现波动 增程路线支撑作用减弱[8] - 零跑从销量结构到产品规划逐渐转向纯电 新推主力车型未规划增程版本[8] 技术演进趋势 - 增程技术研发门槛较低 相比纯电平台投入更经济[6] - 新一代增程技术向"大电池+超快充"方向发展[12] - 智己采用66度电池实现超450公里纯电续航 尊界S800电池达63度续航超330公里[14] - 小鹏增程版X9纯电续航达450公里[14] - 电池容量已超过部分主流纯电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的62.5kWh)[14] 市场竞争挑战 - 同质化竞争导致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10] - 理想汽车单车均价从2022年33.1万元降至2024Q4的26.87万元[10] - 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削弱增程车型的成本优势[10] - 大电池方案导致成本上升和车身变重 影响驾驶体验[14] - 增程技术独特优势逐渐消失 需与纯电正面比拼续航/成本/用户体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