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

搜索文档
既然G7要对中国稀土下手,那我们不妨禁止对其出口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26
G7稀土政策动向 - G7和欧盟计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并对中国部分稀土出口征收关税和碳税[3] - 该行动旨在应对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的主导地位以及4月实施的关键矿产出口管制[3] - G7成员国在从稀土矿产到电池金属的一系列材料上高度甚至完全依赖中国供应[3] 中国稀土行业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稀土供应总量的70%[5] - 稀土对电动汽车、核潜艇等关键工业领域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3][5] - 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具有全球主导力[3] 稀土战略价值 - 稀土被视作抗衡贸易战和科技战的"杀手锏"和"绝杀招"[5][8] - 发达国家是关键矿产主要需求国 若缺乏稀土将导致美欧日韩关键工业领域瘫痪[5] - 稀土出口限制可作为谈判筹码以换取芯片禁售令解除和其他商品关税优惠[8][10] 产业影响分析 - 每辆汽车生产都离不开磁粉 磁铁是电动机、发电机和喇叭的必需材料[5] - 中国半导体行业已取得重大突破 不再需要基于美国技术的芯片[8] - 短期稀土出口收入损失可能通过全领域贸易优势获得数倍回报[10]
这两场战争,美国只要输一场,中国就将在大国博弈中不战而胜
搜狐财经· 2025-09-22 07:21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日本、德国等战后重建国家的工业复苏,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些国家开始向美国市场大量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记得日本 汽车初入美国市场时的情景吗?美国人最初对这些小个子汽车嗤之以鼻,但很快就被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耐用性和亲民价格所征服。短短数年间,日本车 企就将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打得节节败退。美国随后通过《广场协议》对日本进行经济收割,但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美国,这个全球舞台上曾经的绝对霸主,如今却深陷两场至关重要的战争泥潭。这两场较量对美国而言都是生死攸关的战役,但在我看来,只要在其中任何 一场落败,中国就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 要理解美国当前的困境,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世纪中叶。在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期,美国堪称全球工业的超级巨人。想象一下,当时一个普通美国工人的月 薪,不仅能轻松维持一家人的体面生活,还能负担起带花园的独栋别墅。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从钢铁制造到汽车工业,从 家用电器到飞机制造,美国几乎在所有工业领域都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决策层心知肚明,依靠高工资、高福利的本土工人,再也无法与新兴工业国家竞争。于是他们开始实施重大战略调 ...
美国霸权要变现了?15%中国收入变保护费,专家:下一步军工
搜狐财经· 2025-08-24 14:05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政策变化 - 特朗普政府允许英伟达和AMD向中国出口相关芯片 标志着美国审批权放开 [2][4] - 政策从收缩转向放开 影响巨大 可能意味着美国科技战失败 [4] - 放开只针对特定企业 并非完全解除限制 [2][4] 特朗普对芯片销售的税收要求 - 要求英伟达和AMD将对华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2][6] - 特朗普自称最初要求20% 但为美国企业利益降低至15% [6] - 这一政策被描述为"保护费"模式 将科技霸权变现 [2][8] 政策背后的商业逻辑 - 政策实现一箭三雕:美国企业销售商品 美国政府获得税收 特朗普政治获利 [2] - 避免直接对中国加税 转而对美国企业收税 [2] - 通过抢占中国市场生态位 抑制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9][11] 潜在的市场影响 - 美国芯片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售价将税收成本转嫁给中国客户 [11] - 政策开放可能延伸至其他领域如军火和航天 [8] - 中国需谨慎应对 要求证明芯片无后门和安全隐患 [11][13] 地缘政治含义 - 政策转变反映美国经济问题严重 需要快速变现 [14] - 霸权交易化可能加速美国霸权衰亡 [16] - 中国可借此机会讨价还价 争取更大利益 [14][16]
中国这招太狠!万斯反制中国买俄油,人民日报后手直击美国七寸
搜狐财经· 2025-08-16 03:13
关税政策动态 - 美国考虑对中国加征新一轮关税 理由是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 此前对印度类似行为加征50%关税 [4][8] - 中美签署《斯德哥尔摩贸易会谈联合声明》 暂停实施24%对等关税 保留10%基础关税 但美国仍维持301关税 钢铁铝关税及对136家中国实体的技术出口管制 [16] 科技领域交锋 - 中国官媒揭露美国科技公司在芯片中植入"后门"技术 指控包括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 引发英伟达紧急声明否认 [9][10] - 美国解除对华为芯片限制后 暴露出芯片技术中的潜在安全风险 导致美国"技术中立"立场受到质疑 [10] - 中国通过科技战转移关税战焦点 直接打击美国科技企业国际形象 引发全球对美国技术领导地位的信任危机 [6][9][12] 半导体产业影响 - 美国半导体产业占全球附加值38% 英伟达 高通等公司占据56%利润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 科技封锁将刺激国产替代进程 [14] -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可能严重冲击英伟达 英特尔等企业的收入结构 长期或将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 [14][16] 地缘技术竞争 - 美国盟友包括日本 德国 法国 意大利在精密机床 量子技术 干细胞治疗等领域存在技术优势 担忧美国通过芯片后门窃取关键技术 [11] - 多国加速寻求摆脱对美国技术依赖 美国在全球科技联盟中的领导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2][16] 技术自主化进程 - 中国通过反击凸显科技自主必要性 华为昇腾等国产AI芯片的技术突破可能成为打破美国芯片封锁的关键 [17] - 科技战加剧全球技术体系分化 中国加速推进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替代战略 [14][17]
兔主席| 英伟达15%销售分成:特朗普贩卖出口管制的逻辑
观察者网· 2025-08-12 06:40
核心交易安排 - 英伟达与AMD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在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作为分成 以换取对华半导体出口许可证 具体涉及英伟达H20芯片和AMD MI308芯片[2] - 美国商务部于上周五开始发放H20出口许可证 与AMD许可证同步发放 该时间点在黄仁勋与特朗普会面两天后[3] - 该安排以收入分成换取技术出口许可 属于"等价交换"模式 在美国前所未有 但符合特朗普政府"以条件换豁免"的一贯做法[3] 交易规模与背景 - 按管制前预测 英伟达2025年H20在华销量可达150万块 收入约230亿美元 15%销售分成对应约35亿美元[4] - H20是英伟达在拜登出口管制后专为中国定制的降级版AI芯片 特朗普政府于今年4月宣布禁售 6月黄仁勋与特朗普会晤后政策反转[4] - 协议出台时点敏感 美中正在进行贸易谈判 中方施压要求放宽高带宽内存芯片管制 特朗普寻求为两国领导人峰会铺路[4] 美国政策逻辑演变 - 特朗普政府将贸易议题与科技议题合流 打破美国传统框架中"贸易"和"科技"分离的逻辑[11] - 特朗普认为贸易涉及产业、就业、科技、财政可持续性等经济安全问题 与科技问题本质一体 不应割裂[14] - 扩大政府收入成为最优先目标 特朗普政府每月关税收入达300亿美元 出口分成进一步补充财政[15][16] 企业战略与市场影响 - 英伟达游说特朗普政府 支持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并扩大美国AI产能 以换取芯片关税豁免[9] - 企业通过游说获得特殊安排 在特朗普宣布关税后两个月内 科技行业避免超过70亿美元关税 三星等成为大受益者[18] - 英伟达认为若美国禁售芯片将倒逼中国国产替代 导致其永久失去中国市场 保持对华销售可维持中国企业对美国技术依赖[20] 技术竞争格局 - 美国决策层形成"精细化"技术出口管制共识 通过保持"技术代差"诱导中国企业继续依赖英伟达 压制中国芯片发展[24] - 中国稀土磁体出口管制具备不对称反制能力 美国构建稀土产业链的可能性低于中国发展芯片产业链的可能性[19] - 华为昇腾硬件使能CANN全面开源开放 支持自主深度开发 中国需在AI算力短期追赶与芯片产业长期投入间平衡策略[28][29] 政治与经济考量 - 特朗普政府交易主义主导政策 一切可明码标价 出口许可证变为商品 引发美国建制派精英对原则性缺失的批评[17] - 出口分成成本可能转嫁给中国企业 形成美国政府通过企业向中国征收科技使用费的效果 同时调节出口量[21] - 该政策在特朗普政府任内可能长期存在 但后特朗普时代美国对华科技遏制共识仍将强化[25]
中美打的不是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而是500年一遇的遭遇战
搜狐财经· 2025-07-21 05:15
中美对抗本质分析 - 当前中美对抗被比喻为军事上的"遭遇战" 双方均未做好充分准备 美国原计划在自身主导的规则体系下遏制中国 但现实情况超出预期 [1] - 美国虽早有遏制意图 但实际执行中面临盟友支持不足的问题 欧盟 日本 加拿大等传统盟友仅口头支持 实际更关注自身利益保全 [1] 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 - 美国面临产业空心化 债务高企和社会撕裂等结构性挑战 这些问题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 [2] - 美国长期依赖金融霸权维持经济运转 包括通过广场协议收割日本 美元石油霸权以及中国提供的廉价商品维持低通胀 [2] - 当前美国国库空虚 制造业大量外迁 中国成为产业转移最大受益者 [2] 中国发展路径 - 中国原计划通过20-30年时间完成产业升级 科技短板补齐和内部改革深化 但2018年贸易战爆发打乱了这一节奏 [4] - 中国采取"韬光养晦"策略 从低端制造起步逐步完善产业链 曾作为"中美国"模式的重要参与者 通过生产商品和购买美债获得发展 [2] 贸易战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措施未能有效遏制中国商品出口 全球市场多元化使中国商品仍保持竞争力 加税反而导致美国自身通胀压力上升 [6] - 所谓"脱钩"政策效果有限 中美贸易额保持韧性 试图替代中国制造的国家难以应对复杂全球供应链 [6] 科技战影响 - 美国对华为等企业的全面打压反而加速中国科技自主创新 在芯片 大飞机 新能源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 [6] - 美国技术封锁打破了全球化神话 促使各国意识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7] 金融战演变 - 美元霸权因过度使用制裁手段而受到质疑 各国开始探索去美元化路径 包括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增持黄金 [9] - 中国数字人民币在技术和应用层面领先全球 为建立新型国际支付体系奠定基础 [9] 文明模式对比 - 中国发展模式代表超大陆规模文明 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区别于欧美海洋文明的殖民扩张历史 [10] - 当前对抗本质是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国家规划与自由市场等不同发展模式的碰撞 [10] 当前战局评估 - 美国"三板斧"(贸易 科技 金融)攻势未能奏效 中国凭借庞大国内市场 快速产业升级和稳固金融防线形成"三重盾"防御 [11] - 对抗已进入持久战阶段 最终胜负将取决于双方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的能力 [13]
英伟达将重启H20芯片对华供货,美国政府已保证批准许可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04:21
英伟达H20芯片销售许可进展 - 英伟达正在申请向中国市场重新销售H20 GPU芯片的许可 美国政府已保证将会批准相关许可 公司希望很快开始交付 [2] - H20芯片基于旧款Hopper架构开发 售价在1万至1.2万美元区间 性能相比H100有所缩水 但整体性能略高于华为昇腾910B芯片 [2] - 2024年字节和腾讯分别订购约23万颗英伟达芯片 购买量仅次于采购48.5万颗芯片的微软 [2] - H20限售将导致公司2026财年第二季度8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 [2] 英伟达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动态 - 英伟达将为中国市场推出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的AI芯片 预计售价介于65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间 较H20大幅降价 [3] - 公司宣布推出一款全新RTX PRO显卡 完全兼容且适用于智能工厂和物流的数字孪生AI应用 [4] 中国AI芯片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英伟达 AMD等芯片比例预计从2024年63%下降至2025年42% 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将提升至40% [3] - 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英伟达在中国AI加速卡市场份额超85% 2024年国产芯片算力占据1/3份额 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超4成 预计年底超一半AI算力由国产芯片提供 [3] 中美科技博弈最新进展 - 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 楷登电子和西门子宣布恢复对华服务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已取消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4]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新思科技收购安似科技股权案 附加条件包括不得终止现有客户合同 公平供应EDA产品给中国客户 [5]
兔主席:中美经贸博弈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中国如何“点穴”美国?
观察者网· 2025-07-06 01:39
中美经贸博弈底层逻辑转变 - 中美经贸博弈从传统关税战转向更复杂的"供应链战"及"科技战",双方在伦敦达成"措施框架",中国将审批管制物项出口,美国取消对华限制性措施[1] - 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战属于美国对华政策的"非共识"部分,而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才是美国朝野的真正共识[2] 特朗普关税战的特点与影响 - 特朗普关税战缺乏政策共识、经济条件和民意基础,目标相互矛盾且执行混乱,导致政治基础和市场信任削弱[5] -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达18.8%(2024年仅2.4%),市场暂时认为可消化当前税率,但若经济恶化可能改变看法[7] - 当前关税水平被美国政界和资本市场接受:对中国征收30%(其他国家10%),年收入约4,000亿美元,部分企业调整供应链[8] - 资本市场通过抛售股票和债券制约特朗普(TACO逻辑),标普500指数从2月高点跌19%至4月低点,迫使其暂缓关税政策[5][8]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共识与行动 - 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两党共识,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政策,推动"战略脱钩":敏感领域脱钩,非敏感领域保持往来[11] - 美国通过工业和安全局(BIS)系统性升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包括切断商业、金融、学术联系,并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12][13] - 技术管制底层逻辑是"科技战"和"国家安全",优先于"贸易平衡",即使影响企业利润也被视为必要[12] 中国稀土反制的战略效果 - 中国对美稀土出口管制导致4月出口量同比降59%,5月骤降93%,美国多个行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16][17]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开采70%、加工90%),稀土是风电、电动汽车、军工等关键材料,美国依赖度高[16] - 稀土反制迫使美方在框架协议中让步,取消部分限制措施以换取中国恢复出口,体现"卡脖子"博弈的不对称性[17][18] 中美有限合作与供应链博弈 - 最新框架协议为临时性安排:中国放宽稀土出口(有效期6个月),美国部分取消技术限制,类似冷战军控对话[21] - 供应链博弈进入"武器化"时代,双方在各自优势领域相互制衡,长期解决方案尚未形成[21] 中国的战略机遇与应对 - 特朗普关税偏好分散美国资源,为中国在科技战谈判中争取空间,其交易属性促成务实交换性安排[23] - 中国需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如半导体、航空发动机),利用稀土等资源优势建立精准反制体系[25][26] - 特朗普任期剩余时间有限,中国需把握战略窗口期推进技术突破和产业链自主可控[26]
中国亮出最后王牌,没有中国同意,美国别妄想卷土重来!
搜狐财经· 2025-06-25 07:46
中美贸易与科技竞争 - 2018年7月6日美国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对同等规模美国商品实施同等比例报复性关税 [3][5] -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科技与地缘竞争持续升级,美国对华为、中兴实施芯片出口禁令并推出"清洁网络"计划抵制中国5G技术 [5] - 中国5G技术全球领先,华为已建设数万个海外5G基站,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在自动驾驶等技术上占据优势 [7][11] 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优势 - 2023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是美国1.5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 [10][11] - 全球80%电子产品、50%钢铁、40%纺织品依赖中国供应链,美国稀土92%精炼能力由中国控制 [12] - 比亚迪、宁德时代成为新能源领域全球龙头,特斯拉依赖中国供应链设厂 [10][12] 科技与军事发展 - 中国2023年推出"九章"量子计算机,性能达世界前列 [11] - 2025年中国海军拥有3艘航母及052D/055型驱逐舰,东风-41导弹技术令美国警惕 [12] - 华为5G技术领先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层发展速度远超美国 [7][11] 经济与金融实力 - 2023年中国GDP达17.5万亿美元(占全球18.5%),增速远超美国25.5万亿美元GDP(占22.5%) [7] - 2025年人民币结算扩展至亚洲、中东等地能源贸易,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开通人民币窗口 [13] - 中国14亿人口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内需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9] 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 - 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全球主导,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60%市场份额 [10][12] - 美国传统能源出口面临压力,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新能源转型 [12]
白宫摊牌,特朗普开始怕了,美国电话打到北京,中方只同意了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5-27 02:09
中美贸易战动态 - 美国商务部长承认关税战对美国企业造成冲击 白宫官员对关税影响感到"害怕" [1] - 中美双方近期同步降低加征关税幅度 美国对华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 中国对美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 [1] - 美国物价因关税政策出现飞速上涨 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1] 中美谈判策略演变 - 中方明确表态不寄希望于单次谈判解决问题 强调通过斗争赢得尊重 [3] - 中美副外长级通话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显示谈判模式转向更具对抗性的新阶段 [3] - 特朗普政府90天谈判策略失败 访华请求未获回应 [5]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 美方在谈判破裂后48小时内连发三道威胁 包括追加高额关税 禁止华为昇腾芯片 芬太尼管控施压 [5] - 美国扩大对华技术管制范围 涉及起重机和电池材料关税 AI芯片出口禁令 [5] -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和内需市场 有效抵御美国技术封锁 [5] 中美实力对比变化 - 美国面临结构性困境 产业优势削弱 国际话语权下降 军事威慑效力降低 [5] - 贸易战暴露美国战略焦虑 "美国优先"政策与全球化趋势脱节 [5] - 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快速追赶 削弱美国霸权基础 [5] 贸易战阶段性影响 - 美国资本回流和制造业回流目标未能实现 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 [7] - 欧洲盟友对美信任度降低 围堵中国战略遭遇阻力 [7] - 中美关系可能进入"竞争性共存"新阶段 冲突烈度有望保持可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