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战

搜索文档
欧盟打响“不宣而战”:俄油气遭封杀,普京“盟友”成下一个目标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56
这条途经俄罗斯的陆路运输线是中国商品进入欧洲最高效的通道。此前每天有近百列货运列车穿越波兰 边境,其中三成装载着发往德比荷等国的中国商品。2024年经此通道的中欧贸易额激增1.5倍,达到250 亿欧元。相比需要月余的海运,陆运仅需12天即可抵达。 虽然存在经哈萨克斯坦、里海等替代路线, 但运输成本和时间都大幅增加。这条被中方誉为中欧合作典范的贸易大动脉(承担着90%的中欧铁路货 运量)如今陷入瘫痪,中国企业的快速交付优势荡然无存。 欧盟悄然发动了一场没有正式宣战的经济战。俄罗斯的能源产业成为首个打击目标,而与俄罗斯关系密 切的国家正面临欧盟的下一轮攻势。 欧盟正在亲手拆解支撑欧洲民众生活水平的两大经济支柱。第一 支柱是俄罗斯提供的低价石油和天然气,这一能源供应体系已濒临崩溃——欧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完全 切断对俄能源进口。第二支柱则是来自亚洲国家的平价消费品,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收入有限的欧洲 家庭维持了体面生活。如今,欧盟正将矛头指向这一领域。这场经济博弈的背后动机值得深究。 在希 腊比雷埃夫斯港(该港口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运营后重获新生,现已成为地中海重要枢纽),欧盟海关 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稽查行动。执法人 ...
俄能源出口遇阻!乌军突袭炼油厂,经济战成俄乌新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9-20 10:55
更狠的是,1400公里外的炼油厂、伏尔加格勒州的关键厂区也接连遇袭,俄部分地区已现汽油短缺。 乌克兰为何突然加大攻势?是对和谈彻底失望的反击?还是另有战略图谋?俄罗斯的 "恐怖主义" 指责 背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制? 或许有人会说,乌克兰袭击俄罗斯能源设施属于 "恐怖主义行为",毕竟能源设施关乎民生,打击这些 目标会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 俄罗斯方面就多次强调这一点,而从表面看,俄罗斯部分地区已出现的汽油短缺,似乎也印证了这种担 忧,普通车主加油困难,依赖燃油的农业、运输等行业可能受到波及,最终承担后果的是无辜民众。 "乌克兰不讲武德!一夜突袭燃爆俄罗斯,炸炼油厂和石油加工厂"—— 这则消息瞬间搅动局势。 要知道,被袭的可不是普通设施,而是俄罗斯最大石油加工石化综合体之一,曾在5月遭袭后刚恢复运 营,如今再遭无人机"光顾"。 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战争中保护平民福祉是国际人道法的重要原则,若袭击直接导致民生困境, 难免引发道德争议。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将这类袭击定义为 "恐怖主义" 并不准确。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界定通常包含 "以平民为直接攻击目标""制造恐慌以实现政治目的" 等核心要素。 而乌克兰的行动有 ...
特朗普双刃出鞘:百亿军援砸向乌克兰,100%关税砍向俄罗斯!
搜狐财经· 2025-07-15 05:08
军援突破红线 - 美国对乌克兰军援累计达976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占比43% [4] - 72小时内将第三批次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至乌东前线,首次计划提供射程超300公里的ATACMS战术导弹 [5] - 北约盟国被要求承担全部军援费用,德法官员称此为"变相军事保护费" [5] 关税与经济施压 - 特朗普威胁对俄实施100%关税,测算显示俄能源出口年损失将超180亿美元 [5] - 俄罗斯对美出口仅占外贸总额4%,但对欧能源依赖达32%,美国目标实为逼欧洲切断俄油气贸易 [9] - 俄央行预案显示若关税落地,将启动"向东转"计划扩大对中国、印度油气出口 [17] 欧洲困境 - 白宫要求北约各国7月底前提交军援支付方案,德国已承担北约24%军费仍被要求额外分摊 [11][12] - 欧洲天然气储备仅够维持4个月,俄若切断"土耳其溪"管道将导致德国工业停产 [15] - 北约盟国2025年军费均值仅GDP的1.8%,分摊军援将挤压法国养老金改革、德国绿色转型等民生资金 [12] 军事博弈升级 - 俄军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针对性反制"爱国者"系统,黑海舰队增派3艘搭载"匕首"导弹的护卫舰 [17] - "爱国者"对高超音速导弹拦截率不足35%,远程武器进驻可能触发俄核威慑 [11][17] - 联合国数据显示战火每延长一天导致107名乌克兰士兵阵亡 [19] 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将50天停战通牒与关税绑定,实为双重施压策略 [5] - 俄驻联合国代表警告提供远程武器视为对俄宣战 [17] - 军援宣布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单日暴涨7.2%,军工集团成最大赢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