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丨实力强劲!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新华网· 2025-09-22 09:33
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给中国打出一个亮眼的"分数"。 "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给出高度评价。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在全球竞逐的人工智能前沿,中国同样跑在前列。近日,讲述DeepSeek—R1训练流程的论文登上《自然》封面,接受了全球同行的严格评 审,为行业树立了开放与规范的新标杆。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科技成果正不断走进千家万户: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 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国产脑起搏器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中国创新正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国之重器展现"科技范"。近年来,"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 样返回,"人造太阳"EAST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标注出中国科技的新高度。 数据显示,我国PCT ...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9-19 07:44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新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 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 史性变革。"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水平进一 步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 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 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的 第十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 家,较2020年增加83%。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天宫 ...
科技部:将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十五五”时期科技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8 13:49
核心观点 - 科技部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2]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2] 人才发展机制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2] 科技体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2] 开放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新华社· 2025-09-18 12:19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温竞华、胡喆)科技部部长阴和俊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 基不断夯实。 "'十四五'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阴和俊说,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与此同时,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 势,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 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较 2020年增加83%。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模式,探索完善经费"包 干制";推进分类评价试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推出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2021年 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 放。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新华网· 2025-09-18 11:02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 全社会研发投入2024年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3]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3]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3]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4] 重大科技成果突破 - 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3]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3] - 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 [3]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3] 科技与产业融合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6]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6]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6]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 [6] 科技体制改革 - 创新揭榜挂帅 赛马制 链主制等模式 [6] - 探索完善经费包干制 [6] - 推进分类评价试点 支持青年科研人员 [6] - 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推出 [6] - 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 [6]
如何推进“十五五”科技强国建设?科技部回应
央视新闻· 2025-09-18 07: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月18日)下午举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 部长阴和俊就未来五年我国如何建设科技强国的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阴和俊介绍,距离2035年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五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科技领 域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五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发起和组 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造就一 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国际 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构建有利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的创新环 境。 一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 组织的基础研究,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试 验 ...
勇当尖兵为科技强国贡献上海力量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解放日报· 2025-08-27 01:53
上海市科技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激活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 - 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 培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 - 深化落实集成电路 创新药械 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3] - 探索保税研发 离岸孵化 跨境技术交易等开放创新功能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3]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加大引才力度 创新育才模式 优化用才导向 [4] -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科技计划管理 发展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 科技奖项与人才表彰 - 授予吕西林院士 马大为院士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1] - 2024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06项(人) [5] - 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5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 30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 [5] - 97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 8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 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5] 产业与技术发展重点 - 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 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迭代升级 [3] -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模式 推动国有企业发挥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 [3]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创新 引导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能级 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3] - 动态推进技术探索 技术收敛 技术迭代 加快概念验证平台和中试熟化平台建设 [2][4] 国际合作与生态建设 - 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浦江创新论坛等平台 加强规则探索和治理合作 [3] - 推动技术 规则 标准走出去 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3] - 实施"全球科技伙伴计划" 布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深化国际创新协同 [3] - 强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 形成区域创新共同体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释放创新潜能!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新华网· 2025-08-27 00:09
科技体制改革进展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1] - "十四五"期间基本确立科技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并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 - 青岛市通过"云端研发"模式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资源要素解决中小企业创新难题 [2] - 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占比约80% [2] -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 [2]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占比近四分之一 [2] - 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 [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孵化加速全链路 [4] - 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3项改革试点 向40家单位科研人员赋权超4000项成果 [4] - 科技金融体制加快构建 580余家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直接融资规模达9000多亿元 [4]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2.8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6.8万亿元 提前完成5万亿元目标 [5] 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激发 -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6] - 实施"揭榜挂帅"和"赛马制"支持科学家探索 [6] - 开展三轮减负行动优化科研生态 [6] - 加快青年人才经费资助选拔任用待遇支持等方面改革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首次为40岁以下青年科研团队单设赛道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岁及以下科研人员获资助项目数占比约80% [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 [7] - 重大战略科技任务项目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 [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释放创新潜能!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新华社· 2025-08-26 15:20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青岛市打造云端研发新模式 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资源要素 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 不会创新 不敢创新问题 [2] - 企业牵头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占比约80%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并建立一批企业牵头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占比近四分之一 [2] - 科技部将进一步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 支持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 [3]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启动 打通概念验证 中试放大 孵化加速全链路接力环 助推科创成果转化落地 [4] - 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 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 科技成果评价3项改革试点 向40家单位的科研人员赋权超4000项成果 [4] - 科技金融体制加快构建 更多金融资本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截至2024年底580余家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直接融资规模达9000多亿元 [4]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2.8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6.8万亿元 提前完成十四五5万亿元目标 [5]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 建立以创新能力 质量 实效 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通过揭榜挂帅 赛马制支持科学家探索 实施三轮减负行动松绑减负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首次为40岁以下青年科研团队单设赛道 45岁及以下科研人员获资助项目数占比约80% [7][8]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 北斗导航 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项目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