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拉动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王波明、姚洋、兰小欢圆桌对话:关税战会不会加速产业链外移,就业值不值得担忧?
观察者网· 2025-09-22 00:21
关税战影响与中美贸易关系 -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8月对美出口下降33.1% [3]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反制美国 稀土在高科技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且中国掌握开采提炼和加工能力 [4] - 中美关税现状为美国对中国征收50%关税(20%基础+30%附加) 中国对美国征收30%关税(20%基础+10%附加) [4] - TikTok谈判成为焦点 拥有1亿多月活跃美国用户 商务部声明反对技术政治化 [5] - 欧洲计划以产业补贴为由对中国电动车加税 但欧洲自身也存在补贴行为 [6] - 特朗普对全球加征关税 包括追征越南等第三国产能 若中国元器件价值超过80%可能追加40%关税 [12] 产业链转移与全球化布局 - 中国企业采取"中国+1"模式而非整体外迁 形成柔性全球价值链以应对关税壁垒 [15][16] - 产业转移未导致大规模产能流失 部分企业甚至将产能转回国内 [15] - 外资撤离主因是在中国市场竞争力下降而非成本问题 例如三星因面临中国竞争对手退出 苹果印度转移受限于当地工业化不足 [18] - 海外备用产业链可靠性低 依赖中国供应链 全球产业链平均每2.7年遭遇一次冲击 [20] - 通过控制中国元器件比例或变更企业所有者国籍等方式规避关税 [12] 外贸数据与市场依赖 - 前八个月中国整体进出口同比增长2.5% 对欧盟和东盟分别增长3.3%和8.6% 对美国下降14.4% [11] - 中国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美国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 [13] - 欧洲担忧中国技术碾压 试图阻止中国产品进入市场 [6] 就业结构与产业转型 - 制造业就业占比不足15% 但占GDP比重28%-30% 服务业对就业贡献更大 [27][28] - 产业转移带动中国供应链需求扩大 例如家电企业转型为出海企业供应商 [24] - AI冲击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 初级律师和会计师岗位需求下降 [31] - 灵活就业和小微企业在AI加持下创造高价值 但可能加剧收入分化 [32] - 低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构成就业网络 政策不应歧视低端产业 [33][34] 经济结构与消费转型 - PPI连续三年负增长 CPI两年多在零附近徘徊 反映需求低迷 [35] - 消费占比约40% 需提升至55%左右健康水平 类似德国 [40] - 提高消费需增加居民收入和时间 三四线城市因闲暇时间更多消费能力更强 [41] - 社保改革和企业利润率提升是反内卷路径 但转型需持续15年以上 [41][42] - 教育医疗等关键服务非市场化 消费统计不能完全反映真实财富 [38]
活力湖北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金融时报· 2025-08-27 02:37
经济总量增长 - 湖北省经济总量从"十四五"初站稳4万亿元跨越至迈上6万亿元 年均增长7.1% [1] - 三年增速位居中部第一 经济总量占中部地区比重从19.5%提升至20.9% [1] -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大省领先和中部领跑 实现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整体提升 [1] 科技创新优势 - 2024年上半年产出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全球最高强度平顶脉冲磁场等重大科技成果 [3] - 武汉科技集群全球排名从2020年第29位升至第13位 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 [4] - 拥有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湖北实验室 汇聚82位院士和41.5万名研发人员 [3] -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66.5% 入选国家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行动五个省份之一 [4] 就业与民生保障 - 全省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9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连续三年超40万人 [5] - 224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超450万人 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5] - 通过降费率、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政策推动就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5] - 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和"百县进百校联万企"行动促进青年就业 [7] 消费拉动效应 - 汽车以旧换新50.8万辆 家电等产品以旧换新销售5281.74万台 [8] - 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超1600亿元 [8] - 2024年接待游客8.73亿人次(同比+13.23%) 旅游综合收入9011.61亿元(同比+18.8%) [9] -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5.47亿人次(同比+14.61%) 旅游收入5717.91亿元(同比+16.07%) [9] 文旅产业发展 - 谋划和在建文旅项目1124个 计划总投资近5000亿元 [9] - 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 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发展 [9]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 形成"大抓文旅、抓大文旅"发展格局 [8][9]
新业态与商业载体不断扩容 武汉锚定中部消费活力“第一城”
证券时报· 2025-08-13 17:46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强城市排名 - 2025年上半年社零十强城市依次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武汉 [1] - 武汉以7.3%同比增速位居十强榜首 成为唯一增速突破7%的城市 [1] - 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五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5%基准线 [1] 武汉消费市场表现与政策驱动 - 武汉上半年GDP达10592.8亿元 同比增长5.5% 首次上半年突破万亿大关 [2] - 社零总额4279.97亿元 同比增速7.3% 消费引擎动能显著 [2] - 政府将"做强消费主引擎"列为经济增长首要任务 政策导向明确 [2] - 2024年率先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2025年持续加力扩围 [3] - 家具类、家电类、建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9.8%、40.5%、27.4% [3] 消费场景创新与活动成效 - 上半年举办展会节事1100场以上 开展促消费活动2000场以上 [3] - 武汉马拉松吸引7.1万人次游客 直接消费1.17亿元 总拉动效应2.98亿元 [4] - 上半年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收增长36.1% 休闲观光活动增长16.7% [4] - 商品零售额增长7.6% 餐饮收入增长2.7% 文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4] 商业载体升级与国际化进展 - 打造150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 引进首店超千家 [5] - 付费制会员商店数量将达6家 超过北京、深圳 [6] - 武汉SKP上半年客流量近1000万人次 单日销售额最高达1.65亿元 [6] - 新增SKP等近十个大型购物中心 国际品牌入驻数量显著提升 [6] 居民消费基础与未来方向 - 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6元 同比增长4.8% [7] - 核心商圈零售业态占新开业店铺数量近40% [7] - 计划通过跨境电商、免税店等载体链接全球市场 [9] - 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 33家商场纳入离境退税政策范围 [9]
毕马威报告:下半年消费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6:31
中国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 [1] - 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1.1% 高于2021年以来历史均值 [1] 消费领域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恢复态势 [1] - 情绪经济赋能轻奢、潮玩、健身等升级类消费新赛道 [1] - 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实现高速增长 [1] - 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不断拓展 消费将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1] 政策支持 - 以旧换新"国补"政策与电商年中促销活动驱动消费增长 [1] - 国家公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1] - 下一步或通过发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1] 出口表现 - 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9% 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 [1] - 7月出口同比增长7.2% 较上月超预期上行1.3个百分点 [1] 投资领域 - 政府对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重视有望带动行业价格回升和利润改善 [2] - 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或将迎来修复 [2] - 城市更新领域投资或将迎来新一轮扩容 [2] - 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相对充裕 [2] - 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下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2]
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好于预期、“稳”字当前
新京报· 2025-07-15 12:43
国民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31.2% [1]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CPI 6月同比转正增长0.1%,核心CPI回升至0.7% [2][10] 经济运行"稳"的四大指标 - GDP增速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5.3%,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2] - 就业市场平稳,月度失业率波动区间5.0%~5.4% [2] - 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 名义增速2.8%(一季度4.2%),但实际增速达5.3%,反映实物工作量不低 [4][6] - 价格因素导致名义增速下滑,建筑材料价格下降明显 [4] - 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但新质生产力、城市更新等领域仍有投资潜力 [6]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逐季提升 [7] - 假日消费拉动显著:五一/端午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同比增72.7%/59.4% [8] -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8] CPI走势与影响因素 - 6月CPI结束四个月负增长,核心CPI创14个月新高至0.7% [10][12] - 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是主因,家电、原油、贵金属价格上涨形成支撑 [12] - 下半年预计价格将低位温和回升,新动能相关价格仍上涨 [13] 经济增速解读与挑战 - 5.3%增速好于预期,但房地产下行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仍是主要风险 [14][15] - 二季度外部压力增大导致增速回落,需政策持续加码应对"逆风" [14][16]
拆解5.3%GDP增速,读懂“超预期”从何而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09:06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超出市场预期的5.17% [2][7] - 经济韧性体现在外部压力加大背景下仍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但二季度增速回落显示总量失衡问题发展 [1][4][5] - 名义GDP增速4.25%与实际增速差值连续三个季度扩大,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数据存在"温差" [12] 消费驱动分析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6.8%)和净出口(31.2%) [9]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5.0%,超过去年同期(3.7%)和一季度(4.6%) [10]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明显,家电/文化办公/通讯器材/家具类零售额增速达30.7%/25.4%/24.1%/22.9% [11] - 消费回升基础不稳,受居民收入预期偏弱、房地产财富效应减弱及储蓄倾向高制约 [12] 投资动态观察 - 固定资产投资24.9万亿元,名义增长2.8%,实际增速5.3% [14][15] - 投资波动源于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影响名义增速)、房地产深度调整及民间资本观望 [15][16][18] - 专家建议扩大民生/气候领域投资,通过公共产品投资激活内需市场 [18][19] 下半年展望 - 出口贡献率或低于30%,因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削弱转出口优势 [24] - 消费政策持续加力,以旧换新上半年执行1620亿元(全年3000亿元),设备更新1730亿元(全年2000亿元) [23] - 建议推出准财政工具,加快专项债落地,保持流动性充裕并稳定房地产/资本市场 [24]
超市场预期 上半年GDP增长5.3%的多重含义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08:54
核心观点 -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 其中一季度增长5.4% 二季度增长5.2% 超出市场预期 显示经济韧性和潜力 [1][2] -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贡献率52% 但存在收入预期弱 房地产调整等制约因素 [2][3] - 投资增速名义增长2.8% 实际增长5.3% 受价格因素和结构调整影响 民间投资观望情绪浓厚 [4][5][6] - 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压力 但通过政策加力有望实现全年5%目标 [8][9][10] 经济增长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一季度5.4% 二季度5.2% 超出市场5.17%的预期 [1][2] - 名义GDP增速4.25% 与实际增速差值连续三个季度扩大 超1个百分点 [3] - 在经济复苏乏力 房地产调整 需求不足等多重压力下取得 显示经济韧性和潜力 [1][2] 消费表现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 是最大动力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0% 高于去年同期3.7%和一季度4.6% [3]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较高: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0.7% 文化办公用品类25.4% 通讯器材类24.1% 家具类22.9% [3] - 制约因素包括居民收入预期偏弱 储蓄倾向高 房地产调整导致财富缩水 [3] 投资表现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9万亿元 名义增长2.8% 低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 [4][5] - 实际增速5.3% 考虑价格因素后实物工作量不低 [5] - 投资波动原因: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投资谨慎 传统行业饱和 [5] - 基础设施投资低迷 民间资本观望 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 地方财政承压 [6] 政策展望 - 下半年消费政策继续加力 各地出台促消费措施 [9] - 需要扩大有效投资 特别是民生领域和气候变化相关投资 [6] - 建议加快财政支出节奏 推动专项债落地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0] - 适时推出准财政政策工具 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支出 [9] 挑战与风险 - 下半年GDP增长压力加大:基数效应 内外部多重挑战存在 [8] - 净出口贡献率可能难以保持30%以上 因关税缓冲期结束 [9] - 消费政策额度集中上半年:以旧换新下达1620亿元(全年3000亿元) 设备更新下达1730亿元(全年2000亿元) [9] - 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高达48.5小时 不利于消费改善和产量控制 [9]
提振消费既要“有钱花”,更要“有地方花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2:17
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 - 当前外需受国际政经环境影响 提振消费对稳增长作用凸显 需解决"有钱花"和"有钱没处花"问题 [1] - 服务业发展可扩大就业提升劳动收入占比 同时提供多元消费场景满足潜在需求 [1] - 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 消费占比偏低 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可优化经济结构并提升居民福利 [1]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 存在大量潜在服务消费需求如教育医疗养老等 供给侧投资不足导致需求未充分释放 [2] - 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消费及服务消费在GDP中占比持续提升是客观规律 [2] - 需完善市场机制 让需求牵引供给 政府需减少限制性措施以释放消费增长空间 [2] 增加居民收入的途径 - 宏观经济政策需进一步发力推动经济增长 扶持提供大量就业的行业 [2] -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 服务业劳动收入占比高于制造业 [3] - 优化税制完善社保制度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 增强参保选择性 [3] - 通过公共政策增加教育住房支出 减少家庭负担 释放消费潜力 [3] 改善服务消费供给能力 - 放松服务业管制 降低医疗教育等领域门槛 扩大开放 [5] - 减少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的制约 打破部门壁垒 [5] - 释放更多消费场景如开放城市河道 增加公园绿地 建设社区体育设施 [6] - 解决大城市服务业劳动力短缺 拓展幼儿园服务年龄至3岁前 [6] 破除服务业发展迷思 - 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非对立 生产性服务业可赋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 [7] - 大城市需建成消费中心城市 利用人口规模优势发展新兴服务消费 [7] - 减少行业进入限制 加快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 提升服务业质量 [8] - 改善营商环境 减少民营经济进入服务业的制度性障碍 [9] 人口与城市空间格局 - 制造业技术进步将推动更多人转向服务业 需降低外来人口落户门槛 [9] - 服务业依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应增加住房供应减少职住分离 [10] - 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和缓解城市拥堵 [10]
深圳出台“扩消费39条”
第一财经· 2025-06-09 01:27
深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发布39条提振消费措施,聚焦人工智能终端、全屋智能、现代时尚、户外装备四大类产品支持[1] - 方案突出深圳特色,包含提升消费能力、扩大优质供给、加强政策保障三大方向[1][4][7][12] - 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7.7亿元(+1.1%),2025年1-4月达3161.73亿元(+3.7%)[2]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 实施分层级人才补贴:本科生3万/硕士5万/博士10万[4] - 2025年计划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超6万人次[4] - 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支持工会集体协商提高劳动者工资[5] - 公积金新政:购房首付可提取公积金,租房提取比例从65%提至80%[6] - 优化汽车摇号规则,放宽新能源车指标条件(2023年汽车销量49.5万台)[6] 加大优质多元消费供给 - 支持2600家人工智能企业设立旗舰店,推广智能眼镜/手表/人形机器人等产品[8] - 发展时尚消费:推动服装/珠宝/家具企业推出限量款,搭建"深圳潮品"电商专区[9] - 培育户外装备消费:建设骑行服务中心,构建水上运动全链条生态[9] - 激发宠物经济:2025年建成90个宠物友好场所,支持宠物药械研发(2024年宠物超50万只)[10] - 发展低空消费:优化无人机空域,深圳无人机产业产值超1000亿(占全球70%消费级市场)[10] - 挖掘电竞动漫产业:2024年游戏收入超1000亿(占全国50%),建设电竞文化体验中心[11] - 新增40家离境退税商店,2025年Q1入境游客800万人次(+17.3%)[11] 加强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 - 设立外贸优品专区,支持400+场展会(2025年211场境外展补贴最高60万)[13] - 推动26类对美出口消费品、89种优势工业品纳入以旧换新国补品类[14] - 支持消费基础设施REITs发行,深圳REITs规模全国领先[14] - 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给予财政贴息[14]
深圳出台“扩消费39条”,这些提法有新意
第一财经· 2025-06-08 06:15
消费产品支持举措 - 聚焦人工智能终端、全屋智能、现代时尚、户外装备四大类产品提出支持措施 [1] - 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 支持智能眼镜、耳机、手表、人形机器人等设立旗舰店 [7] - 鼓励服装、黄金珠宝、家具、眼镜等领域推出限量版、联名款产品 推动"深圳潮品"网购专区 [7] - 引导自行车品牌举办特色骑行活动 发展水上运动装备全链条消费生态 [7] 消费市场数据 - 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7.70亿元 增长1.1% [2] - 2024年1-4月社零总额3161.73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速环比加快0.6个百分点 [2] - 2024年深圳游戏产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占全国50%以上 [9]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 - 对本科、硕士、博士来深就业分别给予最高3万、5万、10万元补贴 [3] - 2025年计划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超6万人次 [3] - 科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支持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3] - 公积金提取支付房租比例从65%提高至80% 可提取支付购房首付款 [4] 重点消费领域发展 - 深圳2024年汽车销量49.5万台 将放宽新能源车指标申请条件 [5][6] - 宠物产业经营主体近10万家 2025年推动90个以上宠物友好商场/公园 [8] - 无人机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占全球70%消费级/40%工业级市场 [8] - 一季度入境游客800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增长30.6% [9] 外贸与展会支持 - 2024年举办展会超400场 境外展会支持清单涵盖211场展会 [11] - 鼓励零售商超与外贸代工企业合作开发自有品牌 [11] - 优先采购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产品 预留政府采购份额给中小企业 [11] 金融与政策支持 - 推动26类对美出口消费品、89种优势工业品纳入以旧换新支持 [12] - 支持消费/文旅领域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2] - 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