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经济对比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资产与港股市场研究框架
2025-09-07 16:1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美宏观经济对比 港股与A股市场 美股市场 信用周期分析 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1][2][4][5][10][19][21] * 港股市场是重点分析对象 涵盖其资金面结构 估值 盈利性 以及板块配置[5][26][27][31][32][3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美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美国二手房交易占比高达90%且多为固定利率按揭 而中国以新房和浮动利率为主 这导致两国消费贡献及波动性不同[1][2][6][7] * 评估股票估值和风险溢价应侧重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数值 需结合各自宏观环境和企业盈利情况 避免简单比较[1][8] * 美股风险溢价极低甚至为负 可能源于无风险利率计算方法存在问题 其合理性需进一步探讨[1][9] * 美股和港股估值差异可用信用周期解释 中国信用脉冲斜率虽强于美国但幅度较小且方向相反 这导致资产表现差异[1][10] * 信用周期通过政府 私人传统需求和新兴投资三个核心部门影响经济需求和盈利能力[1][11] * 判断信用周期开启与否取决于相对回报率 需关注利率与租金回报率关系[1][18][30] * 港股资金面主要由散户和交易型投资者贡献 外资没有大幅回流 保险和公募尤其是主动公募贡献不多[1][32] * 美联储降息并不必然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 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 例如去年(2024年)9月至11月持续降息但市场回调[22] * 港股估值对比历史数据意义不大 更应关注其盈利性和股权风险溢价 AH溢价长期可以逐步收敛但不能完全抹平[31] 其他重要内容 * 杠杆在不同阶段对经济产生不同影响 广义上加杠杆目的是赌未来回报 需用信用周期框架理解其作用及潜在误区[14] * 人口 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例如新消费趋势与人口周期相关 银发经济提供投资机会 技术进步提升企业ROE[12] * 企业竞争优势与反内卷关系复杂 需求是关键 但财政补贴等方式可能导致亏损企业增加 在创新药和机器人零部件等领域仍有显著投资机会[13] * 当前市场呈现震荡市且具有结构特点 因信用周期稳定但空间未完全打开 同时流动性较多[29] * 政策传导主要通过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市场定价 需重点分析通胀和非农就业数据 并结合点阵图和CME利率预期进行综合评估[19][21] * 2025年财政政策需关注大美丽法案效应 财政赤字追踪 债务上限解决及关税等新增内容[23] * 资产和市场分析需采用新测算方式 通过成本与回报分析 只要货币政策将成本降低至回报以下或接近就能满足需求[24] * 美股近期盈利上调因此点位预测上调 而港股盈利有所下调 基于模型预测美元不会大幅下跌甚至可能反弹[25] * 美国资产在2025年初面临去美元化担忧 但企业投资加速盈利超预期 例如Meta 微软和苹果二季度业绩均超出预期[15][16] * A股和港股市场目前已不处于去杠杆阶段 但要进入指数级别行情需要加杠杆支点 需考虑政策对加杠杆的容忍度及散户获利问题[17] * 库存周期受疫情影响分化明显 需建立完整分析框架 结合投资周期及新兴与传统行业研究进行全面了解[20] * 解决信用周期收缩问题可投资顺周期和泛消费 否则仍需配置分红 银行 国债利率等资产[29][30] * 港股分析框架需采用动态加权方法 以南向资金成交比例为权重进行计算 中国国内因素对港股影响更大 外资持有比例下降导致其影响减弱[27] * 中美信用周期显示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不会变得更差 大美丽法案实施 关税基本确定 AI投资未减速 经济形势趋于稳定或改善[28] * 港股板块配置需关注其制度特色如卖空 闪电配售再融资 以及打新策略 中概股回归 红利税等因素[33] * 市场自去年924以来底部不断抬升 表明政策有效但初期市场预期过高 需提前埋伏长期正确板块而非追高[34]
美媒:押注中国经济受挫,他们站错队了
环球网资讯· 2025-07-22 22:44
特朗普政府对华经济政策 -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仍将打压中国全球经济影响力作为核心目标 [1] - 采取加征关税、制造业回流、供应链施压等手段遏制中国崛起 [1] - 2025年1月以来全面加征进口关税并收紧先进技术出口管控 [1] 中国股市表现 - 中国大盘股创16年来相对美股最强劲表现 [1] - 安硕中国大盘股ETF年内涨幅达25% 远超标普500ETF的8% [1] - 中国七大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大幅超越"美股七巨头" [2] 中国经济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实际同比增长5.3% 远超预期 [2] - 中国政府仍有充足空间实现全年5%增长目标 [2] - 受益于电动汽车需求爆发和巨大估值差距 [2] 行业表现 - 中国科技企业(小米/阿里/腾讯等)表现优于美国科技巨头 [2] - 电动汽车行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 - 金融行业(建行/工行)表现稳健 [2]
中美局势可能发生大反转,最先超过美国的不是经济,而是这个方面
搜狐财经· 2025-05-28 12:36
经济领域对比 - 中国经济占美国GDP比重从接近80%降至60%多,短期内难以超越美国 [1] - 美国GDP从2018年20万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27.72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超2%,经济复苏期一度超6% [3] - 中国因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汇率从6.8跌至7.1-7.2,美元计价GDP未突破20万亿美元 [5] - 中国经济转型阶段增速平稳,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外贸,但名义GDP差距将持续 [5] 军事领域潜力 陆军 - 解放军完成军改,拥有数十个装备先进的重型/中型合成旅,美军合成部队数量较少且长期专注治安战 [7] 海军 - 美国核动力航母数量占优,但中国福建号航母装备成熟电磁弹射器,技术可靠性优于故障率高的美国福特号 [9][10] - 中国海军舰船数量增长快,055型驱逐舰技术领先,美国仍依赖改进版阿利伯克级 [12] 空军 - 中美各有两款五代机(歼20/歼35 vs F-22/F-35),F-35数量多但歼20正大规模生产,F-22已停产 [12] - 中国下一代战斗机已试飞,美国下一代空中平台尚未明确 [12]
中美局势可能发生大反转,最先超过美国的竟不是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5-26 05:44
中美经济对比 - 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4] -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7年已经超越美国 [4]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年达487,895亿元,同比增长3.5% [7] - 中国高端消费品领域增速长期保持在15%以上,超越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6] 制造业与产业链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总量的30%,是美国的两倍 [8]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在供应链领域拥有话语权 [8] -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 [20] 军事力量发展 - 中国海、陆、空、天四大领域已具备与美军对抗的能力 [10] - 中国海军拥有三艘航母及新型两栖攻击舰、055型驱逐舰等先进战舰 [10] - 中国空军五代机歼-20、歼-35已规模化列装,六代机早于美国亮相 [12] -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速度超过10马赫,具备末端变轨能力,美国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14] 科技与无人作战 -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信号强度超过美国GPS,具备双向通信能力 [17] - 中国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能力改变战场态势,美国承认在该领域落后 [19] - 中国掌握全球85%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在军工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 [20] 区域作战能力 - 中国在西太平洋1000公里范围内构建多层次防御网络 [23] - 美国军事力量分散,装备老化,后勤体系面临弹药短缺问题 [25] - 中国军民融合战略加速技术创新与转化,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研发 [22]
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
虎嗅· 2025-03-24 07:13
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 中国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笔者稍早前的文章《能否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有一个关键事实中国 无法回避》,对确保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以及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影响,进行了分 析。 但另一个重要经济体——美国,对中国能否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特朗普将提高美国经济 增速、减缓中国经济增速作为其明确目标。鉴于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制裁和其他措施,中美经济对比表现就成为 分析中国面对的地缘政治和局势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及后续文章,将对决定美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及其对相互关联的地缘政治和美国内政 的影响,进行精准分析。正如下文所示, 这反过来又说明,二进宫后的特朗普可腾挪的范围有限。 特朗普习惯性地吹嘘自己的经济记录。例如,在2024年总统竞选集会上,他一再声称,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 经济达到"史上最强"。事实上,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经济增速是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中最慢的(见图1)。 图1 严谨的西方分析人士并不相信特朗普的这些说法以及类似谬论。例如,英国《金融时报》美国事务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