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

搜索文档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九 | 舍弗勒:机器人全栈Tier1 创新、并购、机电一体【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6 16:10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1920s-1930s已实现规模 化量产,早期大众、奔驰、戴姆勒、奥迪、宝马、保时捷均发源于德国,零部件供应 商多为技术型,通过研发开创新技术,推动德国汽车工业成长;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 日系、韩系汽车工业发展较晚,1960s,日韩汽车 产业逐步崛起,为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日韩供应商多为主机厂内部培植,早期学习先 进零部件厂商的技术,发展壮大后逐步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 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弱于整车厂,前十名中仅李尔 (位列第9)来自美国,前30名中仅4家供应商来自美国;而位于加拿大的麦格纳为 北美三巨头重要的供应商,自成立起即配套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并通过海外建厂, 新技术开发,集成化、模块化供应配套客户实现成长。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 轮胎在汽车零部件中独树一帜,先于汽车诞生、面向配 套及替换双市场、车载端直接品牌露出、后市场消费品特征显著,全球已形成"三巨 头+八集团"的垄断竞争格局,但头部企业仅拥有有限的规模效应,这给予了后发者 成长空间。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0到1成长: 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优质客户带动成长 ...
康斯特:全自动及智能产品单价平均约15万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1:43
产品定价结构 - 仪表及手动产品单价约1万元至2万元 [1] - 全自动及智能产品平均单价约15万元 [1] - 产品单价差异主要源于机电一体化等功能集成度及技术复杂度 [1]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9-19 10:12
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明确提出培育具身智能未来产业 具身智能融合人工智能 机器人技术 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 实现高效人机协同 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驱动力 [1] - 2025上半年国内融资额突破230亿元 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布局 在工业 物流 医疗 养老等领域潜力巨大 我国已涌现一批创新企业 关键技术取得进展 场景应用持续拓展 [1] - 机电一体化构成具身智能物理基座 承担物理载体骨骼与神经功能 提供结构支撑与运动控制基础 具身智能赋予系统认知能力大脑与感知核心 实现环境理解与自主决策 [2] 协会基本情况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由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年9月发起成立 从事自动化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全国性 专业性 非营利性国家4A级社会组织 [3] - 具身智能分会将成为第一个中字头 国字号跨部门 跨地区 跨领域的具身智能全国性行业组织 [4] 分会宗旨与定位 - 发挥政府与行业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技术研究 规范行业发展 构建产业生态 拓展应用场景 制定技术标准 培育质量品牌 探索商业模式 [6] - 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 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6] 会员征集范围 - 上游零部件软件企业:从事大脑 小脑 操作系统 软件算法 芯片 电机 丝杠 微型伺服 传感器 控制器 机器视觉 电子皮肤 材料 灵巧手 肢体 动力电源 轴承等领域 [7] - 中游本体与集成企业:从事整机研发 制造与集成应用 [8] - 下游终端用户企业:工业制造 智能仓储 商业服务 家庭服务 科学研究 安防巡逻 特种服务 危险环境 物流与零售 无人驾驶等领域 [8] - 科研院所与高校:从事整机 大脑 小脑 关键部件软硬件研究 设有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 机器人 自动化等专业的高等院校 [9] - 第三方服务机构:社会组织 金融机构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知识产权服务 保险机构 专业媒体等机构 [10] 会员申请条件 - 具备中国独立法人资格 [11] -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诚信经营 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新成立企业不受此条限制 [12] - 自愿加入协会 拥护协会章程 遵守有关规定 认同组织理念 履行会员义务 正当行使会员权利 [13] 工作程序 - 需填写理事单位推荐表和会员单位登记表 提供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于2025年9月30日前快递至秘书处并发送电子版 [14] - 协会秘书处及分会筹备组进行资格审查 完成会员单位登记审核 [15] - 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 成立细分工作组和专家组 由当选理事的企业家和专家担任负责人 [16] 行业数据参考 - 机器人行业75家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总营收5821亿元 盈利301亿元 [22]
鼎智科技拟控股赛仑特 加速精密齿轮箱产业化进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9-14 10:28
在市场方面,鼎智科技定制化电机可精准匹配齿轮箱需求,实现"传感—控制—执行"闭环,应用场景可 覆盖消费级到工业级全场景。例如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电机+减速机+驱动器"关节模组一体化方 案,为医疗器械领域提供"电机+减速箱"手术机器人动力模块,为低空经济领域提供无人机倾转旋翼驱 动系统。 9月13日,鼎智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与东莞市赛仑特实业有限公司(简称"赛仑特")的股东签订了《股权 转让协议》,公司拟支付现金1.01亿元收购赛仑特51%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鼎智科技将成为赛仑 特的控股股东。 赛仑特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深耕小模数齿轮行业及微型精密行星减速箱行业,属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赛仑特实现营业收入6775万元,净利润1333万元,净利率达 20%。 鼎智科技表示,赛仑特与公司具备较强的产业协同性。双方整合后,将形成较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生 产、交付能力,打造高精度、高可靠的一体化"电机+减速器"机电模组,提升模组整体传动效率、缩短 客户研发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鼎智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精密运动控制系统供应商。而鼎智科技近年来积极布局人形机器 人核 ...
鼎智科技拟收购赛仑特 加速精密齿轮箱产业化进程
搜狐网· 2025-09-14 05:25
收购交易概况 - 鼎智科技以现金10082.19万元收购赛仑特51%股权 成为控股股东 [1] 行业市场规模与特点 - 2024年中国精密减速器市场规模约92亿元 应用于工业自动化 智能机器人 医疗器械 汽车零部件 低空经济等领域 [1] - 精密齿轮箱是机器人关节模组重要零部件 具有体积小 精度高 传动效率高等特点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1] - 行业面临定制化需求多样化 高精度要求 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难度大的挑战 [1] - 中国微型齿轮制造行业市场分散 普遍缺乏定制化小模数齿轮和微型精密齿轮箱的设计及精密加工能力 [1] 标的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赛仑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成立于2006年 深耕小模数齿轮及微型精密行星减速箱行业 [1] - 2024年赛仑特实现营业收入6775万元 净利润1333万元 净利率达20% [1] 协同效应与业务整合 - 赛仑特与鼎智科技具备较强产业协同性 整合后将形成机电一体化设计 生产 交付能力 [2] - 双方将打造高精度 高可靠性的一体化"电机+减速器"机电模组 提升传动效率 缩短客户研发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2] 市场应用与战略布局 - 鼎智科技定制化电机可精准匹配齿轮箱需求 实现"传感-控制-执行"闭环 覆盖消费级到工业级全场景应用 [2] - 公司提供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一体化方案 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动力模块 无人机倾转旋翼驱动系统等具体解决方案 [2] - 鼎智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精密运动控制系统供应商 已形成覆盖灵巧手 线性关节 旋转关节的全维度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2] 技术壁垒与产业影响 - 精密齿轮箱作为机器人关节模组关键零部件 技术壁垒高 规模化生产难度大 [2] - 此次收购显著增强公司精密齿轮箱产业实力 加速在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2]
通知 | 关于征集“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具身智能分会”发起单位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8-16 08:39
具身智能分会成立背景 - 具身智能被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列为未来产业培育方向,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认知科学等多学科成果,实现感知-决策-行动闭环,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驱动力[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领域融资额突破230亿元,国际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在工业、物流、医疗、养老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1] - 机电一体化技术构成具身智能的物理基座,提供结构支撑与运动控制基础,而具身智能赋予系统认知能力,二者协同推动工业智能从自动化向自主化决策跃迁[2] 协会基本情况 -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自动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全国性4A级社会组织,受中央社会工作部和工信部双重管理[3] - 具身智能分会将成为首个"中字头"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定位为政府与行业的桥梁纽带[4] 分会宗旨与职能 - 重点围绕技术研究、行业规范、产业生态构建、应用场景拓展、标准制定、质量品牌培育等六大核心任务开展工作[5] - 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5] 会员征集范围 - 上游企业:涵盖具身智能大脑/小脑、操作系统、芯片、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关键零部件领域[6] - 中游企业:具身智能整机研发制造与系统集成商[6] - 下游应用企业: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商业服务、特种作业等终端用户[6]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相关高校及研究所[7] - 第三方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检测认证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商等[8] 会员申请与工作流程 - 申请条件需满足独立法人资格、合规经营、认同协会章程三项基本要求[9] - 工作程序包括材料提交(2025年10月1日截止)、资质审核、成立大会选举理事会三个阶段[10][11][12]
伟创电气(688698.SH):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提供全套运动执行器解决方案
格隆汇· 2025-08-15 08:03
公司业务布局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全套运动执行器解决方案 [1] - 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包括旋转关节模组、直线关节模组、空心杯电机模组、无框力矩电机及灵巧手动力解决方案 [1] 技术研发能力 - 融合机电一体化创新技术与AI智能软件算法 [1] - 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1]
丰立智能: 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
证券之星· 2025-08-04 16:47
公司融资方案 - 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3,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和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 [5][26][38] - 发行对象包括实际控制人王友利和黄伟红、控股股东丰立传动及其他符合中国证监会条件的特定对象,总数量不超过35名;王友利、黄伟红和丰立传动承诺以现金方式认购合计不低于7,000万元、不超过14,000万元,且王友利与黄伟红认购股数及金额相同 [2][20][31]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若未能通过竞价产生发行价格,王友利、黄伟红和丰立传动同意以发行底价认购 [2][3][23] - 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即不超过36,030,000股;若总股本因除权除息事项变化,发行数量上限将相应调整 [4][24] - 王友利、黄伟红和丰立传动认购的股份限售期为18个月,其他发行对象限售期为6个月 [4][25]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包括《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目标 [11][12][50] -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12%达3,009.4万辆,2024年达3,143.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1年的13.4%提升至2024年的31.6% [12][13] -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比亚迪等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提升,国产品牌抢占合资品牌市场,增强对供应链话语权,为国内零部件厂商提供机遇 [13][44] - 精密减速器下游应用领域广阔,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15亿美元,减速器总需求量预计为134.42万台 [15][50][52] 公司业务与发展战略 - 公司主营精密小模数齿轮、精密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产品包括齿轮、气动工具零部件、新能源动力传动等;新能源动力传动产品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增长,但占比仍较低 [40][41]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省级研发中心和研究院,技术积累包括小模数弧齿准双曲面齿轮等高新技术产品 [45][46] -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已进入比亚迪、南京邦奇等知名车企和零部件制造商供应链,并拓展低空经济(如小鹏汇天)和海洋经济领域产品 [46][47] - 本次募投项目旨在扩大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和精密减速器产能,丰富产品结构,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提升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17][40][48] 募投项目细节 - 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投资总额32,400.25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7,000万元,建设周期24个月,预计年产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900万件;项目已取得备案和土地使用权,环评在办理中 [40][46] - 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投资总额25,756.18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未单独披露(总募资73,000万元覆盖两个项目),预计年产谐波减速器18万件、小微型减速器20万件、行星减速器6万件 [38][47] - 项目采用先进设备如数控滚齿机、搓齿机、激光焊接机等,提升自动化和精密制造水平;工艺升级包括新增搓齿机用于小花键加工、激光焊接机用于齿轮焊接等 [42][43] -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后续置换;若实际募资净额少于拟投入总额,公司将调整项目投入顺序和金额,不足部分由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5][26]
丰立智能: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4 16:35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3,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指定项目 [1] -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后续按程序置换 [1] - 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总额,公司将调整项目投入顺序和金额,不足部分由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1] 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32,400.25万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27,000万元,建设年产900万件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生产线 [1][9] - 项目实施将有助于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 - 新能源动力传动产品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业务开始显现,2025年下半年月产值预计提升,现有产能将满负荷运转 [2][3] - 公司已进入比亚迪等知名车企供应链,并取得南京邦奇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定点资质或订单 [8][9] - 项目选型设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包括数控滚齿机、搓齿机、外圆磨床等进口加工设备 [4][5] - 项目已取得投资项目备案,用地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环评程序尚在办理中 [12] 新能源汽车行业背景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渗透率显著提升,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2][5] - 国产品牌抢占合资品牌及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对汽车供应链话语权加大,有利于国内零部件厂商脱颖而出 [6] - 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更倾向于从专业第三方直接采购高精度齿轮,为第三方齿轮供应商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6] - 新能源车对电机高转速特性、噪音、寿命有更高要求,齿轮需具备高强度、高精度和长寿命性能 [7] 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25,756.18万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22,000万元,建设年产谐波减速器18万件、小微型减速器20万件、行星减速器6万件生产线 [13][19] - 项目实施将有助于扩大精密减速产品产能,丰富产品结构及拓宽应用领域,增强行业竞争力 [13] - 谐波减速器2022-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1亿元、24.9亿元、29.40亿元,预计2025年达33亿元,2022-2025年CAGR达16.3% [17] - 公司已与星动纪元开展深度合作及批量供货,并向宇树科技、三花智控、禾川科技验证导入或小批量供货 [18] - 项目所涉及备案正在办理中,相关程序办理不存在实质性障碍 [19] 精密减速器行业背景 - 精密减速器属于国家鼓励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高端市场仍被日本哈默纳科等国际巨头主导 [13][14]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总需求量预计为134.42万台,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需求前景广阔 [17] - 下游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需求持续扩张,将驱动精密减速器大量需求 [15] 精密传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 项目投资总额8,051.60万元,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4,000万元,构建支撑产品模块化的研发中心 [19][23] - 研发方向包含精密减速器机电一体化相关模块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环节 [19] -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可以降低机器人开发和应用门槛,提升产品价值及市场竞争壁垒 [20] - 公司拥有53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18项,具备向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方向转型的技术及研发基础 [22][23] - 项目实施地点为广东省深圳市,建设周期36个月,所涉及备案正在办理中 [23][25] 补充流动资金 - 拟使用募集资金20,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以满足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带来的营运资金需求 [25]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短期借款为20,803.1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3.52% [25] - 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改善财务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财务费用 [25] 本次发行影响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6] - 项目建成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符合公司长期发展需求及股东利益 [26] - 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将有所增长,整体财务状况得到提高,抵御财务风险能力增强 [27]
研发机器人台链三大方向切入
经济日报· 2025-05-30 23:36
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期 - 未来五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期 将改写科技强国排序 [1][4] - 摩根士丹利2025年"机器人100强"报告显示台湾仅四家公司上榜 鸿海 和大 上银 台积电 [1] - 台湾产业链与中国差距明显 电子五哥高阶主管直言"差太远" [1] - 美国与中国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年 美国新创成为台厂合作对象 中国供应链正积极准备 [1] 台湾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现状 - 台湾业者认为与中国零组件成本结构悬殊 直接竞争没有机会 [2] - 台湾过去人形机器人发展案例包括鸿海与软银合作Pepper 华硕Zenbo 和硕展示机器人 但均已式微 [2] - AI技术兴起颠覆传统机器人编程技术 人形机器人新创已改朝换代 [2] - 台湾供应链面临对内不够完整 对外面临中国低成本竞争压力 [3] - 美中关系紧张可能使人形机器人成为贸易战限制项目 为台湾供应链创造契机 [3] 台湾产业发展建议 - Digitimes分析师建议台湾应专注半导体相关机会 如感测芯片 [2] - 应提供更具整合性系统组件 如线性滑轨及滚珠螺杆组成的局部元件 [2] - 需深入了解终端需求 确认客户具体应用需求和安全考量后再设计零件 [2] - 拓墣总监建议避开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 专注关键零件和应用整合 [3] - 应提早布局减速机的"机电一体化"和微型化设计趋势 [3] - 镜头业者应思考如何将机器视觉系统整合AI技术应用于机器人 [3] 政策与研发方向 - 国科会主委表示具体"智能机器人科技方案"需待科技办公室讨论 今年由行政院通过 [3] - 民间已有业者投入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研发 但政府政策白皮书尚未颁布 [4] - 产学界对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意见分歧 但对扶植供应链已有高度共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