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联网

搜索文档
中科创达:接受博时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2:24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28日期间接受博时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公司董秘及CFO王焕欣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1]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智能物联网业务占比38.49% 智能汽车业务占比36.03% 智能软件业务占比25.48%[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37亿元[1]
东方科脉冲刺IPO,曾与第一大客户同时申报A股,2023年收入下滑
格隆汇· 2025-09-28 10:24
近期,有一家来自浙江的电子纸公司冲刺港股IPO。 格隆汇获悉,9月25日,浙江东方科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科脉")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由中信证券担任 保荐人。 不过,这并非东方科脉首次冲击IPO。 2023年6月,东方科脉曾向上交所主板提交申请,在回复了两轮问询后,公司于2024年5月撤回了A股上市申请。 上交所问询主要涉及客户稳定性、供应商入股、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差异较大等问题。2023年,东方科脉的收入 和利润均有所下滑。 招股书称,公司撤回申请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业务发展及战略规划、当时适用的上市资格、当时资本市场状况等。 01 惠普前员工控股,专注于智能物联电子纸领域 东方科脉成立于2005年10月,2015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 截至2025年9月21日,呂忠仁、周爱军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直接及间接拥有公司约36.79%的权益。 此外,东方科脉的机构股东还包括红榕投资、福州追远、元太科技、超越摩尔、紫荆华信投资等。在2021年12月的融 资中,公司的投后估值约21.7亿元。 公司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周爱军、王文亮)、四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 ...
达实智能“四费”半年降逾6% 发力AI应用2387万签下小米智能化项目
长江商报· 2025-09-17 01:49
新签项目与业务发展 - 公司与谧空间武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小米武汉二期智能化项目合同 合同金额2386.9万元 工期222日历天[2][3] - 小米武汉科技园项目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 涵盖办公楼 公寓楼及多种业态 用于研发生产制造智能硬件产品[3][4] - 公司前期在武汉承接劲牌置业弱电智能化项目及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二期项目等多个标杆案例[2][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90亿元 同比下降26.80% 净利润亏损8876.33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930.91万元[2][5] - 四项费用合计3.14亿元 较上年同期3.35亿元下降6.12%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 财务费用均同比下降[2][5] - 资产负债率62.03% 较上年同期62.77%下降0.74个百分点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5亿元 较上年同期-2.91亿元提升2.22%[5] AIoT平台与技术创新 - AIoT平台产品签约金额2504.39万元 较上年同期796.68万元增长214.35% 收入1355.99万元 较上年同期1086.77万元增长24.77%[6] - 自主研发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AIoT V7版本上线 拓展AI模型层架构 内嵌智能体 接入大语言模型构建AI应用工作流[6] - 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4.48万元 公司持续加强AI应用技术创新 优化业务结构 强化风险管控[7]
中科创达(300496):智能物联网爆发 海外表现强势
新浪财经· 2025-08-31 12:49
财务业绩 - 25H1收入32.99亿元 同比增长37.4% 归母净利润1.58亿元 同比增长51.8% [1] - 25Q2收入18.31亿元 同比增长49.7%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 同比增长384.2% [1] - 预计25年收入64.02亿元 26年70.47亿元 27年77.23亿元 [3]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物联网收入12.70亿元 同比增长136.1% 因软硬件一体化交付能力提升及AI技术深度融合 [1] - 智能汽车收入11.89亿元 同比增长7.9% 行业向"AI定义汽车"演进 推出滴水OS操作系统 [2] - 智能软件收入8.41亿元 同比增长10.5% 受益于AI大模型端侧部署带来的研发需求增长 [2] 技术战略布局 - 智能物联网领域推出AI眼镜、AI机器人等爆品 通过平台化战略抢占市场空间 [1] - 智能汽车领域基于高通SA8775芯片平台开发沉浸式智能座舱 联合火山引擎开发GUI Agent [2] - 智能软件领域深化与高通等芯片厂商合作 抓住AI手机端侧部署带来的增量机会 [2] 海外市场拓展 - 25H1海外收入15.58亿元 同比增长81.4% 其中欧美市场收入11.05亿元 同比增长151.1% [3] - 通过"全球化+本地化"模式支持企业出海 受益于海外汽车智能化和物联网需求增长 [3] 盈利能力变化 - 整体毛利率下降 因物联网业务快速放量及平台化抢占市场战略影响 [1] - 毛利率预测调整:25年从37.4%下调至35.0% 26年从37.8%下调至35.1% [3]
上海芯片龙头出手并购!
是说芯语· 2025-08-27 10:44
交易概述 - 泰凌微电子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磐启微电子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25日起停牌 [3] 收购方业务优势 - 泰凌微为国内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龙头企业 蓝牙芯片全球市占率达12%位列全球第三 Zigbee/Thread芯片出货量全球前十 [5] - 2024年上半年IoT产品与音频产品收入同比显著增长 海外市场渠道及数字电路等配套技术优势明显 [5] 标的公司技术特点 - 磐启微拥有超130项专利 产品涵盖Chirp-IoT™系列、BLE系列及BLE-lite系列三大类 [8] - Chirp-IoT™系列为国内唯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打破国际垄断的产品 BLE室内定位系统xLocate™定位精度达亚米级 [8] - 在数字电路等配套技术方面存在欠缺 产品应用场景受限 [8] 战略协同价值 - 技术互补:泰凌微优势集中于2.4GHz频段 磐启微专长Sub-1G频段低功耗广域网技术 收购后产品线将覆盖双频段 [11] - 市场协同:泰凌微海外渠道可助力磐启微产品拓展全球市场 磐启微技术可增强泰凌微在低功耗广域网领域竞争力 [11] - 应用场景延伸:从室内物联网扩展至室外长距离连接场景 有望成为全球物联网芯片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 [11] 行业背景与影响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并购超23起 累计交易金额约4000亿元 [11] - 低功耗广域网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30年蜂窝LPWAN工业资产跟踪设备数量增长300% 蓝牙LE与蜂窝结合可穿戴需求上升 LPWAN传感器在精准农业渗透率将达45% [13] - 收购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整合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 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完善 [12][13]
瞄准智能物联网 泰凌微拟借收购扩充产品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20:09
并购交易概述 - 泰凌微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磐启微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处于筹划阶段 初步交易对方包括STYLISH TECH LIMITED等三方[1] - 收购旨在扩充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及产品线 实现从室内物联网向室外场景延伸 协同效应突出 预期达到"1+1>2"效果[1][4] 目标公司技术实力 - 磐启微拥有超130项专利 覆盖无线通信、射频及SoC关键技术 研发人员占比超75%[2] - 产品线包含低功耗广域网Chirp-IoT、BLE及BLE-lite三大系列 应用领域涵盖资产管理、工业互联及智慧城市[2] - 推出国内唯一自研Chirp-IoT芯片平台及首款亚米级精度蓝牙AOA室内定位系统xLocate[2] 技术协同与市场拓展 - 泰凌微现有产品集中于2.4GHz频段(蓝牙/Zigbee/Matter) 收购可扩展至Sub-1G频段 成为全球物联网芯片产品线最全企业之一[3] - 磐启微作为3GPP低功耗广域网标准参与者 可为泰凌微提供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先发优势[3] - 磐启微在射频技术方面领先 但数字电路及软件配套不足 泰凌微可弥补其技术短板并借助海外销售网络加速市场渗透[5]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中国物联网无线连接芯片行业规模预计2026年达1464.1亿元 2027年达1610.51亿元 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10%[5] - 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0.58万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1.16万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14.7%[5] - 低功耗广域网(LPWAN)需求激增:2030年工业资产跟踪设备数量预计增长300% 精准农业传感器渗透率将从12%提升至45%[6] 公司业绩表现 - 泰凌微2024年上半年营收5.03亿元 同比增长37.72% 归母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增长274.58% 增长主要源于端侧AI需求提升及新产品量产[6]
突发讣告!青年企业家林水洋博士去世,公司估值已超过1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03:41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林水洋博士于2025年8月20日因病逝世 [1] - 公司定于2025年8月27日在上海浦东殡仪馆举行追悼会 [3] - 公司官网首页已变为黑白以示哀悼 [10]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 提供芯片 模组及算法一站式解决方案 [6] - 核心技术包括无线射频 微波毫米波 雷达传感器 低功耗MCU及SoC技术 [6] - 产品线涵盖5.8GHz 10.525GHz 24GHz 60GHz 77GHz雷达芯片 双模芯片及车载毫米波雷达芯片 [6] - 产品应用于智能物联网 智慧照明 智能家电 智能家居 智慧城市及汽车ADAS领域 [6] 公司发展历程与融资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已获得富浙基金 TCL创投 国投创业 复星锐正 英特尔资本 小米产投等机构投资 [8] - 2022年1月完成C轮融资 金额超1亿元 投后估值达14亿元 [8] - 2024年9月完成D轮融资 由富浙基金领投 [13] - 合作伙伴包括华为 美的 海尔 飞利浦 方太 TCL 小米 公牛 雷士照明等知名企业 [8] 公司产品动态 - 2024年8月发布超高性价比 超低功耗 超高集成度新品 [13] - 2024年3月推出全球首款5.8G雷达与低功耗蓝牙双模芯片 [13] - 2022年推出5.8GHz FMCW呼吸及测距雷达感应方案 手扫雷达感应方案等产品 [13]
达实智能:签约1.22亿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综合监控系统采购项目
快讯· 2025-07-20 07:36
公司动态 - 达实智能与港铁中铁电化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综合监控系统采购项目合同,合同金额1 22亿元 [1] - 项目将基于达实自主研发的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为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和(南延)工程提供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 - 项目预计将对公司未来年度的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1] 行业动态 -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工程涉及北延和南延两个部分,显示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 [1] - 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反映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1]
锐明技术(002970) - 002970锐明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1
2025-05-21 12:59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总负债较年初增长48.1%,总资产增加30.6%,资产负债率达44.5%为上市以来最高 [2] - 2024年总负债增长源于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增量由电子加工业务扩张驱动;总资产增长集中于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及存货合计占比超六成,电子加工业务仅贡献不足四成 [2] - 2025年通过战略剥离低效电子加工业务,一季度资产负债率回归历史正常水平 [2] - 偿债能力方面,货币资金占总资产32%远超同业水平,速动比率1.4、现金比率0.76分别高于安全阈值,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达1.45 [2] 技术应用 - 从2016年开始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产品中 [4] -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发SafeGPT大模型引擎,能整合车辆等数据实时分析预测风险,受客户好评 [4] 市场影响 - 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降至不足15%,南美、亚太、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 [5] - 越南制造中心2023年投产运营,能规避中美关税问题;美国公司仅服务美国市场构建完整产业能力难度大,美国恢复对华超高额关税不会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5] 产品应用 - AEBS产品在商用车前装和后装场景均有应用,前装与国内商用车主机厂合作已落地销售,后装广泛应用于公交、出租车等领域并积累丰富经验 [6] 合作与研发 - 公司是聚焦商用车安全等的AloT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提升商用车运营和驾驶安全等 [6] - 在智能驾驶方面与华为无战略合作 [7] - 自主研发的SafeGPT模型是企业级交通安全智能分析平台,与Deepseek有明显区别 [7]
利扬芯片: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6 09:11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8,812.56万元,同比下降2.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61.87万元,同比下降383.69% [29][30] - 营业成本38,611.90万元,同比上升10.17%,主要因产能释放导致折旧等固定成本上升及消费类芯片辅料用量增加 [30][49] - 研发费用7,783.18万元,占营收比例15.95%,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项累计达39项 [30][36] - 财务费用3,343.65万元,同比激增105.73%,主要系可转债发行及银行贷款增加所致 [30][49] - 商誉减值2,441.53万元,因控股子公司千颖电子受行业环境影响业绩不及预期 [48][49] 战略布局与产能建设 - 提出"一体两翼"战略:主体为集成电路测试,左翼发展晶圆减薄/激光开槽技术,右翼布局超宽光谱图像传感芯片 [31][32] - 晶圆减薄技术实现25μm以下加工,激光隐切技术将切割道缩至20μm并量产,提升裸片数量30%以上 [31][32] - 调整产能策略为"确定项目驱动",从泛化式布局转向精准投入,2024年测试产能投入同比减少27.60% [28][52] -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建立五个测试基地,贴近半导体产业链集群 [37] 融资与授信计划 - 拟申请不超过2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授信类型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 [12][13] - 计划以资产抵押/质押等方式提供担保,控股股东黄江提供20亿元连带责任担保 [12][13] - 拟授权董事会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用于主业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发行数量不超过总股本30% [16][17][18]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 - 2024年召开11次董事会会议和3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年度报告、利润分配等议案 [22][23] - 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1.42亿元滚存至下年度 [9] - 独立董事津贴8万元/年,监事会主席津贴5万元/年,职工监事按岗位确定薪酬 [11][12]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网络投票,需提前30分钟签到并验证股东身份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