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

搜索文档
传递家国情怀 经典话剧《四世同堂》登陆广州大剧院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00:50
田沁鑫表示,《四世同堂》里的北平故事,能让观众在历史共情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让"根"与"魂"的认知更清晰。 演员段奕宏在话剧《四世同堂》中饰演说书人一角,这是老舍原著作品之外特别设置的角色。对于 这个角色,段奕宏表示,要在演出中匹配得住小说《四世同堂》,必须得深度、深研老舍先生的作品, 并在这个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记者 程景伟) 自2010年首演以来,话剧《四世同堂》便以"活的北平浮世绘"姿态惊艳舞台。中国国家话剧院院 长、《四世同堂》导演田沁鑫以"新现实主义"手法,将半个多世纪前的小羊圈胡同完整"搬"上舞台,院 落、胡同与室内场景交织互动,民国服饰、老北京民俗的细节还原,构建出沉浸式的历史现场。截至目 前,该剧已巡演至70余座城市,演出近400场。 在田沁鑫看来,这部话剧对粤港澳大湾区观众而言,特殊意义体现在文化认同的唤醒和精神力量的 传递上,"大湾区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但'家国情怀'是共同的文化基因。"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磅之作,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四世同堂》19日至20 日在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这部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平民史诗",在岭南舞台之上,再现老舍先生笔下 抗战时期 ...
书香里感知多彩中国(香江在线)
人民日报· 2025-09-20 22:00
出版行业趋势 -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书店举办抗战主题书展 展出约300种图书以弘扬抗战精神和激发爱国情怀[1] - 中华文化类图书在香港市场占比越来越大 在公司销售中占据重要位置[2] - 旅游生活类图书需求增长 特别是伴随香港市民北上热潮[2] 图书销售表现 - "缤纷中华"系列儿童读物涵盖中国美食 名胜 动物 节日等主题 中英文版本均受欢迎[2] - 英文版本吸引重视双语教育的家长和外籍读者[2] - 自媒体博主推出深圳旅游攻略畅销书 分享大湾区内地城市旅游生活资讯[2] 青少年阅读活动 - 招商局集团香港青年联合会每年举办香港青少年读书月活动 累计吸引超过50万人参与[4] - 活动范围覆盖香港上百所大中小学[4] - 每届活动为小学 中学和成人组读者各推荐约20本书 包括国家人文地理和发展成就著作[4] 阅读与研学结合 - 香港青少年根据阅读书籍选择内地参访线路 或根据参访线路寻找相关书籍[3] - 读书研学活动使文学作品描述与现实生活产生映照 增强体验感[3] - 阅读引导青少年对内地产生兴趣 进而增强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5]
“920就爱你”再启航:以科技文化为帆,两岸电商共赴新航道
搜狐财经· 2025-08-23 02:01
活动概览 - 第六届海峡两岸电商科技文化节于8月20日开幕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 以科技+文化+电商深度融合为核心[2] - 活动持续至12月底 为期4个多月 包含两岸达人主题直播专场和台湾青年创业者/台商代表直播间场景化消费体验[4] - 活动从最初电商购物平台发展为集场景消费/产业协作/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 战略定位 - 旨在构建数字桥梁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台湾优质商品与大陆市场高效对接并走向全球[3] - 利用直播电商在时间效率/购物体验/内容场景方面的优势 作为推荐两岸好物的最佳选择[3] - 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优质平台 超越科技电商范畴 体现文化认同[4][5] 运营成果 - 首届活动总销售额超10亿元 第二届通过5家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1亿元[3] - 第三届邀请30多位两岸青年推荐100多家台企产品 粉丝覆盖量超2300万人次[3] - 第五届首场直播观看人数达133.2万人次 累计销售额突破2336.5万元[3] 社会影响 - 五年来持续增强对台商台企及台湾青年的吸引力与凝聚力[3] - 台湾青年通过活动结合台湾创意与大陆电商模式 打造特色电商品牌[5] - 大陆电商企业为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促进两岸青年共同成长[5] 文化融合 - 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直播场景/品牌叙事与互动设计 如非遗技艺产品和诗词歌赋解读茶文化[5] - 通过商品展示两岸文化共通性 如阿里山乌龙茶与武夷山大红袍/金门高粱酒与五粮液/台湾凤梨酥与云南鲜花饼[2]
老铺黄金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三倍 线上线下全渠道营收高增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08: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1] -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1% [1] - 毛利47.05亿元,同比增长223.4% [1] -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9.59元 [1] - 足金产品收入123.46亿元,同比增长250.9%,占总收入99.9% [2] - 其他产品收入952万元,同比增长512.7% [2] 增长驱动因素 - 品牌影响力扩大和产品优化带动线上线下店铺整体营收增长 [1] - 坚持原创设计,拥有境内专利273项,境外专利246项,作品著作权1505项 [2] - 线下门店收入107.36亿元,同比增长243.2%,占比86.9% [2] - 线上平台收入16.18亿元,同比增长313.3% [2] - 境外业务收入15.97亿元,同比增长455.2%,占比提升至12.9% [3] 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量505.205吨,同比下降3.54% [2] - 黄金首饰消费量199.826吨,同比下降26% [2] - 公司平均店效4.59亿元 [2] - 拥有超1800个SPU与2700个SKU [3] 产品策略 - 专注古法黄金市场,以非遗工艺、独家设计与现代审美为核心 [3] - 形成金饰和金器双引擎结构 [3] - 将非遗花丝镶嵌、錾刻等传统技艺融入产品设计 [3] - 打破传统黄金饰品设计老旧、同质化的局限 [5] 国际化进展 - 新加坡金沙购物中心店为海外首家门店 [4] - 海外首店客流量强劲,90%客户为首次到店 [4] - 计划优先布局日本及东南亚等华人消费占比高的高端商圈 [4] - 预计2028年门店总数增至60-70家,其中海外15-20家 [4] 市场定位 - 国内唯一专注古法黄金的黄金珠宝品牌 [3] - 抓住消费升级与文化认同双重红利 [3] - 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增长模式 [5] - 探索中国奢侈品牌全球化新路径 [5]
夹在中美之间:硅谷华人的文化归属
虎嗅· 2025-08-05 09:18
硅谷华人群体文化特征 - 硅谷华人群体符合模范少数族裔刻板印象 具有高教育水平和高收入特征 保留中国生活方式并以中文为家庭语言[2] - 当地提供全方位中文服务包括中超亚超和中餐馆 支持模拟中国生活模式 体现文化执念[3] - 文化保留不仅是习惯延续 更是内在认同的表达 涉及自我定义和来源认知[4] 中国文化特性分析 - 中国文化特征包括父权制尊崇、集体主义、情感压抑及成就推崇 孩子成就被视为家庭荣誉[9] - 女性在家庭中通过控制丈夫和子女教育实现权力代偿 形成密集母职文化[9] - 社会普遍追求效率导致内卷风潮 压抑个体欲望并忽视心理健康指标[10] 代际文化冲突现象 - 80-90后成长于传统集体主义与外来个人主义文化碰撞环境 模拟移民状态下的代际张力[11] - 亚裔移民二代面临家庭高期待与自主需求间的冲突 涉及学业职业婚恋等多领域[12] - 将代际冲突置于文化结构理解可转化为规则设定能力 从情绪承受者转变为行为主体[13][14] 自我认同建构机制 - 自我认同建立是持续演进过程 环境变动和文化转场会促使其修正重组[16] - 亚裔移民二代在青春期面临文化冲突时 需区分自我选择与他人灌输内容[16] - 稳固自我感需长期有意识努力 通过持续性投入形成人生锚点[17] 多文化适应策略 - 文化中心主义认为某种文化绝对优越 多元文化主义则认为所有文化存在即合理[20] - 不同文化体系各有优劣 例如中国人情社会的灵活性与美国规则社会的明确性[20] - 根据Berry模型 双文化适应是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文化应对策略[22] - 多文化适应是深层调和能力 体现为在不同文化间穿梭自如而不失自我[23]
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创新红色文旅业态
新华日报· 2025-07-31 21:58
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发展现状 - 通过情境重现、角色扮演、数字化展示等创新方式将革命历史挖掘与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 [1] - 项目精准把握旅游消费升级趋势 为游客提供充满情绪价值的地方红色文化深度体验 [1] - 为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赋能红色资源保护与活化打开新思路 [1] 沉浸式红色文旅开发内在逻辑 - 文化层面以文化认同为灵魂 经济层面以产业升级为手段 社会层面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目标 [2] - 通过技术赋能和叙事创新实现从观看到参与、从接收到共创的转变 [2] - 将红色文化学习从教科书式叙事转化为可感可触的体验式记忆 [2] 项目创作特点与价值 - 依托丰厚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3] - 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激发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3] - 通过实景体验有效激发游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 [3] 经济效益与产业延伸 - 带动革命老区旅游+模式创新 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 -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创造就业和特色产品销售提振区域经济 [4] - 衍生剧本杀、VR游戏等文化产品 推动红色IP全产业链开发 [4] 项目开发挑战与提升路径 - 部分项目出现过度娱乐化、年轻化表达误区 [5] - 存在偏重AR/VR技术应用而忽视文化内涵挖掘的问题 [5] - 面临高昂设备维护成本和内容更新滞后的双重压力 [5] - 需坚持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5] - 强化人本体验设计 把握技术为叙事服务原则 [5] - 采用政府企业合作模式 政府提供设备维护补贴 企业负责内容更新 [5]
从暨大走向南洋的文化传播者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52
暨南大学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与文化影响 - 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自1906年创办以来为马来西亚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 [1] - 该校是中国最早在马来西亚招生的高校之一,目前约有200名马来西亚学生就读 [1] - 校友余薇君在马来西亚斯里吉隆坡国际中学执教19年,创新采用吟唱、剪纸、写春联等方式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 [1] - 余薇君的教学方法使中文教育从必修课变为文化盛宴,学生成绩连年全A [1] 中文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 余薇君的课堂通过"活态传承"方式,让中文教育超越语言本身,成为连接中马的情感纽带 [1] - 校友曾维龙现任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专注于梳理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发展脉络 [2] - 曾维龙特别关注未被主流选集收录的作家作品,让边缘化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走向国际汉学研究 [2] - 校友陈韵传从新闻主播转型为自媒体创业者,创办"访问"网站聚集优秀中文内容创作者 [3] 传媒领域的文化传播 - 陈韵传抓住网络风口组建摄影团队,致力于提升中文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 [3] - 校友郑彦欣在广告公司运用专业剪辑技能,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各类视频作品 [3] - 这些传媒领域的努力让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传播更广 [3] 暨南大学的文化影响力 - 暨南大学马来西亚校友的努力构成一幅"南洋文化星图" [3] - 校友们的工作证明文化传播需要从地理意义上的"走出去"升华为价值层面的"走进去" [3] - 明年暨南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 [3]
倾听尼山2025|王建宝:以儒寻根,构建全球新商业文明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09:13
儒家商业伦理与现代企业实践 - 儒家思想强调"重农不轻商",倡导通过正当商业活动实现个人与社会繁荣,与西方"重农抑商"传统形成鲜明对比 [10][12] - 儒商精神五大核心:明分工、通有无、反垄断、行公益、重生态,体现商业文明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14] - 当代企业需建立"五位一体"责任观(供应商/员工/客户/社区/股东),避免贪婪性扩张 [19] 新商业文明构建路径 - "学以成人、商以载道"八字纲领:商业活动需承载人道与天道,通过财富弘扬天人合一精神 [15] - 企业需从经济人理性(法治/创新)升级至文化人认同(传统经典)和生态人信仰(万物共生) [24] - 反对与民争利的经营模式,引用"拔葵去织"典故警示企业应专注核心领域,为产业链留生存空间 [22] 行业现存问题与儒家解决方案 - 超长账期问题反映商业伦理缺失,根源在于缺乏文化认同与主体意识 [18] - 企业底线思维缺失,需践行"不做赔不起生意"原则,避免"凶财"积累 [20][21] - 分工理论启示:社会有机运转依赖专业协作,企业过度多元化会破坏产业生态平衡 [14][22] 典型案例分析 - 广西旅游企业以"横渠四句"为企业精神,实践"风险可控"的底线经营哲学 [6][20] - 历史对照:欧美早期野蛮发展阶段仍保持宗教约束,反衬当代中国需重建文化根基 [17] - 汽车行业账期乱象体现供应链霸权,需通过文化认同建立契约精神 [16][18]
倾听尼山2025|王建宝:以儒寻根,构建全球新商业文明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04:5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背景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1] - 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1] - 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2] 论坛议题设置 - 设置六大分议题: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2] - 论坛主题提炼自费孝通1990年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 儒家商业伦理观点 - 儒家文明具有"重农不轻商"的特殊性,在全球轴心文明中独树一帜[5] - 儒家思想强调商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正当商业活动实现个人财富积累和社会繁荣[5] - 儒家商业伦理可概括为五点:明分工、通有无、反垄断、行公益、重生态[7] 新商业文明理念 - 新商业文明强调"学以成人、商以载道",通过财富弘扬天人合一精神[8] - 企业应建立"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对供应商、员工、客户、社区、股东负责[10] - 企业家需要从经济人理性提升到文化人认同,最终达到生态人信仰的境界[14] 企业实践案例 - 广西某旅游企业以"赔不起的生意不做"为底线,体现了儒家商业智慧[3] - 该企业在门前巨石镌刻张载"横渠四句",彰显商业伦理追求[3][11] -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警示企业不要与民争利[12] 当前商业问题 - 部分企业通过超长账期压榨供应商,最长可达180天[10] - 一些企业家缺乏底线思维,奉行"富贵险中求"的投机理念[11] - 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在汽车行业账期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8]
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青年学子铸牢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
央视网· 2025-06-20 07:3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核心观点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石榴籽"为精神图腾,构建"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三维育人体系,通过生涯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破解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深化难题 [1][5] 西榴籽计划 个体成长与民族团结培育 - 提出"西榴籽"概念:"西"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部建功立业,"榴"象征各民族学生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 [2] -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基础薄弱、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四团一队"组织架构(专家团、星师团、朋辈团),开展学业互助与三农政策解读 [2] - 创新设计思想引领与学业帮扶双模块工作坊,如"党旗引领·三心护航"主题沙龙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2] - 开发"西榴"生涯人物榜样工具卡,以库丽班·托列吾等西农楷模案例激活学生内生动力 [2] 大学魂育人理念 农林院校精神传承 - 凝练"扎根西部、服务三农"的"大学魂"精神,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 - 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与农业生产实践,强化"知农爱农、兴农报国"使命 [3] - 创作《石榴花开新时代》民族歌舞MV,融合农耕文明与民族文化符号 [3] - 推动数百名本科生参与"三支一扶"基层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度系统性提升 [3] 中华情价值体系 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 - 构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维进阶模型,设计思想引领、文化互鉴、实践锻造三位一体路径 [4] - 创新运用Vlog、情景剧等载体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开发"西榴"主题文创产品(书签、明信片等) [4] - 组织"石榴籽"团队赴边疆开展社会调查,孵化少数民族骨干成为"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 [4] 体系协同效应 - "西榴籽"奠基个体价值,"大学魂"传承精神谱系,"中华情"实现国家认同跃迁,形成"个体成长-精神传承-国家认同"进阶模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