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守护

搜索文档
北京文化在坚定的守望里历久弥新
新京报· 2025-09-23 03:35
核心观点 - 北京文化守护人通过专业行动和科技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强化城市文化底蕴 [1][2][3] 文化守护者行动 - 吕舟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项目主持人 推动中轴线价值教育融入中小学教材并借助数字技术活化文化遗产 [2] - 马未都于2024年8月7日受邀成为天坛文化大使 肩负传播天坛文化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2] - 张涛所属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遗产预防保护部 运用高科技手段为万宁桥做心电图检测并化解雍和宫安全隐患 [2] - 高巍持续从事二十四节气推广工作 以北京为基地宣传节气文化 [2] - 李俊阁以八级木工身份重组碎块藻井 实现国家级文物重生 [2] - 张鹏飞在颐和园管理处深耕十年 致力于让古籍中的颐和园重新说话 [3] 文化传承形式 - 通过媒体专题报道传播守护人故事 新京报《北京文化守护人》专题已进行至第三季 [1] - 文化守护融入技术手段(如古建体检)、教育体系(教材编写)及日常生活(节气歌谣)形成多维度保护网络 [2][3] - 守护行动涵盖古建筑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传统文化推广及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 [2][3] 文化价值体现 - 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文化领域重大事件 [1][2] - 文化守护强调细节坚持(如养云轩窗户痕迹保护)而非运动式行动 通过微小努力汇聚成文脉保护力量 [3] - 守护者通过案头执笔、短视频传播、街巷行走及技艺专注等方式实现文化印记留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