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科技(301511)

搜索文档
德福科技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50万股,成交额1970.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18 08:54
大宗交易概况 - 8月18日德福科技发生大宗交易成交50万股,成交额1970.5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0.85% [1] - 成交价格39.41元,较市场收盘价39.81元折价1% [1] 交易细节 - 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卖方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 - 证券代码301511,成交数量50万股,成交金额1970.5万元 [2]
电池板块8月18日涨1.27%,远航精密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1.7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08:45
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电池板块整体上涨1.27%,领涨个股为远航精密(涨11.93%至42.32元)[1] - 上证指数上涨0.85%至3728.03点,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1835.57点[1] - 成交量居前个股包括道氏技术(116.92万手)、诺德股份(107.20万手)、先导智能(75.63万手)[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十个股中远航精密成交额3.44亿元,崇建电子涨11.81%成交6.92亿元,厦钨新能涨10.73%成交7.53亿元[1] - 跌幅前列个股包括壹石道(跌3.85%至31.44元)、骄成超声(跌3.25%至81.15元)、科达利(跌2.62%至121.50元)[2] - 德福科技虽下跌2.31%但成交活跃,成交额达23.09亿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76亿元,游资净流出2765.7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2.03亿元[2] - 宁德时代获主力净流入1.98亿元(占比2.45%),但遭散户净流出2.23亿元[3] - 雄韬股份主力净流入1.95亿元(占比23.04%),游资净流出1.02亿元,散户净流出9234.78万元[3] - 道氏技术获主力净流入1.29亿元(占比5.52%),但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出5772.40万元和7163.87万元[3]
液冷概念板块全线走强,35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36
A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沪指涨0.85%报3728.03点 深成指涨1.73%报11835.57点 创业板指涨2.84%报2606.2点 [1] - 液冷概念、光通信模块和CPO概念板块表现较好 黄金概念、净水概念和页岩气等板块下跌 [1] 基金经理变动情况 - 近30天共有510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发生离职变动 其中8月18日有52只基金产品发布基金经理离职公告 [3] - 工作变动导致10位基金经理从26只基金产品中离职 个人原因导致2位基金经理从14只基金产品中离职 产品到期导致5位基金经理从12只基金产品中离职 [3] - 景顺长城基金张晓南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53.97亿元 任职期间回报最高产品为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联接(QDII)A人民币 获得126.27%回报 [4] - 新上任基金经理章椹元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410.87亿元 任职期间回报最高产品为富国中证军工指数分级B 获得369.76%回报 [5] 基金公司调研活动 - 近一个月鹏华基金调研50家上市公司 华夏基金和博时基金各调研46家 富国基金调研45家 [6] - 基金公司对专用设备行业调研183次 化学制品行业170次 医疗器械行业147次 化学制药行业125次 [6][7] - 最近一个月最受关注的是德福科技 获79家基金管理公司调研 中宠股份和百亚股份分别获71家和65家调研 [7] - 最近一周百亚股份获65家基金机构调研 南微医学、安杰思和新强联分别获60家、52家和51家调研 [8]
固态电池概念股震荡走强
第一财经· 2025-08-15 11:43
股票表现 - 壹石通股价上涨超过10% [1] - 山东章鼓和平安电工股价涨停 [1] - 科达利、德福科技和黑猫股份股价上涨超过5% [1]
PET铜箔概念上涨3.66%,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9:48
PET铜箔概念板块表现 - PET铜箔概念板块上涨3.66%,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6位 [1] - 板块内41股上涨,诺德股份、东材科技、海亮股份涨停,铜冠铜箔、捷佳伟创、德福科技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4.49%、10.86%、9.25% [1] - 跌幅居前的有洪田股份、欧克科技、裕兴股份等,分别下跌9.99%、0.65%、0.15% [1] 资金流向 - PET铜箔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60亿元 [2] - 27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 [2] - 诺德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6.62亿元,东材科技、海亮股份、德福科技分别净流入2.54亿元、1.55亿元、9766.82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诺德股份、东材科技、英联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42.41%、20.20%、15.13% [3] - 胜利精密、江南新材、大东南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8.14%、7.16%、7.55% [3][4] - 洪田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87亿元,净流出率-13.06% [5]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PEEK材料概念涨幅5.31%居首,液冷服务器、PCB概念、光刻胶分别上涨4.47%、4.28%、3.76% [2] - 兵装重组概念下跌1.89%,芬太尼、超级品牌、猪肉等涨幅不足1% [2]
德福科技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50万股,成交额201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15 08:57
德福科技大宗交易情况 - 8月15日大宗交易成交50万股,成交额2017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0.83% [1] - 成交价格40.34元,较市场收盘价40.75元折价1.01% [1] - 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卖方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 交易明细数据 - 证券代码301511,证券简称德福科技 [2] - 交易日期2025-08-15 [2] - 成交量50万股 [2] - 成交金额2017万元 [2]
德福科技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50万股,成交额184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14 09:01
交易概况 - 2025年8月14日德福科技发生大宗交易成交50万股 成交额1846.5万元 占当日总成交额0.71% [1] - 成交价格36.93元 较市场收盘价37.3元折价0.99% [1] 交易细节 - 证券代码301511 成交价格36.93元/股 成交量50万股 [2] - 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 卖方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 - 单笔成交金额1846.5万元 [2]
德福科技: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3 14:13
担保事项 - 公司及子公司德富新能源与九江银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为琥珀新材的综合授信额度合同提供担保 [1] - 担保金额为人民币600万元,在公司已审批的担保额度范围内 [1]
A股回暖缓解退出压力,创投减持数量变多了
第一财经· 2025-08-13 12:29
市场环境变化 - A股市场持续上攻 沪指8月13日最高探至3688.63点 创四年新高 今年以来沪指累计上涨9.9% 深成指上涨10.91% 创业板指上涨21.16% 科创板综指上涨29.46% [5] - 市场流动性改善为创投机构提供理想退出窗口 减持本质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表现 [1][5] 创投机构减持动态 - 8月以来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公告 股权投资机构是减持主力 [2] - 金风投控已减持上纬新材158.4368万股(0.39%) 并计划协议转让4.4%股份 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5% [1][2] - 天自春雪及一致行动人在7-8月期间减持春雪食品 减持价格区间9.59-11.37元/股 减持后合计持股1000万股(5%) [2] - 拓阵基金计划3个月内减持德福科技不超过2143.5307万股(3.4%) 已于8月4日减持28.85万股(0.05%) 减持均价35.19元/股 [3] 减持原因与方式 - 基金期限压力驱动 多数创投基金进入5-8年退出期 [1] - 除集中竞价外 较多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以实现更快退出 根据成交金额和交易量商量折扣 [5] - 牛市为创投机构提供窗口期 但高回报项目稀缺 机构更倾向于选择估值修复充分的标的 [5] 减持影响与意义 - 创投减持核心是LP分红、期限管理等基金运营正常需求 属于市场化退出行为 [6] - 退出资金可加速投资新项目 缓解一级市场募资难问题 [6] - 长期看若一二级估值差持续收窄 将倒逼一级市场提升项目质量 [6] - A股正从融资驱动转向退出驱动 创投减持潮是市场繁荣的副产品也是生态优化的催化剂 [6]
德福科技(301511) - 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8-13 11:02
担保信息 - 2025年为子公司担保总额不超117.272亿元,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1] - 公司及德富新能源为琥珀新材与九江银行各提供600万元担保[2] - 两笔担保合同编号分别为BZ250722696901、BZ250722696902,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7][8] - 两笔担保本金600万元,保证期间为主合同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三年[8] 琥珀新材情况 - 琥珀新材注册资本12.321379亿元,公司持股100%[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40.513443亿元,负债29.243503亿元,净资产11.26994亿元[7]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28.857539亿元,负债24.721177亿元,净资产4.136362亿元[7] - 2025年1 - 3月营收3.598732亿元,利润总额 - 0.19544亿元,净利润 - 0.187801亿元[7] - 2024年1 - 12月营收9.480351亿元,利润总额 - 0.659709亿元,净利润 - 0.646011亿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