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创新(300866)

搜索文档
充电宝产业内卷“反噬”链主 挤压供应链旧模式不可持续
经济观察网· 2025-07-01 11:27
充电宝行业安全风险事件 - 近期充电宝行业安全风险事件持续发酵,涉及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多家企业,监管部门已采取行动 [1] - 罗马仕宣布召回三个型号约49万个移动电源,安克创新召回七个型号超71万个产品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多个品牌3C认证,包括罗马仕、安克创新、绿联、倍思等 [1] 质量问题根源分析 - 安克创新发现供应商部分批次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2] - 2016年移动电源产品质量监测显示102批次中有77批次存在问题,问题发现率高达75.5% [2] - 价格区间在0-150元的产品问题发现率为81.4%,151-200元为50%,200元以上为25% [2] 行业供应链问题 - 行业内卷严重导致供应商可能选择采购品质差的原材料以控制成本 [3] - 豪鹏科技电池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21.08%降至2024年18.23%,净利率从4.54%降至1.79% [3] - 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使用拆解回收电芯或质量较差电池,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3] 行业发展趋势 - 安克创新与宁德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签署4500万片电芯采购协议 [2] - 行业需要摒弃低价低质恶性价格战,转向质量、创新和品牌提升的发展道路 [4] - 持续挤压供应商将导致品牌声誉受损和行业冲击,需实现健康发展 [4]
充电宝厂商因何爆雷?
虎嗅APP· 2025-07-01 10:42
充电宝行业召回事件 - 充电宝行业近期爆发大规模召回事件,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共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其中罗马仕三款型号召回量达49万台 [1] - 召回原因包括"电芯原材料缺陷"和"隔膜绝缘失效",直指电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胀气与热失控 [1] 安全隐患分析 - 隔膜是锂电池中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关键部件,失效会导致内部短路、热失控甚至爆炸 [3] - 充电宝电芯行业普遍使用贸易商提供的C/D品隔膜,缺乏高标准,以价格为导向选择供应商 [4] - 低价隔膜存在孔不均匀、缺陷针孔、漏涂等问题,且生产环境不达标,进一步增加风险 [4][5] 行业监管与政策 - 中国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无3C认证和被召回充电宝上飞机 [5]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2024年8月1日起所有锂离子电池和移动电源必须通过3C认证 [5] - 充电宝不合格率从2020年19.8%攀升至2023年44.4%,反映行业质量危机 [7] 行业竞争与成本压力 - 电芯成本占比超50%,厂商为压缩成本外包生产并使用低价电芯与简化隔膜结构 [7] - 罗马仕某款充电宝价格从2021年129-149元降至2024年69元,显示行业价格战激烈 [7] - 低价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部分企业默许供应商擅自变更原材料 [7] 物流与消费者困境 - 多家物流公司不接受充电宝寄送,因属易燃易爆品,消费者陷入无法退回的困境 [8][9] - 召回事件暴露供应链监管失效,企业质量控制存在漏洞,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 [9] 企业ESG实践与差距 - 安克创新ESG报告强调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但实际表现与报告存在差距 [11][13] - 行业ESG报告常被质疑为PR工具而非自查报告,问题暴露后影响更为严重 [13] - 事件可能导致充电宝市场短期销量下滑,厂商需系统性风险管理以挽回信心 [13]
知名品牌召回充电宝,企业竞争不能“卷”走安全底线
齐鲁晚报网· 2025-07-01 09:34
充电宝召回事件核心分析 - 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召回超百万个充电宝 召回原因为产品存在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1] - 被召回产品采用"某供应商"部分批次行业通用电芯 供应商未经同意私自变更原材料 [1] - 多家知名品牌多款充电宝3C认证证书被暂停 [2] 行业竞争现状 - 充电宝行业存在"内卷式"恶性竞争 部分厂家为压缩成本对电芯供应商偷工减料行为视而不见 [2] - 行业竞争重点偏离质量与服务 转向低价厮杀 导致安全底线失守 [2] - 类似"内卷式"恶性竞争模式在其他行业也有出现苗头 [3] 质量问题根源 - 电芯作为充电宝核心硬件 其质量直接决定产品安全性 低价劣质电芯进入生产线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2] - 品牌方作为最后质量把关者 对缺陷产品流入市场负有责任 不能完全归咎于供应商 [1] 行业发展建议 - 行业需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坚守安全底线 重塑市场信任 [2] - 当前召回事件可作为"刮骨疗毒"契机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2] - 需警惕无底线"内卷式"竞争对行业长远利益的损害 [3]
「失控」的充电宝
投资界· 2025-07-01 03:10
充电宝安全危机事件 - 中国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或召回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3] - 罗马仕公司宣布召回约49万台产品 安克创新在中美市场召回超180万台产品 [4] - 绿联 倍思 小米等头部品牌旗下产品3C认证被大面积暂停 [5] 价格战与供应链问题 - 罗马仕20000mAh快充充电宝价格从2021年129-149元降至2024年69元 [7] - 优质电芯成本约40-50元 整机物料成本至少50-60元 [7] - 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B品电芯 存在内部短路风险 [7][8] - 安普瑞斯电芯被曝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导致隔膜绝缘失效 [10][11] 行业质量恶化趋势 - 充电宝不合格率从2020年19.8%攀升至2023年44.4% [15] - 2022年抽检中9批次产品在热滥用试验中起火或爆炸 [17] - 安克创新早在2024年9月就发现部分产品存在燃烧风险但未彻底解决 [14] 危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罗马仕产品在淘宝 京东等平台全面下架 [19] - 快递公司暂停揽收召回充电宝 用户需自行盐水浸泡处理 [20][21] - 3C认证规则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 企业无法再用特供样品应付检测 [23][24] - 行业过度内卷和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安全危机 动摇消费者信任 [25][26]
充电宝厂商因何爆雷?
虎嗅· 2025-07-01 02:31
召回事件概况 - 6月以来安克创新、罗马仕等知名品牌相继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其中罗马仕三款型号(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召回量达49万台 [1] - 召回原因包括"电芯原材料缺陷""隔膜绝缘失效"等安全隐患,涉及隔膜失效引发的胀气与热失控 [2] 安全隐患技术分析 - 隔膜是锂电池中位于正负极之间的微孔薄膜,核心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避免短路,失效会导致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燃烧甚至爆炸 [3] - 充电宝电芯行业普遍使用贸易商采购的C/D品隔膜二次加工,缺乏高标准,厂商为降低成本不指定品牌厂家 [4] - CD品隔膜存在孔不均匀、缺陷针孔等问题,或为节省成本使用未涂覆氧化铝的基膜,导致耐热性不足,充放电过程中隔膜收缩破损引发短路 [4] 行业现状与监管 - 中国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充电宝乘机,苹果Magsafe磁吸充电宝因无认证被扣留 [4][5]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2024年8月1日起锂离子电池和移动电源必须通过3C认证,但目前市场合规产品比例低 [5] - 电商数据显示罗马仕20000mAh快充充电宝价格从2021年129-149元降至2024年69元,反映行业低价竞争严重 [7] 供应链与成本问题 - 锂电池电芯成本占比超50%,部分品牌为压缩成本外包生产并使用低价电芯与简化隔膜结构,削弱产品热稳定性 [7] - 网售充电宝不合格率从2020年19.8%攀升至2023年44.4%,显示行业供应链安全治理危机加剧 [7] 消费者与物流影响 - 快递公司普遍拒收充电宝寄送,因属易燃易爆品,消费者陷入"既不敢用又无法退回"困境 [8] - 劣质电芯暴露供应链监管失效,企业对供应商审查和质量控制存在漏洞,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 [8] 企业应对与ESG表现 - 安克创新ESG报告强调"产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等议题,宣称实施智能质量诊断系统及订单符合性验证制度,但实际执行与报告存在差距 [9][12] - 行业需通过系统性风险管理平衡成本与安全,应对监管收紧及消费者需求,挽回市场信心 [12]
安克创新: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30 16:45
董事会换届选举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拟进行换届选举,提名阳萌、赵东平、祝芳浩、熊康、连萌为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1][2] - 提名李聪亮、易玄、韩曦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独立董事津贴为8.4万元/年,非独立董事津贴为6万元/年 [3][5] - 新一届董事会任期自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通过之日起三年 [3]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公司将不再设置监事会,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相关制度相应废止 [6] - 对《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6] - 修订部分治理制度以完善公司治理,促进规范运作 [6] 高管责任保险 - 拟为公司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保险限额合计5000万元/年,保费不超过50万元/年 [7][8] - 授权管理层办理投保相关事宜,授权期限至第四届董事会届满 [8] 股东回报规划 - 制定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完善股东回报机制 [8] - 规划已获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议通过,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8] 审计机构续聘 - 拟续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25年度财务审计机构和内控审计机构 [9] - 聘期一年,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9] 资金管理 - 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 [9] - 额度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起12个月,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 [9] 股权激励计划 - 调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 [10][11] - 2022年激励计划第三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249名激励对象可归属144.1268万股 [11] - 2023年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144名激励对象可归属118.8652万股 [12] - 2024年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281名激励对象可归属200.7706万股 [13] - 作废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 [14]
安克创新: 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30 16:44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成就,符合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共281人,可申请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共200.77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777% [1][11][21] -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经两次调整,从40.62元/股调整为38.52元/股,主要由于公司实施了2024年半年度和年度权益分派 [11][12] - 激励计划有效期为自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日起最长不超过60个月,归属安排分为两个归属期,第一个归属期为首次授予后12-24个月,第二个归属期为24-36个月 [1][2] 业绩考核要求 - 公司层面第一个归属期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0%或以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 [5][6] - 实际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41.14%,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也达到考核要求,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100% [15][16] - 激励对象个人层面绩效考核分为S、A+、A、B、C五个档次,281名激励对象均考核合格,个人层面归属比例为100% [18][19][20] 激励计划实施情况 - 首次授予日确定为2024年7月16日,第一个归属期为2025年7月16日至2026年7月15日 [12] - 由于24名激励对象离职,激励对象人数从305人调整为281人,相应作废已授予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 [11][12] - 本次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人民币A股普通股股票 [1][21]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激励计划已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及股东大会授权 [8][9][10] - 监事会核查认为281名激励对象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归属条件成就情况符合相关规定 [21][22] - 法律意见书确认本次归属及相关事项符合《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的规定 [22]
安克创新: 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关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三个归属期、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二个归属期、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及调整授予价格相关事项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6-30 16:44
股权激励计划归属条件成就 - 2022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归属期为2025年7月12日至2026年7月11日,可归属比例为首次授予总数的33.33% [9] - 2023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为2025年7月25日至2026年7月24日,可归属比例为首次授予总数的50% [13] - 2024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为2025年7月16日至2026年7月15日,可归属比例为首次授予总数的50% [17] 业绩考核目标达成情况 - 2022年激励计划第三个归属期要求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长不低于15%,实际增长41.14% [10] - 2023年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要求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增长不低于20%或以2022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增长不低于40%,实际营业收入增长73.4%,扣非净利润增长141.49% [14] - 2024年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要求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长不低于10%或以2023年扣非净利润为基数增长不低于20%,实际扣非净利润增长40.50% [18] 限制性股票归属情况 - 2022年激励计划本次归属数量144.1268万股,涉及249名激励对象,调整后授予价格26.21元/股 [12] - 2023年激励计划本次归属数量118.8652万股,涉及144名激励对象,调整后授予价格38.96元/股 [15] - 2024年激励计划本次归属数量200.7706万股,涉及281名激励对象,调整后授予价格38.52元/股 [19] 限制性股票作废情况 - 2022年激励计划因175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28.3175万股 [20] - 2023年激励计划因49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9.7738万股 [20] - 2024年激励计划因24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18.6639万股 [20] 授予价格调整 - 2022年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27.71元/股调整为26.21元/股 [21] - 2023年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40.46元/股调整为38.96元/股 [22] - 2024年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40.02元/股调整为38.52元/股 [22]
无锡市监已介入调查!安克创新、绿联科技更换电芯供应商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3:11
充电宝行业质量安全事件 - 充电宝质量安全问题引发行业震动,多品牌召回产品,涉及安克创新、罗马仕等品牌 [1] - 召回原因指向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违规更换原材料 [1][11] - 安普瑞斯美国总部称无锡公司已于2022年被剥离,与集团无任何关系 [11][12] -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此事 [2][13] 召回规模与案例 - 罗马仕召回三款型号共计超49万台充电宝 [3] - 安克创新在国内召回7款型号部分批次充电宝,共计超71万台 [3] - 安克创新在美国召回超过115万台充电宝,收到19起火灾和爆炸报告 [3] - 安克创新在日本召回约10万台充电宝 [7] - 今年两家品牌共计在全球召回超过230万台充电宝 [6] 电芯供应商问题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被指为问题电芯供应商 [11] - 该公司客户包括绿联科技、小米、倍思等品牌 [1][16] - 绿联科技称使用安普瑞斯2.0批次电芯不存在风险,已下架相关产品 [19] - 安克创新已与宁德新能源(ATL)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采购4500万片电芯 [19] 行业监管与认证 - 充电宝3C认证新规自2023年8月1日起实施 [25] - 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 [25] - 民航局新规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或被召回的充电宝登机 [20] - 今年已发生15起充电宝空中起火事件,同比增长近一倍 [24] 行业现状与专家观点 - 充电宝行业属于薄利多销,主流产品售价在100-200元区间 [28] - 电芯技术已全球领先,但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15] - 专家预计监管将进一步加强,推动行业规范化和良性发展 [27][28] - 品牌方若对供应商更换电芯不知情,不符合流程管理要求 [27]
安克创新(300866) - 关于作废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6-30 13:02
2022年激励计划 - 2022年7月12日向424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5,183,420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5] - 2022年8月24日以40元/股向12名激励对象授予381,033股限制性股票[6] - 2023年7月7日预留的914,822股限制性股票权益失效[7] - 2024年4月23日授予价格由40.00元/股调整为38.80元/股[8] - 2024年6月12日授予价格由38.80元/股调整为28.31元/股,首次授予未归属数量调整[9] - 2024年9月18日授予价格由28.31元/股调整为27.71元/股[10] - 2025年4月27日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10] - 授予价格由27.71元/股调整为26.21元/股[11] - 2022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11] - 2022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2025年7月12日进入第三个归属期且条件成就[29] 2023年激励计划 - 2023年向19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2,463,313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5] - 首次授予部分授予价格由55.37元/股调整为41.06元/股,数量调整[16] - 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17] - 授予价格由41.06元/股调整为40.46元/股[17] - 授予价格由40.46元/股调整为38.96元/股,第二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18] - 2023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2025年7月25日进入第二个归属期且条件成就[29] 2024年激励计划 - 2024年6月27日审议通过相关议案[19] - 2024年7月1 - 10日对首次授予激励对象进行内部公示[20] - 2024年7月16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20] - 2024年7月16日向305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420.1903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21] - 2024年9月18日授予价格由40.62元/股调整为40.02元/股[21] - 2025年6月27日授予价格由40.02元/股调整为38.52元/股[22] - 2024年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2025年7月16日进入第一个归属期且条件成就[29] 其他 - 2022 - 2024年248名激励对象已授予未归属的140.3963万股限制性股票作废[24][25] - 本次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不影响公司财务和经营成果[26][29] - 监事会同意作废已授予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27][28] - 法律意见书认为激励计划归属、作废及价格调整合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