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300003)

搜索文档
乐普医疗(300003)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5-15 12:10
参会股东情况 - 出席会议股东及代表共561人,代表股份648,375,898股,占公司股份总数34.4769%[3] - 出席现场会议股东及代表股份627,517,137股,占公司股份总数33.3677%;网络投票代表股份20,858,761股,占1.1091%[3] - 中小股东556人,代表股份20,968,761股,占上市公司总股份1.1150%[4]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公司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议案,同意644,160,861股,占99.3499%[5] - 《关于公司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议案,同意643,792,466股,占99.2931%[6] - 《关于公司2024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议案,同意644,170,361股,占99.3514%[7] - 《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年报摘要》议案,同意644,131,161股,占99.3453%[9] - 《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议案,同意644,014,211股,占99.3273%[10] - 《关于公司董事津贴》议案,同意16,113,543股,占76.8455%[12] - 《关于公司续聘2025年度审计机构》议案,同意644,075,711股,占99.3368%[14] - 《关于变更募投项目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及相关事项》议案,同意644,073,611股,占比99.3365%[15] - 《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议案,同意644,446,792股,占比99.3940%[16] 其他 - 律师认为公司本次股东大会召集和召开等程序符合规定,表决结果合法有效[17] - 备查文件有《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等[18]
乐普医疗收盘下跌1.23%,滚动市盈率147.59倍,总市值211.9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15 09:21
公司股价与估值 - 5月15日收盘价11.27元,下跌1.23%,总市值211.94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达147.59倍,静态PE为85.83倍,市净率1.38倍 [1][2] - 销售毛利率64.03%,2025年一季报营收17.36亿元(同比-9.67%),净利润3.79亿元(同比-21.44%) [1]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94228户,较上期增加583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PE 49.46倍,中值36.16倍,公司PE排名第110位 [1][2]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5.58亿元,中值47.48亿元,公司总市值211.94亿元 [2] - 可比公司PE对比:天益医疗(-1720.32倍)、澳华内镜(-597.76倍)、诺唯赞(-409.62倍)等均呈现负值或高波动 [2] 主营业务 - 主营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产品涵盖上述三大类 [1]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下跌0.23%,前十大权重包含联影医疗等
搜狐财经· 2025-05-14 15:39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下跌0 23% 报13568 19点 成交额154 09亿元 [1] -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 13% 近三个月下跌5 63% 年至今下跌0 88% [1] 指数构成 -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选取医疗保健主题上市公司证券 反映该主题整体表现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 0点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迈瑞医疗(9 73%) 爱尔眼科(8 29%) 联影医疗(7 73%) 爱美客(3 54%) 惠泰医疗(3 22%) 新产业(2 99%) 鱼跃医疗(2 92%) 美年健康(2 41%) 九安医疗(2 06%) 乐普医疗(2 04%) [1] 市场分布 - 指数持仓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61 00%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9 00% [1] - 行业分布显示医药卫生占比100 00% [1] 样本调整机制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南方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联接A/C/I 天弘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 建信/大成/华泰柏瑞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等 [2]
结构性心脏病条线增长较快 乐普医疗:希望对两款GLP-1类药物进行海外BD
新浪财经· 2025-05-13 11:50
核心观点 - 公司GLP-1类药物MWN101已完成肥胖和糖尿病Ⅱ期临床试验并正进行扩组 另两款药物MWN105和MWN109拟对外授权海外权益[1] - 2024年营收61.03亿元同比降23.52% 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降80.37%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6亿元同比降9.67% 净利润3.79亿元同比降21.44%[1] - 未来增长依赖结构性心脏病产品放量、外周植介入产品获批及神经调控类产品上市 皮肤注射剂类产品最快今年二季度末获批[2] - 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已上市 在研产品包括神经刺激器等[2]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低于1% 原材料供应已推进国产化替代 中美关税政策影响有限[1][3] 产品研发进展 - GLP-1/GCGR/GIP-Fc融合蛋白MWN101注射液完成肥胖和二型糖尿病Ⅱ期临床试验 正进行Ⅱ期扩组[1] - MWN105注射液和MWN109注射液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文 计划对外授权海外权益[1] - 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DBS)和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已有上市预期[2] - 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等皮肤注射剂类产品已申报注册 预计最快2025年二季度末陆续获批[2] - 脑机接口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已上市 在研重磅产品包括各类神经刺激器[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61.03亿元 同比减少23.52%[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减少80.37%[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6亿元 同比下滑9.67%[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79亿元 同比下滑21.44%[1] 业务板块发展 - 结构性心脏病核心产品陆续上市并逐步上量 推动业务线较快增长[2] - 外周植介入产品陆续获批 产品矩阵随行业增长逐步放量[2] - 齿科业务表现低于预期 已进行商誉财务处理[2] - 眼科业务已实现营收 皮肤科研发进展顺利[2] - 脑机接口行业商业化呈现提速迹象[2] 运营风险应对 - 原材料供应环节单一依赖美国品种很少 已推进国产化替代多年[3] - 美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低于1%[3] - 中美关税政策对公司运营影响有限[1][3]
乐普医疗:监事会主席王兴林逝世
快讯· 2025-05-09 11:23
公司人事变动 - 乐普医疗第六届监事会主席王兴林因病逝世 [1] - 王兴林在任期间恪尽职守 勤勉尽责 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1] - 监事会成员减少至2人 低于法定最低人数要求 [1] - 公司将尽快完成监事补选工作 [1]
乐普医疗(300003) - 关于子公司MWN109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2025-05-09 11:16
证券代码:300003 证券简称:乐普医疗 公告编号:2025-036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子公司 MWN109 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今日获悉,公 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为生物")收到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由民为生物申 报的 MWN109 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现将有关详情公告如下: 一、产品信息 药物名称:MWN109 片 注册分类:化学药品 1 类 申请事项:临床试验 申请人:上海民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适应症 | 受理号 | | --- | --- | | 2 型糖尿病 | CXHL2500239、CXHL2500240、CXHL2500241、CXHL2500242 | | 超重或肥胖 | CXHL2500234、CXHL2500235、CXHL2500236、CXHL250023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经审查, ...
乐普医疗(300003) - 关于监事会主席逝世的公告
2025-05-09 11:16
公司人事变动 - 公司第六届监事会主席王兴林因病逝世[1] - 王兴林逝世后监事会成员减至2人[1] 后续安排 - 公司将尽快完成监事补选并披露信息[1]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上涨0.39%,前十大权重包含新产业等
搜狐财经· 2025-05-08 11:44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上涨0.39%,报13367.74点,成交额146.35亿元 [1] -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82%,近三个月下跌2.05%,年至今下跌2.72% [1] - 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迈瑞医疗(9.57%)、爱尔眼科(8.34%)、联影医疗(7.63%)、爱美客(3.55%)、惠泰医疗(3.28%)、鱼跃医疗(2.88%)、新产业(2.81%)、美年健康(2.35%)、乐普医疗(2.07%)、九安医疗(2.03%) [1]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60.66%、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9.34% [1] 行业分布 - 医疗设备占比34.34%、医疗耗材占比27.26%、体外诊断占比21.50%、医疗服务占比16.90% [2]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跟踪医疗保健的公募基金包括:南方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联接A/C/I、天弘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南方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建信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大成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华泰柏瑞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 [2]
乐普医疗收盘上涨1.69%,滚动市盈率149.42倍,总市值214.5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0:04
股价与估值 - 5月6日收盘价11.41元,上涨1.69%,总市值214.58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149.42倍,创20天新低 [1] - 静态PE(静)86.90倍,市净率1.39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PE48.90倍,中值36.41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53倍,中值2.40倍 [2] - 公司在行业PE排名第111位 [1]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94228户,较上次增加583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滑9.67% [1] - 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 [1] - 销售毛利率64.03% [1] 同业公司估值 - 天益医疗PE(TTM)-1685.63倍,市净率1.80倍 [2] - 澳华内镜PE(TTM)-613.48倍,市净率4.91倍 [2] - 诺唯赞PE(TTM)-417.99倍,市净率2.29倍 [2]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1] - 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1]
国家战略下的材料突围:2025-2030"十五五"新材料万亿级机遇解读
材料汇· 2025-05-05 14:59
行业背景 - 创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万亿元,年增速2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材料市场 [2] - "十五五"规划将创新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配套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涵盖299种新材料 [2]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5%,新能源材料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产化率达95% [2] - 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等国产化率不足10% [2] - 行业呈现三大特征:政策密集赋能、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场景拓展 [2] - 固态电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前沿领域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2] 市场现状分析 产业规模与结构分布 - 2024年总体规模达6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 [4] - 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传统结构材料增速稳定在8-10% [4] - 长三角占据半导体材料领域45%份额,珠三角主导新能源材料,京津冀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形成集群优势 [4] 应用领域重构 - 传统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占比从2019年的65%降至2023年的48% [6] - 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MLCC用量增长100%)、折叠屏手机(UTG玻璃需求年增30%)、氢能源(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60%)快速崛起 [6] - 安集科技CMP抛光液全球市占率达5% [6] 竞争格局与产业链演变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呈现"国家队引领+民营专精"的双轨格局 [7] - 中国建材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在碳纤维、氮化硅陶瓷等领域实现突破 [7] - 赣锋锂业规划10万吨固态电解质产能,乐普医疗可降解支架进入临床三期 [7] - 中国在大宗材料产业化方面领跑,但在高端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级材料方面仍与美日存在代际差距 [7] - 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模式,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研发 [7] - 传统经销模式占比降至40%,定制化服务(35%)、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等增值模式成为主流 [7] - 低端产能过剩(利用率仅65%),高纯度电子级材料仍依赖进口 [7]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环境与制度创新 - 工信部《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明确超导材料、石墨烯等七大方向 [9] - "十五五"规划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关键材料攻关 [9] - 广东省设立百亿元级新材料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材料 [9]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覆盖80%关键材料,使企业研发风险降低30% [9] - 中国建材集团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52项 [9]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科院通过高通量计算+实验,将新型锂电电极材料研发周期缩短70% [10] - AI辅助设计使高温合金性能提升20% [10] - 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仅占全球12%,远低于美国的38% [10] - 中复神鹰西宁基地实现2.5万吨碳纤维单线规模全球最大,单位成本下降40% [10] - 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厚度降至5μm,良品率达90% [10] 市场需求与产业痛点 - AI服务器推动高频高速CCL材料需求增长60%,新能源汽车使MLCC用量达传统车6倍 [11]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用硅碳负极,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11] - 医疗材料临床审批需5-7年,半导体材料晶圆厂认证需2-3年 [12] - 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5%,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 [12] - 复合型材料工程师缺口达20万 [12] 未来预测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5年达1万亿元,2030年突破3万亿元,CAGR保持18% [14] - 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50%,带动半导体材料规模达3000亿元 [14] - 固态电池材料(CAGR 60%)、钙钛矿光伏(50%)等前沿领域爆发 [14] - AI服务器材料需求年增30%,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疗领域渗透率突破25% [14] - 长三角R&D投入占比4.5%,成渝聚焦"军转民"材料应用,粤港澳探索跨境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研发新模式 [14] 技术趋势与产业变革 - 未来五年技术突破聚焦四大方向:极限性能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跨界融合 [15] - "逆向创新"模式兴起,预计到2030年,30%的新材料创新将由应用场景反向驱动 [15] 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 全球形成三极竞争格局:美国主导基础研发,日本掌控精密制造,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速度 [16] - 技术"脱钩"风险加剧,美国出口管制清单新增量子计算材料,欧盟拟限制石墨产品进口 [16] - 高纯靶材、电子级气体等35种材料进口依赖度超80% [16] 企业战略建议 - 龙头企业布局"材料+装备+算法"全栈能力,中小企业深耕单点技术,初创企业探索颠覆性创新 [18] - 半导体材料企业与晶圆厂建立"认证+采购"长期协议,生物材料企业提前5年布局临床试验,新能源材料商嵌入车企电池技术路线图 [19]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布局三大赛道:国产替代确定性高、技术迭代受益者、平台型技术公司 [2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国家层面构建"三支柱"支撑体系: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国际合作 [23] - 行业协会建立"红名单"共享合格供应商数据库,组织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