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乐普医疗(300003)
icon
搜索文档
乐普医疗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环比改善,看好全年业绩修复
东方证券· 2025-04-30 0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给予乐普医疗“买入”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表现亮眼;2025Q1业绩环比回暖,经营趋势向好;公司聚焦主业,多维拓展,保持长期稳健态势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下调乐普医疗2025 - 2027年收入及毛利率预测,预测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54/0.61/0.67元(原预测25 - 26年EPS为0.75、0.90元),给予2025年23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12.42元 [2]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61.0亿、68.4亿、73.8亿、79.7亿元,同比增长-24.8%、-23.5%、12.0%、7.9%、8.0%;营业利润分别为15.5亿、2.5亿、12.0亿、13.7亿、15.0亿元,同比增长-41.0%、-83.6%、375.6%、13.6%、9.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亿、2.5亿、10.1亿、11.5亿、12.6亿元,同比增长-42.9%、-80.4%、309.1%、13.6%、10.2% [4]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61.0亿元(同比-23.5%),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80.4%),剔除减值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65.0%);2025Q1营收17.4亿元(同比-9.7%,环比+31.8%),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21.4%,环比+168.1%) [10] 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 2024年医疗器械业务营收33.3亿元(同比-9.5%),药品业务营收17.6亿元(同比-42.3%),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收10.2亿元(同比-19.2%);2025Q1医疗器械板块营收9.0亿元(同比+2.1%),药品业务营收5.9亿元(环比+111.4%),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营收2.4亿元 [10]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康拓医疗、爱迪特等公司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调整后市盈率为23倍 [12]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对乐普医疗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预测,并分析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 [13]
乐普医疗(300003):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环比改善,看好全年业绩修复
东方证券· 2025-04-30 05: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给予乐普医疗“买入”评级,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23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12.42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表现亮眼;2025Q1业绩环比回暖,经营趋势向好;公司聚焦主业,多维拓展,保持长期稳健态势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61.0亿、68.4亿、73.8亿、79.7亿元,同比增长-24.8%、-23.5%、12.0%、7.9%、8.0%;营业利润分别为15.5亿、2.5亿、12.0亿、13.7亿、15.0亿元,同比增长-41.0%、-83.6%、375.6%、13.6%、9.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亿、2.5亿、10.1亿、11.5亿、12.6亿元,同比增长-42.9%、-80.4%、309.1%、13.6%、10.2% [4]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4.2%、60.9%、62.2%、62.5%、63.1%;净利率分别为15.8%、4.0%、14.8%、15.6%、15.9%;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1%、1.6%、6.3%、6.7%、7.1% [4]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61.0亿元,归母净利润2.5亿元,剔除减值影响后扣非归母净利润4.4亿元;医疗器械业务营收33.3亿元,药品业务营收17.6亿元,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收10.2亿元 [10] - 2025Q1公司营收17.4亿元,归母净利润3.8亿元;医疗器械板块营收9.0亿元,药品业务营收5.9亿元,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营收2.4亿元;净利率回升至21.7% [10] 业务拓展 - 公司中长期战略为“创新、消费、国际化”;在心血管植介入领域,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设备、冠脉乳突球囊等创新器械获批;在创新药领域,MWN101注射液完成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二期临床试验;积极推进眼科/皮肤科产品研发,聚乳酸真皮注射填充剂等处于注册阶段 [10]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康拓医疗、爱迪特、正海生物、爱博医疗、春立医疗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调整后为23倍 [12]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42.2亿、37.2亿、55.7亿、59.1亿、68.2亿元等;利润表方面,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61.0亿、68.4亿、73.8亿、79.7亿元等 [13] - 成长能力上,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8%、-23.5%、12.0%、7.9%、8.0%等;获利能力上,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64.2%、60.9%、62.2%、62.5%、63.1%等 [13] - 偿债能力上,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0.1%、31.9%、26.5%、25.3%、24.9%等;营运能力上,2023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4、3.7、4.5、4.6、4.4等 [13]
乐普医疗业绩跳水:药品营收腰斩介入业务独木难支 36.2亿商誉“雷”风险仍旧高悬
新浪证券· 2025-04-25 05: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暴跌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创下上市16年来最差业绩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9.67%、21.44%,延续下滑趋势 [1] - 自2022年达到业绩巅峰后,公司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三年大幅下滑 [1] 业务板块分析 医疗器械业务 - 医疗器械业务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占营收总额54.5% [2] - 体外诊断业务收入3.33亿元,同比下降51.31%,主要受疫情相关产品高基数及竞争加剧价格回落影响 [2] - 心血管植介入业务表现亮眼,冠脉植介入业务收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6.35%,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4.03% [2] 药品业务 - 药品业务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占营收总额28.8%,成为业绩最大拖累 [2][3] - 制剂(仿制药)收入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0%,原料药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14.99% [3] - 核心产品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曾占公司30%营收,受"四同药品"政策影响零售渠道接货意愿下滑 [3][4]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业务 -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收入10.19亿元,同比下降19.24%,占营收总额16.7% [2][5] - 缺乏清晰商业模式和差异化竞争力,长期处于低增或负增状态 [5] 商誉及资产减值 - 2024年计提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影响归属净利润2.17亿元,涉及商誉减值、存货减值及无形资产减值 [6] - 截至一季度末商誉余额仍高达36.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14.35%,主要子公司乐普药业、浙江乐普药业、秉琨医疗等商誉未计提但业绩已明显下滑 [7][8] - 乐普药业2024年营收8.55亿元,较2019年24.95亿元大幅下滑,浙江乐普药业2024年营收9.42亿元,较2019年15.7亿元下滑 [7][8] 行业政策影响 - 国家医保局推动"四同药品"价格治理,消除省际间不公平高价,导致药店渠道利润下滑接货意愿下降 [3][4] - 院内院外价差逐步抹平,公司难以通过向药店压货维持药品板块业绩稳定 [4]
乐普医疗:心血管创新器械持续高增长,药品业务拖累短期业绩-20250423
华安证券· 2025-04-23 0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乐普医疗2024年受计提减值等因素影响净利润水平下降,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高增长但药品业务短期承压,公司积极调整战略,预计未来收入和利润将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5][6][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剔除提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的减值影响后,扣非净利润4.38亿元,同比下降64.94%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 [5] 单四季度业绩情况 - 2024年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23.41%,归母净利润 - 5.56亿元,同比下降482.51%,扣非净利润 - 5.13亿元,同比下降214.87%,主要系计提部分应急产品存货跌价准备及个别公司商誉减值 [6] 费用及毛利率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3.54%,同比提升3.19pp,管理费用率13.10%,同比提升2.87pp,研发费用率12.61%,同比提升1.59pp,财务费用率0.69%,同比下降 - 0.37pp,期间费用率整体上升,财务费用因外汇波动汇兑收益增加而有所下降 [6] - 2024年公司毛利率60.88%,同比下降3.36pp,主要系药品板块因集采等政策影响,毛利率下降约15pp [6] 业务板块情况 - 2024年公司器械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其中冠脉介植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6.35%,结构性心脏病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4.03%;预计2025年医疗器械板块同比增长10%左右,心血管植介入业务预计同比增长10 - 15%左右 [7] - 2024年公司药品板块实现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其中原料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14.99%;制剂业务实现营收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0%;公司积极调整战略,收缩仿制药占比,推进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研发 [7][8]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67.49亿元、74.35亿元和82.13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0.6%、10.2%和10.5% [9] - 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9.04亿元、10.75亿元和12.41亿元,增速分别为266.1%、18.9%和15.4% [9] - 2025 - 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0.48元、0.57元和0.66元,对应2025 - 2027年的PE分别为23x、19x和17x,维持“买入”评级 [9]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103|6749|7435|8213| |收入同比(%)|-23.5|10.6|10.2|10.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47|904|1075|1241| |净利润同比(%)|-80.4|266.1|18.9|15.4| |毛利率(%)|60.9|61.8|62.6|63.4| |ROE(%)|1.6|5.6|6.3|6.9| |每股收益(元)|0.13|0.48|0.57|0.66| |P/E|84.88|23.01|19.35|16.77| |P/B|1.40|1.29|1.22|1.15| |EV/EBITDA|20.34|13.46|12.75|11.01| [11]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4A - 2027E各会计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及对应同比变化情况 [12]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各年度的表现 [12]
乐普医疗(300003):25Q1业绩环比回升 看好结构心业务驱动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3 0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 [1]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23.41%,归母净利润-5.56亿元,扣非净利润-5.13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 [1] - 剔除商誉及项目计提影响后,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4.4亿元,同比下降65% [2] 业务板块分析 - 医疗器械业务2024年营收33.3亿元,同比下降9.5%,其中冠脉植介入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6.4%,结构心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44% [2] - 外科麻醉业务营收5.4亿元,同比增长0.3%,体外诊断业务营收3.3亿元,同比下降51.3% [2] - 药品板块营收17.6亿元,同比下降42%,其中制剂营收14亿元,同比下降46.5%,原料药营收3.5亿元,同比下降15% [2] -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营收10.2亿元,同比下降19%,合肥高新医院营收同比增长15.6% [2] 业绩改善与增长驱动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环比增长32%,结构心业务同比增长37%,药品板块环比增长111%,毛利率提升至64.03%,环比增加10.12个百分点 [2] - 药品渠道库存清理基本完成,零售端发货逐步恢复,组织架构重塑和人员优化到位推动业绩改善 [2]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7.7亿元,占营收12.61%,推出冠脉乳突球囊、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膜等新品 [3] - 药品板块GLP-1三靶点系列产品中MWN101完成二期临床,MWN105和MWN109推进一期临床,度拉糖肽三期临床基本结束,司美格鲁肽进入三期临床 [3] - 消费医疗领域聚乳酸真皮注射填充剂进入申报注册阶段,AI-ECG Platform心电分析软件完成NMPA/FDA/CE认证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33亿元、74.45亿元、82.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1%、10.59%、10.87%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0亿元、11.50亿元、13.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4.93%、15.04%、15.45% [4]
突然暴涨47%!QDII资金回流,港股“烟蒂股”行情大热
券商中国· 2025-04-22 23:21
港股医药医疗赛道投资趋势 - 资金正搜寻港股"烟蒂股","母凭子贵"的投资逻辑可能引发更多基金经理关注 [1] - 绿叶制药子公司博安生物单日暴涨66%,乐普医疗子公司心泰医疗单日暴涨47%,显示增量资金回流港股市场的新趋势 [2] - 港股医药医疗赛道"烟蒂股"持续被挖掘,公募一季度报告显示医疗QDII基金大幅减持美股医疗器械股,转向A股和港股医药资产 [2] 基金持仓策略变化 - 基金经理多采取直接持有母公司的策略,如买入微创医疗而非其子公司微创机器人,持仓绿叶制药而非博安生物 [3] - 截至3月末,多只A股基金将乐普医疗纳入前十大重仓股,但未持有其港股子公司心泰医疗 [3] - 子公司估值重构的飞升行情促使基金经理重新思考"母凭子贵"的投资逻辑 [3] 公司业绩表现 - 心泰医疗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44.4%;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62.22% [4] QDII基金持仓调整 - 多只重仓波士顿科学的QDII基金已将该股减持出前十大重仓股,大幅减持美股医疗器械股 [5] - 某医疗主题QDII基金美股仓位从第一大仓位降至不足30%,A股仓位升至第一大仓位,新增多只A股和港股医疗股 [6] - QDII基金凶猛减持美股、拥抱A股及港股医疗股的现象解析了港股"烟蒂股"频频跃升的原因 [6]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港股医疗板块悲观预期已充分消化,新兴技术进步如创新药、AI等推动板块修复,创金合信基金看好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方向 [7] - 2025年医药医疗有望表现相对收益,估值和资金配置达历史低分位,存在反转机会 [8] - 医药行业新产业趋势如减肥药、双抗药物、ADC药物、细胞治疗等带来新投资机会,中国在生物药领域具竞争优势 [8] - 医保局支持创新,集采边际向好,医药行业IP出海受关税影响不明显 [8]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加速审批上市,2025年商保政策元年和创新药企业收入爆发式增长将利好行业 [9] - 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一季度对外授权数量、金额及全球占比继续走高,中国企业贡献全球最亮眼数据的70% [9] - 一季度披露的2024年业绩显示,超预期和提前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业较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9]
业绩目标缩水近9成,超35亿商誉悬顶的乐普医疗(300003.SZ)业绩颓势还在延续!
新浪财经· 2025-04-22 08:03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 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 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 创2009年上市以来新低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 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 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 业绩下滑趋势延续 [1] - 实际净利润2.47亿元显著低于公司2024年1月预告的2.65-3.95亿元区间 更远低于董事长提出的20-22.5亿元年度目标 仅达成目标的约12% [1][2] 业务板块表现 - 三大业务板块全面下滑:医疗器械营收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 药品营收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营收10.19亿元同比下降19.24% [2] - 药品业务下滑幅度最大超过40% 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 [2] 资产减值情况 - 2024年商誉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 影响归母净利润2.17亿元 [3] - 具体减值项目:收购苏州博思美商誉减值5928.22万元 收购乐普装备商誉减值366.56万元 应急产品存货减值1.36亿元 新冠POCT无形资产减值1578.97万元 艾塞那肽及奈西立肽药品技术研发中止全额减值3679.24万元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账面商誉仍高达36.20亿元 存在未来继续减值风险 [4] 研发与竞争环境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49% 研发人员数量从1676人减少至1285人 降幅达23.33% [4] - 面临国内外强劲竞争对手:心血管器械领域包括微创医疗、赛诺医疗、惠泰医疗以及国际企业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 [4]
61.03亿!乐普医疗最新财报
思宇MedTech· 2025-04-22 04:2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0.37% [3] - 2024年Q4单季度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23.41%,归母净利润-5.56亿元 [3] - 2025年Q1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 [4] - 2025年Q1药品板块收入环比增长111.38%,零售渠道库存清理基本完成 [11] 业务板块分析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其中冠脉植介入业务收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6.35%,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4.03% [7] - 2024年药品板块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其中仿制药收入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0% [7] - 2025年Q1心血管植介入业务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8.49%,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7.44% [11] - 2025年Q1外科麻醉业务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2.53%,体外诊断业务收入0.88亿元,同比下降19.87% [11] 公司背景与行业活动 - 公司创立于1999年,2009年创业板上市,主营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三大板块,拥有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 [10] - 公司开发多个"国产第一"产品,包括无载体冠脉药物支架、双腔心脏起搏器等 [10] - 行业活动包括首届全球骨科大会(2025年4月24日)和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2025年5月15日) [12]
乐普医疗总经理蒲绯上任后首份年报:三大板块营收承压,净利下滑八成
搜狐财经· 2025-04-22 02:13
文章核心观点 乐普医疗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滑,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佳,同时公司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发生减值损失,还聘任蒲绯为公司总经理[1][2][4]。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5亿元,同比下降25.82%[1][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245.73亿元,同比下降1.80%;负债总额152.01亿元,同比下降4.85%[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1336元/股,同比下降80.23%;稀释每股收益0.1336元/股,同比下降80.2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9%,较上年减少6.64个百分点[2] 资产减值 - 报告期末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及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共发生减值损失2.51亿元,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为2.17亿元[4] 分行业情况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营业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毛利率69.60%,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7.38%[4][5] - 药品板块营业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毛利率53.75%,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4.68%[4][5] -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业收入10.19亿元,同比下降19.24%,毛利率44.73%,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6.72%[4][5] 人事变动 - 2024年9月24日公司聘任蒲绯为总经理,蒲绯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蒲忠杰之女[5] 蒲绯个人信息 - 1989年出生,美国国籍,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及管理金融双学位、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硕士学位,有丰富学习和工作经历[6] - 2020 - 2024年薪酬分别为50万元、50万元、90万元、87.41万元、79.20万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7]
刹不住车了?一季度营收继续下降9.67%,乐普医疗何时否极泰来?
搜狐财经· 2025-04-22 01:53
业绩表现 - 2022年为业绩高峰,营收106.09亿元(同比持平),净利润22.46亿元(+26.15%),扣非净利润21.44亿元(+15.55%)[1] - 2024年营收61.03亿元(-23.52%),净利润2.47亿元(-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80.28%),创上市以来最低纪录[1] - 2025年Q1营收17.36亿元(-9.67%),净利润3.79亿元(-21.44%),扣非净利润3.37亿元(-26.08%)[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19亿元(+196.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6%(减少0.52个百分点)[2] 资产减值影响 - 2024年商誉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影响净利润2.17亿元,主要涉及收购苏州博思美(减值5928万元)、乐普装备(减值366万元)、应急产品存货(减值1.36亿元)、新冠POCT无形资产(减值1579万元)及中止研发药品技术(减值3679万元)[3] - 剔除减值影响后扣非净利润4.38亿元,仍同比下降64.94%[3] 业务板块表现 - 医疗器械业务营收33.26亿元(-9.47%),药品业务营收17.58亿元(-42.25%),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营收10.19亿元(-19.24%)[4] - 核心仿制药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经历集采价格跳水超90%,2024年仿制药收入同比下降46.5%至14.09亿元[6] 外部环境挑战 - 心血管器械领域面临微创医疗等国内企业竞争及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技术压制[5] - 带量采购导致产品中标价格不确定性,院外市场受"四同药品"政策影响,OTC终端销售受阻[6][7] - 医疗反腐导致医院新产品引入审慎,商业推广受限[7] 创新与转型布局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49%,研发人员数量减少23.33%至1285人[6] - 心血管创新产品组合包括药物涂层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等已商业化,结构性心脏病创新产品如氧化膜封堵器陆续上市[9] - GLP-1三靶点创新药MWN101注射液完成II期临床试验[10] - 消费医疗领域布局眼科、皮肤科填充剂产品,4款进入注册申报阶段[11] - 海外业务覆盖冠脉通路等产品,累计获得FDA认证34项、CE认证213项[11] 行业需求基础 - 2023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163.6万例(+26.44%),老龄化推动心血管疾病需求持续增长[8] - 公司拥有无载体冠脉药物支架等多项"国产首创"产品技术积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