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大讯飞(002230)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日照多举措推进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04:33
产业发展基础 - 以楼宇经济为基础吸引项目和企业入驻 形成服务外包和数据标注等6类新兴服务业引领的"6+N"产业体系 主城区35座重点商务楼宇中税收亿元楼宇和就业千人楼宇占比超25% [1] - 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信息技术产业园 软件名园等专业化数字化园区14个 数字产业集聚度居全省第5位 [2] - 高标准打造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 日照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基地 京东人工智能数字外包产业基地 汇聚培育泰盈科技 光线科技等30余家数据标注服务商 [3] 政策与规划 - 出台全省首个数据标注产业专项文件《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提出6条举措 [2] - 目标到2027年数据标注从业人员年均新增6000人以上 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 [2] - 7个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 [2] 人才资源体系 - 拥有10所高校和10万余名在校大学生 其中8所高校开设计算机 大数据 人工智能相关学科 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近4000人 [3] - 创新构建"课程共研 专业共建 项目共孵 基地共营 学院共办"产教融合模式 形成"校内有基地 校外有园区"产业生态 [3] - 通过定向培训和技能竞赛培养创新型 复合型 应用型数字人才 [3] 业务生态与合作 - 为字节跳动 科大讯飞 百度 美团等大模型企业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3] - 计划在港口 钢铁 汽车 海洋等重点行业打造数字场景 推进人工智能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释放数据标注内部需求 [5] - 推动业态从数据采集 清洗等基础岗位向行业数据标注 数据训练 数据产品开发等高技术岗位延伸 [6] 发展机制与创新 - 建立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推进跨部门协作解决发展难点 [6] - 鼓励区县和功能区立足现有资源加强模式创新 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6] - 探索以企业为主导 高校为支撑 产教融合实践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5]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明日开幕,一场智能与制造的竞技盛宴开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2:33
行业事件影响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 涉及全球16个国家280支队伍和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赛 [1] - 受该事件驱动 人工智能产业链今日表现强劲 人工智能AIETF盘中涨幅超过2% 成交额达1.2亿元 [1] - 产业链个股集体上涨 新易盛单日涨幅超10% 中际旭创 浪潮信息 四维图新等显著跟涨 [1] 技术升级趋势 - 生成式AI推动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服务器功耗同步提升 [1] - 全球对数据中心能效管控加强 传统风冷散热无法满足高算力密度需求 [1] - 液冷散热技术成为升级方向 AIDC液冷板块被看好具备投资机会 [1] 产品结构特征 - 人工智能AIETF(515070)跟踪CS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 聚焦产业链上中游 [2] - 成分股涵盖技术支撑 基础资源及应用端企业 包括寒武纪 中际旭创 中科曙光 科大讯飞 豪威集团 新易盛 澜起科技 金山办公 紫光股份等科技龙头 [2] - 该ETF被定位为机器人"大脑"缔造者与万物互联"地基" [2] 相关金融产品 - 市场提供多只人工智能主题ETF产品 包括人工智能AIETF(515070)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 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A(008585) [3]
上万元的AI学习机,收割新一代韭菜家长?
凤凰网财经· 2025-08-12 14:47
学习机市场发展历程 - 早期学习机以"小霸王"为代表,主打打字和编程功能,但实际多被用于游戏娱乐[2] - 2008年步步高点读机销量超200万台,单价约千元,占当时月工资较大比重[7] - 好记星2005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读书郎通过学生平板等新产品于2022年登陆港交所[10] - 2010年后因智能手机普及导致学习机需求断崖式下跌,功能被移动设备替代[10] 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807亿元,同比增长29.53%,预计2025年超1000亿元[11] - 当前头部企业分为两类:作业帮/学而思等教育公司和科大讯飞/小度等科技公司[13] - 主流产品价格区间2000-9999元,核心差异体现在硬件配置而非课程内容[15] - 学习机在东亚市场具有特殊性,中日韩三国因教育共识形成独特消费心智[17] 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 - 现代学习机标配24亿+题库、3000名在线辅导老师、护眼屏等高端配置[4] - 提供错题诊断、个性化复习、AI组卷等功能,号称"24小时在线名师"[20] - 家长主要诉求包括:课程体系完整性(学前至高中)、护眼功能、解放监护时间[19][21] - 42%家长反映产品存在课程质量不足、硬件故障、隐性收费等问题[2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618抖音销量前四为学而思、小度、小猿、科大讯飞[15] - 教育公司侧重课程体系优势(如学而思自研课程),科技公司强调AI能力(如讯飞诊断功能)[15] - 线下渠道竞争白热化,北京某商场50米内密集开设4家不同品牌专卖店[15] - 传统厂商步步高仍坚持自主录制课程,宣称聘用前新东方/学而思教师[15] 行业痛点与发展趋势 - 产品合格率83.3%,主要质量问题涉及声响、辐射、标识等安全隐患[25] - 52.7%青少年近视率促使厂商重点开发护眼技术[26] - 课程覆盖不完整,多数产品仅支持到初中阶段,存在持续换机需求[27] - AI+教育处于早期阶段,未来竞争将聚焦应用落地与服务价值创造[29]
洞察 2025: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31
中国人工智能代理行业竞争派系 - 行业形成三个竞争梯队:科技巨头类企业、垂直领域类企业、创新初创型企业 [1] - 科技巨头和垂直类企业更注重B端和专业市场 初创企业更注重C端市场并通过开源吸引技术人员 [3] 科技巨头企业布局及关键数据 - 百度以文心一言大模型为核心 2025年发布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模型 价格较上一代下降80% 多模态能力与GPT-4.1持平 ModelScope-Agent开发框架调用量超25万次 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市场份额达31% 覆盖超10万电商商家 开源模型下载量突破3亿次 企业级解决方案覆盖20余个行业 [4] -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5落地30+行业500+场景 在政务/工业/金融领域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政务大模型案例入选信通院2025典型案例 [4] - 字节跳动飞书智能工作伙伴使客户跟进频率从15天/次提升至3天/次 多语言客服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 企业服务市场份额年增200% [4] - 腾讯混元大模型T1支持复杂数学推理 腾讯元宝DAU达1700万 PC端新增截图提问和Excel智能分析功能 [4] 垂直领域企业布局及关键数据 - 科大讯飞医疗AI代理覆盖4000余家医院 辅助诊断准确率达98.5% [4] - 用友大易HR智能代理市场份额超25% 服务超8000家企业 [4] - 金智维RPA+AI解决方案市场份额10.1% 金融领域客户超500家 [4] 创新初创企业布局及关键数据 - 景度求属开源模型推理成本仅为行业均值的5% 开发者生态覆盖超800家企业 [4] - 蜘蛛效应通用智能体GAIA基准测试全SOTA 日均处理任务超50万次 [4] - 实在智能TARS大模型支持跨系统GUI操作 企业流程自动化效率提升60% [4] 行业市场份额格局 - 市场高度集中 CR4达78% CR5达88% [5] - 科大讯飞/用友/商汤科技等二线阵营占据约10%份额 [5] - 初创企业与垂直领域企业整体份额不足3% 单家企业普遍低于0.5% 呈现头部集中尾部分散的马太效应格局 [5] 细分领域集中度 - 政务领域CR3最高达60% 主要应用于政策解读和智能审批 市场壁垒较高 [7] - 智能客服领域CR3为40%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 [7] - 金融和制造领域集中度介于政务与智能客服之间 [7] 技术类型分布 - 反射性代理主要应用于智能客服和智能家居场景 [9] - 目标驱动型代理主要用于金融风控和工业调度 [9] - 自学习型代理作为年增速最高的技术类型 集中在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领域 [9] 头部企业战略布局 - 百度重点布局高说服力数字人和多智能体协作平台 模型调用成本降低80% 电商转化率提升31% [12] - 华为聚焦政务大模型和工业质检Agent 政务项目中标率超40% 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95% [12] - 阿里云侧重制造业知识图谱和跨境电商智能体 开源模型下载量3亿+ 企业客户超40万 [12] - 字节跳动专注销售流程自动化和全球客服智能体 客户跟进效率提升5倍 支持35种语言 [12] 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呈现寡头垄断/垂直深耕/资本加速三重竞争态势 [13] -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凭借算力数据与生态优势占据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13][14] - 科大讯飞/商汤/云从/第四范式等二线厂商在教育/金融/安防等垂直场景深耕差异化模型 [14] - 地平线/思必驰/追一科技等三线及初创公司依靠细分技术创新切入 但在融资收紧和算力成本高企背景下加速出清 [14] - 行业竞争从技术赛跑转向生态卡位+场景盈利的淘汰赛阶段 [14]
上万元的AI学习机,收割新一代韭菜家长?
虎嗅· 2025-08-12 09:52
中国学习机市场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小霸王学习机以学习名义销售但主要用于游戏 价格仅200-300元 [1][5] - 2008年步步高点读机销量超200万台 价格达千元级别 [9] - 2005年好记星销售额突破25亿元 读书郎通过学生平板等设备持续发展并于2022年港股上市 [11]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因素 - 2023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807亿元 同比增长29.53% [16]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5][16] - 市场回暖主要因双减政策规范教培行业及大模型技术带来差异化价值 [15] 竞争格局演变 - 传统厂商步步高 读书郎失去先发优势 [17] - 当前头部企业分为两类:作业帮 学而思等教育企业与科大讯飞 小度等科技公司 [18] - 2025年618抖音学习机热卖前四名为学而思 小度 小猿 科大讯飞 [19] 产品特性与价格区间 - 现代AI学习机配备24亿+题库 3000名在线老师 护眼屏等功能 [3] - 价格从2000元至9999元不等 差异主要体现于硬件设备非课程内容 [19] - 科大讯飞主打AI试卷诊断 个性化复习功能 学而思强调课程体系优势 [20] 用户需求与消费行为 - 家长购买动机源于教育焦虑及"随身家教"需求 [29] - 上海家长周茗调研两年 倾向选择学而思或科大讯飞产品 [26][42] - 52.7%全国青少年近视率推动护眼功能成为核心卖点 [40] 行业现存问题 - 13批次学习机抽检不合格 合格率83.3% 问题涉及声响要求 辐射骚扰等 [37] - 部分产品内置课程质量不及免费网课 存在额外付费解锁情况 [36] - 多数产品仅覆盖至初中阶段 缺乏全周期学习解决方案 [45] 国际对比与行业特征 - 学习机为东亚特色产品 日本1982年推出编程学习机 韩国2000年推广英语学习机 [23] - 中日韩家长教育共识推动市场发展 建立"平板无法替代学习机"消费认知 [24]
AI进军银行业 重新定义服务业态 科技公司盯上千亿“蛋糕”
新华网· 2025-08-12 06:29
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 - 金融科技重塑银行服务业态 银行网点客户光顾频次降低 智能客服成为标配 手机银行充当门面 [1][2] - 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非接触银行服务模式推动用户习惯向线上迁移 线上交互频次和深度增加 [3] - 银行竞相增加科技投入 有银行高管提出金融科技投入上不封顶 [2] 智能客服应用现状 - 2021年末银行客服从业人数5.02万人 较2020年减少4200人 打破以往逐年递增态势 [3] - 智能客服应用场景拓宽至日常咨询 营销和催收领域 语音机器人可筛选意向客户并进行催收 [5] - 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达90.29% 离柜交易总额2572.82万亿元 同比增长11.46% [3] - 招商银行2021年通过AI替代人力超过6000人 [4] 银行科技投入数据 - 2020年A股上市银行信息科技投入2078亿元 同比增长25% [6] - 国有大行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总额956.86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7] - 工商银行科技投入238.19亿元(增长45.47%) 建设银行221.09亿元(增长25.38%) 农业银行183亿元(增长43.08%) [7] - 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132.91亿元 同比增长11.58% 占营业收入4.37% [7] 金融科技应用领域 - 技术应用涵盖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计算 区块链 5G 物联网等领域 [7] - 深度应用于金融基础设施 数字货币 私人银行 财富管理 供应链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等领域 [7] - AI+金融模式应用于风控模型训练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企业风险预警 贷后管理等环节 [7] - 招商银行推出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 提供财富管理综合服务 [7] 智能风控体系建设 - AI技术有效识别潜在风险 筑起反欺诈防火墙 [8] - 农业银行推进智能化风控平台建设 案防监测预警平台研发上线 [8] - 建设银行建立"全面智能 精准及时 主动前瞻"风控体系 [8] - 交通银行智慧风控预警模型准确率达85% [8] 科技公司市场机遇 - 2022年银行业AI总投入将超220亿元 银行业仍是主要需求方 [9] - 百融云创累计服务5700家金融机构 2021年营收16.23亿元(增长43%) 智能分析业务收入7.37亿元(增长38%) 精准营销收入4.22亿元(增长60%) [9] - 中小银行成为AI技术供应者竞相争夺的市场 桂林银行联合科大讯飞推出虚拟数字员工"小漓" [9][10] - 科技公司需提升专业水平 针对银行细分产品建立深刻理解才能获得银行青睐 [10]
《时代摘要》第三季走进科大讯飞(下):“星火”燎原 用人工智能共创美好世界
新华网· 2025-08-12 06:02
公司技术进展 - 2023年5月6日首发星火大模型 2023年10月24日发布4.0 Turbo版本 七大核心能力全面超过GPT-4 Turbo [4] - 星火大模型4.0 Turbo在数学能力、代码能力上超过GPT-4o 在14项主流测试集的9项中实现超越 效率相对提升50% [5] - 大模型可解析600多页《西游记》和700多页《哈利波特》全英文原著 提供高效准确且逻辑性强的回复 [4] 产品应用与生态 - 汽车端侧星火大模型将于第四季度在奇瑞、广汽、长城等多款车型上市 [5]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覆盖90%以上的中国主流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车厂 [5] - 全球1024开发者节吸引14个国家、348座城市的35268支团队参赛 携手500万家生态伙伴推动大模型规模化应用 [7] 战略方向 - 推动AI技术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迭代 深度赋能汽车、教育、医疗、智慧城市、赛事运营等产业 [4][5] - 打造开放平台聚合生态合作伙伴和创新创业者 促进AI生态持续繁荣 [7] - 坚持长期主义与耐心资本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10] 发展历程 - 1999年由中科大博士团队创立 专注语音合成与识别技术 [8] - 从"能听会说"进化为"能理解、会思考" 引领智能语音技术发展 [10] - 中文语音产业自主可控为核心信念 创业团队相互支持攻坚克难 [8][10]
科大讯飞董事长“卡点”减持约4000万股还债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董事长持股变动 - 董事长刘庆峰减持3995.61万股股份 持股数量从1.68亿股降至1.28亿股 持股比例由7.27%缩减至5.54% [1] - 减持主要用于偿还债务 减持未涉及个人消费 所借款项均投入公司生产经营 [1] - 此次股权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实控人仍为刘庆峰 [1] 历史股权操作 - 上市15年来刘庆峰曾4次增持股份 累计耗资26.65亿元 用于稳定股权架构及引入战略投资者 [1] - 2013年引入中国移动战略投资时为保持控制权 借款3亿元增持股份 [1] - 2020年1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900万股套现约3亿元 全部用于偿还欠款本金及利息 [1] 定增与质押风险 - 2021年7月刘庆峰通过质押融资等方式借款23.5亿元参与定增 认购7040万股股份 [2] - 2022年4月因股价下跌逼近质押平仓线 通过筹措资金和补充质押化解风险 [2] - 以定增发行价33.58元/股计算 2022年10月股价下探至29.64元时出现浮亏4.4亿元 [2]
首个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发布 机构扎堆关注35股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推出全国首个拥有大模型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羚羊3.0" 发布工业大模型和"数字工匠"应用场景 [1] - 工业互联网利用5G技术构建新型基础设施 通过全面连接构建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新制造服务体系 [2] - 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4% 关键技术如数字孪生、云边协同持续突破但仍面临数据采集、产业协同和网络安全制约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超1.2万亿元 服务企业超过26万家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240家 [2] - IDC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市场达56.1亿美元(约361.6亿元人民币) 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29.6% [2] 企业布局与技术创新 - 鼎捷软件与工业富联通过IT与OT融合完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业务布局 [2] - 国泰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3年"双跨"平台名单 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 [2] - 长虹美菱平台具备开放性和拓展性 利用AI+大数据技术促进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3] - 东土科技自主研发工业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 推动软件定义控制技术打造新型工业生态链 [3]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工业互联网概念股超160只 9月以来北上资金增持超亿元个股包括格力电器、科大讯飞、工业富联等8只 [4] - 融资净买入超亿元个股12只包括软通动力、中联重科等 北上资金和融资双超亿元个股为TCL科技、中联重科、江淮汽车 [4] - 机构一致预测35股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均超30% 其中13股增速均值翻倍包括TCL科技、绿盟科技等 [4] - 13股上涨空间超50%包括南都电源(93.71%)、国联股份、苏文电能等 [4][5] 产能建设与交付能力 - 南都电源现有储能锂电电芯年产能10GWh、系统集成产能10GWh 在建项目包括4GWh电芯产能和10GWh智慧储能系统建设项目 [5]
分拆上市队伍持续扩容 已有51家子公司成功上市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分拆上市规模与进展 - 累计145家A股公司发起163单分拆计划 其中2022年30单 2023年36单 [1] - 51单已成功上市 84单推进中 28单终止 [1] - 分拆目的地以"A拆A"为主 115单占比超70% [1][2] - 分拆至创业板49家 科创板23家 北交所22家 沪深主板21家 [1] - 近八成分拆母公司属于制造业行业 [1] 分拆类型多元化趋势 - "A拆港"累计22单 其中7家已成功上市 科大讯飞拟分拆讯飞医疗至港交所 [2] - 科伦博泰生物-B于2023年7月登陆港交所 南山铝业方案推进中 [2] - "港拆A"2023年达10单 中信股份 通达集团 中国信达已成功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 [2] - 四环医药分拆轩竹生物获上交所受理 深圳控股分拆晶华电子更新深交所招股书 [2] - 北交所成为新选择 2023年安琪酵母 宗申动力等多家公司成功分拆至北交所 [1] - 2024年1月辰欣药业 晶瑞电材披露子公司拟在北交所上市 [1] 分拆终止原因分析 - 28单分拆计划终止 2022年与2023年终止数量均超10单 [3] - 终止原因包括业绩不达标 控股股东变更 子公司净利润占比过高 行政处罚等 [3] - 奥佳华因最近三年扣除子公司净利润后累计归母净利润低于6亿元终止分拆 [3] - 齐翔腾达因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导致实控人变化不符合分拆条件 [3] - 独立性 同业竞争 持续经营能力等问题受关注 [3] 分拆上市要求与影响 - 母公司需满足三年实现利润 保证股东利益不受损失等要求 [3] - 子公司业务需具备独立性 成长性优势 与母公司核心业务协同 [3] - 需符合分拆上市板块定位 [3] - 分拆有助于子公司筹集资金 扩大生产规模和研发投入 [4]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