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科三环(000970)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囤了20年稀土原料,最后还得求中国代加工,这技术壁垒太可怕
搜狐财经· 2025-07-12 02:50
中国稀土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 日本囤积了足以使用50年的稀土原料储备,但仍依赖中国加工技术 [1] - 中国掌握全球95%的稀土分离加工能力,技术壁垒难以突破 [3] - 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上投入数十年,科研机构积累丰富工艺经验 [5] 技术优势与产业链完整性 - 稀土永磁材料生产涉及十几道复杂工序,中国企业如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工艺优化成熟 [5] - 中国稀土行业拥有更广阔发展前景和更快技术迭代速度,吸引并留住人才 [5] - 特斯拉电机磁铁90%依赖中国供应商,西门子风电磁铁和苹果手机稀土元素也主要来自中国 [5] 商业价值与护城河效应 - 2024年全球稀土分离加工毛利率平均超过45%,属于制造业暴利 [7] - 五矿稀土、广东珠江稀土等掌握核心分离技术的企业盈利能力强 [7] - 美国试图制裁中国稀土产业但失败,因技术不过关和环保成本高导致商业不可行 [7] 未来发展趋势 - 新兴回收技术和绿色提取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9] - 包钢股份新工艺将稀土回收率提高到95%,领先国外同行十余年 [9] - 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对稀土需求增长将带来新机遇 [9] 产业链集群与研发投入 - 中国形成内蒙古原料开采、江西分离提纯、浙江磁材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集群 [7] - 从上世纪80年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7] - 庞大国内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7]
中科三环(000970) - 中科三环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7-11 08:15
担保信息 - 公司为三环乐喜1亿元借款提供担保,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1][5] - 公司为三环乐喜担保额度为11亿元[2] - 本次担保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 三环乐喜情况 - 公司持有三环乐喜66%股权,其注册资本8721.0597万美元[3][4] - 2024年末三环乐喜营收226319.44万元,净利润4783.50万元[4] - 2025年3月末三环乐喜营收65156.36万元,净利润74.02万元[4] 担保余额 - 本次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保余额63000.00万元,占比9.78%[8]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逾期等不良担保情况[8]
7月10日特斯拉概念下跌0.15%,板块个股嵘泰股份、亚玛顿跌幅居前
金融界· 2025-07-10 11:39
特斯拉概念板块表现 - 7月10日收盘特斯拉概念板块整体下跌0.15%,板块资金净流出29.25亿元 [1] - 板块内上涨个股84只,下跌个股113只,呈现普跌态势 [1] - 板块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分化,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名分别为:亚玛顿(-7675.17万元)、胜宏科技(-8.34亿元)、双林股份(-1.31亿元)、海联金汇(-1.05亿元)、华峰超纤(-1.81亿元) [1] 涨幅居前个股 - 工智退以11.54%涨幅领涨板块,科陆电子涨停(10.02%),豪森智能涨7.49% [1] - 中科三环(5.22%)、合锻智能(5.02%)、金力永磁(4.48%)涨幅均超4% [1] - 中国汽研(4.1%)、金晶科技(3.23%)、南方精工(3.09%)等10只个股涨幅介于2%-4%之间 [1] 跌幅显著个股 - 嵘泰股份跌幅最大达7.53%,主力资金净流出1082.12万元 [1] - 亚玛顿(-5.0%)、胜宏科技(-4.96%)、泉峰汽车(-4.64%)跌幅均超4% [1] - 双林股份(-3.99%)、星源卓镁(-3.36%)、科达利(-3.01%)等15只个股跌幅超过2% [1]
中科三环(000970) - 中科三环第九届董事会2025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02 08:00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2025年第二次临时会议通知6月27日发出[2] - 会议7月2日以通讯方式在北京召开[2] - 会议决议公告于2025年7月3日发布[5] 人事变动 - 会议审议通过聘任刘芳女士为公司副总裁[3] - 刘芳女士出生于1979年11月,现任公司多职[7] - 刘芳女士曾任公司及控股公司多个职位,是控股股东董事,持股1500股[7]
中科三环(000970) - 2025年6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9 09:40
公司出口情况 - 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涉及含镝、含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需申报审核通过方可出口,公司部分订单已获出口许可 [1] 产能规划 - 公司产能扩张根据订单和市场需求安排,不盲目扩产 [1] 原料库存 - 公司有2 - 3个月轻稀土库存,中重稀土基本用多少买多少 [1] 产品应用领域 - 产品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多年,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尚处研发阶段,若推向市场将带来积极影响,公司持续关注并与客户沟通 [1] - 产品已应用于无人机领域,低空经济发展利于扩大稀土永磁材料市场需求,公司将关注并把握机会 [1]
中科三环(000970)6月1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33.7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6-16 11:02
股票表现 - 2025年6月16日收盘价12.38元,单日上涨0.49% [1] - 换手率4.44%,成交量54.00万手,成交金额6.6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33.79万元,占成交额1.86% [1] 资金流向 - 超大单净流入579.61万元,占比0.87% [1] - 大单净流出1813.40万元,占比2.74% [1] - 中单净流出3303.40万元,占比4.98% [1] - 小单净流入4537.19万元,占比6.85%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61亿元,同比下降11.58% [1] - 归属净利润1349.00万元,同比增长113.66% [1] - 扣非净利润705.86万元,同比增长106.56% [1] - 流动比率3.108,速动比率1.958,资产负债率25.70% [1]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9年,位于北京市,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121572.5773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21572.5773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赵寅鹏 [1] 企业运营 - 对外投资2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5条,专利信息631条,行政许可13个 [2]
稀土:从资源龙头到永磁先锋,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下的产业链价值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6-09 14:32
政策驱动 - 中国2025年稀土开采配额预计维持在27-28万吨REO,同比增速5%-10%,较前几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显著放缓 [1] - 中重稀土配额连续五年维持1.92万吨不变,镝、铽等战略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1] - 2025年4月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海外中重稀土价格应声上涨(如氧化铽涨幅近10%) [4] 需求端 - 新能源汽车每辆电动车驱动电机消耗钕铁硼3-5公斤,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1800万辆,对应氧化镨钕需求超7万吨 [4] - 风电永磁直驱风机渗透率突破65%,单台用量1.2吨,2025年全球装机量或达150GW,需求1.5万吨 [4] - 人形机器人2025年或为量产元年,单台需0.3-0.5kg钕铁硼,高盛预测远期需求达20-40万吨 [4] 市场空间 - 2025年全球稀土矿产能预计8万吨(海外)+27万吨(中国),同比增速约6%,显著低于需求增速(9%-11%) [4] - 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年复合增长17.2%,到2028年达22.71万吨,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至42% [4] - 氧化镨钕供需缺口2025年达1.2万吨,2027年扩大至4.9%,推动价格中枢上移至45-50万元/吨 [4] 价格走势 - 氧化镨钕价格从2024年末41万元/吨涨至2025年4月44万元/吨,涨幅8% [4] - 氧化铽受出口管制影响,4月价格涨至725万元/吨,涨幅9.6% [4] - 氧化镝或突破2000元/千克,氧化铽站上7000元/千克 [4] 产业链价值重构 - 两大央企(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占据国内98%以上配额,行业集中度CR5达82% [4] - 中国掌握全球90%冶炼分离产能,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企业实现稀土氧化物纯度99.999% [9] - 稀土回收纳入开采配额豁免,2025年国内再生稀土产量预计3.2万吨,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 [9] 收益公司 - 北方稀土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2025年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69.8%,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 [7] - 中国稀土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1.32%,净利润扭亏为盈至7261.81万元 [8] - 广晟有色中重稀土储量超12万吨,分离能力全国第一(1.4万吨/年) [8] - 厦门钨业全国唯一实现稀土全元素回收利用的企业,磁材产能4000吨/年 [8] - 盛和资源独家运营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年产量超3万吨,占全球现货交易量35% [11] - 金力永磁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1.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风电需求爆发 [16] - 中科三环全球第二大烧结钕铁硼厂商,军工航天订单占比超20% [17] - 宁波韵升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暴增8724%,主要受益于稀土价格回升和产能释放 [20]
中科三环:中泰证券、领航超越私募基金等多家机构于5月23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5-23 09:38
出口管制与许可情况 - 出口管制措施主要涉及含镝、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 需申报审核通过后方可出口 [2] - 公司已开展出口申报 目前已有少量订单获得出口许可 [2] 产品应用领域 - 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含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节能家电、风电及工业电机等领域 [3] - 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成熟 人形机器人处于研发阶段 未来可能带来积极影响 [3] 原料库存与采购策略 - 当前轻稀土库存为2-3个月 中重稀土库存略多 采取用多少买多少的策略 [4] 订单周期与需求展望 - 产品订单周期通常为两到三个月 [5] -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工业电机等主流领域需求预计增长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可能拓展应用场景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4.61亿元(同比降11.58%) 归母净利润1349万元(同比升113.66%) 扣非净利润705.86万元(同比升106.56%) [6] - 毛利率8.65% 负债率25.7% 财务费用-2856.58万元 [6]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近90天内5家机构评级(4家买入 1家中性) 目标均价12.53元 [7]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2.33亿元 2026年4.00亿元 2027年5.91亿元 目标价15.54元 [9]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051.78万元 融券净流入111.9万元 [9]
中科三环(000970) - 2025年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07: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1] - 参与单位包括中泰证券、华安证券等多家机构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地点在北京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田文斌、包海林 [1] 公司产品相关情况 - 主要产品钕铁硼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类电子等多个领域 [1] - 产品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多年,目前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尚处研发阶段,成功推向市场后将带来积极影响 [1] 出口管制影响 - 出口管制涉及含镝、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需申报审核,公司已有少量订单获出口许可 [1] 原料库存与订单周期 - 公司有2 - 3个月轻稀土库存,中重稀土基本用多少买多少 [1] - 产品订单周期一般为两到三个月 [1] 磁材产品应用场景展望 - 稀土永磁材料在主流应用领域需求将增加,新兴领域发展有望拓展其应用场景 [2]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稀土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加强保护、提高创新应用能力是政策主旋律”
前瞻网· 2025-05-22 02:02
稀土行业政策与发展概况 核心观点 - 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主导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69.2%(27万吨/39万吨),政策长期聚焦资源保护与技术创新[1] - 国家层面构建全产业链监管体系,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强化资源保护、总量调控及绿色转型[14] - 地方政策差异化布局,内蒙古、四川等省份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稀土新材料高端应用[16][17][19] 国家层面政策 政策框架 - **资源保护与监管**:2019年起持续整顿行业秩序,打击非法开采,建立稀土生产企业公示制度[6][7] - **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要求稀土冶炼能耗达国际先进水平[4] - **技术创新支持**:2022-2024年多部委联合推动稀土永磁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5][12] 关键法规 - **《稀土管理条例》**(2024年10月实施): - 明确稀土国家所有权,实行保护性开采和总量调控[14] - 要求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规范流通管理[14] - **"十四五"规划目标**: - 2025年高端材料自给率超80%,推动兼并重组与智能化采矿技术[10][12] - 2035年全面建成稀土功能材料强国,关键材料突破航空、集成电路等领域[10] 地方层面政策 重点省份布局 - **内蒙古**: - 建设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2025年稀土氧化物按国家指标生产[17] - 支持白云鄂博实验室攻关绿色冶炼技术,延伸永磁电机等产业链[17] - **四川**: - 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破千亿,培育3家百亿级企业,新增2-3家国家级科研平台[16] - **江西**: - 依托中科院赣江研究院发展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建设中重稀土研发基地[19] 技术方向差异 - **浙江**:聚焦低重稀土钕铁硼磁体、非晶软磁等新材料[19] - **湖南**:推进稀土在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补强稀贵金属产业链[21] - **贵州**:开展稀土与萤石共伴生资源选冶技术攻关[19] 产业发展目标 - **国家三步走战略**: - 2025年完成"跟跑"到"并跑",高端医疗装备等材料替代进口[10] - 2035年实现全球创新引领,整体竞争力达世界高水平[10] - **地方协同路径**: - 内蒙古、江西等侧重资源高效利用与高端应用[17][19] - 四川、湖南等强调产业集群建设与细分领域突破[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