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688235)

搜索文档
八月以来海外机构调研华明装备等26股,重点关注医药生物与电力行业
证券时报· 2025-08-11 23:59
海外机构调研概况 - 8月以来共有26只个股获得海外机构调研 其中华明装备 百济神州-U 杰瑞股份 九号公司-WD分别获得68家 43家 15家 11家调研 [2] - 调研个股8月以来平均涨幅达4.62% 博瑞医药 杰瑞股份 绿通科技 金杯电工涨幅居前 分别为19.13% 17.7% 13.44% 12.34% [4] - 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最受关注 分别有5只和4只个股获调研 电力设备和汽车行业各有3只 [3] 重点公司调研详情 - 华明装备获68家海外机构调研 上半年电力设备业务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均呈现较好增长 欧洲仍是海外收入占比最高区域 [2] - 百济神州-U获43家机构调研 核心产品百悦泽®已在全球75个市场获批 百泽安®在47个市场获批 本季度分别在5个和20个市场扩大报销范围 [3] - 思特威-W上半年净利润预计3.6亿元至4.2亿元 同比增长140%至180% 智能手机 智能安防 汽车电子三大业务均增长 [3] 行业动态与业绩表现 -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1797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20% 环比增长7.8% [4] - 20只调研股中八成业绩报喜 14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南极光实现扭亏为盈 雅本化学实现减亏 [3] - 海外机构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海外市场布局情况 涉及电力设备 医药 半导体等领域 [2][3][4]
全球“药王”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5:57
全球药品销售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榜单显示,GLP-1类药物主导市场,前三名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 [2] - 44款药物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10款超过50亿美元 [2] - 化学药和单克隆抗体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七成 [3] - 新型疗法崭露头角,包括3款双抗、3款预防性疫苗、1款ADC及2款抗体类融合蛋白 [3] - 新兴势力如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型生物药占比突破15% [3] GLP-1类药物竞争 - 诺和诺德GLP-1家族的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销售额首次登顶 [5] - 2024年药王Keytruda以151.61亿美元退居第二,增速放缓至6.6% [5] - 礼来替尔泊肽以147.34亿美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21.3%,增速居全球之首 [5] - 替尔泊肽第二季度单季销售额达85.80亿美元,反超司美格鲁肽的80.34亿美元 [5] - 司美格鲁肽多维布局,包括注射剂(市占率61%)、口服片(29%)和自动注射笔(10%) [6] - 替尔泊肽策略在于双靶点优势,GIP/GLP-1双重激动剂带来更优减重效果 [6] 细分赛道竞争 - CDK4/6抑制剂赛道中,礼来阿贝西利以26.48亿美元领跑 [10] - 诺华瑞波西利增速达58.7%,收入21.33亿美元 [10] - 辉瑞哌柏西利跌至20.26亿美元,首次垫底 [10] - BTK抑制剂赛道中,伊布替尼销售额跌破30亿美元,同比下滑9% [11]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以17.42亿美元位列第46位,成为首个闯入TOP50的国产创新药 [11] - 泽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4.7%,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26.44亿美元,同比大增103.40% [12][13] 行业趋势 - GLP-1类药物占据全球生物药市场近三成份额 [3] - 创新药驱动行业增长,ADC、双抗等新疗法将持续吸引投资 [3] - 全球制药巨头竞争加剧,诺和诺德、礼来等聚焦代谢类药物的企业有望扩大优势 [3] - 国产创新药在差异化布局,口服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使用便捷,国内企业已处于世界前沿 [7][8] - 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分子加速商业化,TOP50中已占近20%席位 [13]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下跌0.8%,短期承压不改长期产业趋势,仍坚定推荐创新药板块-202508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1 12:3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行业维持"看好"评级,强调短期承压不改长期产业趋势,坚定推荐创新药板块 [1][2]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近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大额BD交易频现,行情呈现向整体板块扩散趋势 [2] - 医保目录调整将首次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建议关注具备大品种放量潜力及BD预期的创新药公司及CXO产业链企业 [2] - 重点推荐标的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凯莱英等12家上市公司 [2] 市场表现 -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8%,跑输上证指数(+2.1%)和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 +2.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垫底 [3][6] - 子板块分化明显:医疗耗材(+3.9%)、体外诊断(+2.5%)、医疗设备(+1.9%)涨幅居前;医疗研发外包(-3.6%)、化学制剂(-2.0%)、中药(-1.9%)跌幅较大 [6] - 当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32.2倍(PE-2025E),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 [6][9] 重点公司业绩 - 百济神州25H1营收175.2亿元(+46%),归母净利润4.5亿元实现扭亏,百悦泽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占营收72%),其中美国市场增长51.7%至89.58亿元 [2] - 和誉-B 25H1收入6.12亿元(+21.5%),净利润3.28亿元(+58.8%);再鼎医药25Q2收入1.1亿美元(+9%),经营亏损收窄28% [2] - 上海谊众25H1营收1.6亿元(+31.48%),净利润3800万元(+10.13%) [2] 行业动态 - 七部门印发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意见,目标2027年形成2-3个产业集聚区,2030年培育全球领军企业 [11] - 晶泰科技达成59.9亿美元AI制药合作,含5100万美元预付款及58.9亿美元里程碑款项 [12] - 艾博生物KRAS突变mRNA肿瘤疫苗获中美双临床批件,系国内首个多KRAS突变治疗性疫苗 [12] - 礼来小分子GLP-1R激动剂orforglipron减重III期成功,最高剂量组72周平均减重12.4kg(12.4%) [15]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医药涨幅前三:北海康成-B(+73%)、华检医疗(+73%)、中生北控生物科技(+47%) [16] - 美股医药涨幅前三:BIOXCEL THERAPEUTICS(+195%)、Y-MABS THERAPEUTICS(+88%)、PORTAGE BIOTECH(+72%) [16] - 重点公司估值:恒瑞医药2025E PE 55倍,药明康德21倍,迈瑞医疗22倍 [18][19]
全球“药王”半场易主,国产创新药首入TOP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2:28
核心观点 - GLP-1类药物主导全球药品市场 前三名销售额均突破百亿美元 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登顶 替尔泊肽以147.34亿美元位列第三且同比增长121.3% [1][3] - 创新药驱动行业增长 GLP-1类药物占据全球生物药市场近三成份额 ADC、双抗等新疗法推动行业向高价值领域转型 [2][8] - 中国创新药取得突破 泽布替尼以17.42亿美元销售额首次跻身全球TOP50榜单 成为首个进入该榜单的国产创新药 [7][8] 药品销售表现 - 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榜单中44款药物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 10款超过50亿美元 [1] - 三款GLP-1类药物销售额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 [1][3] - 三款mRNA疫苗合计贡献94亿美元销售额 [1] - ADC药物Enhertu以39亿美元销售额首度入围TOP50榜单 [1] GLP-1类药物竞争格局 - 司美格鲁肽以166.32亿美元销售额终结Keytruda多年霸主地位 Keytruda以151.61亿美元退居第二且增速放缓至6.6% [3] - 替尔泊肽以147.34亿美元位列第三 同比增长121.3% 增速居全球之首 第二季度单季销售额85.80亿美元反超司美格鲁肽的80.34亿美元 [3] - 司美格鲁肽多维布局 剂型矩阵包括注射剂(市占率61%)、口服片(29%)和自动注射笔(10%) 年产能提升至60亿剂 [4] - 替尔泊肽凭借GIP/GLP-1双重激动剂带来更优减重效果 较司美格鲁肽多减重8.7% [4] 细分赛道竞争态势 - CDK4/6抑制剂领域礼来阿贝西利以26.48亿美元领跑 诺华瑞波西利增速达58.7%收入21.33亿美元 辉瑞哌柏西利跌至20.26亿美元垫底 [6] - BTK抑制剂全球市场规模达125亿美元 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和阿可替尼占据97%以上市场份额 [7] - 伊布替尼销售额从2021年97.77亿美元跌至2025年上半年不足30亿美元 同比下滑9% [7] - 泽布替尼2024年全年销售额26.44亿美元同比大增103.40%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17.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7% [7][8]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学药和单克隆抗体占据TOP50药品超七成份额 新型疗法包括3款双抗、3款预防性疫苗、1款ADC及2款抗体类融合蛋白 [1] - 双抗、ADC、融合蛋白等新型生物药占比突破15% TOP50中已占近20%席位 [1][8] - 国产创新药进行差异化布局 口服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使用便捷 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已处于世界前沿 [5] - 泽布替尼成功验证"中美双报+头对头优效+全球商业化"出海路径可行性 中国创新药从"主题投资"迈入"业绩投资"新阶段 [8]
速递|首届体重管理产业会议在苏州开幕,共筑“科学减重”新生态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1 09:07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5.15亿 [10] - 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超千亿元 [10] - 国家卫健委等16部委联合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 [10] 中国肥胖特征与健康风险 - 81.8%的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10] - 内脏脂肪直接关联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且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10][11] 创新药物突破 - 信达生物开发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 [12] - 该药物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为中国代谢领域首个登陆该期刊的创新药临床研究 [12] - 玛仕度肽通过激活GCG受体,减少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燃烧,针对中国人群"大肚腩"特征更适配 [12] 产业生态构建 - 医疗端推进减重门诊标准化建设,整合内分泌科、代谢外科等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17] - 产业端打造"线上问诊-线下取药-长期随访"服务闭环,释放减重药物消费医疗属性 [19] - 科普端发布《医生教你科学减重》,涵盖8位核心专家+80位临床多学科专家,解析150个争议性问题 [21] 多方协作与生态宣言 - 信达生物联合美年大健康、腾讯健康等头部机构签署《减重产业宣言》,推进减重生态建设 [24] - 会议设四大平行分会场,探讨学术进展、零售战略、非公协同及商业渠道一体化网络建设 [26] 行业未来方向 - 科学减重从"降数字"走向"调系统",从"碎片化尝试"走向"标准化管理" [13] - 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等全流程的科学体重管理体系 [14]
建银国际:上调百济神州目标价至230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11 05:51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建银国际上调百济神州目标价24%至230港元 基于SOTP估值及新业务进展 [1] -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因估值可能随盈测上调和Bcl-2抑制剂成功概率提升而进一步上调 [1] 财务表现与指引 - 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均超预期 [1] - 公司上调2025年毛利率与现金流指引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盈测上调14%至5.56亿美元 [1] - 2026年盈测上调2%至8.60亿美元 [1] - 2027年盈测上调2%至25亿美元 [1] 临床发展前景 - 临床发展前景更为光明 Bcl-2抑制剂成功概率提高 [1]
建银国际:上调百济神州(06160)目标价至230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5:46
目标价上调 - 建银国际基于SOTP估值及新的业务进展,将百济神州目标价上调24%,由186港元升至230港元 [1] - 随着盈测上调及Bcl-2抑制剂成功概率提高,公司估值或进一步上调 [1] 业绩表现 - 百济神州2025年次季及上半年业绩均超预期 [1] - 公司将2025年毛利率与现金流指引上调 [1] 盈利预测调整 - 建银国际将百济神州2025-2027年盈测分别上调14%、2%、2% [1] - 调整后2025年盈测为5.56亿美元,2026年为8.60亿美元,2027年为25亿美元 [1] 临床发展 - 公司临床发展前景更为光明 [1] - Bcl-2抑制剂成功概率提高 [1]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上涨超2%,“科技+周期”双轮驱动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形成
新浪财经· 2025-08-11 03:55
科创100ETF基金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1日11:15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上涨2.15% [1] - 跟踪指数成分股东芯股份(688110)上涨19.12% 峰岹科技(688279)上涨8.74% 南微医学(688029)上涨7.41% [1] - 生益电子(688183)和威迈斯(688612)等个股跟涨 [1] 科创板反弹驱动因素 - 海外算力标的打开上涨空间叠加美国人工智能计划落地强化国产替代逻辑 [1] - AI产业链催化持续 GPT-5.0和DeepSeek R2等新模型预期形成有效支撑 [1] - 7月以来AI驱动业绩增长态势明显 AI算力景气度居高不下 [1] 市场环境与政策背景 - "反内卷"政策持续扩散驱动互联网平台和资源周期板块爆发 [1] - 7月美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并大幅下修5-6月份数据 [1] - 流动性充裕背景下可布局科创板把握中长期科技产业趋势 [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2] - 指数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科创板证券作为样本 [2] - 与科创板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 [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3.52%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博瑞医药(688166) 百济神州(688235) 华虹公司(688347) [2] 产品信息 - 场外联接A代码019861 联接C代码019862 联接I代码022845 [3]
创新药赛道火爆!机构密集调研+资金大幅加仓,仅13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1:43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创新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年实现全球医药创新关键力量转型 在代谢性疾病和抗肿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新药上市和国际化进展集中爆发[1] - 创新药BD交易额2025年上半年突破600亿美元 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 其中16笔单笔交易超10亿美元[3] - 中国创新药全球交易占比从2015年10.8%提升至2025年8月的52.5% 实现全球市场份额过半[6] 市场规模与出海表现 - 创新药市场规模2022年达6790亿元 预计2027年增至1.12万亿元 在中国药品市场占比将从2022年41%提升至2027年51%[6] - 81家创新药公司2022-2024年境外收入持续超千亿元 营收占比超过14% 九洲药业和药石科技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超70%[7] - 行业研发投入从2015年约88亿元增长至2024年578亿元以上 研发强度从3.29%提升至8.04%[9]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新药从获批到纳入医保时间从5年缩短至1年 约80%创新药上市2年内进入医保 2025年上半年批准43款创新药同比增长59%[8] - 2015-2024年创新药领域一二级市场融资超1.23万亿元 科创板按标准五上市的医药生物公司达20家[9] -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 较2015年增长5倍以上 研发强度从2.7%升至5.83%[9] 企业研发与临床进展 - 27家创新药公司2023-2024年研发强度持续超20% 包括微芯生物、神州细胞和泰恩康等[10] - 贝达药业创新药泰瑞西利2025年6月获批 润都股份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完成Ⅲb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12] - 泰恩康CKBA软膏白癜风适应症II期试验达预期目标 准备开展III期试验 广生堂乙肝创新药GST-HG141推进III期临床[12][13] 资本市场表现 - 创新药板块5月以来平均涨幅超50% 舒泰神、昂利康和广生堂涨幅超250%[13] - 13家公司获30家以上机构调研且融资客加仓超30% 迈威生物获460家机构调研且融资加仓260.54%[14] - 百济神州获近400家机构调研且融资加仓55%以上 泰恩康获170家机构调研且融资加仓超150%[14]
百济神州20250810
2025-08-11 01:21
百济神州电话会议纪要总结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百济神州是国内创新药企龙头,通过自主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加速国际化战略[2] - 临床入组速度和管线质量处于行业前列,尤其在ADC和CDECK平台建设方面[2][4] - 核心产品泽布替尼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美国市场同比和环比表现强劲[2][3] **2 核心产品表现** - **泽布替尼** - 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二线治疗中击败伊布替尼,安全性更优(心血管风险更低)[13] - 全球销售额2023年达20多亿美元,2024年Q2美国市场环比增速20%[13] - 预计未来峰值销售收入70-80亿美元[29] - **索托克拉(BCL-2抑制剂)** - 分子改进后缓解率更高,2026年预计获批上市[8][17] - 长期潜力:一线曼丽市场适应症进入三期临床[17] - **BTK-CDECK** - 降解剂平台可避免耐药问题,拓展更多适应症[18] - 三期临床进展值得关注,预计2025年申报后线曼琳治疗[18] **3 研发管线布局** - **血液瘤领域** - 覆盖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淋巴瘤,淋巴瘤发病人数最多[8][11] - 索托克拉+泽布替尼组合一线数据优异(UMRD率>90%,24个月PFS率100%)[22] - **实体瘤领域** - PD-1已在中国获批并进入海外商业化[9] - 早期管线包括CDK4/6抑制剂、PAN-KRAS、EGFR-CDECK等[6][19] - CDK4抑制剂有望成为乳腺癌领域迭代产品,2024年下半年启动三期临床[19]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国政策** - 泽布替尼豁免药品价格谈判至2029年,Medicare Part D改革对百济影响极小(支付比例仅1%-2%)[26][27] - 贸易关税问题无实质影响(海外生产占比高,毛利率97%)[24] - **固定周期疗法争议** - BCL-2抑制剂(如维奈克拉)固定疗程可能缩短用药时间,但百济组合疗法数据优势显著[21][22] - 与持续治疗互补,预计延长泽布替尼生命周期[23] **5 财务与估值** - 2025年预计收入50-53亿美元,经营利润扭亏[3] - DCF估值3500亿人民币,潜在上涨空间[29] - 关键催化剂:索托克拉上市进展、BTK-CDECK三期临床、CDK4数据更新(2024年底)[10][28] **6 其他重要信息** - 淋巴瘤治疗现状:非霍奇金淋巴瘤占90%,B细胞靶向治疗为主流[11] - 维奈克拉联合疗法MRD缓解率不足(30% vs CD20+维奈克拉70%-80%)[16] - 实体瘤管线差异化优势:靶点新颖性+临床团队竞争力[28] **注**:所有数据及观点均引自原文标注的[序号],未作额外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