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科能源(688223)
icon
搜索文档
晶科能源9月23日获融资买入6639.91万元,融资余额9.8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2:35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9月23日股价下跌1.54% 成交额5.84亿元 融资净卖出107.96万元 融资余额9.87亿元占流通市值1.93%且处于近90%分位高位 [1] - 融券余量32.28万股 融券余额164.61万元 处于近10%分位低位 当日融券卖出3.16万股金额16.12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9.88亿元 融资买入额6639.91万元 融资偿还额6747.87万元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7.42万户 较上期增加0.89% 人均流通股134811股减少0.88%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38亿股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较上期增持5720.66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2.20亿股为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持573.67万股 易方达科创板50ETF持股1.66亿股为第七大股东 增持470.99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18.31亿元 同比减少32.63% 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 同比下滑342.3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研发生产销售 光伏技术应用产业化 产品销售占比100% [1] - 注册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1466弄1号晶科中心 成立于2006年12月13日 2022年1月26日上市 [1]
晶科与隆基握手言和 但光伏“专利战”远未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23:10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9月19日宣布就全球范围内专利纠纷达成和解协议 双方同意结束全部专利法律程序并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1] - 和解协议涉及双方持有的TOPCon和BC技术专利的交叉授权 标志着持续半年的专利纠纷落幕 [1][5] 技术背景与竞争格局 - TOPCon技术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3% 较前一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显著提升 [3] - BC电池采用背接触结构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隆基绿能董事长曾预测BC将成为未来5-6年晶硅电池绝对主流 [3] - 晶科能源TOPCon阵营与隆基绿能BC阵营自2023年起形成技术路线竞争 [3] 专利纠纷过程 - 晶科能源于2024年12月在江苏多次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 2025年1月扩展至江西南昌 [4] - 隆基绿能2025年1月在美国反诉晶科能源TOPCon专利侵权 同月在山东济南起诉晶科能源 [4] - 晶科能源2025年1月至2月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起诉隆基绿能当地子公司 [5] - 山东济南中级人民法院专利纠纷案于7月14日开庭 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案件于8月底至9月初暂缓推进 [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两大龙头专利交叉授权形成技术联盟 同质化竞争且无专利保护企业将面临压力 [7] - 全球组件出货前十厂商中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多数企业兼具原告与被告双重身份 [8] - 天合光能2025年2月起诉阿特斯专利侵权索赔超10亿元 截至8月案件处于证据交换阶段 [8] - 工信部2024年11月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 2025年8月座谈会进一步规范竞争秩序 [9] 企业技术布局 - 隆基绿能拥有部分TOPCon产能 晶科能源布局BC产线并实现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27.2% [4]
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光储融合开辟新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8:04
行业出海模式转型 - 光伏行业从单一工厂出海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形成供应链合力并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 [3][4] - 晶科能源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合作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出海 [4] - 头部企业通过合资、管理输出等方式升级全球化模式,如晶科能源沙特工厂代表全球制造2.0版本 [4] 光储协同发展趋势 - 海外市场要求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储能系统累计出货近12GWh(欧洲超2GWh) [5][7] - 晶科能源将2024年储能出货目标定为6GWh(同比增5倍),海外占比大幅提升 [7] - 阿特斯在智利部署SolBank储能柜,通过光储融合提升绿电利用效率和电站收益 [5][7] 企业战略布局重点 - 天合光能聚焦规模与盈利平衡,在欧洲、澳大利亚市场巩固份额并加码研发 [9] - 阿特斯依托北美、欧洲等地本地化团队提供即时服务,强化国际化与技术优势 [7][9] - 中东地区因自然资源和资本优势被视为光储潜力市场,行业预计配套储能需求将达TWh级别 [8][7] 协同出海核心价值 - 产业链协同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缓冲市场波动,并快速适配本地市场需求 [4][5] - 供应商抱团出海提升原料调配速度,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依赖国内调运的被动局面 [4] - 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释放供应链协同效应,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3][5]
晶科能源多股东套现20亿背后:巨亏29亿业绩仍存"水份"现金流逆势净流出接连变卖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43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减少32.6%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1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12亿元 [3] - 销售毛利率-2.0% 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3] - 二季度营业收入179.9亿元同比减少25.6% 归母净利润亏损15.2亿元环比继续扩大 [4] - 组件营收301.24亿元同比下降33.7% 毛利率-0.98% [5] - 电池片毛利率-29.95% 骤降27.18个百分点 [5] - 硅片毛利率-27.29% 同比下降25.92个百分点 [5] - 境外营收205.35亿元同比下滑38.93% 毛利率-0.05%五年来首次跌入负值 [5] 现金流与债务 - 经营性净现金流-38.1亿元 净流出金额同比翻番 [6] - 资产负债率达74.07% 较2024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 [8] - 有息负债率32.47% 较2024年末激增5.92个百分点 [9] - 有息负债规模接近300亿元 半年内增加约65亿元 [9] 资产处置 - 转让新疆晶科能源100%股权获43亿元 标的承诺2023-2026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亿/10亿/15亿/20亿元 [10] - 出售浙江晶科新材料80%股权获8000万元 交易溢价率299.08% [11] - 该交易产生5494.23万元投资收益 占2024年净利润1506万元的364.8% [11] 股权变动 - 大股东拟转让4亿股占总股本4% 转让价4.9元/股合计套现19.6亿元 [1][2] - 山西一体化项目原计划定增97亿元已于2024年7月终止 [10] 行业竞争 - TOPCon电池片产能从不到100GW迅速扩张至超过500GW [6] - 同行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经营现金流均呈现净流入状态 [7] - 公司研发投入费用化率仅20%左右 存在大量资本化处理 [5]
晶科能源多股东套现20亿背后:巨亏29亿业绩仍存"水份" 现金流逆势净流出接连变卖资产
新浪证券· 2025-09-23 09:47
大股东减持与财务表现 - 多个大股东计划转让4亿股股份 占公司总股本4% 转让价格4.9元/股 合计套现19.6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亿元 同比减少32.6% 归母净利润亏损29.1亿元 较上年同期盈利12亿元大幅恶化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79.9亿元 同比减少25.6% 归母净利润亏损15.2亿元 环比亏损持续扩大 [2] 盈利能力恶化 - 销售毛利率跌至-2.01% 同比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罕见跌入负值区间 [2][3] - 组件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3.7%至301.24亿元 毛利率为-0.98% 电池片毛利率骤降27.18个百分点至-29.95% 硅片毛利率下降25.92个百分点至-27.29% 三大业务线毛利率全部转负 [5] - 境外营收205.35亿元 同比下滑38.93% 毛利率同比下降15.49个百分点至-0.05% 为五年来首次跌入负值 [5] 现金流与债务压力 - 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8.1亿元 净流出金额同比翻倍 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 [9] - 资产负债率达74.07% 较2024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率激增5.92个百分点至32.47% 半年内增加约65亿元 [11] - 有息负债总规模接近300亿元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 [11] 资产出售与项目挫折 - 将新疆晶科100%股权以43亿元出售 该标的2022年净利润1.5亿元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1.4亿元 [11] - 出售浙江晶科新材料80%股权获8000万元 该子公司近两年持续亏损 2024年净利润-737.74万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34.67万元 交易溢价率高达299.08% [13] - 山西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560亿元 年产能56GW 原计划定增筹资97亿元但已于2024年7月终止 [11] 技术优势丧失与研发处理问题 - 2023年N型组件出货超过48GW 但TOPCon产能从不足100GW迅速扩张至超过500GW 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跌 [8] - 将大量研发投入长期进行资本化处理 多数时间费用化率仅20%左右 业绩存在重大水分 [1][5]
晶科能源:构建“二方+三方、线上+线下”审核体系| 2025华夏ESG实践十佳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09:39
公司业务与产能布局 - 公司聚焦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产品服务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家客户[2] - 公司建立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 在中国、美国、东南亚、中东拥有10余个全球化生产基地[2] - 预计2025年末单晶硅片、电池、组件设计产能分别达120GW、95GW和130GW N型产能规模保持行业领先[2]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研发和技术人员近2000名 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400件 专利授权近3000件[2] - 公司是光伏产业拥有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拥有行业领先的N型TOPCon相关技术专利467件[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 制定《供应商ESG审核管理制度》等制度 环境合规和体系认证是核心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指标[3] - 2023年通过SBTi三大目标审验 以2022年为基准年 2032年前将每单位产品外购商品与服务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58.2%[3] - 2050年前将每单位产品外购商品与服务、上下游物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97% 制定短中长期供应链减碳策略[3] 供应链管理实践 - 公司构建二方+三方、线上+线下审核体系 2024年完成44家重点供应商现场审计及69家线上审计[4] - 确保《供应链合作伙伴行为准则》签署率100% 通过审计识别供应商重大风险并要求改善[4][5] - 2024年面向占总采购额90%的113家重点供应商开展ESG专项辅导 在采购合同中嵌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条款[5] - 针对ESG表现优秀供应商设置加深业务合作、提升合作优先度等激励机制[5] 治理体系与行业地位 - 高层重视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 由风险合规与ESG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可持续供应商建设[5] - 将温室气体管理融入新供应商准入、日常管理和风险评估过程 强化供应商温室气体管理[5] - 公司是全球首家完成SBTi全部目标审验的光伏企业 积极推进零碳工厂建设[5] - 公司助力光伏项目落地中东、非洲、南亚等地区 为光伏行业绿色发展树立新标杆[5]
晶科能源跌2.12%,成交额1.4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73.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2:1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3日盘中股价下跌2.12%至5.07元/股 成交额1.49亿元 换手率0.29% 总市值507.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73.25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5.69%(2338.89万元) 卖出占比24.23%(3612.14万元) [1] - 年内累计下跌28.69% 近5日跌7.14% 近20日跌11.67% 近60日跌0.39%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31亿元 同比减少32.63%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09亿元 同比下滑342.38%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7.42万户 较上期增加0.89% 人均流通股134,811股减少0.88%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38亿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5720.66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2.20亿股(第四大股东) 减持573.67万股 [3] - 易方达科创板50ETF持股1.66亿股(第七大股东) 增持470.99万股 [3] 公司基础信息 - 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研发生产销售 收入100%来自产品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 [1] - 涉及光伏回收/BIPV概念/BC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等概念板块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3]
晶科能源9月22日获融资买入8139.98万元,融资余额9.8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1:25
融资融券交易情况 - 9月22日融资买入8139.98万元 融资偿还4705.40万元 融资净买入3434.58万元 [1] - 融资余额9.88亿元 占流通市值1.91%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42.70万股 融券余额221.16万元 低于近一年30%分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7.42万户 较上期增加0.89% [2] - 人均流通股134811股 较上期减少0.88%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5720.66万股至4.38亿股 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3] 机构持仓变动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573.67万股至2.20亿股 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470.99万股至1.66亿股 为第七大流通股东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31亿元 同比减少32.63% [2] - 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 同比减少342.38%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100%来自产品销售 [1] - 2022年1月26日上市 总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 [1]
两大光伏龙头握手言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0:25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就全球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双方同意结束全部专利法律程序并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3] - 和解协议涉及双方TOPCon与BC技术专利的交叉授权 可能终结技术路线之争 [5] 技术背景 - TOPCon技术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3% 较前一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大幅提升 [7] - BC技术采用背接触结构提升转换效率 隆基绿能曾宣称BC将成为未来5-6年晶硅电池绝对主流 [7] - 晶科能源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7.2% 隆基绿能亦拥有部分TOPCon产能 [8][9] 专利纠纷过程 - 晶科能源2024年12月在江苏发起多次专利侵权诉讼 2025年1月扩展至江西南昌 [9] - 隆基绿能2025年1月在美国反诉晶科能源TOPCon专利侵权 同月在山东济南起诉 [9] - 晶科能源2025年1-2月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起诉隆基当地子公司 山东济南案件于7月14日开庭 [9] - 2025年8月底晶科能源在欧洲申请中止诉讼程序 9月19日双方正式达成和解 [9] 行业影响 - 两大龙头核心专利交叉授权形成技术联盟 同质化竞争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12] - 全球组件出货前十厂商中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企业多兼具原告被告双重身份 [13] - 天合光能诉阿特斯专利侵权索赔超10亿元 案件截至8月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 [13] 政策环境 - 工信部2024年11月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 [14] - 2025年8月多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 明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不规范行为 [14] - 专利诉讼因涉及材料科学、纳米结构等交叉学科 需依赖第三方技术鉴定机构 [14]
两大光伏龙头握手言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就全球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双方同意结束全部专利法律程序并达成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 涉及TOPCon和BC技术路线[3][5] - 专利和解可能形成技术联盟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 缺乏专利保护的同质化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11] - 事件标志着光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新阶段 专利诉讼已成为龙头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11][12] 技术路线竞争背景 - 光伏电池技术进入N型阶段 TOPCon与BC技术路线竞争始于2023年[7] - TOPCon技术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3% 较上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大幅提升[7] - 隆基绿能董事长2023年9月宣称BC电池将在5-6年内成为晶硅电池绝对主流 引发两大阵营正面交锋[7] 企业实际技术布局 - 隆基绿能拥有部分TOPCon产能 晶科能源也布局BC产线并披露研发进展[8] - 晶科能源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7.2% 显示双方均涉足对方技术领域[8] 专利纠纷过程 - 专利争斗始于2024年12月 晶科能源在江苏发起多起诉讼起诉隆基专利侵权[9] - 2025年1月隆基在美国反诉晶科侵犯TOPCon专利 并在山东济南起诉[9] - 晶科能源将诉讼延伸至日本和澳大利亚 隆基在山东的专利纠纷案于7月14日开庭[9] - 今年8月底晶科在欧洲提出中止诉讼程序 最终于9月19日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和解[9] 行业影响分析 - 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厂商中已有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大部分企业兼具原告和被告双重身份[12] - 天合光能向阿特斯发起专利侵权指控 索赔金额超过10亿元 案件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12][13] - 专利诉讼技术复杂度高 涉及材料科学、纳米结构等交叉学科 需第三方技术机构鉴定[13] 政策监管环境 - 2024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13] - 今年8月19日多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 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不规范行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