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泰生物(688076)

搜索文档
ST诺泰(688076)7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86.75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56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7月30日收盘价48.49元 单日下跌0.16% 换手率4.88% [1] - 成交量15.42万手 成交金额7.3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686.75万元 占成交额4.99%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4517.51万元(占比6.11%) 大单净流入830.77万元(占比1.12%)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2257.57万元 占成交额3.05% [1] - 小单资金净流入1429.18万元 占成交额1.93%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66亿元 同比增长58.96% [1] - 归属净利润1.53亿元 同比增长130.10% [1] - 扣非净利润1.52亿元 同比增长131.79%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1.062 速动比率0.732 [1] - 资产负债率47.86% [1] 公司基本信息 -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9年 位于连云港市 [1] - 注册资本21318.38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15690.785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童梓权 主要从事医药制造业 [1] 企业经营活动 - 对外投资13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92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3条 专利信息123条 [2] - 获得行政许可397个 [2]
南京证券三分之一保荐项目被ST ST诺泰上市当年就财务造假|科创板6周年
新浪证券· 2025-07-25 09:34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2025年7月22日,累计591家公司上市(含2家退市),IPO募资总额9271.56亿元,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科创板显著优化A股行业结构,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平台 [1] - 上市企业中7家出现严重问题(2家退市、2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3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占比1.18% [5] 券商承销排名 - 国泰海通(合并计算)以112家承销数量、2137.77亿元募资额居首,中信证券(99家/1670.69亿元)、中金公司(70家/1302.54亿元)分列二三位 [2][5] - 前五大券商合计承销金额达6613.03亿元,占科创板总募资额的71.33% [2][5] - 65家券商参与科创板承销,尾部券商如万联证券、渤海证券等单项目募资不足1亿元 [2][3][4] 南京证券案例 - 保荐的3家科创板项目中,ST诺泰因财务造假被ST,导致其33.3%的项目出现严重问题,远超行业1.18%的平均水平 [5][6] - ST诺泰通过虚构技术转让虚增2021年营收3000万元(占利润总额20.64%),被证监会罚款4740万元 [8] - 南京证券在持续督导报告中未发现ST诺泰内控问题,且后续为其4.34亿元可转债提供保荐时仍沿用造假数据 [9][12] - 历史数据显示南京证券持续督导质量较差,十年内超四成项目在督导期出现违规 [12] 数据异常点 - 南京证券3家科创板项目共获2.11亿元承销收入,其中ST诺泰单项目贡献6639万元(募资额8.29亿元) [7][8] - 行业尾部券商如湘财证券、粤开证券单项目募资额不足5000万元,与头部形成鲜明对比 [4]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戴帽ST 招商基金率先下调估值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20
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4] - 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但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不应确认收入 [4] - 公司在2023年发行的"诺泰转债"《募集说明书》中引用了虚假的2021年度财务数据,导致证券发行文件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5] - 公司及多位高管合计被罚款7620万元,其中因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罚400万元,因公开发行文件虚假内容被罚4340万元 [5][6] 市场反应与基金持仓 - 7月22日复牌后公司被实施ST,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2][7] - 7月24日公司收盘价为44.51元/股,总市值140.7亿元 [3] - 招商基金自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较停牌前40.98元下调约20% [8][9]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8家公募基金旗下19只产品持仓诺泰生物,合计持有923.38万股,持股市值3.44亿元,占总股本2.93% [9][10]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持仓诺泰生物,其中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持仓274.58万股,市值1.02亿元 [9] 审计与中介机构 -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2012-2023年为诺泰生物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24年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2] - 南京证券作为公司首发上市保荐机构和"诺泰转债"主承销商,确认《募集说明书》无虚假记载 [6]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董事会表示将积极落实监管要求,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7] - 若公司在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数据追溯重述,可申请撤销ST [7]
上市首年就财务造假!诺泰生物被罚4740万,保荐机构南京证券难辞其咎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08:05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公司在2023年12月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在募集说明书中继续沿用虚假的2021年财务数据,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3]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4740万元罚款,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被罚1300万元,赵德毅被罚500万元,4名高管分别被罚150万-330万元不等 [4] - 公司及6名高管合计被处罚7620万元,创下科创板处罚纪录 [5] 公司基本信息 - 诺泰生物前身为江苏诺泰制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在连云港成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 [3] - 公司股票于7月22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诺泰",当日股价一度下跌11% [1] 保荐机构责任 - 南京证券作为诺泰生物2021年IPO及2024年可转债发行的保荐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了确认 [6] - 南京证券在诺泰生物IPO项目中获得承销保荐费6638.54万元,在可转债项目中获得保荐费约566万元 [6] - 南京证券近年来保荐项目问题频发,涉及董事长履历造假、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问题 [7][8] - 南京证券2013年至今共收到十多张罚单,2024年12月原董事长步国旬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8]
投资人要警惕了!证监会顶格处罚ST诺泰(688076),南京证券(601990)督导缺位并非偶然失手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44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遭证监会顶格处罚 正式"戴帽"ST并复牌 [1] - 两项主要违法事实:2021年虚构技术转让确认3000万元收入(实为自融) 虚增利润2595万元(占披露额20.6%) 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1] - 2023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沿用虚假数据 构成发行文件造假 [1] 南京证券责任问题 - 作为保荐机构深度参与诺泰生物融资运作 两次出具文件均确认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3] - 在IPO项目中收取承销保荐费6638.54万元 可转债项目中再获566万元保荐费 [3] - 未发现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引用的2021年财务数据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3] - 近10年持续督导的17家IPO及再融资公司中 7家出现信披违规等问题 占比超40% [6] - 2013年至今累计收到十余张监管罚单 涉及"未尽勤勉尽责"等违规 [7] 南京证券经营状况 - 2024年净利润达10.02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降11.6% [7] - 50亿元定增计划历时两年多仍未落地 2025年5月获受理后收到问询函 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7月 [8] 诺泰生物后续处理 - 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但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8]
2.82亿主力资金净流入,CRO概念涨0.43%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08:43
CRO概念板块整体表现 - CRO概念板块7月23日上涨0.43% 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6位[1] - 板块内35只个股上涨 美迪西、和元生物、益诺思涨幅居前 分别上涨8.83%、8.61%、7.86%[1] - 诚达药业、四川双马、谱尼测试跌幅居前 分别下跌13.12%、6.06%、3.73%[1] 板块资金流向 - CRO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82亿元[2] - 34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其中8只个股净流入超3000万元[2] - 昭衍新药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03亿元 位居板块首位[2] - ST诺泰、德展健康、泰格医药分别获净流入9287.12万元、8458.92万元、7741.24万元[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德展健康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达13.24%[3] - 昭衍新药净流入率为12.72% 普洛药业为11.48%[3][5] - 和元生物净流入率为10.88% 宣泰医药为8.59%[4][6] 资金流出个股情况 - 翰宇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出8826.65万元 净流出率5.47%[7] - 药明康德净流出6224.93万元 净流出率1.51%[7] - 联化科技净流出3526.72万元 净流出率10.20%[7] - 东方海洋净流出3354.93万元 净流出率14.33%[7]
1.29万股民踩雷!“明星股”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ST
新浪证券· 2025-07-23 07:52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虚构交易被证监会处罚,股票自7月22日起变更为"ST诺泰",成为科创板罕见被风险警示的案例 [1] - 公司在2021年12月通过向空壳公司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虚构交易,确认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259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0.64% [1] - 即便造假后,公司2021年净利润仍同比下降6.52%,显示真实业绩滑坡更为严重 [1] - 2023年12月公司以虚假财务数据成功发行4.34亿元可转债 [1]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7620万元总罚款,包括400万元年报虚假记载罚款和4340万元欺诈发行罚款,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被罚1800万元 [1]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曾因GLP-1减肥药原料业务股价暴涨70%,但在2024年10月立案后暴跌30% [2] - 根据2024年新规,公司虚增利润2595万元(占比20.64%)未达退市标准(需超2亿且占比30%) [2] - 公司需在追溯重述财报后至少一年才能申请摘帽,投资者将长期伴随风险警示交易 [2] 行业影响 - 诺泰事件为火热的医药外包行业敲响警钟,特别是在GLP-1减肥药推动多肽CDMO站上风口的背景下 [2] - 行业资本追捧需警惕财务泡沫,律师指出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2] - 在创新药产业链中,诚信被视为核心生产力,公司面临的信任危机可能比罚款更致命 [2]
ST诺泰财务造假被罚 6月底招商基金摩根国寿安保持股
中国经济网· 2025-07-23 07:00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1] - 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许可人权益的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公司对浙江华贝的增资款 [1] - 公司在2023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披露了虚假的2021年度财务数据 [3][4] - 公司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组织、指使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和在公开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5] 行政处罚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6] - 公司因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处以4340万元罚款 [6] - 综合两项违规行为,公司被处以总计4740万元罚款 [7] - 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被处以总计1300万元罚款 [7] - 其他相关责任人赵德毅、金富强、谷海涛、徐东海、童梓权分别被处以500万元、33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罚款 [7] 市场影响 -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诺泰生物"变更为"ST诺泰"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共有8家基金公司持有公司股票,合计持股923.3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2.93% [10][11]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合计持股733.06万股,占公司流通A股的2.46% [11] - 招商基金在7月21日将公司股票估值价格下调20%,从40.98元调整为32.78元 [11] 公司融资情况 - 公司2021年5月科创板上市,发行5329.595万股,发行价15.5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30亿元,净额7.25亿元 [8] - 公司2023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3,400万元,期限6年,募集资金净额4.26亿元 [9] - 两次募资共计募集12.64亿元 [10] - 公司上市发行费用1.05亿元,其中保荐机构南京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6638.54万元 [9]
财务造假,被重罚4740万!百亿龙头复牌“戴帽”首日一度跌超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54
公司违规与处罚 - 诺泰生物因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及2023年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证监会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4740万元,实控人赵德中被罚款1300万元,相关高管罚款150万至500万元不等[1] - 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7月22日复牌后股价下跌4.29%至39.22元/股,总市值缩水至123.96亿元[1][2] - 2021年虚假交易涉及虚增收入3000万元和利润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5] 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12月通过技术转让交易确认3000万元收入,但交易对手浙江华贝无支付能力和应用能力,资金实际来自诺泰生物自身增资款,形成闭环[5] - 2023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引用虚假2021年财务数据,涉及金额4.34亿元,导致公开发行文件出现重大虚假内容[6] - 公司历史违规记录包括2016年重大资产重组未披露关联方,以及2021年三季度报告会计差错被上交所监管警示[6][7] 业务发展与行业机遇 - 公司采用"定制研发+定制生产"模式,提供多肽药物和小分子化药CDMO服务,产品包括GLP-1类药物和流感药物奥司他韦等[10] - 2024年营收16.25亿元同比增长57.21%,归母净利润4.0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58.96%,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30.10%[10][11] - GLP-1赛道需求爆发带动公司发展,与跨国药企达成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战略合作,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2.06%-45.27%[11][12] 行业争议与挑战 - 多肽赛道存在产能扩张过快担忧,但行业仍保持景气,公司订单饱满且产能扩张计划明确[12] - GLP-1类药物市场快速扩张推动多肽原料药需求,CDMO企业需应对长效化、口服化和多靶点研发的技术升级要求[12] - 公司面临财务造假引发的信任危机,内部治理漏洞可能造成长期市场信任问题[8][13]
减肥药风口狂飙之下,诺泰生物财务造假“暴雷”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22
公司财务造假与处罚 - 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证监会顶格处罚 公司正式变更为ST诺泰并复牌交易 当日股价以4.29%跌幅收盘[1] - 2021年12月通过向浙江华贝药业转让药品技术权益确认3000万元收入 但该交易缺乏商业实质 直接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收3000万元 利润总额2595.1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3] - 2023年12月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将虚增的2021年财务数据编入募集说明书构成欺诈发行 证监会开出7620万元罚单 其中公司被罚4740万元 6名责任人合计被罚2880万元 实控人赵德中个人承担1300万元罚款[4]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赵德中主导技术转让业务设计 通过调高浙江华贝估值 安排融资等手段掩盖资金流向[3] - 董事长赵德毅作为实控人胞弟在审批环节未对异常交易提出质疑 时任总经理金富强未履行核查义务 财务总监徐东海直接参与估值调整为虚假交易提供财务支持[3] - 实控人赵德中无医药科班经历且学历不高 赵德毅跨界房地产 两人通过股权代持 一致行动协议掌控公司但缺乏对医药行业长期趋势的把握[5] 业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442.77%至2.27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计再增32%-45%至3亿-3.3亿元[4] - 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原料药供不应求 单批次产量突破10公斤 技术领先优势显著[4] - 建德工厂七车间2025年7月投产新增22万升GMP级产能 601 602车间计划年内释放10吨级多肽产能 客户名单涵盖默沙东 梯瓦等跨国药企[5] 战略调整与行业风险 - 2024年6月变更募投项目 将原计划用于原料药制造与绿色生产提升的2.1亿元资金转向多肽车间建设[5] - 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催生庞大原料药需求[5] - 中国多肽原料药市场预计2025年达23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3% 但部分企业通过虚构交易粉饰业绩获取融资或盲目扩张产能导致低端同质化竞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