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邮储银行(601658)
icon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余干县支行 以“科创e贷”为笔 绘就数控“智造蓝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08:38
公司发展历程 - 2020年成立初创企业 2023年拥有9项专利并成为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 [1] - 2023年研发新型数控车床后遭遇批量生产原材料采购难题 作为轻资产科创型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导致融资不畅 [1] - 2024年瞄准高端市场启动数控机床研发项目 需资金支持核心部件测试和研发团队扩容 [2] - 2025年规划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 推动机器换人 实现从零部件加工到装配的全流程智能管控 [2] 技术突破与成果 - 成功突破技术瓶颈 相关成果入选省级智能制造优秀案例 [2] - 产品以精度高、稳定性强的优势打开市场 营收大幅增长 [2] - 专利技术逐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下游客户涵盖多个高端制造领域 [3] - 新车间采用机械臂精准作业和AGV小车穿梭送料 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 产品不良率显著下降 以前需几十人完成的工序现仅需几人 [3] 银行融资支持 - 邮储银行余干县支行通过科创e贷提供138.3万元线上信用贷款 从申请到放款仅3个工作日 无需抵押凭企业科创属性授信 [1][2] - 2024年基于企业研发投入和市场表现追加授信至300万元 [2] - 2025年批准373.3万元科创e贷专项额度 因企业专利技术转化为竞争力且下游客户稳定 [3] - 银行提供信贷+结算+代发+理财一站式服务方案 解决企业经营难题 [2] 行业特征 - 企业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研发投入大且知识产权丰富 [1] - 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全流程智能管控 通过机器换人提升效率 [2][3] - 高端制造领域对高精度、高稳定性数控机床存在市场需求 [2][3]
从田间到粮仓 邮储银行以金融之力守护秋粮丰收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08:38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通过普惠金融和特色信贷产品支持秋粮生产 为种粮主体和产业链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1][2][4][6] 专项金融服务措施 - 推出产业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通过走村入户和金融宣讲方式精准覆盖种粮大户 合作社及农业产业链相关主体 [2] - 在江西推进助农项目 专人跟进采用一户一策策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3] - 针对粮食生产季节性和集中性特点实施因需增信 确保收购资金及时到位 [4] 具体信贷支持案例 - 向成都邛崃市种粮大户提供200万元产业贷 用于采购农机具和农资 [2] - 向江西九江市柴桑区种粮大户提供20万元信贷组合产品 支持扩大种植规模 [2] - 向陕西汉中米业公司累计提供1.3亿元贷款 助力公司实现年销售额近亿元并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4] - 向甘肃永昌县粮食收购商提供100万元产业贷 预计带动收购量增加40%并促进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 [5][6] 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 构建覆盖产购储销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 简化流程并开通绿色通道 [4] - 针对种植户农资采购 合作社仓储建设 加工企业设备升级和经销商收购资金等多元化需求提供信贷支持 [4] - 在陕西汉中南郑区为米业公司提供200万元贷款支持设备调试和秋粮收购加工 [4]
邮储银行答21记者问:推进均衡战略,破局公司金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8:03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18.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7% 负债总额17.0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21% [1] - 上半年营业收入1,794.46亿元 同比增长1.50% 净利润494.15亿元 同比增长1.08% [1][2] - 净息差1.70% 自营存款付息率较年初下降20BPs至1.1%左右 [1][8] 收入结构优化 - 利息净收入1,390.58亿元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逆势增长2.08% [2] - 中间业务收入169.18亿元 同比增长11.59% 营收占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2] - 其他非息收入234.70亿元 同比增长25.16% 营收占比提升2.47个百分点 [2][3] 公司金融战略 - 推进"1+N"经营服务体系 聚焦一体化/高效率/差异化/"金融+"四大方向 [4][5][6] - 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占比从2021年62%升至2025年上半年67% 6月新增信贷占比达75% [4] - 积极申请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计划打造为投贷联动/科创资本/债转股/股权投资四大平台 [4][6] 息差管理能力 - 二季度息差较一季度仅下降1BP 降幅显著趋缓 [7] - 通过价值存款/六大能力建设 存款付息率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8][9] - 负债端成本低位下行 资产端公司贷款保持规模快速增长与利率优势 [9]
邮储银行答21记者问:推进均衡战略,破局公司金融|直击业绩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6:50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18.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负债总额17.05万亿元,增长6.21% [2] - 上半年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0%,净利润494.15亿元,增长1.08% [2][3] - 净息差1.70%,自营存款付息率较年初下降20BPs至1.1%左右 [2][10] 收入结构优化 - 利息净收入1,390.58亿元,公司贷款利息收入逆势增长2.08% [3][4] - 中间业务收入169.18亿元,同比增长11.59%,营收占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3][4] - 其他非息收入234.70亿元,同比增长25.16%,营收占比提升2.47个百分点 [3][4] 公司金融战略 - 推进"1+N"经营服务体系,聚焦一体化、高效率、差异化、"金融+"四大方向 [5][6][7] - 积极申请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计划打造为投贷联动创新平台等四大平台 [5][7][8] - 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占信贷总量比例从2021年62%升至2025年上半年67% [5] 息差管理策略 - 二季度息差较一季度仅下降1BP,降幅趋缓,显现韧性 [9] - 通过价值存款策略控制负债成本,存款付息率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10] - 资产端保持公司贷款快速增长且利率具备绝对优势 [10]
国有六大行,拟中期分红超2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30 06:14
核心财务表现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 [1] - 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农业银行1395.10亿元,中国银行1175.91亿元,建设银行1620.76亿元,交通银行460.16亿元,邮储银行492.28亿元 [1]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6%,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 中期分红计划 - 六家国有大行宣布中期分红计划,合计派息超2000亿元 [3] - 工商银行拟每10股派1.414元,派息总额503.96亿元 [3] - 农业银行拟每10股派1.195元,派息总额418.23亿元 [3] - 中国银行拟每10股派1.094元,派息总额352.50亿元,派息比例保持30% [3] - 建设银行中期分红金额约486.05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 [3] - 邮储银行拟每10股派1.230元,派息总额147.72亿元 [3] - 交通银行拟每10股派1.563元,派息总额138.11亿元 [4] 净息差挑战与应对策略 - 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多家银行通过稳定利息收入、拓宽非息收入缓解压力 [2] - 预计下半年净息差下行压力仍是行业共性,但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2] - 净息差变化与货币政策影响、社会信贷需求趋势、银行资产结构调整能力三大因素紧密相关 [2] 新质生产力支持举措 - 国有大行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5] - 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完成9只AIC试点基金设立及备案,承销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5] - 工商银行成立总规模800亿元科创基金,实现全国18个AIC股权投资试点地区全覆盖 [5] - 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申设AIC,目前正在积极向监管部门申请 [5]
六大行中报答卷:营收超1.8万亿 归母净利润“三增三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5:57
核心财务表现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1.81万亿元 同比增长2.05% [1] - 归母净利润合计6825.24亿元 同比下降0.13% [1] - 归母净利润呈现分化态势 工商银行下降1.4% 建设银行下降1.37% 中国银行下降0.85% [1][7]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1395.10亿元 以2.66%增速领跑 [7] - 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492.28亿元 同比增长0.85% 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7] 资产规模与结构 - 工商银行总资产52.32万亿元保持行业首位 [2] - 建设银行总资产扩张最快 较年初增长9.52% [2] - 农业银行总资产增速8.40% 邮储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8万亿达18.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7% [2] - 建设银行贷款总额27.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2% 金融投资11.77万亿元增长10.17% [3] - 六大行上半年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约7.7万亿元 [4] - 中国银行贷款增速7.72%最高 交通银行5.18%最低 [4] 营收结构与增长 - 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 以3.76%增速领跑 [6]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 同比增长26.43% 营收占比提升至34.71% [6]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091亿元增长1.8% 近三年同期最好表现 [6] - 建设银行营收3859.05亿元增长2.95% 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增长1.50% [7] - 交通银行营收1334.98亿元增长0.72% 农业银行营收3697.93亿元增长0.70% [7] 净息差变化 - 商业银行二季度净息差1.42% 较一季度收窄1个基点 [8]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0%最高 但同比收窄21个基点 [8][9] - 中国银行净息差1.26%同比收窄18个基点 建设银行1.40%收窄14个基点 [9] - 工商银行净息差1.30%收窄13个基点 农业银行1.32%收窄12个基点 [9][10]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1%最低 同比收窄8个基点幅度最小 [9] 资产质量 -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仍为六大行最低 但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 [4][5]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不良率均为1.33% 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4] - 交通银行与农业银行不良率均为1.28% 同比分别下降0.03和0.02个百分点 [4] - 中国银行不良率1.24%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4]
狂赚6900亿元撒2000亿元分红,国有六大行中期业绩亮眼,投资者笑称“躺着赚钱”
华夏时报· 2025-08-30 05:42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总额超过6900亿元 盈利能力保持强劲 [2] - 六大行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预计分红总金额超2000亿元 分红率普遍维持在30%左右 [2][15] - 银行股被稳健型投资者视为安全投资标的 具有"现金奶牛"属性 [2][15]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52万亿元大关 达到52.32万亿元 稳居行业首位 [3]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44万亿元 [3] -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36.79万亿元 18.19万亿元和15.44万亿元 [3] 经营业绩 - 六大行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呈现涨跌互现局面 [4] - 工商银行以4270.92亿元营业收入位居六大行之首 净利润1688.03亿元同比下降1.46% [5][6]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3942.73亿元 净利润1626.38亿元同比下降1.45% [5][6]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3699亿元 净利润1399.43亿元同比增长2.53% [5][7] -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 交通银行净利润分别为1261.38亿元 494.15亿元和464.55亿元 [7] 资产质量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实现同比下降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8]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为六大行最低 拨备覆盖率260.35% [9] -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拨备覆盖率217.71% [8]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拨备覆盖率295% [8] -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3% 拨备覆盖率239.40% [8]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拨备覆盖率209.56% [8]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 拨备覆盖率197.39% [8] 净息差表现 - 六大行净息差呈现集体下行态势 降幅区间在0.08%至0.21%之间 [10]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为六大行最高 [10][13] - 建设银行净息差1.4%位居第二 [10] - 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2%和1.3% [10][11] - 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26%和1.21% [10][12] - 净息差降幅出现收窄趋势 工商银行较同期少降6个基点 [11] 分红情况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 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15] - 建设银行每10股派发1.858元 合计约486.05亿元 [15] - 农业银行拟派息418.23亿元 每10股派1.195元 [15][16] - 中国银行拟每10股派1.094元 股息总额352.5亿元 [15] - 邮储银行拟每10股派1.230元 派息总额约147.72亿元 [15][18] - 交通银行每10股派1.563元 共分配现金股息138.11亿元 [15] - 六大行中期股息率普遍在3.8%-4.9%之间 [15] 管理层观点 - 工商银行营收增长迎来企稳并转向信号 近4个季度有3个季度单季同比录得营收正增长 [6] - 中国银行累计分红已超9400亿元 长期稳定的高比例分红提升了市场吸引力和品牌形象 [17] - 交通银行承诺未来三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度净利润的30% [17] - 邮储银行自2018年以来分红比例保持30%稳定水平 [18]
邮储银行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积极迎接“AI+金融”新时代
经济日报· 2025-08-30 04:41
数字化建设能力 - 完成第三代资金业务核心系统建设 继新一代个人 公司和信用卡三大核心系统全面升级后[1] - 手机银行完成鸿蒙系统全面适配 推出免安装即点即用的高频服务 基于手势交互与AI识别实现快速转账[1] - 搭建智慧运营平台 实现业务办理体验的自然便捷化升级[1]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构建全域数据资产底座 每日处理10万余个批量作业 加工30亿行为数据[1] - 智能外呼业务采用大小模型协同新范式 依托日均130万通外呼通道精准触达客户 2025年上半年通过该模式发放消费贷款超2000亿元[1] - 反欺诈体系融合AI与实时流计算 构建全链条模型体系 形成全量客户电诈风险全景视图[1] - 反洗钱系统每日加工约1.27亿笔交易流水数据 构建近百个可疑预警模型 运用知识图谱和大模型技术建立图智能监测报告体系[1] AI生态体系建设 - 邮智大模型适配多款主流模型 通过模型蒸馏技术优化性能 增强多模态能力 开展230余项大模型应用创新[1] - 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组建业技融合的大模型专项团队 覆盖基础设施 平台工具 服务能力 场景应用及安全治理五大领域[1] - 启动十五五IT规划编制 谋划科技发展蓝图 推动科技能力升级[1]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约6825亿元 均计划实施中期现金分红
证券日报· 2025-08-30 02:55
核心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6825.24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以1681.03亿元居首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次之 农业银行1395.10亿元位列第三[1][2] - 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交通银行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其中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70%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增长0.85%和1.61%[1][2] - 六大行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 中国银行以3.76%增幅领先 建设银行2.15% 工商银行1.6% 邮储银行1.5% 农业银行0.8% 交通银行0.77%[2] 资产规模扩张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7.20%至52.32万亿元 保持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均超40万亿元 分别为46.86万亿元和44.43万亿元[1] - 中国银行资产规模增长4.93%至36.79万亿元 邮储银行突破18万亿元达18.19万亿元 交通银行增长3.59%至15.44万亿元[1]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5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末下降 邮储银行保持最低不良率0.92% 中国银行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24%[3] - 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率均为1.28% 分别下降0.02和0.0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均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33%[3] - 资本充足率方面 工商银行上升0.15个百分点至19.54% 交通银行上升0.57个百分点至16.59% 邮储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14.57%[3] 股东回报政策 - 六大行均计划实施中期现金分红 建设银行拟每10股派发1.858元 工商银行拟派发1.414元 交通银行拟分配1.563元[4] - 农业银行拟每10股派发1.195元 邮储银行拟派发1.230元 中国银行拟分派1.094元税前股利[4]
上海大消息!20多家银行宣布: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1:53
新增房贷利率政策 - 上海新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利率水平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银行经营状况及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较上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 [2] - 上海二套房房贷申请最低利率可达3.09% 与首套房贷利率持平 [3]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规则 - 存量房贷利率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的 可申请调整加点值 [4][10] - 重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 [4][10] - 具体加点值根据市场供求、客户资信情况、贷款担保变化等因素确定 [7][11]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实施 - 以8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 3.5%为基准 存量利率3.45%的二套房贷款可申请降至3.36% [5][6] - 自9月1日起借款人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线下贷款服务行申请调整利率加点值 [7][12] - 利率调整不收取任何费用 审核通过后新利率加点值即日生效 [7][13] 银行执行情况 - 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23家银行上海市分行已发布利率调整公告 [1] -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明确9月1日起启动调整工作 并提供全市29个贷款服务行联系方式及咨询时间 [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