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保(601319)
icon
搜索文档
谁更赚钱?上市险企半年报透视:分红险转型初具成效,银保渠道“狂飙”
新浪财经· 2025-09-03 11:21
营收表现 - 中国平安营收规模5000.76亿元,同比增速1% [1] - 中国人保营收规模3240.14亿元,同比增速超10% [1] - 新华保险营收规模约700亿元,同比增速26% [1] 利润表现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增速均超33% [3] -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下滑8.8%,扣非净利润小幅下滑0.9% [3] - 中国平安短期投资波动-41.26亿元,平安好医生并表带来34亿元负面影响 [3] - 中国平安营运ROE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ROE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5] 内含价值 - 中国平安内含价值9034.19亿元,较年初增长8.20% [7][8] - 新华保险内含价值2793.94亿元,较年初增长8.10% [7][8] - 人保寿险内含价值1305.61亿元,同比增长9.05% [7][8] - 人保健康内含价值356.62亿元,同比增长18.41% [7][8] - 中国太保内含价值5889.27亿元,同比增长4.70% [8] - 中国人寿内含价值14778.27亿元,同比增长5.50% [8] 新业务价值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可比口径下增长71.70% [8][9] - 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0% [8][9] - 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38.37亿元,可比口径下增长51.00% [8][9] - 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32.30% [8][9]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增长20.30% [8][9]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40% [8][9]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8] - 中国人保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07.7% [8] - 中国太保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5.97% [8] 分红险转型 - 中国平安分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0.94%,占寿险及健康险总规模12.79% [10] - 中国太保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1.3亿元,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10] - 中国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10] - 新华保险分红险新单期缴保费46.3亿元,占新单期缴比重提升至10.8% [10] 新单保费 - 新华保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00.5% [12] - 中国平安新单保费同比下滑6.1% [12] 银保渠道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首年保费占比从12.74%提升至24.38%,首年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7.6% [15]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1%,占比从54.1%提升至58.7% [15] - 人保健康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8%,长险首年保费收入增长32.5% [15]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11.1% [15] - 中国太保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新保期缴规模保费88.40亿元,同比增长58.6% [15]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249.39亿元,同比增长150.3%,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11.04亿元,同比增长55.4% [15] 个险渠道 -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首年保费同比下滑20.07% [16] - 中国太保个险渠道首年保费同比下滑7.7% [16] - 中国人寿长险首年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下滑24.17% [16] - 人保寿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增长3%,长险首年保费收入下滑9.8个百分点 [16]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145.06亿元,同比增长70.8% [16] 财险综合成本率 - 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7]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7]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17] - 太保财产险业务承保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7] 车险业务 - 平安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9] - 人保车险综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19] - 太保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19] 非车险业务 - 平安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健康险综合成本率89.8%,同比优化6.1个百分点,农业险综合成本率提高2.1个百分点 [19] - 太保产险非车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影响后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9] - 人保非车险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5.69亿元,责任险综合成本率103.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财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9.18亿元 [20]
2Q25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深度跟踪:重点加仓通信、银行,新进集中银行、医药
中泰证券· 2025-09-03 10:55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分析:2025年二季度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深度跟踪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保险股 [7] 报告核心观点 -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配股票是大势所趋,2Q25险资重点加仓通信和银行,新进集中在银行和医药行业 [4][6] - 2Q25末股票投资在险资运用余额占比8.8%,余额环比1Q25末提升8.9%,明显加仓 [4][18] - 1H25产寿险合计增配股票余额达6,406亿元 [4][20] - A股慢牛有望改善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投资生态,新准则实施后股票持仓上涨对险企盈利弹性逐步放大 [8]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配股票趋势 - 当前保险资金新钱投资收益率预计为2.67%,存量净投资收益率2025-2027年预计分别下降39/18/16bps [17] - 2Q25末五大类标准金融产品在险资中占比逐步上升,股票占比达8.8% [19] - 政策持续推动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1月证监会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26][31] - 2025年《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预计权益配置上限增加近5000亿元 [34][36] 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体系介绍 - 根据Wind平台险资重仓流通股数据构建分析样本,2025年初至9月2日组合绝对回报12.24%,相对回报-1.88% [5][58] - 体系涵盖传统险、分红/万能、寿险公司、财险公司、投连、集团公司、资管公司等资金来源分类 [52] 2Q25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跟踪 - 2Q25末险资出现在638只A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频次913次,合计持股604亿股,持股市值6,007亿元 [8][64] - 持股市值排名前五行业:银行(3,018.8亿)、公用事业(443.3亿)、交通运输(424.8亿)、通信(350.5亿)、电力设备(185.3亿) [8] - 持股个数排名前五行业:电子(55)、医药生物(55)、电力设备(50)、机械设备(46)、汽车(40) [8] - 重点加仓通信、银行、食品饮料、建筑装饰和钢铁等22个行业,其中国寿增持中信银行、中国电信、伊利股份、中国移动 [8][75] - 新进行业集中在银行、医药生物、通信、传媒、家用电器等,新华新进杭州银行和上海医药,国寿新进中国银行 [8][94] 不同类型资金偏好分析 - 人身险传统险业务偏好低PB、高股息、大市值蓝筹股,重仓招商银行、浦发银行、长江电力等 [99] - 分红/万能账户持仓标的股息率较低且周期性更强,重仓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金地集团等 [100] - 寿险公司直接投资中银行股占近半壁江山,主要意图银保业务协同 [102] - 大型险企持仓主要集中在银行、交运和公用事业,国寿系重仓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平安系重仓京沪高铁、长江电力 [104][106] 投资策略与标的选择框架 - 险资选股侧重企业长期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经营稳健性、股东回报能力和估值因素 [47] - 高股息策略与成长性布局平衡,静态高股息行业包括水电、运营商、银行等,动态高股息包括公共事业等 [47][48] - 投资框架需确保标的满足长期稳健增值需求,关注ROE、现金流、分红趋势等指标 [47]
“反内卷”初见成效!车险业务受益
券商中国· 2025-09-03 09:10
行业承保效益显著提升 - 财险行业"反内卷"已取得初步成效 带动业务质量和承保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3] - 三大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 其中车险费用率下降明显 [2][4]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 为近十年最好水平 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4] -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5.2%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5]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6] 车险业务表现突出 - 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4.2% 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7] - 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5%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6] - 太保产险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5.3% 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7] - 车险费用率下降主要得益于"报行合一"改革 人保财险车险费用率较2020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6][7] 非车险监管政策推进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正在酝酿 预计2025年3月开始实施 [8] - 政策要求明确列示附加费率 平均手续费率和逐单手续费率上限 [9] - 严格执行备案保险条款和费率 禁止通过特别约定等方式改变保险责任 [9] - 预计政策四季度落地 对2025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 2026年将有明显改善 [9] 公司具体业绩表现 - 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16.99亿元 同比增长53.5% [4] - 平安产险实现承保利润79.78亿元 同比增长125.9% [5] - 太保产险实现承保利润35.5亿元 同比增长30.9% [6]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9]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科技和AI在核保、理赔、定损的应用为成本率优化提供基础 [6] - "反内卷"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转变 [10] - 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助于行业回归保险本源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0]
保险板块9月3日跌2.6%,中国太保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8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3 08:45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6% 领跌公司为中国太保(跌幅2.99%)[1] - 上证指数下跌1.16%至3813.56点 深证成指下跌0.65%至12472.0点[1] - 板块内个股普跌 中国人保跌2.75% 新华保险跌2.66% 中国人寿跌2.57% 中国平安跌1.5%[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国平安成交额41.51亿元(成交量71.47万手)收盘价57.78元[1] - 中国人保成交量77.85万手为板块最高 成交额6.68亿元[1] - 中国太保成交量25.42万手 新华保险成交量21.28万手 中国人寿成交量21.87万手[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81亿元 游资净流入5645.42万元 散户净流入5.24亿元[1] - 中国平安主力净流出3.86亿元(净占比-9.31%)散户净流入4.87亿元(净占比11.75%)[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出8089.75万元(净占比-12.1%)游资净流入3799.05万元(净占比5.68%)[2] - 中国太保主力净流出7783.76万元(净占比-7.84%)游资净流入4247.59万元(净占比4.28%)[2] - 新华保险游资净流入4768.32万元(净占比3.5%)主力净流出4707.48万元(净占比-3.46%)[2] - 中国人寿游资净流入2939.95万元(净占比3.35%)主力净流入1162.05万元(净占比1.32%)[2]
财险老三家人保、太保、平安成本普降,新能源车险出海成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6:20
财险"老三家"整体业绩表现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079亿元,市占率达63% [1] - 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 [1] - 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1] - 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6亿元,同比增长0.9% [1] - 中国平安财险业务整体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 - 中国人保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 中国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 - 综合成本率平均值为96.1%,同比改善1.5个百分点,主要受大灾赔付减少和加强费用管控带动 [1] - 人保综合成本率95.3%,创近十年同期最好水平 [1] - 平安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改善最明显 [1] 新能源车险业务发展 - 新能源车险正在步入盈利期 [3] - 中国太保的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4.1%上升至19.8% [3] - 新能源车险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且已实现盈利 [3] - 平安、太保和人保财险(家自车)已实现当期承保盈利 [3] - 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表示新能源车险已经进入盈利空间 [3] - 家用车综合成本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的综合成本还是超过100% [3] - 中国平安上半年新能源车的保费收入增长46%,而且新能源车的承保利润也是正的 [4] - 人保财险的新能源车险份额34.2%,超过燃油车份额2.7个百分点 [4] -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4.6% [4] - 人保财险于2025年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6月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 [5] - 中国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5] 非车险业务表现 - 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2亿元,同比增长3.8% [6] - 农险、责任险、企财险综合成本率均同比改善,企财险COR实现大幅优化主要受益于大灾影响较同期降低 [6] - 意健险综合成本率同比恶化1.9个百分点至101.8%,主要受业务结构变化影响 [6] - 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91.54亿元,同比下降0.8% [6] - 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12亿元,同比下降129.9% [6] - 非车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影响后,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6] - 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企财险承保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6] - 平安产险非车险原保费收入632.46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2.5%,农险同比增长15.7%,意外伤害险同比增长25.6%,责任保险同比下降4.0% [7] - 综合成本率除了农险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至98%以外,责任保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综合成本率均优化,健康险综合成本率89.8%,同比优化6.1个百分点 [7] - 非车险业务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 [7] - 非车险"报行合一"正式实施在即,旨在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 [7][8] - 新规通过"五不得三必须"设定刚性经营红线,直击行业手续费虚高、条款执行走样、应收保费风险及规模导向偏差等顽疾 [8] - 预计相关政策将于四季度落地实施,对2025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有一定正向影响,对2026年非车险经营业绩将有明显改善 [8]
鹤壁金融监管分局同意撤销中国人保财险鹤壁市分公司浚县城区营销服务部
金投网· 2025-09-03 04:16
公司经营调整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鹤壁市分公司浚县城区营销服务部被监管批准撤销 [1] - 公司需立即停止该机构一切经营活动并在15个工作日内缴回许可证 [1] - 公司需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1]
“稳进兼备”成保险业半年报关键词
环球网· 2025-09-03 01: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2] - 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 同比增长9% [2] - 新增保单件数524亿件 同比增长11.1% [2] - 二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4.5%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7.8% [2] - 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9.2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3.3万亿元 [5] 主要保险公司保费表现 - 中国人寿总保费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同比增长7.3% [2] - 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812.49亿元稳居行业榜首 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303.05亿元 [2] - 中国人保保费收入4546亿元 同比增长6.4% [3] - 中国人保财产险保费收入3233亿元 同比增长3.6% 市场份额33.5%保持行业首位 [3] 投资运营能力 - 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3] - 新华保险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3% [3] - 新华保险优化权益资产内部结构夯实长期收益基础 [3] 科技应用与创新 - 中国太保AI坐席覆盖近一半客户服务总量 [4] - 中国太保健康险理赔自动化率16% 大模型责任认定准确率99% 件均成本降低47% [4] - 中国人保基层科技需求按时完成率超95% 业务协同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9% [3] - 平安产险探索"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 累计开发1741款产品 [5] 服务实体经济 - 平安产险为16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 [5] - 平安累计投入近10.80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 - 平安产险为超2000个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超4.8万亿元风险保障 [5] 海外业务拓展 - 中国人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 泰国业务首单落地 [5] - 海外车险业务预计成为新增长亮点 [5]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仅为全球平均水平35% [3] - 人均保费为全球平均水平七成 增长空间巨大 [3]
保险资金持续加码权益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9-03 00:50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 五家A股上市险企股票投资规模达1.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053.56亿元 [1] - 全行业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长约6400亿元 [1] 中国人保权益配置情况 - 股票投资资产规模946.2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43.76亿元 [2] - A股投资资产较年初增长26.1%,总投资资产占比从3.7%提升至5.4% [2] - 计划通过定增、举牌等方式加强对优质标的投资 [2] 中国人寿权益投资表现 - 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新增超1500亿元 [3] - 股票投资金额6201.3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0.54亿元,占比从7.58%提升至8.70% [3] -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 [3] 中国平安股票配置力度 - 股票投资规模6492.9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119.15亿元,增幅48.5% [4] - 股票投资占比提升至10.5%,较年初增长2.9% [4] - 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价值股方向 [4] 中国太保资产配置变化 - 核心权益(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比11.8%,较上年末上升0.6% [5] - 股票规模283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0.6亿元 [5] - 将稳步增加公开市场权益资产及未上市股权配置 [5] 新华保险投资策略特点 - 股票投资总额1521.2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51亿元 [7] - 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增加68.26亿元至374.66亿元 [7] - 通过OCI账户配置高股息股票以平滑利润波动 [7]
上市险企半年报:总投资收益增9%,新华保险收益率领跑行业
搜狐财经· 2025-09-02 19:43
股票投资增长 - 五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总额达18464.29亿元 较年初增加4118.58亿元 增幅接近三成[1] - 保险公司增加股票资产配置比例 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4] 总投资收益表现 - 五大保险公司合计实现总投资收益3673.77亿元 同比增长近9%[1] - 中国人寿以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位居榜首 占比超过三成[1] - 新华保险以5.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领跑行业[1] 投资收益率分化 - 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分别达5.9%和5.1% 均实现同比增长[2] -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29%和2.3%[2] - 中国平安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3.1%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2] 投资资产规模 -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处于第一梯队 投资资产规模分别为7.13万亿元和6.20万亿元[2] - 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资产规模逐渐接近[2] 投资策略调整 - 新华保险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扩大权益布局[2] - 中国人寿加大优质高股息资产配置力度[2] - 中国平安通过久期、成本、现金流、收益率和监管要求五方面匹配实现投资端与负债端联动[4] - 保险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以适应债券市场利率低位震荡和股票市场结构分化的复杂环境[2]
从首张保单到为全域提供风险保障 中国人保护航西藏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02 16:40
公司历史与发展 - 1987年7月2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藏分公司成立 初始总公司调拨300万元基建款和3辆汽车 14名员工开始创业 [3] - 从最初单一保险业务起步 逐步构建涵盖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灾害应急 普惠金融等多领域风险保障体系 [3] - 2024年末在西藏拥有89家分支机构 686个乡镇服务站 形成毛细血管网络 [4] 业务规模与产品创新 - 为不同行业提供9个大类险种上百个保险产品 [4] - 2018年开出全国首单脱贫收入保险 累计为7.5万脱贫不稳定人口提供保障 [6] - 大病保险等政策性健康险提供风险保障4165亿元 赔款惠及35.27万人次 [6] -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61个县区提供564亿元风险保障 直接赔款13.6亿元 惠及69.4万户农牧民 [6][8] - 在西藏落地行业首单食责险政府统保业务 首单网络安全综合保险 首单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责任保险 [8] 重大项目建设保障 - 累计为川藏铁路 清洁能源开发等284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880亿元 [7] - 作为西藏唯一主体参与澜沧江流域4个水电站项目承保 提供风险保障91亿元 [7] - 为林芝市察隅县所有生态公益林 商品林提供风险保障145亿元 弥补西藏森林领域保障空白 [7] 灾害应急与理赔服务 - 2023年阿里改则县雪灾支付3000万元赔款 [8] - 2025年定日县6.8级地震后10天内完成理赔 共赔付1.73亿元 [8] - 地震后紧急筹措18439件价值230万元抢险救援物资送达震中 [9] 社会责任与民生保障 - 自2011年起每年派遣8支驻村工作队 累计186名队员深入乡村 投入资金近亿元 [6] - 建成5797个村级服务点 实现服务基层全覆盖无死角 [6] - 2020年以来通过就业平台吸纳252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 为三区三州县区贫困大学生提供516个就业岗位 [9] - 2014年捐赠2500万元援建山南市曲松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 2020年捐赠10辆总价值281.60万元母亲健康快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