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平安(60131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02318)拟注销1.03亿股A股已回购股份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2:06
公司股份注销与资本结构变动 - 公司于2025年3月19日董事会及5月13日股东会议通过注销1.03亿股回购A股股份议案 [1] - 注销股份源自2021年A股回购方案 未收到债权人清偿债务或担保要求 [1] - 注册资本减少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金复〔2025〕521号) 预计2025年9月3日完成注销 [1] - 注销后总股本从182.10亿股降至181.08亿股 其中A股106.6亿股 H股74.48亿股 [1] 市场交易信号 - MACD技术指标出现金叉信号 部分个股呈现上涨态势 [2]
中国平安拟注销1.03亿股A股已回购股份
智通财经· 2025-09-02 12:02
股份注销与资本变动 - 公司注销根据2021年A股回购方案回购的1.03亿股A股股份 [1] - 注销完成后公司股本总数由182.10亿股变更为181.08亿股 其中A股106.6亿股 H股74.48亿股 [1] - 本次注销预计于2025年9月3日完成 已取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变更注册资本批复(金复〔2025〕521号) [1] 公司治理程序 - 公司通过董事会及股东会议审议通过注销回购股份及减少注册资本议案 [1] - 已履行债权人通知程序 未收到债权人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要求 [1]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递交注销申请 [1]
中国平安(02318) - 实施已回购A股股份註销暨股本变动
2025-09-02 11:41
股份注销 - 公司将注销2021年回购的102,592,612股A股股份[4] - 预计2025年9月3日完成注销[5] - 注销后股本总数由18,210,234,607股变为18,107,641,995股[5] 会议召开 - 2025年3月19日召开第十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4] - 2025年5月13日召开相关股东会[4] 后续事宜 - 已取得减少注册资本批复并递交注销申请[5] - 将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事宜[6]
中国平安(601318) - 中国平安关于实施回购股份注销暨股本变动公告
2025-09-02 11:32
股份注销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3日注销102,592,612股A股股份[2] - 注销后总股本将由18,210,234,607股变更为18,107,641,995股[2] 决策与流程 - 2025年3月19日董事会、5月13日股东会审议通过注销议案[3] - 5月14日披露通知债权人公告,未收到相关要求[4][5] - 已取得批复并递交注销申请[6] 股份结构变化 - 注销前内资股(A股)10,762,657,695股,占比59.10%,注销后10,660,065,083股,占比58.87%[6] - 外资股(H股)数量均为7,447,576,912股,注销前占比40.90%,注销后占比41.13%[6]
两融余额再创历史新高,这些热门股获杠杆资金青睐
第一财经· 2025-09-02 10:35
两融余额规模与增长 - 截至9月1日两融余额达2.29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15年峰值2.273万亿元超出239.56亿元[1][3][4] - 8月5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8月18日突破2.1万亿元8月26日突破2.2万亿元[3] - 9月1日单日增加356.42亿元为年内第二高增幅8月18日单日增加396.67亿元为年内最高增幅[3] - 自8月25日起单日增加金额均超100亿元其中8月25日增加332.59亿元[3] 杠杆资金比例与市场参与度 - 9月1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42%显著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4.27%[1][6] - 9月1日两融成交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11.66%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12.73%[6] - 融资余额达2.2808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2.40%融券余额为161.63亿元[6] - 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达59.1355万名较前一日增加9481名[7] - 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9.89%远高于140%的警戒线[7] 行业偏好与融资净买入 - 电子行业获融资净买入836.36亿元居各行业之首[8][9] - 通信计算机电力设备行业获融资净买入均超200亿元[8] - 机械设备非银金融有色金属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获融资净买入100亿至200亿元[8] - 煤炭行业为唯一融资净流出行业净流出10亿元[10] - 两融余额超1000亿元的行业包括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有色金属[8] 个股偏好与融资净买入 - 寒武纪-U获融资净买入66.68亿元居个股之首期间股价上涨110.20%[2][12][13] - 胜宏科技新易盛中际旭创获融资净买入均超50亿元期间涨幅分别为43.41%110.57%94.85%[2][12][13] - 中芯国际东方财富海光信息工业富联北方稀土获融资净买入30亿至50亿元[12][13] - 融资余额最高个股为东方财富275亿元中国平安236亿元贵州茅台170亿元比亚迪168亿元中信证券149亿元[10][11] - 贵州茅台为融资余额前十中唯一被净卖出个股其余均为净买入[11] 资金流向结构变化 - 8月下旬以来融资资金向中证500沪深300等偏头部公司转移[8] - 科创50和创业板指融资净买入占比从14%提升至46%以上[8] - 去年同期融资净买入集中于传统行业如宝钢股份京沪高铁铜陵有色等[14]
金工定期报告20250902:预期高股息组合跟踪
东吴证券· 2025-09-02 09:04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模型构建思路:通过两阶段构建预期股息率指标,并结合反转与盈利因子进行辅助筛选,从沪深300成分股中优选股票构建高股息组合[5][10][16];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剔除停牌及涨停的沪深300成份股作为待选股票池[15]; (2) 剔除股票池中短期动量最高的20%股票(即21日累计涨幅最高的20%个股)[15]; (3) 剔除股票池中盈利下滑的个股(即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小于0的股票)[15]; (4) 在剩余股票池中,按预期股息率排序,选取预期股息率最高的30只个股等权构建组合[11]。 预期股息率构建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年报公告利润分配情况计算股息率[5][10]; 第二阶段:利用历史分红与基本面指标预测并计算股息率[5][10]。 2. 模型名称:红利择时框架模型;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合成多个宏观经济与市场情绪因子信号,对中证红利指数进行择时判断[2][25];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包含5个子信号,每个信号根据其指标状态输出看多(1)或看空(0)红利的信号,最终合成一个总的择时观点[25][28]。具体因子及规则如下: - 通胀因子:PPI同比(高/低位),信号方向为+[28]。 - 流动性因子1:M2同比(高/低位),信号方向为-[28]。 - 流动性因子2:M1-M2剪刀差(高/低位),信号方向为-[28]。 - 利率因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低位),信号方向为+[28]。 - 市场情绪因子:红利股成交额占比(上/下行),信号方向为-[2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累计收益358.90%[13],累计超额收益107.44%[13],年化超额收益8.87%[13],超额收益滚动一年最大回撤12.26%[13],月度超额胜率60.19%[13] 2. 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2025年8月),月度收益5.69%[5][16],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4.80%[5][16],相对中证红利指数超额收益4.70%[5][16]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预期股息率因子;因子构建思路:结合已公告的分红数据和基本面指标对未来分红进行预测,从而计算预期股息率[5][10][16];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采用两阶段法计算。 第一阶段:对于已发布年报并公告利润分配方案的股票,直接根据其公告计算股息率。 计算公式为:$$股息率 = \frac{每股现金分红}{股价}$$[5][10] 第二阶段:对于尚未公告的股票,利用其历史分红数据(如分红比例、分红稳定性)和基本面指标(如盈利能力、现金流等)建立预测模型,估算其可能的分红,进而计算预期股息率[5][10]。 2. 因子名称:反转因子;因子构建思路:捕捉股票的短期反转效应,即过去短期涨幅过高的股票未来表现可能不佳[10][15][16];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股票过去21日的累计涨幅,并以此作为因子值[15]。 3. 因子名称:盈利因子;因子构建思路:筛选出盈利状况正在改善的股票,规避盈利下滑的风险[10][15][16];因子具体构建过程:使用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frac{本期单季度净利润 - 上年同期单季度净利润}{|上年同期单季度净利润|}$$,并剔除该值小于0的股票[15]。 4. 因子名称:红利股成交额占比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监测红利主题股票的成交额在市场中的占比变化来判断市场情绪[25][28];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红利板块股票的总成交额与市场总成交额的比值,并判断该比值的变化趋势(上行或下行)[28]。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反转因子,在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中用作剔除排名前20%的股票[15] 2. 盈利因子,在预期高股息组合模型中用作剔除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的股票[15] 3. 红利股成交额占比因子,2025年9月信号为1(看多)[25][28]
保险板块9月2日跌0%,新华保险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948.83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2 08:59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新华保险领跌板块且跌幅达0.96% [1] - 上证指数下跌0.45%至3858.13点,深证成指下跌2.14%至12553.84点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中国太保上涨0.58%至39.83元,中国平安上涨0.26%至58.66元,中国人寿下跌0.10%至40.93元,中国人保下跌0.34%至8.72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国平安成交额最高达37.98亿元,成交量64.90万手 [1] -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为69.40万手,成交额6.07亿元 [1] - 新华保险成交额14.43亿元且跌幅最大,中国太保成交额12.11亿元且涨幅最高 [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948.8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3238.2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6187.04万元 [1] - 新华保险主力资金净流入1919.86万元(占比1.33%),但散户资金净流出5210.33万元(占比-3.61%) [2] - 中国平安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1339.82万元,同时游资大幅净流出8407.19万元(占比-2.21%) [2] - 中国太保主力资金净流出3938.80万元(占比-3.25%),为板块内最高 [2] - 中国人寿获主力资金净流入854.50万元,而游资净流出1722.18万元 [2]
长期看好股票市场!保险资金持续加码股市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14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规模 - 五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截至6月末股票投资规模接近1.8万亿元 相比去年末增加4053.56亿元 [1] - 中国人寿上半年权益资产规模配置新增超过1500亿元 [3] - 中国平安上半年股票投资总额比年初提升48.5% 增加股票投资超过280亿元 [5] 保险公司投资策略与方向 - 中国人保截至6月末A股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26.1% 在总组合中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5] - 中国平安将围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加大权益配置 [7] - 中国人寿持续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和出海企业等板块轮动机会 [7] 行业投资趋势 - 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对股票市场保持长期看好和积极布局 [1] - 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将围绕新质生产力等领域上市公司加大资产配置 [5] - 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未来将持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7]
中国平安跻身中国最佳品牌前三、位列中国金融行业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02 07:56
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以1758.5亿元品牌价值位列2025年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第3位 金融行业第1位 保险行业连续12年第1位 [1] - 品牌价值同比增长5% 上榜品牌总价值达34278.02亿元 [1] - 公司凭借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模式及AI技术应用 展现品牌发展韧性与创新动力 [1] 客户规模与业务结构 - 个人客户数达2.47亿 较年初增长1.8% [2] - 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26.6% 整体客户留存率97.8% [2] - 服务5年及以上客户占比73.8% 留存率94.6% [2] 医疗养老生态布局 - 内外部医生团队规模约5万人 合作医院近3.7万家 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覆盖 [2] - 合作健康管理机构近10.6万家 合作药店达24万家(覆盖率36%) 较年初新增4800家 [2] - 通过保险+医疗+科技协同 提供到线/到店/到家/到企四类服务模式 [2] 科技能力与数字化应用 - 数据库覆盖30万亿字节数据 关联2.47亿个人客户 [3] - 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调用量8.18亿次 应用场景超650个 [3] - AI座席服务量8.82亿次 覆盖80%客服总量 寿险秒级核保占比94% [3] - AI辅助保单复效效率提升18% [3] 社会责任与绿色金融 - 累计投入10.8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3] - 绿色投资规模1444.82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绿色保险保费收入358.36亿元 乡村产业帮扶资金328.09亿元 [3] - 集团运营碳排放19.5万吨 同比下降11% [3] - MSCI ESG评级AA级 位列亚太区保险行业第一 [3] 战略方向与定位 - 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 结合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4] - 通过三省服务工程(省心/省时/省钱)构建服务差异化竞争力 [4] - 致力于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支持金融强国建设 [4]
中国平安位列Interbrand 2025中国最佳品牌第三,金融行业榜首
环球网· 2025-09-02 07:42
品牌排名与价值表现 - 中国平安以1758.5亿元品牌价值位列2025年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第三位,排名较上年提升,并成为排名最高的金融企业 [1] - 品牌价值同比增长5%,连续12年位居中国保险业品牌首位 [1] - 上榜品牌总价值达3.43万亿元,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位列前三甲 [3] 战略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采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模式,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3] - 持续推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体系,展现品牌韧性与增长动能 [3] - 通过服务差异化构筑长期竞争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7] 客户经营与服务质量 - 个人客户规模达2.47亿,较年初增长1.8% [4] - 持有4项及以上合同的高黏性客户占比26.6%,客户留存率97.8% [4] - 服务年限5年以上客户占比73.8%,长期留存率94.6% [4] 医疗养老生态布局 - 整合保险、医疗、投资与科技板块资源,打造"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服务体系 [5] - 拥有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合作医院近3.7万家,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及全部三甲医院100%覆盖 [5] - 合作健康管理机构近10.6万家,药店达24万家,较年初新增超4800家,覆盖全国近36%的零售药店网络 [6] 科技赋能与智能化应用 - 依托30万亿字节垂类数据库构建AI能力体系,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调用次数突破8.18亿次 [6] - AI应用于650余个业务场景,AI坐席服务量达8.82亿次,占整体客服量的80% [6] - 寿险保单实现94%秒级核保,智能复效派工系统助力保单复效率提升18% [6]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累计投入近10.8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绿色投资规模达1444.82亿元 [7] - 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2025年上半年绿色保险保费收入达358.36亿元 [7] - 提供乡村产业帮扶资金328.09亿元,运营碳排放同比下降11%至19.5万吨 [7] - MSCI ESG评级升至AA级,居亚太区"综合保险及经纪"行业首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