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

搜索文档
近一年涨105.62%难掩“风格漂移”!前海开源大安全核心混合重仓中国平安、指南针,换手率飙至1143.55%
新浪基金· 2025-09-10 10:00
基金投资策略与持仓分析 - 前海开源大安全核心混合基金实际持仓与名称主题存在偏差 其"大安全"主题涵盖国防军工、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等十多个宽泛领域 但前十大重仓股覆盖半导体、软件开发、航空装备、保险、汽车零部件等多个行业[1][2][3] - 基金行业配置集中度较高 科技行业占比45.31% 制造行业占比34.64% 金融行业占比16.86% 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市值比63.62% 占基金净值比59.72%[2][3] 基金经理表现与操作特征 - 基金经理刘宏自2022年8月8日管理以来任职总回报达53.27% 年化回报14.80% 基金近一年回报105.62% 近两年回报87.02% 近五年回报81.70% 总回报199.80% 年化回报10.91%[4][5] - 基金换手率异常高企 2025年上半年达1143.55% 2024年末达813.82% 2024年中710.98% 2023年末885.76% 反映激进的投资操作风格[7][8][9]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 - 2025年二季度因中美关税对抗导致股市大幅波动 后期政策支持推动市场反弹 基金重点布局TMT、非银、机械等领域 侧重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趋势及产业趋势[10] - 基金规模1.53亿元 远离清盘线 运行稳定 但投资组合调整频繁 风格持续性和稳定性存疑[7][11]
今日共103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35.29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9-10 09:56
大宗交易总体情况 - A股市场发生大宗交易个股103只 总成交金额35.29亿元[1] - 紫金矿业成交额最高达2.88亿元 其次为光启技术1.73亿元和亚辉龙1.45亿元[1] - 折价交易占主导共65只 溢价交易20只 平价交易18只[1] 交易价格特征 - 鼎佳精密溢价率最高达11.02% 浙江美大溢价9.17% 重庆钢铁溢价4.17%[1] - 值得买折价率最高达23.42% 立中集团折价23.29% 中熔电气折价22.28%[1] 机构买入情况 -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紫金矿业2.88亿元 中信证券1.41亿元 京东方A1.34亿元[2] - 宁德时代获机构买入9919.87万元 北方华创9848.73万元 牧原股份9214.63万元[2] - 三一重工获机构买入9014.42万元 中国平安8669.26万元 贵州茅台8412.95万元[2] 机构卖出情况 - 机构专用席位卖出紫金矿业2.88亿元 中信证券1.41亿元 京东方A1.34亿元[3] - 宁德时代遭机构卖出1.21亿元 北方华创9848.73万元 牧原股份9214.63万元[3] - 三一重工遭机构卖出9014.42万元 中国平安8669.26万元 贵州茅台8412.95万元[3]





中国平安今日大宗交易溢价成交149.47万股,成交额8669.2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0 09:35
交易概况 - 中国平安于2025年9月10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149.47万股,成交金额8669.26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4.63% [1] - 成交价格为58元,较市场收盘价57.87元溢价0.22% [1] 交易细节 - 交易通过机构专用席位进行,买卖双方均为机构专用 [2] - 该笔交易被标记为专场交易 [2] - 证券代码为601318,券商为中国中安 [2]
平安健康险退出平安人寿销售渠道 平安有何算盘?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32
营销渠道调整 - 平安健康险产品全面退出平安人寿销售渠道 包括e行销平台医疗险产品下架 [2][3] - 调整基于业务发展战略考量 旨在发挥人寿与健康险公司各自优势做大健康险市场 [3][4] - 健康险公司将自主拓展营销渠道 包括自营团队、平安健康保险APP、平安健康随身易等 [8] 寿险业务战略 - 平安人寿计划销售自营医疗险产品 以响应客户医疗及健康管理需求增长 [3][6] - 2025年上半年逾1300万人寿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 63%个人客户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权益 [6] - 享有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客均合同数3.37个 客均AUM6.14万元 分别为非权益客户的1.5倍和4.1倍 [6] -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 同比增长39.8% 其中生态圈客户贡献占比近70% [6] - 4月推出"平安添瑞•安有护"健康服务计划 提供重疾保险+服务组合 [6] 健康险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近870亿元 其中医疗险超410亿元占比近50% [7] - 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555.49亿元 意外及短期健康险221.65亿元 较去年同期均略有下滑 [10] - 2024年可持续保险原保费收入130.39亿元 [9] - 人寿及健康险业务运营ROE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0] 行业背景与展望 - 全国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223亿元 同比增长2.3% 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0] -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意识提升推动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 [10] - 集团将通过产品策略调整激发各子公司业务潜力 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和业绩护城河 [10]
瑞银集团(UBS)在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于9月4日从10.01%降至9.7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9:18
瑞银集团持股变动 - 瑞银集团在中国平安持股比例从10.01%降至9.78% [1] - 持股变动发生于9月4日 [1] - 信息由香港交易所披露 [1]
BNP PARIBAS SA在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于9月5日从5.40%降至4.9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9:18
持股变动 - 法国巴黎银行在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从5.40%降至4.95% [1] - 持股变动发生于9月5日 [1] - 变动信息由香港交易所于9月10日披露 [1]
保险板块9月10日跌0.4%,中国人寿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7670.97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0 08:37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下跌0.4% 中国人寿领跌0.63% [1] - 上证指数上涨0.13%至3812.22点 深证成指上涨0.38%至12557.68点 [1] - 中国平安成交额最高达17.87亿元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为59.18万手 [1] 个股价格变动 - 中国太保收盘价37.44元下跌0.03% 成交额7.63亿元 [1] - 新华保险收盘价63.23元下跌0.11% 成交额7.33亿元 [1] - 中国平安收盘价57.87元下跌0.22% 成交额17.87亿元 [1] - 中国人保收盘价8.23元下跌0.60% 成交额4.88亿元 [1] - 中国人寿收盘价39.46元下跌0.63% 成交额4.80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7670.97万元 游资净流出6793.64万元 散户净流出877.33万元 [1] - 中国平安获主力净流入6834.03万元占比3.82% 游资净流出3526.92万元 [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入4717.44万元占比6.43% 散户净流出3793.53万元 [2] - 中国人寿主力净流入2542.15万元占比5.29% 游资净流出1185.92万元 [2] - 中国太保主力净流入1563.19万元 游资净流出5976.11万元占比7.83% [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出7985.85万元占比16.37% 游资净流入4819.23万元 [2]
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上市险企个险渠道提质增效成主旋律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35
个险渠道保费收入表现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个险渠道合计保费收入9628.14亿元 同比增长1.01% [1] - 除中国平安外其余四家公司个险保费正增长 中国人寿4044.48亿元增2.64% 太保寿险1373.8亿元增0.9% 新华保险725.26亿元增5.5% 人保寿险354.14亿元增3% [2] -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保费3130.46亿元 同比下降3.3% [2] 新单保费与续期保费结构 - 增长主要依赖续期保费支撑 除新华保险外其余四家长险首年保费均下滑 [2] - 分红险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新单期交保单中分红险占比超50% [2] 代理人队伍规模变化 - 行业代理人规模从2019年912万人峰值降至约200万人 [4] - 上半年中国人寿销售人力59.2万人同比降5.89% 平安寿险34万人持平 人保寿险7.9万人降3.66% 新华保险13.3万人降4.3% [4] - 太保寿险月均营销员18.3万人 期末18.6万人 同比增1.6% [4] 新业务价值与产能提升 - 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17%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21.6% [4]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31亿元增11.69% 中国人寿增9.51% 人保寿险增4.07% [4] - 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9元增12.7% [6] - 新华保险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67万元增74% 月均合格率18.6% 绩优率13.3% [6] 代理人收入与活动量变化 - 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7120元同比下降13.4% [3] - 平安寿险代理人月收入9898元同比下降17.3% [3] 行业转型与政策影响 - 监管部门推行"报行合一"和个险营销体制改革导致渠道深度转型 [1][2] - 产品结构向复杂分红险转型增加销售难度 [2] - "报行合一"实施造成佣金短期下降影响代理人积极性 [2] 公司战略与队伍建设 - 平安寿险构建"基本法、培训、客户经营、产品+服务"四合一体系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6] - 新华保险实施"龙腾凤舞""育英工程"等优增项目 设立专门组织发展部门 [6] - 行业聚焦职业化专业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赋能和优增优育提升产能 [5][7][8] - 太保寿险通过体系化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6]
上市险企银保渠道迈向优质发展之路 从拼费用到拼实力
金融时报· 2025-09-10 07:28
银保渠道保费规模与价值提升 - 五家上市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上半年保费收入2549.97亿元 同比增长46.9% [2] - 具体公司表现:中国人寿724.44亿元(45.7%)、人保寿险531.04亿元(24.1%)、新华保险461.6亿元(65.1%)、太保寿险416.6亿元(82.6%)、中国平安415.97亿元(37.5%) [2] - 银保渠道对总保费贡献率由14.2%提升至19.3% [2] 新业务价值显著增长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1.7% [2] - 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 同比增长168.6% [2] - 长险首年期交保费增速突出:中国人寿112.4%、新华保险150.3%、太保寿险95.6%、人保寿险32.5% [3] 监管政策推动行业变革 - "报行合一"政策规范费用结构和佣金上限 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4] - 2024年银保渠道新单期交保费3686亿元(同比下降12%) 趸交保费3882亿元(同比下降28%) [4] - 手续费标准统一:三年期交9%、五年期交14%、十年期交18%、趸交3% [5] 渠道合作与网点拓展 - 取消银行网点"1+3"合作限制 头部险企合作银行数量显著增加 [6] - 中国人寿合作银行超百家 人保寿险合作近90家 新华保险合作52家银行 [6] - 太保寿险期交举绩网点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 月均举绩网点数增长70.2% [6] 战略调整与能力建设 - 各公司强化产品差异化、服务优化和考核机制改革 [6] - 中国太保推动"四高"队伍建设 聚焦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发展 [7] - 新华保险实施"标杆成长计划" 提升网点产能和队伍数智化能力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银保渠道已成为价值贡献支柱渠道 实现保费与价值双提升 [3] - 银行客户对产品收益性敏感 需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专业性 [7] - 预定利率下调可能影响产品吸引力 需增强客户黏性 [7]
“科技减损+再保补位”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更具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27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积极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挑战 通过技术赋能风险减量和优化再保机制两大核心维度 深度融入国家巨灾治理体系 推动建设更具韧性与抗风险性的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1] 技术赋能风险减量 - 中国人保搭建"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 与中国气象局加强合作 新引入1043个国家级气象站点实况 总量达3213个 新增六项定制化气象服务 [2] - 中国人保创新推出气象"四预"服务 上半年累计发送危险天气提醒超2912万次 在大灾期间发布预警信息近600万条 转移涉灾车辆6246台 开展非车险临灾排查2.3万余次 [2][3] - 中国平安从模型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三方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组建自然灾害实验室和灾害时空数据库 研发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巨灾模型 优化"鹰眼"系统 [3] - 中国太保创新"太保e农险"数智运营服务体系 综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强风险减量管理 上半年风险减量服务触达20.6万户次农户 [4] - 通过风险减量服务举措 中国人保累计为社会减少损失约1.62亿元 大灾对综合赔付率的影响为1个百分点 损失净额为25.1亿元 同比下降38.3% [2] 巨灾保险产品创新 - 中国太保因地制宜开发救助型、创新型、指数型等多种类别巨灾保险 上半年提供巨灾风险保额超6000亿元 上线台风灾因风险累积模型 [4] - 中国平安借助模型定价数据 开展巨灾指数保险、巨灾救助保险、复合型巨灾保险试点 [3] - 中国再保加快推进巨灾保险产品创新落地 深度参与全国21个省市巨灾保险试点 在八成项目中担任首席再保人 在河北、湖北、陕西落地综合巨灾保险项目 [6] 再保险机制优化 - 上市险企通过调整再保合约结构、加强国内外市场协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式 完善"比例+超赔"巨灾保障体系 [5] - 中国人保实施"比例+超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 提高多项合约分保比例 全国农险成数合约分保比例从24.9%提升至25.6% 非水溢额合约排分率提高2.7个百分点 农房合约分保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 [6] - 在超赔保障方面 中国人保将非地震事故保障上限从25亿元提升至30亿元 [6] - 中国再保成立气候风险研究中心 上线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全景展示6种灾因历史风险情况 [6] 再保险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续转费率受市场供需影响出现波动 局部区域与险种费率有所下行 但部分业务费率保持上涨 业务结构与起赔点较为稳定 [7] - 全球多起巨灾事件推高行业损失 对再保市场影响高于上年同期 但行业回报保持较高水平 吸引资本持续进入 [7] - 巨灾事件可能推动国际再保险保障需求增加 对2026年费率走势有正向作用 但北美飓风季不确定性仍存 [7] - 再保险境内业务以"保效益"为核心优化合约条件 境外业务需应对费率波动压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