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峡能源(600905)
icon
搜索文档
三峡能源、盘古智能等在青岛成立海洋发展公司
企查查· 2025-09-26 06:35
公司成立与基本信息 - 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艾青 注册资本约1.49亿人民币(14889万元)[1][2] - 公司登记状态为在营(开业)企业 营业期限自2025年9月25日起无固定期限 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隐珠街道寨子山路1366号[2] - 经营范围涵盖海洋服务 自有资金投资活动 海洋工程设计和模块设计制造服务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储能技术服务及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2] 股东结构与持股比例 -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能源 600905.SH)为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51%[2] - 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9% 为第二大股东[2] -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汉缆股份 002498.SZ)与聊城信发新能源有限公司各持股5%[2] - 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 中建青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持股3% 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盘古智能 301456.SZ)持股2%[2][4] 行业与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海洋服务领域 包括海洋工程设计 模块设计制造及海洋工程相关技术服务[1][2] - 业务延伸至清洁能源领域 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与储能技术服务[2] - 公司股东涵盖央企子公司 上市公司及地方国企 体现跨行业协同布局[1][2][4]
三峡能源等在青岛成立海洋发展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6:17
公司基本信息 - 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艾青,登记状态为开业,注册资本1.4889亿元人民币,企业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行业属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登记机关为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隐珠街道寨子山路1366号 [1][2]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海洋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海洋工程设计和模块设计制造服务、海洋能发电机组销售、海洋环境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以及许可项目如水力发电、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 [2] 股东结构 - 公司由七家股东共同持股,其中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A股正常上市)持股51%,认缴出资额7593万元人民币 [1][2] - 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持股29%,认缴出资额4317万元人民币,聊城信发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5%,认缴出资额744万元人民币,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市管国企)持股5%,认缴出资额744万元人民币 [1][2] -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A股正常上市)持股5%,认缴出资额744万元人民币,中建青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国有控股)持股3%,认缴出资额446万元人民币,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A股正常上市)持股2%,认缴出资额297万元人民币 [1][2]
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数字储能电站验收成功!
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数字储能电站验收 - 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数字储能示范工程于9月24日在内蒙古三峡乌兰察布电站通过验收 容量为50兆瓦/100兆瓦时 标志着数字储能技术从科研迈向规模化工程应用[2] - 项目由三峡科研院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 由46个储能集装箱构成 每个集装箱容量1.075兆瓦/2.15兆瓦时 包含数字能量交换系统等三大核心组件[4] 三峡乌兰察布绿色电站项目概况 - 电站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配套55万千瓦电化学储能 通过"源网储"整体联动示范 缓解电网调节压力并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4] 储能行业发展动态 - 8月储能系统订单达45.7吉瓦时 同比增长超10倍[8] - 新能源平均度电成本较煤电低30% 新型储能等多元技术快速发展[8] - 四部门发布政策涉及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储能技术路线[8]
三峡能源等在青岛成立海洋发展公司 注册资本约1.49亿
新浪财经· 2025-09-26 06:07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1.49亿人民币 [1] - 公司由三峡能源 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汉缆股份 盘古智能共同持股 [1] 经营范围与业务方向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海洋服务 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海洋工程设计和模块设计制造服务 [1] - 法定代表人为艾青 业务聚焦海洋产业发展领域 [1]
中国三峡集团: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 2025-09-25 10:18
核心观点 - 公司从水电开发企业转型为全球清洁能源引领者 通过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防洪 发电 航运 水资源利用 长江生态保护及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 [1] 清洁能源运营 - 建成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体系 包括乌东德 白鹤滩 溪洛渡 向家坝 三峡 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 年发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 [2] - 形成水电为基础 风光并举 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格局 截至2025年6月总装机容量超1.6亿千瓦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6%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球第一 [6] - 实现电化学 光热 压缩空气等成熟储能形式全覆盖 并开展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 年发电量20.67亿千瓦时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63万吨 [5][6] 防洪与水资源管理 - 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水库群累计拦洪70余次 拦蓄洪水超2200亿立方米 成功应对2020年78000立方米每秒洪峰 [2] - 2025年通过优化调度应对华西秋雨 控制出库流量25300立方米每秒 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2] - 2023年累计向下游补水252亿立方米 实施3次专项保灌溉补水调度 保障中下游供水和灌溉需求 [3] 航运与基础设施 - 三峡船闸 三峡升船机 向家坝升船机累计货运量分别超22亿吨 1900万吨 950万吨 保障长江航道畅通 [3] - 在长江大保护中累计投资超1200亿元 建设管网2.4万公里 污水处理规模达430万吨/日 覆盖11个省市 [4] - 智慧"水管家"模式推广至25个城市 其中6城市26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达标 六安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从18.5万吨/日提升至43.5万吨/日 [4]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放流中华鲟等长江珍稀鱼类超2800万尾 迁地保护荷叶铁线蕨等特有植物超2000种 [5] - 开展鱼类栖息地保护 生境修复和物种保护工作 提升长江生态系统多样性 [5] 海上风电与技术创新 - 海上风电国内并网装机超700万千瓦 居全球前列 初步建成从辽宁大连至广东阳江的海上风电走廊 [5] - 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技术 实现离岸最远风电项目(江苏大丰)首批机组并网 [5]
百兆瓦时级!全球首座,完成验收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6:40
项目技术突破 - 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数字储能电站通过验收 标志着数字储能技术从科研攻关迈向规模化工程应用 [1] - 采用毫秒级数字能量交换装置与电池网络智能重构算法 将传统固定串并组合转变为数字化柔性可动态重构电池网络结构 [3] - 由46个容量为1.075兆瓦/2.15兆瓦时的储能集装箱构成 总容量达50兆瓦/100兆瓦时 [3] 系统核心组件 - 包含数字能量交换系统 数字储能集成系统 能量管理与智能运维平台三大核心组件 [3] - 实现毫秒级动态投切 电池组件可迅速接入或退出电网 故障模组快速隔离 [3] - 通过优化策略延长电池簇及整个储能电站循环寿命 利用实时数据匹配智能算法实现精准管控 [3]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明确提出提高新型储能调度适应能力 [3] - 项目为低成本 长寿命数字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3] 项目集成应用 - 项目位于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绿色友好电站 总装机200万千瓦 配套55万千瓦电化学储能 [5] - 通过风光储一体化建设运行 应用智慧联合集控中心 创新电网友好型网源协调机制 [5] - 有效缓解电网灵活性调节压力 提升地区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5]
全球首座,验收成功!
科技日报· 2025-09-25 06:36
项目概况 - 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数字储能示范工程于24日在内蒙古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2号场站通过验收[1] - 项目规模达50兆瓦/100兆瓦时 由46个容量为1.075兆瓦/2.15兆瓦时的储能集装箱构成[1] - 项目由三峡科研院牵头 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1] 技术架构 - 系统包含数字能量交换系统 数字储能集成系统 能量管理与智能运维平台三大核心组件[1] - 采用数字储能技术 标志着该技术从科研攻关迈向规模化工程应用[1] 电站配套 - 项目所在的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绿色友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1] - 配套55万千瓦电化学储能系统[1] - 场站以"源 网 储"整体联动为示范 可缓解电网灵活性调节压力[1] 行业影响 - 项目可提升地区清洁能源消纳水平[1] - 作为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级数字储能电站 代表储能技术工程化重大突破[1]
光伏行业积极信号持续酝酿,新能源ETF(159875)连续3日上涨,成分股TCL中环1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25 02:56
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1.34%,成分股TCL中环涨停,当升科技涨7.50%,恩捷股份涨6.82%,中国宝安与赣锋锂业跟涨 [1] - 新能源ETF(159875)上涨1.27%,冲击三连涨,盘中换手率7.58%,成交额8397.55万元 [1][4] - 新能源ETF近1年净值上涨58.85%,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07%,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连涨涨幅31.31%,月均收益率8.03% [4]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4.56% [4] 资金与规模动态 - 新能源ETF最新规模10.82亿元,近18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2469.57万元 [4] - 1月日均成交额1.25亿元 [6] 成分股权重及涨跌 - 中证新能源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2.78%,包括宁德时代(权重9.72%,涨2.99%)、阳光电源(5.57%,涨1.17%)、隆基绿能(5.18%,涨2.76%)等 [8] - 权重股中赣锋锂业涨4.97%,亿纬锂能涨3.30%,通威股份涨2.48%,中国核电跌0.12%,三峡能源跌0.47% [8]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光伏行业"反内卷"行动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聚焦硅料产能整合与产业链价格监管,政策力度成关键变量 [4] -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中长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升级与市场格局优化成为竞争核心 [4] - 建议关注硅料、玻璃、电池片环节及新技术、主链头部厂商 [4] 细分领域机会 - 2025年上半年光伏抢装驱动产业链量利齐升,独立储能盈利模式完善刺激市场化需求 [5] - 建议关注国内储能及新兴市场板块 [5]
电建新能抢到船票
虎嗅APP· 2025-09-25 00: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电建新能源IPO募集资金90亿元 装机容量21.25GW 但估值环境不及四年前的三峡能源[5][8][9] - 公司通过快速扩张光伏装机容量缩小与三峡能源的规模差距 但受利用小时数和电价政策影响 发电量和收入差距仍显著[18][25][28] - 单位装机资产原值和折旧率与三峡能源接近 但资产规模存在差距 合理估值约为三峡能源的40%[40][43][55] 装机容量对比 - 截至2025年3月末 电建新能控股装机容量21.25GW 其中风电9.9GW 光伏11.36GW[6] - 2021年三峡能源上市时装机容量11.9GW 其中风电6.9GW 光伏4.77GW[6] - 2022年电建新能装机容量9.05GW 仅为三峡能源26.5GW的34.1%[15] - 2024年电建新能装机容量增至21.2GW 相当于三峡能源的44.1%[18] 装机结构变化 - 2022-2024年电建新能风电装机增长37% 光伏增长505% 总装机增长134%[20][21] - 光伏对总装机容量增长的贡献率达77.8%[22] - 同期三峡能源风电占比60% 比电建新能高13.3个百分点[27] 发电量表现 - 2024年电建新能发电量255亿千瓦时 相当于三峡能源的35.7%[23] - 2022-2024年风电发电量增长14% 光伏增长361% 总发电量增长155%[25] - 光伏发电量贡献率78.1% 与装机格局一致[25] 利用小时数差异 - 2024年三峡能源风电利用小时2343小时 光伏1330小时[25] - 电建新能风电利用小时2028小时 光伏1388小时[26] - 三峡能源风电利用小时比电建新能高315小时[27] 收入与电价 - 2024年电建新能售电收入97.5亿元 仅为三峡能源的33.5%[31] - 风电上网电价0.42元/千瓦时 比三峡能源低0.033元[33] - 光伏上网电价0.32元/千瓦时 比三峡能源低0.047元[33] - 每瓦装机收入:风电比三峡能源低19.5% 光伏低26.3%[36] 资产与折旧 - 单位装机资产原值:电建新能4.62元/瓦 三峡能源4.96元/瓦 行业中位数5.53元/瓦[40] - 2024年机器设备折旧率:电建新能5.65% 三峡能源5.56%[41] - 机器设备账面值:电建新能625亿元 为三峡能源1685亿元的37%[46] 在建工程与扩张 - 截至2025年3月末电建新能在建工程307亿元 相当于原值的33%[52] - 三峡能源在建工程692亿元 相当于原值的31%[52] - 2023年电建新能在建工程相当于原值的52% 体现追赶力度[54] 估值评估 - 合理估值约为三峡能源的40% 约480亿元[55] - 若市场反响热烈 市值可能超过600亿元[55] - 中国电建持有不低于60%股权 价值290-360亿元 相当于当前市值的30%-37%[55]
三峡能源:未开展充电桩业务
格隆汇· 2025-09-24 09:18
公司业务澄清 - 三峡能源明确表示未开展充电桩业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