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600673)

搜索文档
综合板块8月26日涨1.13%,综艺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4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6 08:36
市场表现 - 综合板块整体上涨1.13%,领涨股综艺股份收报6.25元,涨幅2.97% [1] - 上证指数下跌0.39%至3868.38点,深证成指上涨0.26%至12473.17点 [1] - 板块成交活跃度分化明显,漳州发展成交127.07万手(9.34亿元),东阳光成交113.75万手(23.82亿元) [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列个股包括综艺股份(+2.97%)、三木集团(+2.43%)、漳州发展(+2.20%) [1] - 跌幅最大个股为特力A(代码000025)下跌0.71%至18.08元,粤桂股份下跌0.54%至12.87元 [2] - 上海三毛与南京新百在两表中重复出现,分别上涨0.30%和0.34% [1][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43亿元,游资净流入1604.87万元,散户净流入1.27亿元 [2] - 南京新百获主力净流入1936.89万元(占比5.38%),但遭散户净流出2411.66万元 [3] - 天宸股份主力净流出992.33万元(占比-16.91%),散户净流入819.28万元(占比13.96%) [3] 成交特征 - 东阳光成交额达23.82亿元居首,亚泰集团成交量137.56万手居首 [1] - 资金博弈明显:漳州发展主力净流入1385万元但游资净流出3843万元 [3] - 小市值股表现分化,红棉股份主力仅净流入1.54万元但游资净流出814万元 [3]
东阳光药抗纤维化新药临床数据亮相国际峰会
中证网· 2025-08-25 02:40
核心观点 - 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1类新药伊非尼酮(HEC585)在I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优势和安全性 具备"Best-in-class"潜力 并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显示其国际化潜力 [1][2][3] - 伊非尼酮是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原研新药 其适应症还可拓展至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和乙肝肝纤维化等多个领域 极具海外授权价值 [1][2][3] - 东阳光药坚持"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双轨并进的国际化战略 已有68个药品在欧美获批上市 4个创新药开展国际临床 2个获FDA孤儿药认定 公司通过BD实现价值最大化 2024年11月与英国Apollo公司就HEC88473达成近10亿美元授权合作 [3][4] 产品特点与临床数据 - 伊非尼酮具备多靶点、多通路的独特作用机制 通过协同抑制TNF-α与TGF-β1释放、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形成广泛的抗纤维化网络 临床前数据表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IC50优于吡非尼酮200-500倍 [1] - II期临床试验纳入224例IPF患者 伊非尼酮200mg组在治疗24周后 患者FVC较基线仅下降3.3mL 相比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P<0.1) 延缓肺功能下降比例高达96% 远优于对照组吡非尼酮的47% [2] - 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及吡非尼酮组相当 皮肤光敏等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吡非尼酮组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具备一日一次给药高依从性的特点 [2] 市场前景与公司战略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高致死性罕见病 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3年 目前全球仅有两款药物获批 临床需求远未满足 [2] - 公司已有68个药品在欧美获批上市 2022年成功在美国挑战原研药专利并胜诉 2023年递交甘精胰岛素美国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该品种的企业 [3] - 伊非尼酮已成为公司下一个BD出海的重磅候选药物 有望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全球商业化进程 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药管线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本价值 [4]
关注AI4S芯片、智算中心,助力材料研发范式革命
国盛证券· 2025-08-24 09:4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核心观点 - 基础化工板块迎来配置机遇 经历持续调整后板块指数从最高9565 18点降至最低3876 11点 累计下调59 5% 但近期呈现反弹态势 2024年7月11日至8月22日基础化工指数累计涨幅12 6% 石油石化指数累计涨幅5 6%[1] - 机构持仓比例显著下降 主动型基金持仓从2021Q3的6 69%降至2025Q2的3 72% 指数型基金持仓从2021Q3的2 26%降至2025Q2的0 37%[1] - 行业供给端收缩迹象明显 2025Q1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增速回落至负值-7 3% 固定资产增速于2024Q1开始拐头回落[1] - AI for Science(AI4S)正在引领材料研发范式革命 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等原子级计算工具占超算总机时消耗超50%(2020年数据)[2] - 存算一体架构芯片突破传统计算瓶颈 芯培森研发的非冯诺依曼架构APU芯片相较传统CPU/GPU算力提升1-2个数量级 能耗降低2-3个数量级 已获30余家单位使用[2] - AI4S在药物和化工材料领域加速渗透 2025Q1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 总金额369 29亿美元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3] - AI可替代传统人工药物研发流程 在靶点识别 化合物筛选 晶型预测等方面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3] - 材料领域多赛道开启AI范式渗透 包括钙钛矿 固态电池 半导体材料 合金材料 隔热材料等行业 AI4S服务商正与下游龙头以合资形式加速新材料产业化[3] 重点公司分析 - 道技术通过子公司赫曦(80%权益)建设AI4S智算中心 建议关注[2] - 看好AI4S领域硬件及数据优势企业:晶泰控股 志特新材[3] - 关注AI硬件及上游材料供应商:东材科术 圣泉集团(PCB覆铜板高频高速树脂 电子布 铜箔) 东阳光(氟化液/电容器/液冷板一站式供应商)[3] - 重点标的财务预测:东阳光2025E EPS 0 47元 对应PE 40 74倍 晶泰控股2027E EPS 0 02元 卫星化学2025E EPS 2 20元 对应PE 9 06倍[7] 行业走势 - 基础化工板块相对沪深300表现出显著超额收益 图表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期间基础化工指数最高涨幅接近50%[5]
东阳光药伊非尼酮II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关键数据亮相2025第九届美国IPF峰会
智通财经· 2025-08-22 10:38
公司动态 - 东阳光药在第九届特发性肺纤维化峰会上首次公开披露抗纤维化创新药伊非尼酮(HEC585)的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 [1] - 伊非尼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IPF原研新药 同时可拓展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乙肝肝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疾病适应症 [1] - 药物通过同时抑制TNF-α及TGF-β1释放并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形成广泛的抗纤维化网络治疗机制 [1] - 多靶点强效抑制与多通路网络调控的创新机制使伊非尼酮具有Best in Class潜力 已在美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2] - II期临床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及阳性药物开放平行对照设计 270例受试者按2:2:2:1:2比例分组 实际入组224例 [2] - 疗效数据显示伊非尼酮200mg组较基线仅下降3.3mL 相比较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 延缓下降比例达96% 远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 [2] - 安全性方面200mg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及吡非尼酮组相近 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吡非尼酮组 [3] - 药物具有较长半衰期 可实现每日一次给药 服用次数少且剂量更低 提高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 [3] - 伊非尼酮是国内IPF治疗领域唯一与吡非尼酮完成初步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疗效更优的创新药物 [6] 行业背景 -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致命性罕见病 患者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3年 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4] - 2015-2022年中国IPF患病人数由21.7万人增长至26.4万人 复合年增长率2.8% 预计2025年将达到28.36万人 [4] - 全球IPF患病人数2015-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3.0% 预计2025年将达到180万人 [4] - 肺移植是终末期IPF患者唯一根治手段 但仅极少数患者能获益 [4] - 全球范围内仅获批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款药物 但疗效十分有限 [4] - IPF新药开发难度大 近年多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药都以失败告终 包括Ziritaxestat和Pamrevlumab等 [4] - 全球范围内有10余款针对IPF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靶点各异 仅3款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 [6] 竞争格局 - 全球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的IPF在研药物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的BMS-986278、勃林格殷格翰的BI1015550以及东阳光药的伊非尼酮 [6] - 伊非尼酮是国内IPF治疗领域唯一与吡非尼酮完成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疗效更优的创新药物 [6]
东阳光药(06887)伊非尼酮II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关键数据亮相2025第九届美国IPF峰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0:18
公司动态 - 东阳光药在第九届特发性肺纤维化峰会上首次公开披露在研抗纤维化创新药伊非尼酮(HEC585)的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 [1] - 伊非尼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IPF原研新药 可拓展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乙肝肝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疾病 [1] - 药物通过同时抑制TNF-α及TGF-β1释放并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抑制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进展 并通过NR4A1、BMP2等靶点调节PI3K-AKT、MAPK和Hippo信号通路形成广泛抗纤维化网络 [1] - 多靶点强效抑制与多通路网络调控的创新机制使伊非尼酮具有Best in Class潜力 已在美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2] - II期临床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及阳性药物开放平行对照设计 270例受试者按2:2:2:1:2比例随机分配至四个剂量组(100/200/400mg QD)、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 实际入组224例 [2] - 疗效终点包括%FVC较基线变化、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圣乔治呼吸问卷和6分钟步行测试等指标 [2] - 200mg剂量组在用药24周时FVC较基线仅下降3.3 mL 相比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 具有统计学意义(P<0.1) 延缓下降比例达96% 远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 [2] - 试验整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200mg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相近 药物相关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吡非尼酮组 [3] - 较长半衰期支持每日一次给药 服用次数少且剂量更低 便于中老年患者服用并提高长期服药依从性 [3] - 伊非尼酮是国内IPF治疗领域唯一与吡非尼酮完成初步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疗效更优的创新药物 [6] 行业背景 -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致命性罕见病 患者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3年 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4] - 2015-2022年中国IPF患病人数由21.7万人增长至26.4万人 复合年增长率2.8% 预计2025年将达到28.36万人 [4] - 2015-2022年全球IPF患病人数复合年增长率3.0% 预计2025年将达到180万人 [4] - 肺移植是终末期IPF患者的唯一根治手段 但仅极少数患者能获益 [4] - 全球仅批准两款IPF治疗药物:吡非尼酮(每日服药3次)和尼达尼布(每日服药2次) 但疗效十分有限 [4] - IPF新药开发难度大 近年多款曾被寄予厚望的IPF新药都以失败告终 包括Ziritaxestat和Pamrevlumab等 [4] - 全球范围内有10余款针对IPF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靶点各异 仅3款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 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的BMS-986278、勃林格殷格翰的BI 1015550以及东阳光药的伊非尼酮 [6]
东阳光药港股连跌5日创新低
中国经济网· 2025-08-22 08:46
股价表现 - 港股收报49.00港元 跌幅4.39% 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 盘中最低价48.36港元创上市以来新低 [1] - 上市首日收报59.90港元 涨幅4.17% 盘中最高价62.30港元 涨幅8.35% [1] 上市情况 - 通过吸收合并港股上市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实现整体上市 为首单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案例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0.19亿元 同比下降37% [1] - 2024年经营利润3.81亿元 同比下降78.4% [1] - 2024年期内利润2480万元 同比下降97.55% [1]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8.14亿元、63.86亿元、40.19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分别为29.22亿元、50.77亿元、30.59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利润分别为-7.93亿元、17.66亿元、3.81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14.16亿元、10.14亿元、2480万元 [1]
从“破局者”到“掌舵者”,东阳光鲜虫草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8-22 07:11
核心观点 - 公司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为全球生态繁育冬虫夏草开创者 标志着在冬虫夏草生态繁育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1] - 公司通过18年科研投入与全产业链创新 突破冬虫夏草生态繁育技术瓶颈 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 推动行业供给侧历史性突破 [1][3][5] - 公司以技术革新树立品质标杆 通过专利加工技术提升营养留存率 严格质量检测构建产品护城河 连续5年全球生态虫草销量第一 [6][8] - 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 通过品牌营销 渠道布局和国际合作加速海外扩张 成为推动东方滋补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9][10][12][14] 科研突破与产能建设 - 累计投入40多亿元资金与260余名科研人员攻克生态繁育技术 突破菌种培养 昆虫侵染和大规模成草等核心瓶颈 [3] - 运用智能生态科技和大数据分析高度还原高原生长环境 使产品在菌种 化学成分和滋补作用上与野生冬虫夏草高度一致 [3] - 建成近40万平方米生态繁育基地 年产量达60吨以上 实现365天全天候供应 打破行业野生资源依赖 [5] - 获批建立全国唯一冬虫夏草国家重点实验室 奠定技术权威性 [3] 品质管理与产品创新 - 自主研发FD宇航冻干和智能生态保鲜技术 在采挖后12小时内快速锁住2.7倍以上SOD活力 营养留存率大幅提升 [6] - 通过10余项质量检测确保产品0添加 0掺假 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标准限度 [6] - 开发鲜虫草 冻干草 萃鲜等系列产品 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8] - 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有机认证等多项权威资质 [8] 市场地位与品牌建设 - 冬虫夏草市场规模超700亿元 公司以生态繁育技术解决行业供给短缺与品质参差问题 [6] - 签约明星代言人并冠名《天赐的声音》等5档热门综艺 品牌广告触达量超百亿次 [9][10] - 在150多个城市核心商圈开设350余家品牌门店 高频触达养生消费人群 [12] - 通过冠名CBA球队 赞助马拉松和高尔夫活动推动"滋补+运动"跨界融合 [1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形成琴澳协同产业链布局 [12] - 亮相博鳌亚洲论坛 中阿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 举办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高峰论坛 [12] - 筹备海外旗舰店 加速品牌出海进程 [12] - 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推动出口波动增长 [9]
东阳光在韶关成立化工新材料新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3:57
公司动态 - 东阳光新成立全资子公司韶关市东阳光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聚焦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销售和研发 同时涵盖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1] - 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胡来文担任 通过股权穿透显示为东阳光全资控股 [1] 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新设子公司强化在电子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 延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1] - 新设立实体位于韶关市 与母公司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完善电子材料产业地理分布 [1]
东阳光在韶关成立化工新材料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25
公司新设子公司 - 东阳光在广东省韶关市新设全资子公司韶关市东阳光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胡来文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覆盖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销售 研发及自有资金投资活动 [1] 业务布局 - 新公司业务聚焦电子专用材料领域 涵盖制造 销售及研发环节 [1] - 公司通过新设子公司强化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 [1] - 东阳光通过全资持股方式保持对新公司的完全控制权 [1]
东阳光涨2.12%,成交额1.6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87.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上涨2.12%至18.75元/股 成交1.63亿元 换手率0.29% 总市值564.2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87.25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6.48% 大单卖出占比22.74% [1] - 年内累计上涨66.0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涨10.10%/37.67%/94.50% [1] - 年内2次登龙虎榜 最近1月15日净卖出6217.52万元 买入总额2.23亿元占比16.09%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4.67万户 较上期减少19.19% 人均流通股64328股增加23.75%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博时汇兴回报混合基金持股4591.69万股 较上期减少617.39万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重要机构持仓方 [2]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1.24亿元 同比增长18.48% [2] - 归母净利润数据未在原文披露具体数值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95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7.83亿元 [2] 公司基础信息 - 注册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成立于1996年10月24日 上市于1993年9月17日 [1] - 主营业务涵盖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等领域 [1] - 申万行业分类为综合Ⅱ-综合Ⅲ 概念板块包括液冷/PVDF/超级电容/人形机器人/IDC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