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阳光(600673)
icon
搜索文档
氟化工概念股走低,东阳光跌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2:07
行业表现 - 氟化工概念股整体走低 [1] - 鲁西化工、巨化股份、多氟多等公司跟跌 [1] 个股表现 - 东阳光跌幅超过4% [1]
氟化工概念股走低,东阳光跌超5%
新浪财经· 2025-09-12 01:57
氟化工概念股市场表现 - 氟化工概念股整体走低 [1] - 东阳光股价下跌超过5% [1] - 鲁西化工、巨化股份、多氟多等公司股价跟随下跌 [1]
突发,豪掷280亿,字节的“房东”被卖:行业史上最贵
36氪· 2025-09-11 23:56
并购交易概述 - 东阳光集团联合东阳光及地方国资以280亿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100%股权[3] - 收购主体为宜昌东数三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由东阳光集团主导并联合宜都国投等地方资本共同设立[3] - 东阳光集团在宜昌深耕24年 累计投资240亿元 在液冷材料和超级电容领域具有技术壁垒[3] 并购战略动因 - 双方资源互补:东阳光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和湖北宜昌具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两地电价较东部低30% 秦淮数据在环首都及长三角拥有成熟数据中心集群[4] - 规划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形成纵贯南北的一体化算力网络[4] - 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 构建绿电-硬件-算力-AI数字生态闭环[4] 秦淮数据业务概况 - 成立于2015年的中立第三方基础设施运营商 提供服务器托管、能源传输和IT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5] - 在中国运营环首都、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 并通过Bridge Data Centres布局东南亚市场[5] - 首创"前店后厂"模式 将客户置于核心城市而数据中心放在成本洼地[5] - 截至2024年二季度 已投运及在建IT总容量达1640MW 超大规模业务占比99%[6] 客户集中度与资本历程 - 字节跳动为最核心客户 2022年收入占比达86.3%[7] - 超大客户模式推动公司5年内完成上市(2020年)[8] - 2015年获网宿科技10亿元投资 2019年贝恩资本以5.7亿美元战略投资创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10] - 2020年以13.5美元/ADS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当日市值超50亿美元[10] - 2023年8月贝恩资本以228亿元将其私有化退市[11] 基础设施投资与行业地位 - 2018年投资60亿元建设怀来官厅湖产业基地 形成4个数据中心"同城四点"布局 占据当地90%服务器上架量[12] - 2022年启动山西灵丘太行山基地 规划容量超500MW 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数据中心园区[12] - 据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 秦淮数据在行业排名第二 仅次于万国数据[12] 核心竞争优势 - 超大规模集群布局 单栋数据中心平均容量30MW 是行业平均水平2.5倍[13] - 绿色运营能力突出 连续三年平均PUE稳定在1.21-1.22 显著低于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1.57的平均水平[13] - 深度参与张家口绿电交易机制 累计消纳绿电4.402亿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4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13] 行业发展阶段 - 萌芽期(2000-2009年):市场规模不足百亿 服务金融和电信企业为主[14] - 规模化发展期(2010-2017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催生算力需求 行业年均增速27%[14] - 集约化扩张期(2018-2021年):云计算推动超大规模建设 年复合增速26%-28%[14] - 智算转型期(2022年至今):AI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进入AIDC新阶段[14] 技术变革趋势 - 生成式AI推动单机柜功率从传统10kW跃升至30kW以上[14] - 液冷技术从可选变为标配 东阳光冷板式方案改造成本较低[14] - 秦淮数据在马来西亚部署预置板式液冷模块 已实现约100MW容量稳定运行[14] - 异构计算成为主流 CPU+GPU+DPU架构普及[15] - 算力资源池化技术将资源利用率从30%提升至80%[15] - 边缘数据中心2025年增速较快 支撑低延迟场景[15] 未来行业展望 - 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转型 宜昌零碳算力中心计划使PUE降至1.05以下[17] - "东数西算"政策促进算力网络协同 西部枢纽节点承接东部后台加工任务[17] - AI与IDC深度融合 开发定制化智算解决方案[17] - 2023-202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保持25%以上年均增速 智能算力占比从2024年38%提升至2028年65%[17]
东阳光集团与贝恩投资举行秦淮数据中国收购签约仪式 公司供图
搜狐财经· 2025-09-11 22:2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文本信息极度残缺且不连贯,无法识别出任何关于公司、行业、事件或数据的有效信息,因此无法完成新闻关键要点的总结。
东阳光集团领投秦淮数据 制造业龙头布局算力基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2:15
收购交易概述 - 东阳光集团联合上市公司东阳光及其他投资人组成买方团 拟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100%股权[1][2] - 秦淮数据中国是第三方超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运营商 在集约发展 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 总体规模指数全国排名第二[1][2] - 交易通过东阳光与关联方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 东数一号通过全资孙公司执行收购[2] 财务及业务表现 - 秦淮数据中国2024年实现营收60.48亿元 净利润13.09亿元 2025年前5个月实现营收26.08亿元 净利润7.45亿元[2] - 交易作价280亿元反映资产价值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竞购方包括多家产业资本 互联网企业和地方国资平台[2] 战略转型布局 - 收购是东阳光集团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工程 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步骤[1] - 集团产业版图横跨电子新材料 生物医药和健康养生三大产业 拥有东阳光和东阳光药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3] - 2025年2月联合智元机器人成立光谷东智公司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3月与中际旭创布局液冷科技[3] 协同效应分析 - 电算协同方面可依托广东韶关 内蒙古乌兰察布 湖北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储备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4] - 区域布局上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与环首都经济圈数据中心形成算力互补 构建纵贯南北的一体化算力网络[4] - 技术整合方面将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等液冷核心材料技术与秦淮数据业务融合 打造行业首个液冷和下游需求深度捆绑体系[4][5] - 产品研发协同通过超级电容 积层箔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技术与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技术路线互补 联合开展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研发[5] - 需求协同上秦淮数据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设计建造和运营服务 满足算法训练对高密度算力的弹性需求[5] 战略意义 - 收购将提升数据资产自主可控能力 推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一跃[3][6] - 致力于建设"绿电-硬件-算力-AI-运营"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打造服务人工智能的超大规模绿色智慧算力中心[1] - 企业发展战略与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双碳"目标和数字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6]
秦淮数据总裁汪冬宁: 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
证券时报· 2025-09-11 22:07
行业并购交易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迎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由深圳市东阳光实业牵头的银团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全部业务[1] - 收购方包括保险投资机构与地方政府基金 交易于9月10日正式达成协议[1] - 东阳光股价在交易公布后大涨 盘中涨幅超过8% 收盘涨幅4.66%至25.17元/股 总市值达758亿元[3] 公司业务规模 - 秦淮数据在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梯队 总体规模指数全国排名第二[2] - 公司形成覆盖环首都 长三角 粤港澳及西北地区的超大规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基地集群[3] - 截至2024年末在中国区域运营和建设中IT总容量超900MW 拥有超30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3]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97亿元 同比增长53% 调整后EBITDA为16.30亿元 同比增长56.9%[2]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48亿元 净利润13.09亿元[3] - 2024年前5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 净利润7.45亿元[3] - 截至2024年5月末中国区总资产218.71亿元 净资产95.04亿元[3] 运营指标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球已运营及在建数据中心共35座 IT总容量945MW[2] - 投运容量达730MW 环比新增91MW 上架容量585MW 环比新增48MW[2] - 中国区已签约容量中合同期10年及以上客户占比超过90% 运营中数据中心上架率达93%[3] 行业地位 - 根据中国信通院报告 秦淮数据在集约发展 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2] - 公司是"东数西算"节点投运规模最大的AIDC集群之一[1] - 2020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 成为国内第三家赴美上市的IDC供应商[2] 战略发展 - 交易将推动双方在设备 能源 解决方案与运维等领域形成互补 打造高效低碳的新一代AIDC基础设施[1] - 未来将围绕"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深度布局 从电算结合 模块化 AI运维等多维度突破创新[1] - 计划向以AIDC为核心的AI全产业链拓展业务 释放协同价值[1]
东阳光集团领投秦淮数据制造业龙头布局算力基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20:17
交易概述 - 东阳光集团联合东阳光及其他投资人组成买方团 拟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 [1] - 收购主体为东阳光与东阳光集团共同增资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增资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 [1] - 东数一号将通过全资孙公司实施收购 并引入其他投资方筹措资金 [2]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秦淮数据中国2024年营收60.48亿元 净利润13.09亿元 [2] - 2025年前5个月营收26.08亿元 净利润7.45亿元 [2] 行业地位 - 秦淮数据中国在集约发展、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位居行业第一 [2] - 总体规模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二 [2] - 为第三方超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运营商 [1] 战略意义 - 收购是公司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服务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举措 [1] - 推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重要一步 [3] - 提升数据资产自主可控能力 [6] 产业协同规划 - 区域布局协同:依托广东韶关、内蒙古乌兰察布、湖北宜昌基地的清洁能源储备 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 [4] - 共建"南中北三核"算力布局 与环首都经济圈数据中心形成互补 [4] - 技术协同:将氟化冷却液、冷板组件等液冷材料技术与数据中心业务深度融合 [4] - 打造行业首个液冷和下游需求大规模深度捆绑体系 [4] - 产品协同:电子元器件技术与高功率AI服务器技术路线形成互补 [5] - 联合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 [5] - 需求协同: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 [5] - 满足机器人算法训练对高密度算力的弹性需求 [5] 生态建设目标 - 打造"绿电-硬件-算力-AI-运营"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1] - 建设服务人工智能的超大规模绿色智慧算力中心 [1] - 构建"液冷材料—设备—智算中心"全栈解决方案 [4] 公司背景 - 东阳光集团成立于1997年 产业涵盖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养生三大领域 [2] - 拥有东阳光和东阳光药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 [2] - 位列民营企业500强和2024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34位 [2] 近期战略布局 - 2025年2月联合智元机器人成立光谷东智公司 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3] - 2025年3月与中际旭创携手布局液冷科技 [3]
秦淮数据总裁汪冬宁: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
证券时报· 2025-09-11 17:55
行业并购交易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迎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由深圳市东阳光实业牵头的银团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全部业务 [1] - 收购方涵盖保险投资机构与地方政府基金 交易于9月10日晚间通过东阳光(600673)公告正式披露 [1] - 秦淮数据总裁表示交易将推动双方在设备 能源 解决方案与运维等领域形成互补 共同打造高效低碳的新一代AIDC基础设施 [1] 公司业务规模 - 秦淮数据在国内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梯队 总体规模指数全国排名第二 [2] - 截至2024年末在中国区域已运营和建设中IT总容量超900MW 拥有超30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3] - 已形成覆盖环首都 长三角 粤港澳 中卫及庆阳等西北地区的超大规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基地集群 [3]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97亿元同比增长53% 调整后EBITDA为16.30亿元同比增长56.9% 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60.5% [2]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0.48亿元 净利润13.09亿元 今年前5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 净利润7.45亿元 [3] - 截至2024年5月末总资产218.71亿元 净资产95.04亿元 [3] 运营指标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球已运营及在建数据中心共35座 IT总容量945MW 其中投运容量达730MW [2] - 中国区运营中数据中心上架率达到93% 已签约容量中合同期10年及以上客户占比超过90% [3] - 在集约发展 国际布局和绿色低碳三项分指数上均位居行业第一 [2] 战略发展 - 公司致力于提升电力向算力高效转化 已成为"东数西算"节点投运规模最大的AIDC集群之一 [1] - 未来将围绕"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深度布局 从电算结合 模块化 AI运维等多维度突破创新 [1] - 通过与东阳光整合 将向以AIDC为核心的AI全产业链拓展业务 释放协同价值 [1] 市场反应 - 交易公告后东阳光股价盘中大涨超过8% 截至收盘涨幅4.66%报25.17元/股 总市值涨至758亿元 [4]
东阳光集团斥资280亿元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08
行业并购交易 - 东阳光集团牵头银团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经营主体 标志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2][5] - 交易为秦淮数据注入产业端稀缺资源 在AI革命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阶段获得强劲发展新动能 [2] - 收购是东阳光集团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 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关键一步 [2] 战略协同与业务整合 - 双方在绿色低碳领域形成资源互补与战略协同 驱动"算电协同"新模式构建 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定义新范式 [2] - 秦淮数据冷却技术与东阳光液冷材料、精密制造积淀结合 显著提升算力基础设施能效水平 [2] - 整合双方液冷材料、AIDC领域及清洁能源资源 构建"绿电-硬件-技术-算力-人工智能-运营"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 [3] - 依托上下游优势资源向以AIDC为核心的AI全产业链拓展业务 释放多元协同价值 [2]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中心行业进入资本整合深化期 未来并购逻辑转向"区位价值+客户黏性+能效水平"综合评估 [1]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中小厂商生存空间压缩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特征显著 [1] - 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算力基础设施 市场需求持续快速扩容 行业增长前景广阔 [4] - 液冷、AI芯片等细分领域成为增长主力 液冷已成为高功率数据中心散热核心解决方案 [4][6] 政策与技术方向 - 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鼓励液冷等高效制冷散热技术应用 [4] - 需严控无序扩张 新建项目必须满足严格能耗标准 避免只追求高功率密度而忽略散热 [6] - 秦淮数据联合生态伙伴启动冷板液冷系统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规范行业标准立项 加速标准化进程 [6]
280亿!金发科技供应商,化工新材料龙头跨界液冷最大并购
DT新材料· 2025-09-11 16:04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与关联方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5亿元 其中公司出资35亿元 关联方出资40亿元 [2] - 东数一号拟以280亿元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主体100%股权 创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并购纪录 [2]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 高端铝箔 化工新材料 能源材料 液冷科技 具身智能六大板块 [5] - 2024年营收121.99亿元 同比增长12.40%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48% 净利润增幅达170.57% [7] -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与制冷剂 铝箔与电子材料 电容器等领域龙头企业 并掌握多种电池材料量产技术 [5] 液冷技术协同优势 - 收购核心逻辑围绕液冷技术与材料展开战略布局 构建从材料到算力的"全栈液冷生态" [4] - 公司在浸没式冷却液领域涵盖氢氟醚 全氟聚醚 氢氟烯烃等材料体系 具备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7] - 氟化冷却液具有高绝缘性 不燃性与优良热稳定性 是液冷数据中心关键环节 [7] - 全球氟化冷却液主要份额由3M 索尔维 旭硝子和科慕等国际巨头掌握 3M因环保法规退出生产 [8] - 国内新宙邦 巨化股份 永和股份 永太科技等企业已有氟化液产能布局 [8] 算力需求与业务协同 - 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对高密度算力有强需求 湖北工厂具备年产300台机器人能力 [8] - 智能机器人业务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锚定客户" 收购可满足内部算力需求并支撑技术迭代 [8][14] - 公司在韶关 乌兰察布和宜昌等地拥有清洁能源资产 可直接支撑数据中心低碳运行 [8] - 液冷技术可将数据中心PUE值降低至1.2以下 优于风冷模式 符合国家PUE不高于1.3要求 [13] 液冷市场前景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2.6亿美元 同比增长98.3% [14] - 预计至2029年复合增速达46.8% 市场规模超过160亿美元 [14] - 冷板液冷占据超过95%市场份额 浸没式液冷和喷淋液冷正在探索突破 [14] - 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机架热设计功耗达130至140kW 传统风冷已难以支撑 [9] - 液冷板组件主要由AVC 双鸿 Cooler Master Boyd等主导 大陆厂商参与代工 [10] 产业链整合价值 - 公司氟化冷却液 冷板组件材料工艺与秦淮数据运营结合 提供完整液冷解决方案 [9] - 从材料到系统纵向整合形成"液冷材料—部件—系统—应用"闭环生态 [9][14] - 此次并购树立液冷赛道新范式 揭示材料企业向数字经济转型路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