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

搜索文档
英矽智能4年亏43亿 E轮融资1.23亿美元竞品将国内上市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23:17
上市进展与监管反馈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摩根士丹利 中金公司与广发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3] - 证监会就境外上市备案提出反馈意见 要求说明2025年4月股权转让原因及定价依据 E轮融资涉及国资背景股东的管理程序履行情况[1] - 需明确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主体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领域 并提供依据[2] - 需解释前次备案完成后未能完成境外发行上市的具体原因[3] 财务表现与现金流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5.91亿美元 按汇率折算约43.14亿元人民币[4][5] - 同期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从471.3万美元增至8583.4万美元[4] - 2024年末负债净额6.64亿美元 流动负债净额6.73亿美元[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持续 最近三年现金及等价物从2.08亿元降至1.26亿元[5] - 2025年3月末账面现金1.58亿美元 但流动负债总额达8.6亿美元[5] 研发投入与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7818万/9734万/9190万美元 占营收比例从259%降至107.1%[5] - 超90%营收依赖前五大客户[5] 融资历程与资金补充 - 完成11轮融资 E轮融资1.23亿美元超额完成 投资方包括浦东创投 华平投资 奥博资本等机构[6][7][9][11] - 历史融资包括:C轮2.55亿美元(2021年) D轮6000万美元(2022年6月) D+轮3500万美元(2022年8月)[8][9][11] - 早期融资包含种子轮 A轮1000万美元(2017年) B轮3700万美元(2019年)[7][11] 核心产品与竞争格局 - 主要临床阶段候选药物6款 核心产品ISM001-055(Rentosertib)为TNIK抑制剂 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13] - ISM001-055已完成IIa期临床试验 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即将进入三期临床[13] - 在IPF治疗领域面临6家国内企业竞争 包括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 众生药业 泽璟制药等[13][14] - 竞争产品涵盖吡非尼酮仿制药(已上市)和尼达尼布仿制药(预计2026年上市)[13] - 新药ISM8969(NLRP3抑制剂)完成IND-enabling研究 计划第四季度提交临床申请[15] 业务模式与技术平台 - 公司为AI驱动生物科技企业 自主开发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3] - 平台已产生20项临床或IND阶段资产 3项授权予国际制药公司 交易总额超20亿美元[3] - 技术应用扩展至先进材料 农业 营养产品及兽医药物领域[3]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临床管线推进 AI模型开发及实验室扩展[3]
东阳光药抗纤维化新药临床数据亮相国际峰会
中证网· 2025-08-25 02:40
核心观点 - 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1类新药伊非尼酮(HEC585)在II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优势和安全性 具备"Best-in-class"潜力 并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显示其国际化潜力 [1][2][3] - 伊非尼酮是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原研新药 其适应症还可拓展至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和乙肝肝纤维化等多个领域 极具海外授权价值 [1][2][3] - 东阳光药坚持"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双轨并进的国际化战略 已有68个药品在欧美获批上市 4个创新药开展国际临床 2个获FDA孤儿药认定 公司通过BD实现价值最大化 2024年11月与英国Apollo公司就HEC88473达成近10亿美元授权合作 [3][4] 产品特点与临床数据 - 伊非尼酮具备多靶点、多通路的独特作用机制 通过协同抑制TNF-α与TGF-β1释放、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形成广泛的抗纤维化网络 临床前数据表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IC50优于吡非尼酮200-500倍 [1] - II期临床试验纳入224例IPF患者 伊非尼酮200mg组在治疗24周后 患者FVC较基线仅下降3.3mL 相比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P<0.1) 延缓肺功能下降比例高达96% 远优于对照组吡非尼酮的47% [2] - 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及吡非尼酮组相当 皮肤光敏等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吡非尼酮组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具备一日一次给药高依从性的特点 [2] 市场前景与公司战略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高致死性罕见病 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3年 目前全球仅有两款药物获批 临床需求远未满足 [2] - 公司已有68个药品在欧美获批上市 2022年成功在美国挑战原研药专利并胜诉 2023年递交甘精胰岛素美国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该品种的企业 [3] - 伊非尼酮已成为公司下一个BD出海的重磅候选药物 有望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全球商业化进程 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药管线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本价值 [4]
东阳光药伊非尼酮II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关键数据亮相2025第九届美国IPF峰会
智通财经· 2025-08-22 10:38
公司动态 - 东阳光药在第九届特发性肺纤维化峰会上首次公开披露抗纤维化创新药伊非尼酮(HEC585)的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 [1] - 伊非尼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IPF原研新药 同时可拓展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乙肝肝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疾病适应症 [1] - 药物通过同时抑制TNF-α及TGF-β1释放并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形成广泛的抗纤维化网络治疗机制 [1] - 多靶点强效抑制与多通路网络调控的创新机制使伊非尼酮具有Best in Class潜力 已在美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2] - II期临床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及阳性药物开放平行对照设计 270例受试者按2:2:2:1:2比例分组 实际入组224例 [2] - 疗效数据显示伊非尼酮200mg组较基线仅下降3.3mL 相比较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 延缓下降比例达96% 远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 [2] - 安全性方面200mg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及吡非尼酮组相近 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吡非尼酮组 [3] - 药物具有较长半衰期 可实现每日一次给药 服用次数少且剂量更低 提高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 [3] - 伊非尼酮是国内IPF治疗领域唯一与吡非尼酮完成初步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疗效更优的创新药物 [6] 行业背景 -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致命性罕见病 患者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3年 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4] - 2015-2022年中国IPF患病人数由21.7万人增长至26.4万人 复合年增长率2.8% 预计2025年将达到28.36万人 [4] - 全球IPF患病人数2015-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3.0% 预计2025年将达到180万人 [4] - 肺移植是终末期IPF患者唯一根治手段 但仅极少数患者能获益 [4] - 全球范围内仅获批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款药物 但疗效十分有限 [4] - IPF新药开发难度大 近年多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药都以失败告终 包括Ziritaxestat和Pamrevlumab等 [4] - 全球范围内有10余款针对IPF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靶点各异 仅3款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 [6] 竞争格局 - 全球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的IPF在研药物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的BMS-986278、勃林格殷格翰的BI1015550以及东阳光药的伊非尼酮 [6] - 伊非尼酮是国内IPF治疗领域唯一与吡非尼酮完成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疗效更优的创新药物 [6]
人福医药新药获批抢食18亿市场 招商局集团入主锚定年营收270亿
长江商报· 2025-08-06 23:56
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研发1类新药HW241045片获临床试验批准 瞄准18.7亿元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市场[1][2] - 控股股东重组落地 招商局集团正式入主并持有23.70%表决权股份[1][4] - 2025年计划实现营收270亿元以上 综合毛利率提升至45%[1][5]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HW241045片为全球首创靶点药物 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目前全球无同靶点药物上市[2] - 国内现有治疗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2024年销售额合计18.7亿元 其中尼达尼布12亿元 吡非尼酮6.7亿元[2] - 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2300万元 若成功上市可能成为公司继麻醉药、神经系统用药后的重磅产品[2] 研发投入与专利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16.30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6.41%[3] - 累计申请专利449项 新增授权专利101项 拥有授权专利822项 其中发明专利407项 海外授权专利74项[3] - 在研项目超过500个 包括60多个1、2类新药 涵盖治疗用生物制品、神经系统用药等多个领域[3] 控股股东变更 - 控股股东由当代科技变更为招商生命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4] - 变更源于2024年9月当代科技破产重整 招商局集团作为重整投资人于2025年4月获法院批准[4] - 招商局集团拥有丰富医药资源及医疗健康投资经验 有望强化公司湖北医药工业龙头地位[4] 财务表现与战略规划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1.37亿元 净利润5.40亿元 同比增长11.09%[5] - 通过"归核聚焦"战略剥离非核心资产 包括出售武汉康乐药业和湖北人福成田药业股权[5] - 资产负债率由年初44.49%降至年末43.32% 现金分红总额7.67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57.69%[6] 市场定位与发展目标 - 公司持续巩固麻醉药、神经系统用药核心品类 强化市场营销与技术升级[5] - 海外子公司累计获得230多个FDA批准的ANDA文号 专利覆盖欧美日俄澳等地区[3] - 计划2025年加速向行业龙头迈进 重点布局国际化战略[1][5]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关于HW241045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6 00:10
药物研发进展 - 全资子公司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HW241045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同意开展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1] - 该药品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 剂型为片剂 申请事项为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 [1] - 需在完成临床研究后向国家药监局递交试验数据及相关资料以申报生产上市 [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范围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 目前仅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两种药物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2] - 2024年度尼达尼布全国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2亿元 吡非尼酮全国销售额约为人民币6.7亿元 [2] 研发投入情况 - 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2300万元 [2]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关于HW241045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18:00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获得HW241045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 - HW241045片为化学药品1类新药,剂型为片剂,拟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适应症 [1] - 国家药监局于2025年5月21日受理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并于近期批准 [1] 市场潜力分析 - 全球范围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目前仅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两种药物获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2] - 2024年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分别达12亿元和6.7亿元 [2] - 创新药研发中心在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2300万元 [2] 后续开发计划 - 公司将按照药品注册法规要求启动HW241045片的临床研究工作 [2] - 完成临床研究后,将向国家药监局递交试验数据及相关资料以申报生产上市 [2]
人福医药: 人福医药关于HW241045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16:10
药物研发进展 - 人福医药全资子公司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HW241045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1] - 该药品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1类 剂型为片剂 申请事项为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 [1] - 创新药研发中心需启动临床研究 完成后向国家药监局申报生产上市 [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范围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 目前仅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两种药物批准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2] - 2024年度尼达尼布全国销售额约12亿元人民币 吡非尼酮全国销售额约6.7亿元人民币 [2] 研发投入情况 - 创新药研发中心在该项目上累计研发投入约2300万元人民币 [2]
人福医药(600079.SH):HW241045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格隆汇APP· 2025-08-05 08:05
药物研发进展 - 全资子公司武汉人福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获得HW241045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HW241045片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1] -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1] - 全球范围内仅有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两种药物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1]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科技日报· 2025-06-30 23:44
肺纤维化疾病现状 - 肺纤维化被喻为"不死的癌症",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仅能延缓纤维化进程及降低并发症风险[1] - 肺纤维化分为特发性(病因不明)和继发性(有明确诱因)两大类,新冠后涌现的感染相关性肺纤维化属于后者[2] - 患者早期症状隐匿,后期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活动后呼吸困难,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呼吸困难[2] - 近40%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疾病晚期即使吸氧也常感到难以缓解的憋气和呼吸困难[3] 现有治疗手段局限性 - 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常见治疗药物,但只能维持稳定无法逆转纤维化,长期服用成本昂贵且有副作用[5] - 肺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但供体短缺和术后并发症大大限制了其应用[5] - 传统干细胞疗法存在肺栓塞、免疫排斥风险,且干细胞保存运输困难,给药精准性不足[6] 外泌体雾化疗法创新点 - 选择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内含上千种蛋白质、mRNA和miRNA[5] - 雾化给药使1-5微米颗粒直达肺泡,局部药物浓度比静脉注射高3-5倍[6] - 外泌体表面CXCR4受体可靶向富集于肺纤维化病灶,增强治疗精准性[5] - 动物实验显示治疗组小鼠生存率由20%提升至80%[6] 临床试验进展 - I期临床试验纳入24名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设计[7] - 联合治疗组(药物+外泌体)肺功能和呼吸健康状态显著改善[7] - 2例肺炎引起的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显著好转,纤维化进程逆转[7] 未来发展挑战 - 需开展更大样本的II期、III期临床试验全面验证临床有效性[8] - 外泌体成分复杂,传统药物监管体系评价面临困难[8] - 干细胞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外泌体雾化治疗需谨慎评估免疫反应风险[8]
IPF稀缺用药叠加ADC联用预期,东阳光药(01558)有望创造BD新奇迹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08:15
公司股价表现 - 东阳光药股价自4月9日持续拉升,5月26日盘中触及15.54港元高点,区间最大涨幅达80.70%,创近5年新高 [1] - 市场认可公司创新加速及未来重磅BD交易潜力 [1] 公司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超过100款在研药物,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 [1] - 重点在研药物伊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体外活性是吡非尼酮的200-500倍,体内药效作用为吡非尼酮的40倍,安全窗高于上市药物 [2] - 伊非尼酮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中美I期临床完成,II期中期数据显示"重磅炸弹"潜力,目前推进至临床III期 [2]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市场现状 - 全球IPF患者约300万人,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1] - 全球仅两款获批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IPF新药开发难度大,2014年后多项临床研究失败 [2] - IPF治疗药物全球市场规模超40亿美元,礼来近期以7.86亿美元与Mediar Therapeutics达成IPF新药II期临床合作 [2] 伊非尼酮的扩展潜力 - 除IPF外,伊非尼酮正在进行间质性肺纤维化(PF-ILD)的II期临床招募,临床前数据显示显著抗炎作用 [3] - 伊非尼酮展现出与ADC类药物联用潜力,可降低ADC类药物引发的间质性肺炎(ILD)风险(如DS-8201的ILD发生率高达15%) [4] - 三生制药的HER2 ADC产品DB-1303可能与伊非尼酮联用,双方已有克立福替尼合作基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