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600036)
icon
搜索文档
招商银行(600036):业绩增速转正 价值银行优势巩固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2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699.69亿元同比降1.72% 归母净利润749.30亿元同比增0.25% [1] - 净利息收入1060.85亿元同比增1.57% 净手续费收入376.02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1.89% [2] - 其他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同比降12.88% 成为营收主要拖累项 [2] 业务结构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127.97亿元同比增11.9% 代理理财/基金/信托收入分别增26.3%/14.4%/46.9% [2] - 银行卡手续费因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同比降16.37% [2] - 对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7.89% 零售贷款仅增0.92% [4] 息差表现 - 2025H1净利息收益率1.88%同比收窄12bp Q2单季NIM1.86%环比降5bp [3] - 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1.26%同比优化34bp 贷款平均收益率3.45%同比降57bp [3] - 活期存款占比49.72%较2024年降0.62个百分点 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 [3] 资产负债 - 总资产12.66万亿元较年初增4.16% 贷款总额7.12万亿元较年初增3.31% [4] - 客户存款9.42万亿元较年初增3.58% 活期存款Q2环比降0.4% [4] 客户与战略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16.03万亿元较年初增7.39% 金葵花及以上客户563.23万户增7.57% [5] - 获批筹建招银投资 增强股权投资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能力 [5]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93%较年初降2bp 拨备覆盖率410.93%环比升0.9pct [6] - 公司贷款不良率0.93%较年初降13bp 房地产业不良率降至4.56% [6] - 零售贷款不良率1.03%较年初升7bp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保持0.46%低位 [6]
招商银行(600036):业绩增速转正,价值银行优势巩固
华创证券· 2025-08-31 08:12
投资评级 - 招商银行投资评级为"推荐"且维持该评级 目标价为52.9元 [2][8] 核心观点 - 业绩增速转正 2025H1归母净利润749.30亿元同比增长0.25% 较一季度同比-2.1%明显改善 [2] - 财富管理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27.97亿元同比增长11.9% [7] - 价值银行优势巩固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达16.0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9% [7] - 资产质量总体稳健 不良贷款率0.93%较年初下降2bp 拨备覆盖率410.93%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2][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699.69亿元同比-1.72% 净利息收入1060.85亿元同比增长1.57% [2][7]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6.02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1.89% 其他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同比下降12.88% [7] -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0.52% 成本管控有效 [7] - ROAA和ROAE保持较高水平 2025E净利润增速预测调整为0.7% [8] 息差与资产负债结构 - 2025H1净利息收益率(NIM)为1.88% 同比收窄12bp Q2单季NIM为1.86%环比下降5bp [7] - 负债端成本优势巩固 H1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降至1.26%同比优化34bp [7] - 资产端收益率承压 H1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降至3.45%同比下降57bp [7] - 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 H1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为49.72%较2024年全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7] 业务发展 - 资产端信贷投放由对公驱动 总资产12.6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16% 贷款总额7.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1% [7] - 对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89% 零售贷款较年初增长0.92% [7] - 客户存款总额9.4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8% [7] - 综合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获批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招银投资) [7] 资产质量 - 不良生成保持稳定 母行口径25H1年化不良生成率为0.98%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7] - 对公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公司贷款不良率0.93%较年初大幅下降13bp [7] - 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降至4.56%较年初下降18bp [7] - 零售贷款不良率1.03%较年初上升7bp 但零售贷款不良净生成环比下降10bp至1.65% [7] 估值预测 - 当前股价对应2025E PB 0.97X 给予2025年目标PB 1.2X [8] - 调整2025E/2026E/2027E净利润增速至0.7%/1.4%/4.9% [8] - 2025E每股盈利5.86元 2025E市盈率7.32倍 [9]
“红包群”扩大!超20家上市银行预告中期分红,7位新成员加入
券商中国· 2025-08-31 07:39
银行股中期分红实施概况 - 至少21家A股上市银行将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 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参与 [2] - 17家银行已披露分红方案 7家为上市以来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包括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等 [2] - 国有大行领衔分红 六大行合计现金分红总额达2046.57亿元 [2] 国有大行分红方案 - 工商银行分红总额503.96亿元 为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最高 每10股派发1.414元 [2] -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均公布中期分红方案 [2] 股份制银行分红动态 - 5家股份行确认实施中期分红 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2] - 招商银行首次启动中期分红 分红比例35% 拟分红金额262.26亿元 [2] - 中信银行中期现金分红104.6亿元 分红比例30.7% 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2] 城商行分红进展 - 十余家城商行宣布中期分红 包括上海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等 [3] - 江苏银行及南京银行拟实施中期分红 后续将推进具体方案 [3] - 常熟银行分红4.97亿元 每股派0.15元 分红比例25.27% [4] - 宁波银行每10股派3元 总额19.81亿元 分红比例13.41% [4] - 长沙银行每10股派2元 合计派现8.04亿元 [4] 行业政策与经营背景 - 中期分红是落实新"国九条"及证监会要求的具体措施 旨在增强投资者信心和稳定股价 [5] - 银行需平衡股东利益与长期发展 2025年面临息差缩窄及盈利下滑压力 [5] - 二季度银行业息差降幅收窄 资产质量平稳 业绩增速改善 预计趋势延续 [6] - 银行板块经历净资产重估过程 估值修复至1倍净资产前仍有修复空间 [6]
招商银行(600036):营收盈利增速改善,零售业务贡献增强
光大证券· 2025-08-31 06:32
投资评级 - 维持招商银行"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42.89元对应2025年PB估值0.94倍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0亿元 同比下降1.7% 归母净利润749亿元 同比小幅增长0.3%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85% 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2] - 营收和PPOP降幅较一季度均收窄1.4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 [3]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 增速较一季度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 非息收入同比下降6.7%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分析 - 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占比56.6% 税前利润占比58.5% 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1.1和1.4个百分点 [3] - 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同比下降0.7% 批发金融业务营收同比下降5.9% [3] - 财富管理手续费同比增长11.9% 主要受代销理财、基金等业务提振 [8] - 零售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9%至2.16亿户 零售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增长4.9%至6107万户 [8] - 零售客户总资产(AUM)较上年末增长7.4%至16万亿元 [8] 资产负债结构 - 生息资产同比增速9.2% 贷款同比增速5.5% 较一季度末分别提升1.5和0.9个百分点 [4] - 二季度单季贷款减少89亿元 主要因压降票据类资产685亿元 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分别增加400亿元和196亿元 [4] - 对公贷款投向相对均衡 制造业占比23.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1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14.7% [5] - 房地产贷款较年初下降2.2% 零售信贷中住房按揭、消费贷款、小微贷款分别增加209亿元、201亿元和182亿元 信用卡余额减少234亿元 [5] - 存款占比提升至86.5% 零售存款同比增长11.8% 对公存款同比增长6.4% 零售存款占总存款45.1% [6] - 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50.3% 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 [6] 息差表现 - 上半年净息差1.88% 较一季度收窄3个基点 二季度单季净息差1.86% 较一季度下降5个基点 [7] - 二季度单季生息资产收益率3.08% 较一季度下降13个基点 贷款收益率3.38% 较一季度下降15个基点 [7] - 二季度单季计息负债成本率1.31% 较一季度下降8个基点 存款成本率1.23% 较一季度下降6个基点 [7] 资产质量 - 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0.93% 较一季度末下降1个基点 较年初下降2个基点 [9] - 上半年新生成不良贷款327亿元 同比增加7.5亿元 不良贷款生成率0.98% 同比下降4个基点 [9] - 对公贷款不良生成额22亿元 同比减少33亿元 零售贷款不良生成额107亿元 同比增加43亿元 [9] - 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198亿元 同比略减2.6亿元 [9] - 拨备覆盖率410.9% 较一季度末提升0.9个百分点 拨贷比3.83% 较一季度末微降1个基点 [9] 资本充足率 - 二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 一级资本充足率17.07% 资本充足率18.56% 分别较一季度末下降86、36和50个基点 [10] - 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速9.5% 较一季度末提升5.4个百分点 [10]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EPS预测为6.05元、6.33元、6.64元 [10][1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406.93亿元 同比增长0.9% 归母净利润1525.56亿元 同比增长2.8% [11] - 预计2025年ROE为13.91% 2026年进一步降至13.29% [11]
招商银行(600036):信贷投放提速 夯实财富优势
新浪财经· 2025-08-31 06:3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3%,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PPOP同比下降2.6%,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升2.3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业绩呈现边际改善趋势 [1] - 上半年年化ROE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至13.85%,ROA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2% [2] 资产负债与息差 - 6月末总资产同比增长9.4%,贷款总额增长5.5%,存款总额增长8.5%,增速较3月末分别变化+0.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净息差为1.86%,环比下降5个基点,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13个基点至3.08%,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8个基点至1.31% [2] - 第二季度新增贷款结构中对公贷款占比116%,零售贷款占比23%,票据融资压降39% [2] 非利息收入 - 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6.7%,降幅较第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其中其他非利息收入降幅收窄9.3个百分点至下降12.9% [3] -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1.9%,代销理财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26.3%,代理信托收入同比增长46.9% [3] - 代理保险收入32.1亿元同比下降18.8%,中间业务收入降幅收窄至下降1.9% [3] 资产质量 - 6月末不良贷款率0.93%,较3月末下降1个基点,拨备覆盖率411%,上升1个百分点 [4] - 对公贷款不良率较2024年末下降13个基点至0.93%,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7个基点至1.03%,主要受小微贷款和消费贷质量波动影响 [4] - 第二季度年化不良生成率0.69%,环比上升8个基点,年化信用成本0.66%,同比下降8个基点 [4] 估值与评级 - 预测2025年EPS为5.72元,BVPS为45.38元,A股和H股对应PB分别为0.87倍和0.89倍 [5] - 给予A股2025年目标PB 1.22倍对应目标价55.36元,H股目标PB 1.12倍对应目标价54.53港元 [5] - 近五年A股PB均值为1.29倍,H股为1.28倍 [5]
上海多家银行宣布调整房贷利率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01:13
政策调整内容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发布房地产政策优化通知 包括调减住房限购 优化住房公积金 优化个人住房信贷以及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等政策 自8月26日起施行[1] -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 具体利率水平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要求 结合银行经营状况和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2] -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延续2024年10月通知 对部分第二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触发常态化调整 加点值高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以上的可申请调整[2] 银行执行情况 - 至少23家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优化公告 包括国有大行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1] - 银行提供客户自主申请和银行主动调整两种解决方案 大部分银行自9月1日起接受借款人查询和申请[3] - 上海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将于9月5日对符合条件的浮动利率贷款主动进行调整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采用两种方式并行[3] 利率计算与影响 - 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计算公式为: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平均利率减去该利率对应季度内各月5年期以上LPR的算术平均值[2] - 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8月20日最新一期5年期以上LPR为3.5%[2] - 上海存量房贷利率为3.45%的二套房贷款最低可申请降低至3.36% 降幅为9个基点[3] 市场机制分析 - 银行获得自主定价权 可根据自身经营和客户风险状况确定具体利率 有助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3] - 利率调整不溯及既往 新约定的加点值不低于上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基点[2][3]
13只万亿股,4只“深圳造”
第一财经· 2025-08-30 15:14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现状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3家上市公司 包括7家"国字号"企业和6家地方国企、民企或混合所有制企业[3] - 工商银行以24597亿元市值位居榜首 农业银行(23882亿元)和贵州茅台(18591亿元)分列二三位[5] - 宁德时代市值14085亿元位列第八 较年初11713亿元增长20%[5] - 招商银行(10856亿元)、工业富联(10690亿元)、中国人寿(10391亿元)、中国平安(10266亿元)和比亚迪(10038亿元)组成万亿市值梯队后段[5] 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深圳拥有425家A股上市公司 总市值10.39万亿元 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和第二位[6] - 深圳境外上市公司达159家 居全国第三 另有4家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6] - 加上H股市值5.47万亿港元的腾讯控股 深圳成为除北京外万亿市值企业最多的城市[4]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分析 - 工业富联8月末收盘涨停 总市值达10700亿元 上市7年来首次突破万亿关口[8] - 7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20% 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58% 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38.61%[8] - 二季度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 AI服务器营收增长超60% 受益于全球云服务商AI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开支扩张[8] 比亚迪业绩与市值表现 - 比亚迪总市值10038亿元 位居A股第13名 于2024年6月10日成为国内首家市值破万亿的汽车企业[8] - 2024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30.41万辆和427.21万辆 营收7771.02亿元 净利润402.54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712.8亿元首次超越特斯拉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10] - 2025年前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45.5万辆(同比增长25.71%) 累计销量249.02万辆(同比增长27.35%)[9] 金融企业业绩表现 - 招商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1699.69亿元(同比下降1.72%)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49.30亿元(同比增长0.25%)[10]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净利润680.47亿元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10] - 腾讯控股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 净利润556.3亿元(同比增长17%) 增值服务收入914亿元(增长16%) 广告收入358亿元(增长20%)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55亿元(增长10%)[10] 华为未上市体量评估 - 华为2025年上半年营收4270.39亿元 净利润371.95亿元 研发投入969.50亿元(占营收22.7%)[11] - 总资产1.25万亿元 总负债7121亿元 资产负债率56.9%[11] - 研究机构认为若上市 比照小米集团1.38万亿港元市值 有望跻身万亿市值企业阵容[11] 深圳产业生态优势 - 金融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4710.5亿元(增长4.2%) 占GDP比重约12.8% 平安和招行早于2007年和2020年就突破万亿市值[13] - 2024年以来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14]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每平方公里密度12家居全国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15] - 拥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15] 政策与产业链支持 - "链主"企业(华为、腾讯等)带动形成完善产业链 吸引中小企业聚集并相互成就[16] - 2023年9月推出《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条政策措施[16] - 2025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系列行动计划 目标到2027年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17]
260万银行人,半年平均薪酬“曝光”,5家月薪超4.5万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2:41
行业薪酬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260万员工平均薪酬为18.1万元,人均月薪3.02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1300元(月薪增加214元)[1][2] - 股份制银行与东部城商行薪酬水平行业领先,国有大行因员工基数大且基层网点多导致平均薪酬较低[2] - 行业呈现薪酬分化态势,约半数银行涨薪、半数降薪,与2024年上半年整体降薪5300元形成对比[1] 高薪酬银行具体数据 - 招商银行以5.05万元人均月薪居首,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700元[2][3] - 南京银行(4.82万元)、宁波银行(4.54万元)、兴业银行(4.54万元)、北京银行(4.52万元)人均月薪均超4.5万元[1][2] - 宁波银行月薪同比增幅最大(增加4100元),南京银行(增加1700元)和北京银行(增加2300元)涨幅显著[3] 国有银行薪酬特点 - 六大国有银行员工总数183.79万人,占行业总人数70%[5] - 农业银行(2.52万元)和邮储银行(2.49万元)月薪垫底,工商银行(2.63万元)、建设银行(2.62万元)处于行业中下游[5] - 国有大行明确薪酬资源向基层倾斜,农业银行56.6%网点在县域并配置专项薪酬资源,工商银行同步推行基层激励政策[5] 方法论说明 - 薪酬计算采用"期工资总额=支付给职工现金+期末应付薪酬-期初应付薪酬"公式,员工数按上年末统计[4] - 上半年薪酬数据可能包含年终奖金,且合并报表数据与员工实收工资存在差异[4]
260万银行人,半年平均薪酬“曝光”,5家月薪超4.5万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12:39
行业薪酬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约260万员工平均薪酬为18.1万元,人均月薪3.02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1300元(月薪增214元)[2][4][5] - 股份制银行及东部城商行薪酬水平行业领先,国有大行因员工基数大、网点下沉导致平均薪酬较低[5] - 行业呈现薪酬分化态势,约半数银行涨薪、半数降薪,与2024年上半年整体降薪5300元形成对比[2][4] 高薪酬银行梯队 - 招商银行以5.05万元人均月薪居首,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700元[5][6] - 南京银行(4.82万元)、宁波银行(4.54万元)、兴业银行(4.54万元)、北京银行(4.52万元)人均月薪均超4.5万元[3][5][6] - 中信银行(4.40万元)、浙商银行(4.18万元)等10家银行人均月薪超过4万元[5] 国有银行薪酬情况 - 六大国有银行人均月薪区间为2.49-2.82万元,邮储银行最低(2.49万元),中国银行最高(2.82万元)[7][8] - 工商银行(2.63万元)、建设银行(2.62万元)、农业银行(2.52万元)月薪同比均增长900元[7][8] - 交通银行月薪同比下降200元至2.75万元,邮储银行同比下降1100元[8] 薪酬变动显著机构 - 宁波银行月薪同比增幅最大(增加4100元至4.54万元),南京银行(增1700元)、北京银行(增2300元)涨幅居前[5][6] - 浙商银行月薪降幅最大(减少5600元至4.18万元),江苏银行(减4700元)、沪农商行(减6300元)降幅显著[6] - 国有行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实现900元月薪增长,邮储银行降幅最大(1100元)[8] 薪酬政策导向 - 国有大行推行薪酬资源向基层倾斜策略,农业银行56.6%网点位于县域并配置专项薪酬资源[10][11] - 工商银行明确加强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以激活各级机构经营活力[11] - 行业薪酬计算包含年终奖及福利待遇,实际到手工资可能与统计值存在差异[9]
13只万亿股,4只“深圳造”
第一财经· 2025-08-30 10:54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现状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3家上市公司 包括7家国字号企业和6家地方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 [1] - 工商银行以24597亿元市值位居榜首 农业银行23882亿元紧随其后 贵州茅台18592亿元位列第三 [3] - 宁德时代市值14085亿元排名第八 招商银行10857亿元第九 工业富联10690亿元第十 [3] 深圳万亿市值企业格局 - 深圳拥有4家A股万亿市值企业:招商银行(10857亿元) 中国平安(10267亿元) 工业富联(10690亿元) 比亚迪(10039亿元) [1][3] - 加上H股上市的腾讯控股(54700亿港元) 深圳成为除北京外万亿市值企业最多的城市 [2] - 工业富联8月末市值首破万亿 7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20% 上半年营收3608亿元同比增长35.6% 净利润121亿元增长38.6% [5] 重点企业业绩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营收3713亿元 首次超越特斯拉 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招商银行上半年营收1699.7亿元 净利润749.3亿元同比增长0.25% [7] - 中国平安上半年营运利润777.3亿元同比增长3.7% 新业务价值223.4亿元大增39.8% [7] - 腾讯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 净利润556.3亿元增长17% 广告收入358亿元增长20% [7] 深圳产业生态与上市资源 - 深圳A股上市公司425家市值10.39万亿元 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 境外上市公司159家居全国第三 [4] - 金融业2024年增加值4710.5亿元占GDP比重12.8% 与北京上海并列金融城市第一梯队 [9]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密度全国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11] - 2024年以来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募资93.92亿元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10] 龙头企业与产业链协同 - 华为上半年营收4270亿元 净利润372亿元 研发投入970亿元占营收22.7% [8] - 比亚迪2024年汽车产销430万/427万辆 营收7771亿元 净利润403亿元 2025年前7月销量249万辆增长27.4% [6] - 链主企业如华为腾讯带动中小企业集聚 形成完善产业链生态 推动企业上市和市值增长 [11]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深圳2023年推出20条措施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12] - 计划到2027年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 独角兽企业80家 聚焦人工智能终端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12]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