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巴巴(09988)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聚焦阿里云栖大会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IDC)、半导体制造、AI芯片、企业级软件[1][2][3] * 公司核心为阿里巴巴及其云业务阿里云 其他提及公司包括世纪互联、万国数据(GDS)、数据港、奥飞数据、中联数据、中金数据、华为、寒武纪、海光、百度(昆仑芯)、阿里巴巴(平头哥)、中芯国际(SMIC)、Oracle、NVIDIA、OpenAI、Anthropic[1][3][8][9][12][13][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资本支出与增长预期 * 阿里云未来三年资本支出计划为3800亿元人民币 但该数字有上调空间[1][3] * 阿里云业务2025年及2026年增速预计约为30% 且有潜力进一步提升[1][3] * 公司提出“十年十倍”产能扩展计划 以2022年底总IPC产能约2.25 GW为基准 目标到2032年达到13-15 GW 年新增需求约1-2 GW[1][7] * 阿里云自身现金流充足且近期有融资 能支撑资本开支 但承载集团大部分算力与AI投入 需集团其他业务收入综合支持[16]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品与技术发布 * 阿里巴巴发布Queen Max模型 是千问家族中最大、token量最多的模型 在全球开源模型中规模最大 国内市场份额领先[1][5] * 国内AI模型货币化主要依赖云服务 主流收费模式是按token用量计费(即API调用次数) 每百万次调用费用仅几分钱人民币或美金[14][15] * 自研AI芯片(如百度昆仑、阿里平头哥)在内部特定工作流下性能可能与进口GPU相当甚至更优 但因无需考虑通用性 在外部通用场景下仍有差距[19] 核心观点与论据:估值与市场地位 * 对阿里云估值采用SOTP方法 给出200元估值 云业务存在重估空间[1][6] * 目前给予阿里云5倍PS估值 低于海外同行十几倍水平 需求和供给端均显示上涨潜力[1][6] * 阿里云利润率较低约8%-9% 短期内预计维持 中长期有望提升至10%以上 但与海外市场20%-30%利润率仍有显著差距[14] * 阿里云海外业务增长迅速 过去四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未来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14] 核心观点与论据: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 国内Foundry产能有限 中芯国际7纳米节点产能当前每月约一两万片 其中一半需分配给华为手机芯片[12] * 2025年所有国产AI芯片总额约80亿元人民币 与阿里一年一两千亿人民币的AI服务花费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主要供货仍依赖进口芯片[12] *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 阿里巴巴平头哥和百度昆仑芯片自2025年1月起无法由台积电和三星生产 库存有限 长期看或将转移至中芯国际等本地Foundry 但至少需一两年时间[13] * 2025年华为预计生产80-90万个GPU 中国总共生产近百万个 同期NVIDIA预计生产520万个GPU 以数量计中外比例约1:5 但性能比约1:4 总体算力比约1:20[17] * 中芯国际7纳米产能预计从2025年初1万片/月提升至年底2万片/月 2026年达4万片/月 后年可能翻倍至8万片/月 但当前良率仅约30%[17] * 国产AI芯片(如中芯国际版本)功耗比台积电版本高 同等算力下功耗增加约30% 多卡连接可提升性能但会增加成本和耗电[18]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未来分布 * 未来国产GPU和ASIC市场将由华为和寒武纪主导 预计占据七到八成份额 海光产品主要供应国企或国家机关[18] * 百度昆仑芯片正转向中芯国际开发下一代晶面 预计2027年才能看到国产ASIC大规模应用[18] * 国产AI芯片在全球竞争力方面面临挑战 因其效率较低、功耗较高、成本较高[18] 核心观点与论据:对产业链的影响 * 阿里投入强度如从三年扩展至十年 对上游IDC供应商是重大利好 建议关注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GDS) 它们是阿里重要供应商 在存量和增量上占重要份额 且在乌兰察布等地区有优势布局[8] * A股市场中相关公司(如数据港)在增长能力和估值方面缺乏竞争力 开发能力已大幅削减 无力参与大型项目 相对较好标的可考虑奥飞数据 亦可关注未上市但潜力大的公司如中联数据和中金数据[9] * AI技术发展对企业级软件市场形成压力 短期内AI将占据大量软件预算 “AI吃掉软件” 简单的AI Talk应用可能被大模型取代 商业化面临挑战[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token使用量每两三个月就会翻倍 需求持续增加并加速[2] * 预计到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用量将增加10倍[2] * 以Oracle为例 其计划在美国进行4.5G瓦特基建投资 每G瓦特需花费约20亿美元(相当于140亿人民币)[12]
AIDC投资机会展望:算力需求持续加码,重视技术迭代契机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云计算基础设施、液冷散热技术、电源技术[1][2][5] * **公司**:OpenAI、微软、英伟达、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麦格米特、欧陆通、金盘科技[1][2][3][5][6][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算力需求激增与IDC超预期建设** * OpenAI与微软合作建设G1瓦级数据中心 OpenAI计划部署至少10GW英伟达系统 单GW算力成本约500亿美元 10GW项目总投资规模或达5,000亿美元[1][2]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 并计划在2032年前将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提升至现有水平的10倍[5] * 国内云厂商(腾讯、阿里、百度)通过发行票据融资 字节跳动申请约100多亿美元贷款 均用于扩张基础设施和新建应用领域[6] * **液冷散热技术迭代与市场空间** * 英伟达微通道冷板技术(MLCP)通过微米级流道和高度集成化设计 实现更高效散热 其单价是普通水冷板的3~5倍 预计2026年下半年在Ruby GPU中导入[7][8][9] * 微软开发了类似原理的微流体冷却技术 散热效率比现有方案高3倍 可降低芯片温升60%~70%[7] * 液冷环节预计将带来700亿市场空间 技术将从高成本的微通道向经济实用的静默式及混合式解决方案演进[3][13] * **电源技术变革与投资机会** * 电源侧HVDC和PSU环节预计将分别带来150亿及200亿市场空间[3] * 高压直流(HVDC)备用电源系统将逐步取代传统UPS系统(北美约80%仍用UPS)[3][16] * 电源技术向800伏HVDC系统、集成化方案(如赛特卡尔方案)以及固态变压器(SST)等终局方案发展[17][18] * **内资企业出海与受益标的**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及新技术发展将推动内资企业加快出海步伐 有望在2026年实现初步海外订单 2027年加速放量[1][4] * 麦格米特、欧陆通等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将显著受益[3][19] * 金盘科技等前端变压器产品迭代受益企业将直接受益[3][19] 其他重要内容 * **技术路径细节**:GB200主要采用风液混合方案 GB300开始使用全液冷解决方案(以单向冷板为主) 双向冷板(使用R1,134A制冷剂)技术更成熟且热效率高 有望应用于Ruby系列[10][11] * **合作与全球扩张**: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阿里云在巴西、欧洲(法国、荷兰)、墨西哥、亚太(日韩)等地扩建数据中心[5] * 腾讯确立国际化战略 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输出全球化技术方案[6]
阿里云栖大会观展反馈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国产算力 AI硬件 数据中心 光模块 液冷技术 交换芯片 铜连接技术[1][2][4][6][11][15][17][21][25][26] * 公司包括阿里 华为 寒武纪 中兴 字节跳动 世纪互联 万国数据 海光 腾讯 华峰 锐捷网络 华工 光迅 旭创 新易盛 天孚 泰晨光 沃尔核材 兆龙互联 华丰科技[1][2][4][5][6][7][8][9][13][15][22][23][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国产算力商业闭环于2024年10月形成并强化 受益于豆包模型接近GPT-4能力及华为910C 寒武纪芯片突破[1][2][3][21] * 国内推理和应用端需求显著增长 2025年5月字节跳动token消耗量超Google 4月数据 第三方IDC企业世纪互联上架率达历史高位 二季度租赁价格触底回升[1][4] * 阿里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到2032年将达2022年10倍 约40-50GW 每年新增6-7GW[1][4] * 国产AI硬件生态迅速发展 中兴发布凌云SKY UP交换芯片 字节跳动或将推出相应芯片[1][6] * 阿里 华为 海光公开互联协议如A Link UB协议 促进GPU和交换芯片企业集成 实现高效互联互通[1][5][8][9] * 阿里Alink系统实现小于150纳秒PTP低延迟 单柜PB级带宽 采用AI原生协议并开源[1][10] * 2023年超20家企业声称能生产800G激光模块 2025年液冷需求显著增加 冷板 快捷头 CDO管路 冷却液等环节众多企业参与[2][11][26] * 阿里Cube 5.0数据中心设计强调快速交付90天左右 兼容风冷和液冷 电压等级提升至400伏甚至800伏 锂电备电比例2025年达38.5% 全生命周期TCO成本降低约10%[2][16][17] * 国产算力盈利能力改善 华峰 锐捷网络 华工 光迅等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明显提升[2][22] * 超节点技术成为国内算力机柜重要形态 阿里 华为 中兴推出超节点解决方案 腾讯计划推出 实现与NVL72相当甚至更强能力[13] * 铜连接在短距场景具性价比和功耗优势 阿里NCC互联方案由Molex提供 沃尔核材 兆龙互联等提供上游配套[14][15][24] * 国内光模块企业全球份额提升 2023年全球前十有7家是中国企业[25] 其他重要内容 * 阿里钉钉平台拥有2500万至3000多万中小企业客户 OA 业务流 供应链系统部署于阿里云与钉钉之上 为AGI商业闭环提供沃土[1][7] * AI服务器散热采用液态金属 石墨烯 碳基材料 阿里采用液态金属辅助散热处理3千瓦以上单芯片功耗[18] * 数据中心行业重新进入景气上行阶段 阿里计划2032年前数据中心能耗翻十倍 Cube 5.0设计2026年7月前投产100兆瓦以上大型制算中心[19][20] * 建议持有全球产业链分工具比较优势龙头企业 光模块领域旭创 新易盛 天孚 CPU领域泰晨光[23]
追光,阿里云栖&产业链更新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云计算、数据中心、光通信、算力芯片、光模块、交换机、光芯片、DSP芯片、磷化铟衬底材料等[1][5][13] * 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阿里云)、英伟达、博通、Lumentum、旭创、华工科技、光迅科技、盛科、锐捷、Oracle、谷歌、剑桥科技、汇绿生态、源杰、太辰光、新易盛、中兴通讯等[1][3][5][6][7][9][12][13][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发展** * 阿里云预计到2032年数据中心运营能耗提升10倍 未来五年云计算收入达3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 年化增速约20%至30% 资本开支大幅增加[1][3] * 阿里云展示磐石128节点架构和HPM 7.0网络架构 计划扩展到HPM 8.0 实现10万张卡级别组网[1][9] * 国内云厂商对自研机柜式结构关注度提升 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合作发布UPN超高性能网络架构 面向Scale Up从128卡扩展到512卡[9] **算力芯片与国产化机遇** * 受地缘政治影响 国内算力芯片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国产算力芯片成为重要方向[1][5] * 光模块基本实现100%国产化率 交换机国产化率提升 如阿里展示102.4T全国产化交换机 盛科、锐捷等企业取得进展[1][5] * 英伟达算力芯片出货量可能超预期 2026年1.6T版本出货量有望大幅增加 带动2027年需求[7] **光通信市场需求与增长** * 光通信行业长期投资机会看好 算力和硬力是AI发展关键 GPU规模增长提升数据中心重要性[2] * 2025下半年至2027年光芯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博通CW激光器价格上涨 Lumentum有涨价调整[3][13] * 旭创加速布置2026年及2027年CW激光器及相关芯片生产 2026年800G交付量可能达2000万只 1.6T可能超500万只[13] * DSP市场需求增长 博通1.6T DSP 2026年前三季度需求超200万只 全年交付量可能超500万只 加上Marvell需求 总需求预计超1000万只[14] **海外市场与公司表现** * 海外光通信市场头部公司股价波动较大 二线公司表现强劲[1][6] * 头部供应商和模组厂商业绩同比环比表现优异 2026年业绩确定性乐观[1][6] * 科技公司2027年和2028年成长性强劲 Oracle公共市场接受度高 增长潜力达数十倍甚至翻倍 谷歌AI工具迭代和模型认可度出色 资本投入推动光模块需求增长[7] **技术发展与成本对比** * 800G需求显现 国内模块厂商展示NPO进光学封装形态 用3.2T做NPO光引擎 国产芯片供应链逐渐国产化[3][9] * 铜连接机柜内成本最低 但大规模数据中心跨柜连接离不开光互联 NPU实现难度较低且性价比较高[10][11] * 国内厂商如华工科技、光迅科技研发NPU光引擎 ODM服务器厂商布局NPO交换机 如51.2T交换机 太辰光研发无源连接方案解决维护问题[12] **材料供应与投资机会** * 磷化铟衬底材料供应紧张 全球需求快速增长 来自发射端4K燕麦和DFB 接收端台湾G3S和MECAM用于100G和200G方向 国内XTI、日本住友等供应商面临压力[15] * 光通信行业投资机会关注低估值行业龙头如旭创、新易盛、剑桥 以及订单、业绩、客户变化显著个股如剑桥、华工、源杰、汇力等[16] 其他重要内容 * 上游物料供应链加速复刻以满足2026年及之后需求[2] * 中兴通讯硅光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13] * 包括源杰等公司加速下单磷化铟衬底材料[15] * 短期交易因素影响后回归产业大趋势 头部公司充分受益 二线公司有机会进入北美体系 上游公司业绩持续向上[7]
AI产业跟踪:云栖大会首日,关注阿里开源与全球战略、全栈产品与生态协作的全面升级
长江证券· 2025-09-28 14:5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维持[8]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CEO提出AI发展三阶段演进路径:从通用人工智能(AGI)迈向超级人工智能(ASI)[2][5] - 宣布三年3800亿元AI基础设施投入计划 目标打造"超级AI云"[2][5] - 通义千问坚持开源开放路线 致力打造"AI时代的Android"[11] - 全球布局加速:在巴西、法国、荷兰首次设立地域节点 扩建墨西哥、日本等5地数据中心 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11] - 发布旗舰模型Qwen3-Max引领"参数革命" 展示模型实力前沿突破[11] - 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共同加速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开发[11] - 国内AI Infra厂商受益于模型能力迭代与AI应用货币化 Agent投资逻辑持续强化[2][11] 技术演进路径 - AI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ASI[11] - 从学习人到辅助人的关键:大模型具备Tool Use能力连接数字化工具 大模型Coding能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11] - 从辅助人到超越人的关键:AI连接真实世界全量原始数据 实现Self-learning自主学习[11] 战略布局 - 两大核心判断: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Token就是未来的电") 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全球可能仅存5-6个平台)[11] - 三大战略:通义千问开源开放 构建超级AI云提供全球智能算力网络 加速全球数据中心布局[11] 投资机会 - AI Infra厂商核心受益[11] - AI Agent相关商业化机遇[2][11] - 中国推理算力产业链[11] - CSP厂商推理需求推动[11] - 与头部大厂合作的IDC[11]
AI应用时代,阿里云看到的宽路和窄门
搜狐财经· 2025-09-28 13:57
核心观点 - 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展示了AI技术在多个具体场景的应用 包括珊瑚礁生态监测、视障辅助、机器人开发和农牧场管理 强调技术向善和普惠价值 [1][3] - 公司不追逐单一"杀手级应用" 而是通过构建"模型+工具+场景"的闭环 推动AI与物理世界交互能力的升级 [4][5] - 阿里巴巴集团CEO提出"ASI(超级人工智能)"蓝图 将大模型定义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超级AI云为下一代计算机 并进行了全栈技术升级 [7][9][11] - 阿里云战略从技术输出转向生态共建 通过开发者平台和产业合作挖掘AI应用价值 目标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14][16][18] AI场景应用案例 - 通义千问VL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珊瑚礁生态监测 将人工分析时间从18.6小时压缩至12小时 处理20多T水下影像数据 [1] - 瞳行科技利用AI语音交互技术为视障用户提供沟通渠道 [1] - UP主张子豪通过通义大模型实现低成本机器人开发 支持C++、Python等多种编程工具 [1] - 铁骑力士使用通义千问VL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风险识别能力 管理8000多个摄像头监控数据 [3] 技术战略与布局 - 通义千问Qwen3-Max模型具备顶级智力和推理能力 Qwen3-VL在32项核心能力测评中超过Gemini-2.5-Pro和GPT-5 [11] - 通义万相(视觉)和通义百聆(听觉)升级 强化AI感知能力 [11] - Agent开发框架完善Tool Use能力 使AI具备工具使用和复杂任务执行功能 [11] - 阿里云推出以GPU为核心的全新AI原生计算架构 覆盖从模型制造到生态构建的全链条 [11][13] 生态建设与商业模式 - 超过20万开发者在阿里百炼平台开发80多万个Agent 利用阿里云AI基础设施和Qwen模型能力 [16] - 公司支持ISV生态伙伴开发产业级产品 推动中国AI应用在不同维度的生态发展 [14] - 基础模型能力同质化背景下 阿里云从技术输出方转型为生态共建者和价值发现者 [14]
【港股一周见】医药板块承压回调,AI战略驱动科技股
新浪财经· 2025-09-28 13:2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周跌1.57%至26,128.2点 恒生科技指数周跌1.58%至6,195.11点 国企指数周跌1.79%至9,303.10点 [1] - 港股通(沪)近5日净流入232.53亿港元 近20日净流入726.18亿港元 近60日净流入1,820.05亿港元 [4] - 港股通(深)近5日净流入207.06亿港元 近20日净流入1,020.73亿港元 近60日净流入2,318.19亿港元 [4] 阿里巴巴AI战略突破 - 阿里巴巴周涨4.65%至166.5港元 9月24日单日涨幅达9.16% [5] - 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 AI相关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5] - 宣布追加AI基础设施投入 计划2032年将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 [5] - 发布新一代大模型Qwen3-Max 在多项全球评测中位列前茅 [5] - 与英伟达达成Physical AI领域多项合作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用于"AI+云"建设 [5] 医药板块政策扰动 - 复星医药周跌11.19% 康龙化成 三生制药 百济神州等个股跟随下行 [6] - 特朗普拟对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美商务部启动对医疗设备的"232调查" [6] - 国内企业采用IP授权模式出海 有效规避关税壁垒直接冲击 [6] - 中国医药企业凭借产业链优势和研发投入保持国际竞争力 [6] 新能源行业政策利好 - 中创新航周涨15.36%至30.94港元 年内涨幅超140% 储能业务强劲增长 [7] - 相关部门将加强车用大算力芯片 操作系统 大模型等技术攻关 [7] - 优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 车船税优惠政策 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7] -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工作持续推进 [7] 在线旅游AI转型 - 超级黄金周跨省游订单同比增长45% 行业从流量价格战转向AI赋能价值战 [8] - 美团AI助手"小美"实现餐厅直订功能 飞猪"问问我"提供沉浸式伴游体验 [8] - 携程采用多语言AI客服提升入境游服务效率 美团"极巴"帮助酒店优化运营 [8] - 京东推出"AI+机器人+食宿"模式整合供应链优势 平台竞争壁垒转向技术服务能力 [8] 全球市场风险信号 - 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风险溢价跌至27年低点 大规模杠杆收购交易活跃 [9] - 私人信贷市场快速扩张 汽车贷款违约率上升且部分机构破产 [9] - 特朗普对重型卡车 家具等多类产品实施关税 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 [9] - 美国推行半导体"1:1"产能匹配计划 要求提高本土生产比例 [9]
陈果:海外再通胀交易有望继续
搜狐财经· 2025-09-28 13:07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A股与港股市场延续震荡分化与科技风格内部轮动特征 资金偏好聚焦电力设备 有色金属和电子板块 [1][4] - A股主要指数小幅震荡上行 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持续上升 科技成长板块表现优于价值大盘 [4] - 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震荡回调 创新药板块受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下跌 [6] - 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440亿港元 较上周继续抬升 净增持阿里巴巴126亿港元 带动商贸零售板块增持规模最大 传媒 综合金融 计算机 电力设备 电子和有色板块同样受增持 [6]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美国8月核心PCE数据未显示明显通胀抬升压力 市场押注美联储年内继续降息两次 [1][18] - 大美丽法案将在下半年逐步发力 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双宽环境打开 欧洲财政扩张加码 有望拉动全球需求回暖 [1][2][11] - 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 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和企业融资利率逐步下行 或将改善美国房地产行业需求及传统产业投资意愿 [2][11] - 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反内卷等措施推动PPI同比回升 企业盈利改善 [1] 行业景气与投资机会 - 海外科技股AI相关资本开支持续扩张 带动全球AI科技产业链需求扩张 科技相关出海板块表现强劲 [2][8] - 传统制造业和消费出海板块相对疲弱 受高利率压制美国传统经济部门需求 美国成屋销售接近历史底部 制造业PMI持续低于荣枯线 消费者信心指数低迷 [8] - 再通胀交易升温 对国内出海板块景气形成支撑 出海资本品链条值得提前布局挖掘 [1][18] - AI仍为中期产业景气主线 算力链行情向产业链上下游扩散 关注互联网 半导体设备和机器人等领域 [3][18] - 景气支撑方向包括电池 工程机械 CXO及反内卷涨价链(快递 养殖 玻纤) [3][18] - 有色金属 工程机械和石油化工等板块景气改善值得关注 [3][18] 历史规律与市场特征 - 美联储重启降息后 美国就业市场改善存在滞后性 而PMI和CPI反弹更为迅速 [1][14] - 预防式降息情景下 美国就业市场先触及周期性顶点后回落 CPI和PMI更快随降息重启上行 美股呈现先跌后涨趋势 [1][14] - 衰退式降息情景下 就业市场 CPI和PMI均表现滞后 需快速降息到底部后经济才能托底回暖 [14]
天猫品牌出海东南亚,为什么第一步是Lazada?
36氪· 2025-09-28 09:32
Lazada品牌化战略 - 将品牌化作为最高战略 借助阿里电商事业群整合带来的组织红利 投入前所未有的精力和资源 [5] - 战略基于市场变化:东南亚中产用户达1.5亿且不断扩容 追求品质和品牌商品的品质用户成为主流群体 [6] - 2018年被阿里收购后开启品牌布局 引入双11狂欢节 推出东南亚最大线上品牌商城LazMall 入驻品牌包括欧莱雅 斯凯奇等国际品牌及Wardah等本地品牌 [5] 与天猫的系统级打通 - 实现天猫店铺库存 营销和价格一键镜像到Lazada店铺 帮助天猫商家低成本轻量化出海 [6] - 系统级对接优势:AI智能翻译商品详情 分段解决定价客服物流问题 实现营销价格同步 [14] - 首批入驻品牌包括韶音 蕉下 babycare 飞利浦 乐扣乐扣等 [6] 组织整合红利 - 通过与天猫行业小二协同 规模化开展品牌引入 替代传统点对点BD方式 [7][15] - 定位为Lazada品牌出海副驾(Brand Co-Pilot) 主驾驶权归品牌商家 平台提供本地化洞察和全链路赋能 [17] 品类拓展策略 - 短期优先发展短尾标准化品类:消费电子和美妆因易标准化 可快速搭建链路 单品销售易规模化 [21] - 消费电子需求旺盛 成功案例包括影石防水全景摄像机和几素手持电风扇 [20] - 美妆品类需适应本地需求:东南亚核心诉求为持妆(如卡姿兰黑磁散粉)而非国内的去黄显白 [20] 本地化深度运营 - 通过LazRun等本地IP活动与品牌联动 如与泡泡玛特合作植入品牌互动环节 建立情感链接 [22][23] - 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国内中心仓集货至本地中心仓模式 部分品牌可选择本地备货或自有海外物流 [24] - 长期需为本土市场研发特定产品 结合供应链深度和本地化运营 实现更重更定制化模式 [25] 平台竞争优势 - 客单价最高 品牌用户渗透率最高 品牌成交占比增加率最高 品质用户占比东南亚电商第一 [11] - 明确差异化定位:深耕东南亚本地化电商 区别于速卖通的全球跨境市场统领定位 [5][17]
港股评级汇总:交银国际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
新浪财经· 2025-09-28 09:00
阿里巴巴-SW - 交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195港元 阿里云大会展示多款模型突破与生态布局 积极推进3800亿元人民币AI基建投资 预计2032年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 全栈式布局已成型 推动国内AI应用加速落地 [1] - 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197港元 阿里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计划未来十年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 通义大模型生态领先 衍生模型超17万个 看好阿里云商业价值释放及估值提振 [1] 快手-W - 瑞银华宝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95.37港元 可灵2.5 Turbo模型在文本理解方面实现重大飞跃 能解析复杂多步骤指令 提升视频生成创意控制精度 结合合理估值 AI上行潜力及低投资者持仓 [1] 小米集团-W - 大和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76港元 小米电动车周交付量已提升至1万至1.2万辆 第二阶段工厂正待审批 预计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 未来三年目标营收达7000亿元 电动车年交付达100万辆 基于2025-2026年36倍市盈率 [2] 长风药业 -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认为公司具备良好成长前景 专注于吸入技术与药物研发 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已有六项产品获中美监管批准 全球呼吸药市场规模预计2033年达1572亿美元 内地市场潜力大 计划2026-2030年推出至少五款新药 利用现有渠道加速商业化 [3] 玖龙纸业 - 美银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6.5港元 公司2025财年净利润17.67亿元人民币 符合盈喜指引 销量同比增长9.7%至2150万吨 受益于客户基础稳固及新产能释放 木浆产能扩至800万吨 强化浆纸一体化优势 [3] - 申万宏源维持买入评级 FY25业绩符合预期 吨纸毛利与净利显著提升 浆纸一体化及产品结构升级效果显著 下半年箱板瓦楞纸供需有望改善 纸价企稳回升 上调2026-2028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分别同比增长76.4%/20.6%/17.7% [4] - 国泰海通维持增持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7.37港元 FY25销量增长9.6% 毛利率大幅提升1.9个百分点至11.5% 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浆纸一体化推进 广西、湖北新产能爬坡及废纸价差扩大 盈利有望持续修复 调整2026年PE至11倍 [4] 心动公司 - 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伊瑟》国服已于9月25日公测 海外表现优异 有望为下半年贡献增量 TapTap平台收入同比增长37.74% 用户活跃度提升 广告系统优化带动变现能力增强 自研游戏《出发吧麦芬》《心动小镇》表现亮眼 后续储备丰富 [5] 蜜雪集团 - 中信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依托五大生产基地与29个仓库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 会员规模突破3亿 IP效应与产品创新推动门店运营稳健 幸运咖签约门店有望年底破万 东南亚调整后将重启增长 中亚与美洲打开全球化新篇章 凭借深厚护城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