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盛医药(06855)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维持亚盛医药-B(06855)跑赢行业评级 升目标价至10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2:50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亚盛医药-B 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不变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19.3%至105港币 离当前股价有15.8%上行空间 [1] - 公司1H25收入2.34亿元 符合预期 [1]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2.34亿元 主要由于去年同期产生授权收入 [1] - 耐立克(奥雷巴替尼)1H25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93% [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耐立克新适应症进入医保推动上半年商业化收入高速增长 [2] - 利沙妥克拉(利生妥)7月10日在国内获批上市 用于既往接受一种系统治疗的CLL/SLL患者 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用于CLL/SLL的Bcl-2抑制剂 [2] - 利沙妥克拉潜在商业化空间较大 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 [2] 研发进展 - 利生妥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中高危MDS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GLORA-4获得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 将全球多国多中心同步入驻 [3] - 利生妥是国际唯一正推进中高危MDS注册III期临床的Bcl-2抑制剂 [3] - 利生妥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治MDS的ORR达到75% 安全性良好 [3] - MDS患者人群广泛 一线治疗存在较大未满足需求 [3] 后续研发重点 - 奥雷巴替尼FDA注册临床POLARIS-2进展情况 及武田潜在的选择权行使 [4] - 奥雷巴替尼Ph+ ALL注册临床进展 [4] - 利生妥美国CLL/SLL注册临床GLORA MDS注册临床GLORA-4研究进展 [4]
亚盛医药-B(06855.HK):药品商业化符合预期 临床推进潜力倍增
格隆汇· 2025-08-23 11: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业营业收入2.34亿元 同比减少71.6% 主要因2024年同期计入与武田合作产生的6.78亿元授权收入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约91% 核心产品奥雷巴替尼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2.4%至2.17亿元 [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3.7%至1.38亿元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9%至5.29亿元 [1] - 现金储备方面2025年上半年达到16.61亿元 截至2025年7月在港股完成约15亿元配售后 总计超30亿元的现金储备 [3] 奥雷巴替尼进展 - 奥雷巴替尼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3% 年底有望同比去年做到翻倍销售额 [1] - 2025年上半年入院数量同比增加47% 所有已获批适应症均已进入医保 [1] - 奥雷巴替尼在推进多个全球注册临床 包括针对CML的单药疗法、针对Ph+ALL的联合化疗疗法和针对SDH缺乏症的GIST患者 [1] - 预计2026年6月武田所拥有的普纳替尼专利到期并行权 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将会更快推进 [1] 利沙托克拉进展 - 2025年7月10日利沙托克拉获CDE附条件批准上市 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 [2] - 从2024年11月申请上市到获批仅用时约7个月 目前已经开出第一份处方 [2] - 该管线还有多项全球临床推进中 包括1L和2L的CLL/SLL注册临床、联合AZA治疗AML [2] - 2025年8月18日公布其MDS全球注册临床获得FDA和EMA批准 利沙托克拉的主要竞争对手维奈克拉此前在该适应症上失败 [2] 商业化能力 - 在奥雷巴替尼销售中采取了和信达生物合作开发的模式 借此搭建了国内商业化运营团队 截至2025年7月31日超过140人 [2] - 利沙托克拉的商业化工作全部由公司自行开展 预计到2025年底或将超过200人 [2] - 2025年7月公司任命Veet Misra博士为首席财务官 并任命黄智先生为全球企业发展&财务高级副总裁 二人都具备丰富的国际商业化经验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收入将快速增长 提高2025-2027年的收入预测至5.86亿元/32.66亿元/21.21亿元 原值5.19亿元/32.15亿元/20.95亿元 [3] - 公司未来收入增长较快 确定性高 海外市场潜力较大 [3]
创新药股市狂欢 谁在“囤粮”谁在套现
经济观察报· 2025-08-22 10:59
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活跃 - 开年以来已有超20家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远超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甚至进行两次再融资,目前再融资额已超340亿港元 [1][2] - 翰森制药通过配股融资39亿港元,为上市以来第三次再融资,目前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80% [2] - 药明康德通过配售新股融得近77亿港元,为本轮再融资中募资额最高的企业 [7] - 信达生物通过配售5500万新股筹得近43亿港元,90%资金用于创新药的全球研发和全球设施布局,10%用于日常运营 [7] - 除直接发行新股外,多家企业采用"以旧换新"方式融资,如云顶新耀、亚盛医药、开拓药业等,亚盛医药通过此方式募得15亿港元 [9][10] A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较少 - 今年仅两家A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获批:迪哲医药定增约18亿元,百利天恒39亿元定增方案在8月初获批 [5] 大股东及创始人减持套现 - 百济神州创始人欧雷强减持超7000万美元,王晓东减持超6000万美元,重要股东高瓴资本在美股减持6亿美元,在港股套现20亿港元,减持后不再持股5%以上 [13] - 信达生物第一大股东淡马锡在4-5月减持三次套现超24亿港元,礼来亚洲基金减持套现近24亿港元,减持后均不再持股5%以上 [14] - 云顶新耀控股股东康桥资本1月两次减持超7.8亿港元,6月减持超13亿港元,持股从39.5%下降至25.9% [14] - 三生制药创始人娄竞减持44万股套现1436万港元,来凯医药、再鼎医药创始人均有不同程度减持 [15] - 新天域资本彭其前减持和铂医药套现1.9亿港元,减持诺诚健华套现1.2亿港元,博裕资本童小幪减持德琪医药、腾盛博药、康诺亚套现近3500万港元 [15] 股价表现与融资背景 - 自2025开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迎来估值修复,股价翻倍上涨,多家药企在资本市场回暖之际再融资为未来发展囤粮 [2] - 信达生物新股配售价78港元/股,当前股价已涨超99港元/股,接近四年前历史最高点107港元/股,开年至今股价涨超2.5倍 [7][14] - 百济神州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超70% [13] - 亚盛医药第二款药物刚刚获批上市,需要资金用于临床推广,目标2027年实现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 [10]
亚盛医药-B(06855):公司产品销售增长强劲,研发进展推进顺利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2 08:06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90.70港元 [2][2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售增长强劲,奥雷巴替尼销售额达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销售盒数增长114% [3][6] - 研发进展顺利,BCL-2抑制剂利生妥®于2025年7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4][16] - 利生妥®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的全球III期临床研究(GLORA-4)获FDA和EMA批准,正在多国同步推进 [4][16] - 公司运营效率提升,产品销售费用率降至64.7%(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 [3][6] - 现金储备充裕,截至2025年7月现金余额约31.5亿元人民币 [3][1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1.6%,主要因去年同期武田知识产权收益6.78亿元的一次性影响) [3][15] - 产品销售收入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5%) [3][15] - 毛利率90.7%(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3][15] - 研发开支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3][6] - 调整后FY25-27营收预测分别为7.3亿/31.6亿/30.2亿元人民币 [9][21] 研发进展与临床数据 - 利生妥®在MDS/CMML患者中显示显著疗效:新诊断患者ORR达80%(CR率40%),复发难治患者ORR达50%(CR率27.3%) [8][20] - APG-2575是目前全球唯一推进中高危MDS注册III期临床的Bcl-2抑制剂 [4][16] - 关键研发催化剂包括:HQP1351的Ph+ ALL适应症潜在FDA批准、APG2575的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潜在批准,以及POLARIS-2研究数据读出(预计2026年下半年) [11][23] 市场与商业化 - 奥雷巴替尼所有获批适应症均纳入医保,医院准入数量同比增长47%至295家,DTP渠道持续扩张 [6][17] - 中高危MDS领域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患者5年生存率仅16-24%,现有治疗方案响应有限(ORR 30-40%,CR率10-17%) [7][19] 估值方法 - 采用风险调整DCF估值模型,WACC 10.0%,永续增长率3.5%,目标价基于现金流预测(2026-2033财年) [9][12]
创新药股市狂欢 谁在“囤粮”谁在套现
经济观察网· 2025-08-22 06:53
翰森制药再融资事件 - 翰森制药计划通过配股融资39亿港元 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第三次再融资[2] - 公司上一次再融资是2021年1月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6亿美元 当时股价处于历史高点[2] - 当前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80%[2] 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趋势 - 2025年1-8月已有超20家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 远超去年同期 部分企业甚至进行两次再融资[2] - 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总额已超340亿港元[2] - 药明康德以77亿港元融资额位居首位 信达生物以43亿港元位列第二[5][6] 再融资方式分析 - 除直接发行新股外 多家企业采用"以旧换新"方式融资[7] - 云顶新耀 亚盛医药 开拓药业均采用此方式[7] - 亚盛医药通过该方式募得15亿港元[8] - 康诺亚与歌礼制药创始人在"以旧换新"过程中分别套现1.2亿港元和3.9亿港元[8] 主要企业融资详情 - 药明康德配售价104港元/股 现价101港元/股 融资77亿港元占股2.57%[6] - 信达生物配售价78.36港元/股 现价99.3港元/股 融资43亿港元占股3.22%[6] - 翰森制药配售价36.3港元/股 现价36.6港元/股 融资39.2亿港元占股1.78%[6] - 联邦制药融资22亿港元 晶泰控股融资20.8亿港元 科伦博泰融资19.4亿港元[6] 大股东减持情况 - 百济神州创始人欧雷强减持超7000万美元 王晓东减持超6000万美元[9] - 高瓴资本在美股减持6亿美元 在港股减持套现20亿港元 不再持股5%以上[9] - 信达生物第一大股东淡马锡套现超24亿港元 礼来亚洲基金套现近24亿港元[10] - 云顶新耀控股股东康桥资本三次减持后持股从39.5%下降至25.9%[10] - 三生制药创始人减持44万股套现1436万港元[11] 企业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信达生物90%融资资金用于创新药全球研发和全球设施布局 10%用于日常运营[5] - 公司账上现金23亿元人民币 比上年同期少近5亿元[5] - 亚盛医药第二款药物获批上市 需要资金用于临床推广[8] - 亚盛医药目标2027年实现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8] 股价表现与市场环境 - 自2025开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迎来估值修复 股价翻倍上涨[2] - 信达生物年初至今股价涨超2.5倍 当前股价99.3港元接近四年前历史最高点107港元[5] - 百济神州年初至今股价上涨超70%[9]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BD交易后股价翻涨近两倍[11]
亚盛医药-B(06855):药品商业化符合预期,临床推进潜力倍增
东吴证券· 2025-08-22 01: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H1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减少71.6%(主要因24年同期含武田合作授权收入6.78亿元)[7] - 核心产品奥雷巴替尼销售收入同比大增92.4%至2.17亿元毛利率91%[7] - 2025E营业总收入预测5.86亿元(原预测5.19亿元)2026E大幅提升至32.66亿元[7] - 归母净利润2025E预计亏损8.74亿元2026E扭亏为盈10.59亿元[1] - 现金储备25H1达16.61亿元7月港股配售后超30亿元[7] 产品管线进展 - 奥雷巴替尼: - 25H1销售额同比增93%入院数量增47%所有适应症进入医保[7] - 推进CML单药、Ph+ALL联合化疗等全球注册临床2026年6月普纳替尼专利到期后海外临床加速[7] - 利沙托克拉: - 25年7月10日获CDE批准用于CLL/SLL从申请到获批仅7个月[7] - MDS全球注册临床获FDA/EMA批准主要竞品维奈克拉此前在该适应症失败[7] 商业化能力 - 奥雷巴替尼采用与信达生物合作模式商业化团队超140人[7] - 利沙托克拉自主商业化25年底团队预计超200人[7] - 新任CFO Veet Misra和全球发展高管黄智强化国际商业化领导力[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90.2港元市净率43.13倍港股流通市值300亿港元[5] - 一年股价区间27.65-95.35港元[5] - 25年EPS预测-2.35元2026E回升至2.85元[1]
亚盛医药:核心产品耐立克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93%
中证网· 2025-08-21 11:2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34亿元人民币 核心产品耐立克销售收入达2.17亿元 同比增长93% [1] - 现金流持续改善 货币资金充沛 总货币资金超30亿元 [1] 核心产品表现 - 耐立克销售增长主要受益于已获批适应症全部纳入医保后的放量增长 [1] - 另一核心产品利生妥于2025年7月获NMPA批准上市 公司进入双引擎驱动增长时期 [1] 商业化进展 - 利生妥获批后迅速与国药控股 上药控股 华润天津等医药流通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1] - 15天内在全国30多个城市 40余家医院开出第一批处方 实现产品快速落地 [1] 研发进展 - 九项注册III期临床研究稳步推进 其中三项获美国FDA许可 [1] - 利生妥联合阿扎胞苷全球注册III期研究(GLORA-4)获美国FDA和欧洲EMA同意开展 该研究2024年已获CDE许可 [2] - GLORA-4研究正在全球同步推进患者入组 已完成中国及欧洲地区首例患者入组 [2] 战略布局 - 全面推进利生妥商业化布局 [1] - 加速推动在研品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 [1] - 高价值产品管线潜力不断得到认可 [1] - GLORA-4研究将助力利生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开发和上市注册程序 [2]
中国银河证券:创新靶向疗法驱动 血液瘤慢病化趋势显现
智通财经· 2025-08-21 06:11
血液肿瘤市场概况 - 血液肿瘤分类复杂,多种细分亚型治疗领域存在较多投资机会 [1] - 靶向、免疫及细胞治疗等新兴手段推动血液瘤治疗呈现慢病管理趋势,长生存周期带来大量存量患者 [1] - 2022年全球血液肿瘤五年及以上存量患者约400万,是新发患者数量的三倍 [1] - 创新药定价高且用药周期长,促使血液瘤领域频繁出现重磅产品,如达雷妥尤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超百亿美元,伊布替尼、来那度胺销售均超50亿美元 [1] 创新疗法与技术进展 - CAR-T、TCE等前沿技术显现优异疗效,大幅提升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1] - 泽布替尼、维奈克拉等多款产品进入全球畅销药物榜单TOP100,市场潜力巨大 [1] - AML、ALL等急性白血病采用化疗或靶向联合化疗模式,通过靶向治疗和多药联合提升生存率 [2] - CML主要采用BCR-ABLTKI治疗,技术迭代及新靶点探索旨在克服耐药 [2] - CLL治疗包括BTK、BCL-2、CD20等药物,正探索BTK+BCL-2固定疗程给药及开发非共价BTK、双靶BTK等 [2] 治疗方向与竞争格局 - 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优化给药是血液瘤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2] - 淋巴瘤中D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概率高,CAR-T疗法为后线患者提供高缓解率选择 [2] - 血液瘤靶向药竞争进入新阶段,泽布替尼"头对头"击败伊布替尼成为BIC产品,逐步替代伊布替尼和阿可替尼 [3] - BCL-2领域利沙托克拉通过剂量优化和差异化设计取得进度领先,索托克拉利用泽布替尼赋能实现疗效与安全性优势 [3] - BCR-ABLTKI领域第三代TKI奥雷巴替尼疗效优于普纳替尼和阿思尼布,在耐药患者中仍显示获益 [3]
亚盛医药-B中报观:年内股价翻倍上市新高不断刷新,双“十亿美元分子”打开估值天花板
智通财经· 2025-08-21 01:40
公司股价表现 - 亚盛医药-B(06855)盘中股价触及95.35港元,刷新上市以来新高 [1] - 年初至今股价涨幅高达100.88% [1] - 股价走势被视为本轮港股创新药牛市的具象化体现 [3] 行业驱动因素 - 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本身,"硬核创新—全球化变现—业绩验证"成为关键逻辑 [3] - 与2015-2021年政策驱动不同,本轮更看重企业自身能力 [3] 核心产品表现 - 耐立克(奥雷巴替尼)2025年中报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约93% [4] - 耐立克所有适应症均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4] - 与武田制药达成总价达13亿美元的BD交易 [4] - 公司总货币资金存量超30亿元 [4] 新产品进展 - 利沙托克拉片(利生妥)7月10日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国产BCL-2抑制剂 [4] - 获批仅15天便在全国多地开出首批处方单 [4] - 在CLL/SLL患者中具备单药和联合治疗的BIC潜力 [5] - 在维奈克拉临床失败的适应症上显示良好治疗效果 [5] 研发投入与管线 - 上半年研发投入达5.29亿元 [7] - 拥有478项授权专利,其中342项为海外授权 [7] - 耐立克第三次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7] - 利沙托克拉联合阿扎胞苷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获FDA和EMA同意开展 [8] 市场潜力 - 2024年全球血液恶性肿瘤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 [6] - 2024-2029年CAGR增长达6% [6] - 维奈克拉2024年销售额达2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6% [6] - 利沙托克拉未来有望实现超20亿美元销售额 [6] 公司管理 - 7月8日宣布两位资深高管加入 [9] - 拟先旧后新方式配售2200万股,募资约15.09亿港元 [9] - 75%募资用于商业化工作及全球临床开发 [9] 行业环境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有望吸引更多资本流入医药创新领域 [10] - 国内创新药政策更新释放支付体系优化信号 [10] - 多家机构重申"跑赢行业"或"增持"评级 [10]
亚盛医药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耐立克销售强势增长93%
格隆汇· 2025-08-21 01:2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4亿元人民币 其中核心产品耐立克®销售收入达2.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3% [1] - 耐立克®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已获批适应症全部纳入医保后的放量增长 [1] 产品商业化进展 - 耐立克®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 临床价值持续获得肿瘤领域权威认可 [1] - 耐立克®获《CSCO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升级推荐 并延续《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相关推荐 [1] - 公司另一重磅品种利生妥®于2025年7月获NMPA批准上市 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原创Bcl-2抑制剂 [3] - 利生妥®上市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双引擎驱动增长时期 商业化进程加速 [3] 临床研发进展 - 公司九项注册III期临床研究稳步推进 其中三项获美国FDA许可 [2] - 耐立克®共有3项全球注册III期研究正在进行 涉及CML、Ph+ ALL、SDH缺陷型GIST等多个领域 其中一项获FDA许可 [2] - 耐立克®获NMPA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新诊断Ph+ALL患者 [2] - 利生妥®有4项全球注册III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其中两项获美国FDA许可 [3] 产品竞争优势 - 利生妥®相较全球同类药物展现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差异化优势 具备全球Best-in-class潜力 [3] - 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利生妥®在CLL/SLL、AML、MDS、MM等领域的治疗潜力 [3] 财务状况 - 公司现金流持续改善 总货币资金超30亿元人民币 [2] 战略布局 - 公司在"全球创新"战略引导下 在产品商业化、临床开发、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1] - 公司后续将进一步加强构建商业化体系 最大化释放产品协同效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