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公司(01347)

搜索文档
资金动向 | 北水连续20日净买入阿里巴巴,抛售华虹半导体超11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9-18 14:03
南下资金流向 - 净买入美团-W 14.12亿港元 连续4日累计净买入49.0023亿港元 [1] - 净买入阿里巴巴-W 12.1亿港元 连续20日累计净买入561.0089亿港元 [1] - 净买入泡泡玛特12.07亿港元 [1] - 净买入小米集团-W 6.6亿港元 [1] - 净买入香港宽频4.27亿港元 [1] - 净买入优必选1.71亿港元 [1] - 净卖出华虹半导体11.65亿港元 [1] - 净卖出腾讯控股4.18亿港元 [1] - 净卖出中芯国际2.77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阿里巴巴-W 股价下跌2.0% 沪股通净买入3.15亿港元 成交额131.63亿港元 [4] - 中芯国际 股价上涨2.7% 沪股通净卖出3.95亿港元 成交额90.44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 股价下跌3.0% 沪股通净卖出9.40亿港元 成交额56.34亿港元 [4] - 美团-W 股价上涨0.3% 沪股通净买入5.68亿港元 成交额44.40亿港元 [4] - 小米集团-W 股价下跌1.7% 沪股通净买入2.80亿港元 成交额35.18亿港元 [4] - 优必选 股价下跌1.5% 沪股通净卖出0.44亿港元 成交额29.96亿港元 [4] - 华虹半导体 股价上涨8.6% 沪股通净卖出7.45亿港元 成交额26.60亿港元 [4] - 泡泡玛特 股价上涨4.6% 沪股通净买入7.43亿港元 成交额23.52亿港元 [4] 机构观点与公司动态 - 高盛上调阿里巴巴云端估值至每ADS 43美元 目标价升至174港元 基于2026财年云端增长假设上调至30%-32% [5] - 摩根士丹利看好泡泡玛特差异化商业模式 认为增加供应将扩大客户基数而非负面因素 类比宝可梦产能扩张案例 [5] - 小米集团宣布未来5年研发投入加码至2000亿人民币 小米17系列产品全面对标iPhone [6]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1:02
南向资金成交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总额前三位公司为阿里巴巴-W(131.63亿元)、中芯国际(90.44亿元)、腾讯控股(56.34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成交总额前三位公司为阿里巴巴-W(79.09亿元)、中芯国际(50.05亿元)、腾讯控股(35.31亿元) [1] - 两大通道合计成交额显示阿里巴巴-W(210.72亿元)、中芯国际(140.49亿元)、腾讯控股(91.65亿元)位列市场关注度前三甲 [1][2] 沪港通南向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净买入额3.15亿元 同时保持最高成交额131.63亿元 [2] - 美团-W获显著资金流入 净买入额达5.68亿元 成交额44.40亿元 [2] - 腾讯控股遭遇最大净卖出9.40亿元 尽管成交额达56.34亿元 [2] - 华虹半导体出现大幅资金流出 净卖出额7.45亿元 成交额26.60亿元 [2] 深港通南向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净买入额8.95亿元 成交额79.09亿元 [2] - 美团-W获强劲资金流入 净买入额8.44亿元 成交额24.95亿元 [2] - 泡泡玛特获显著净买入4.65亿元 成交额10.46亿元 [2] - 华虹半导体再度遭遇资金流出 净卖出额4.20亿元 成交额14.31亿元 [2] 行业资金偏好 - 科技板块呈现分化态势 阿里巴巴获双向净买入而腾讯遭遇沪港通净卖出 [2] - 半导体行业中芯国际获双向净买入(沪港通-3.95亿元 深港通+1.17亿元) [2] - 消费类公司表现活跃 泡泡玛特深港通净买入4.65亿元 优必选获双向关注 [2] - 新兴科技企业受青睐 地平线机器人获净买入2987.65万元 成交额10.59亿元 [2]
净买入约63亿港元 流入美团和阿里减持华虹半导体
新浪财经· 2025-09-18 10:41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成交额达2105.50亿港元 较前一日大幅放量近320亿港元[2] - 南向资金占恒指成交总额比例达50.94% 占比超过五成[2] - 全天净买入62.88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买入19.07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买入43.82亿港元[2][4] 个股资金净流入情况 - 美团-W获净买入14.12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5.68亿元 深股通净买入8.44亿元[2][6]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2.1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3.15亿元 深股通净买入8.95亿元[2][6] - 泡泡玛特获净买入12.07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7.43亿元 深股通净买入4.65亿元[2][6]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6.61亿港元 沪股通净买入2.80亿元 深股通净买入3.81亿元[2][6] 个股资金净流出情况 - 华虹半导体遭净流出11.65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出7.45亿元 深股通净流出4.20亿元[2][6] - 腾讯控股遭净流出4.18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出9.40亿元 深股通净流入5.22亿元[2][6] - 中芯国际遭净流出2.77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出3.95亿元 深股通净流入1.17亿元[2][6] 个股价格表现与资金趋势 - 美团-W股价上涨0.29% 但短线资金呈流出趋势 前5日减持1237万股[3] - 阿里巴巴-W股价下跌1.98% 短线资金持续流入 前5日加仓1.20亿股[3] - 泡泡玛特股价上涨4.62% 短线资金延续流出趋势 前5日减持397万股[3]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1.73% 短线资金延续流出趋势 前5日减持2099万股[3] - 华虹半导体股价大涨8.62% 短线资金趋势不明 前5日加仓1069万股[3] - 腾讯控股股价下跌2.95% 短线资金趋势不明 前5日减持82万股[3]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2.66% 短线资金以流入为主 前5日加仓2057万股[3]
港股收盘(09.18) | 恒指收跌1.35% 科网股普遍走软 芯片、机器人概念再度活跃
智通财经· 2025-09-18 09:0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35%或363.54点至26544.85点 成交额4133.14亿港元 [1] - 恒生国企指数跌1.46%至9456.52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99%至6271.22点 [1]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 为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7] 蓝筹股表现 - 泡泡玛特涨4.62%至267.2港元 贡献恒指13.67点 成交额60.74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涨2.66%至69.5港元 贡献恒指12.73点 [2] - 中生制药涨1.45%至8.39港元 贡献恒指1.95点 [2] - 信义光能跌5.87%至3.37港元 拖累恒指1.42点 [2] - 港交所跌3.06%至444港元 拖累恒指26.48点 [2] 热门板块表现 - 氢能概念股走强:亿华通涨23.26%至29.36港元 重塑能源涨18.34%至196.8港元 国富氢能涨12.61%至62.5港元 京城机电涨7.87%至5.21港元 [3] - 芯片股延续涨势:华虹半导体涨8.62%至57.95港元 ASMPT涨7.3%至76.45港元 晶门半导体涨6.12%至0.52港元 [4] - 机器人概念活跃:首程控股涨5.91%至2.51港元 三花智控涨4.87%至40.92港元 越疆涨3.89%至60.15港元 德昌电机涨3.62%至39.48港元 [5] - 有色金属股承压:赤峰黄金跌3.74%至28.34港元 江西铜业跌3.02%至25.06港元 中国铝业跌2.92%至7.32港元 洛阳钼业跌1.9%至12.4港元 [7] 行业动态与政策 - 第十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设备技术展览会9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 [4] - 北京 重庆 武汉等多地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 推动产业开发和应用加速落地 [4] - 华为计划2026年Q1推出昇腾950PR芯片 2026年Q4推出昇腾950DT 2027年Q4推出昇腾960 2028年Q4推出昇腾970 [5] - 阿里巴巴与百度在AI模型训练中引入自研芯片 阿里平头哥PPU芯片参数比肩英伟达H20并超过A800 [5] - 特斯拉计划本周六进行AI5芯片设计技术评审 下周召开机器人相关会议 [6] 机构观点 - 中银证券:港股短期受益全球流动性转向与国内盈利拐点双重催化 稀缺科技资产及高股息国企或成配置主线 [1] - 华泰证券:泡泡玛特产品二手价格波动系公司主动提升供给 无碍发展长逻辑 [2] - 摩根士丹利:泡泡玛特将迎来多个消费旺季 基于热门产品库存充足 新品推出及门店扩张 预期销售势头持续 [2] - 长城证券:鉴于持续颁布的氢能源利好政策 氢能产业持续发展 [4] - 国金证券:2025年是氢能中长期规划结算时点 行业将进入放量冲刺期 燃料电池汽车及绿氢项目落地加速 [4] - 国金证券:第四季度机器人行业有望借助海内外市场共振 开启延续至2026年的长期上升周期 [6] - 民生证券:机器人板块四季度迎重磅催化 T链将成为核心主线 头部国产人形主机厂证券化进程加速 [6] - 光大期货:美联储信号鹰鸽参半 市场波动性提升 美股下行带动风险偏好下行 [7] 个股异动 - 佳兆业资本涨174.19%至0.51港元 与香港证监会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作推进RWA代币化发展 [8] - 香港宽频涨68.55%至8.63港元 中国移动香港已接获7.12亿股有效接纳 占约48.18%股权 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士持股升至约78.08% [9] - 东方甄选涨16.34%至26.92港元 连续两日累计涨幅27% 花旗因商业模式转型下调2025-27财年收入预测36% 31% 30%及盈利预测69% 30% 26% [10] - 鸿腾精密涨8.26%至4.85港元 宣布通过沙特合资Smart Mobility公司在沙特建中东制造基地 生产电动车充电桩 计划12月开工 [11] - 恒瑞医药涨5.77%至89.8港元创新高 子公司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上市申请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12]
高盛:升华虹半导体评级至“买入” 目标价上调至68.1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8 08:32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华虹半导体评级从"中性"升至"买入" 目标价上调28%至68.1港元 [1] 核心看好理由 - AI应用带来新增长机遇 包括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芯片和边缘AI设备成熟制程芯片 [1] - 过去数季度高产能利用率支撑价格改善 [1] - 国内客户需求扩张及"中国制造为中国"趋势推动长期需求 [1] - 持续的产能扩张与技术节点升级 预计2027年导入28纳米制程 [1] 估值与增长预期 - 现价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43倍 处于历史估值区间 [1] - 2025至2029年预测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63% 当前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1] 行业投资偏好 - 在中国半导体板块中更青睐具AI及先进技术曝光度且竞争格局较温和的企业 [1] - 2月上调中芯国际评级 3月上调芯原股份及中微公司评级 [1] - 4月上调寒武纪-U评级 7月上调浪潮信息评级 [1] - 6月将华勤技术列入确信买入名单 8月首次覆盖锐捷网络给予"买入"评级 [1]
高盛:升华虹半导体(01347)评级至“买入” 目标价上调至68.1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8:30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华虹半导体评级从"中性"升至"买入" 目标价上调28%至68.1港元 [1] 增长驱动因素 - AI应用带来新增长机遇 包括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芯片和边缘AI设备成熟制程芯片 [1] - 过去数季度高产能利用率支撑价格改善 [1] - 国内客户需求扩张及"中国制造为中国"趋势推动长期需求 [1] - 持续产能扩张与技术节点升级 预计2027年导入28纳米制程 [1] 估值与盈利前景 - 现价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43倍 处于历史估值区间 [1] - 2025至2029年预测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63% 当前估值仍有上行空间 [1] 行业偏好与可比公司 - 高盛在中国半导体板块中更青睐具AI及先进技术曝光度且竞争格局较温和的企业 [1] - 2月上调中芯国际评级 3月上调芯原股份及中微公司评级 4月上调寒武纪-U评级 [1] - 7月上调浪潮信息评级 6月将华勤技术列入确信买入名单 8月首次覆盖锐捷网络给予"买入"评级 [1]
港股收评:午后大跳水!恒指跌1.35%,半导体全天强势
格隆汇· 2025-09-18 08:28
港股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35%至26544.85点 盘中一度站上27000点大关[1] - 国企指数下跌1.46%至9456.52点[1][2]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9%至6271.22点[1][2] 行业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逆势走强 华虹半导体大涨8.6% ASMPT涨超8%[2][9] - 创新药概念股多数回暖 恒瑞医药涨约6%创历史新高[2][11] - 内房股集体下跌 碧桂园跌超10% 金辉控股跌超8%[5][6] - 教育板块大幅下挫 中国科教产业跌超9% 中教控股跌超7%[8] - 大金融板块集体走低 银行保险券商均下跌[2][7] 个股表现 - 科技股普遍回调 小鹏汽车跌超4% 腾讯控股跌2.95%[4][5] - 中芯国际盘中再创历史新高[2] - 券商股走弱 弘业期货跌超5% 中州证券跌超3%[7]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62.8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买入43.82亿港元[13] 市场展望 - 分析机构预测港股11月前后有望站上28000点 恒生科技指数目标6000-6200点区间[15] - 港股被看好将跑赢全球市场 弹性空间大于美股及A股[15]
晶圆代工半年报:晶合集成毛利率优于另外两家 新品导入推动产品结构优化
新浪财经· 2025-09-18 08:23
行业整体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在AI技术爆发和消费补贴刺激下走出底部呈现复苏态势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417.18亿美元环比增长14.6% [1][3] - 行业整体进入复苏区间但业内分化加剧台积电市占率持续提升而其他厂商份额普遍下降 [1] 台积电市场地位强化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全球市占率达70.2%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 [1][3] - AI与HPC需求爆发使竞争重点从先进制程转向先进封装CoWoS和SoIC等三维封装成为AI芯片出货量稀缺环节 [1] -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其综合服务能力加深客户绑定并挖深企业护城河 [1]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表现 -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专注成熟制程规模化2025年上半年库存出清基本完成价格压力缓解营收与盈利能力出现恢复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中芯国际23.14%华虹公司19.09%晶合集成18.21% [4] - 毛利率表现晶合集成25.76%中芯国际21.91%华虹公司17.57%中芯国际毛利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4] 主要厂商发展战略 - 中芯国际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33亿美元保持每年新增5万片12英寸产能扩张节奏 [5] - 华虹公司聚焦功率半导体等特色工艺二季度模拟与电源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9.3%占比提升7.4个百分点至28.5% [5] - 晶合集成凭借显示驱动芯片优势拓展CIS和MCU市场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批量生产28nm产品预计2025年底风险量产 [5] 晶合集成业务结构 - 按制程节点分类55nm占比10.38%90nm占比43.14%110nm占比26.74%150nm占比19.67%40nm开始贡献营收 [6] - 按应用产品分类DDIC占比60.61%CIS占比20.51%PMIC占比12.07%MCU占比2.14%Logic占比4.09%CIS和PMIC占比不断提升 [6] - OLED DDIC发展前景广阔2024年出货量8.35亿颗2025年Q1和Q2分别为1.85亿颗和2.01亿颗预计2030年达10.84亿颗年复合增长率4.5% [6]
晶圆代工半年报:华虹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超100% 关注华力微注入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9-18 08:21
行业整体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在AI技术爆发和消费补贴刺激下走出底部呈现复苏态势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商合计营收达417.18亿美元环比增长14.6% [1][3] - 行业复苏伴随分化加剧台积电市占率环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70.2%其余九大厂商份额均下降 [1][3] 台积电领先优势强化 - 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02.39亿美元环比增长18.5%全球市占率达70.2% [1][3] - AI与HPC需求爆发使竞争重点从先进制程转向先进封装CoWoS和SoIC等三维封装成为AI芯片出货关键 [1] -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具绝对领先优势综合服务能力加深客户绑定强化护城河 [1] 中国厂商成熟制程复苏与扩产 - 中国晶圆代工厂聚焦成熟制程规模化2025年上半年库存出清基本完成产能利用率大幅恢复 [4] - 华虹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108.3%创2023年以来新高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折合8寸产能新增22K/M和34K/M [4] - 华虹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9.186亿美元其中8.546亿美元用于Fab 9建设 [5] 华虹公司业绩与整合进展 - 华虹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毛利率同比优化1.23个百分点至17.57% [5] - 华虹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华力微97.498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实现工艺互补 [5][6] - 华力微拥有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工艺覆盖65/55和40nm节点月产能3.8万片 [6] - 交易后华虹公司与华力微在65/55nm制程实现业务分工逻辑与射频平台由华力微承接 [6]
多则消息引爆,芯片产业链全沸腾!外资机构扎堆调研
格隆汇· 2025-09-18 06:37
半导体板块市场表现 - 港A市场半导体及存储芯片板块强势上涨 A股汇成股份涨超18% 中微公司涨超12% 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等 [1] - 半导体板块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42% [2] - A股涨幅居前个股包括汇成股份涨18.14%至16.02元 中微公司涨12.91%至256.54元 赛微微电涨11.12%至86.67元 [3] - 港股华虹半导体涨超8% 脑洞科技涨超7% 晶门半导体涨超6% 中芯国际涨3.84%至70.3港元 [3][4] 国产算力发展动态 -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采用国产AI芯片 已签约设备1747台 算力卡22832张 总算力达3479P [5] - 阿里平头哥PPU芯片在部分参数比肩英伟达H20并超过A800芯片 [5] - 百度第二季度数字人业务收入约5亿元环比增长55% 腾讯AI能力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7] - 华为计划2026年Q1推出昇腾950PR芯片 2026年Q4推出950DT 2027年Q4推出昇腾960 2028年Q4推出昇腾970 [7] 行业数据与外资关注 - 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量二季度同比增长24% 中国大陆以34.4%份额居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8] - 唯捷创芯获41家外资机构调研 纳芯微、芯原股份等获20家外资机构调研 纳芯微业绩会现富达、高盛等机构 [8] -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至73.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8] 行业前景与预测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008.74亿美元增速11.2% 主要由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驱动 [9] - AI端侧应用加速渗透 NPU成为边缘设备理想选择 无线连接技术推动物联网发展 [9] - 行业并购整合覆盖材料、设备、EDA、封装等领域 [9] - 国产算力环节如先进制程产能、先进封装、HBM供给等预计逐步攻克 中美博弈加速国产算力升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