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联集团(01200)
icon
搜索文档
美联集团(01200)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8:31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亿港元,股份1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7.16896005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7.16896005亿股[2] 购股期权 - 截至2025年7月底,购股期权计划结存股份期权917.43万股,本月发行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均为0[3] - 截至2025年7月底,行使期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3] 股份变动 - 2025年7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5]
上周末香港10大蓝筹屋苑录7宗成交 创15个周末新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7-21 02:40
周末成交表现 - 中原地产香港十大屋苑周末录得7宗成交 按周下跌12.5%且全数为周六成交[1] - 美联物业10大蓝筹屋苑周末录得7宗成交 较上周末10宗下跌30%并创15个周末新低[1] - 15大屋苑周末录得9宗成交 按周下跌30.8%[1] 区域成交分布 - 港岛区三大指标屋苑周末仅录2宗成交 按周减少50%[2] - 九龙区四大指标屋苑周末录3宗成交 按周持平[2] - 新界区三大指标屋苑周末录2宗成交 按周减少33.3%[2] 市场影响因素 - 台风导致周日高挂10号风球 雨天阻碍看楼活动及楼市成交[1] - 周末未有新盘推售使购买力回流二手市场[1] - 发展商贴市价推盘策略奏效 7月新盘迄今录约1250宗一手成交[1] 市场趋势与预期 - 供平过租优势持续提升买家入市意欲[1] - 低息环境吸引长线投资者入市[1] - 预计7月一手成交有望升至2300宗 二手市场有望达4200宗水平[1]
美联︰港岛区一手超级豪宅成交量创7年新高 表现跑赢大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09:16
香港高端住宅市场交易表现 - 港岛区逾5000万港元一手超级豪宅成交量达83宗 创7年新高 较去年下半年71宗上升17% 较去年同期70宗上升19% [1] - 山顶南区豪宅买卖成交量录得76宗 创3年半新高 较去年下半年55宗上升38.18% 但成交金额75.56亿港元较去年下半年95.08亿港元下降20.53% [1] - 全港一手住宅成交量达9306宗 创6年新高 较去年下半年6929宗上升34% 较去年同期8619宗上升8% [1] 大额交易与物业类型分布 - 山顶南区录得22宗逾亿港元成交 与去年下半年23宗基本持平 其中10宗为一手成交 12宗为二手成交 [2] - 山顶南区洋房成交19宗 较去年下半年26宗下降26.92% 其中7宗为一手成交 12宗为二手成交 [2] 高端租赁市场表现 - 种植道11号单号屋以月租100万港元成交 Mount Nicholson中层D室以月租85万港元成交 The Mount Austin洋房以月租50万港元成交 [2] - Mount Nicholson中层D室呎租达185港元 种植道11号单号屋呎租116港元 Shouson Peak单号屋呎租110港元 [2]
上半年香港一手住宅成交量创6年新高 东立地产陈玉成:楼市第二季见底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08:37
香港楼市趋势 -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利率预计维持在1.1%至不超过2%,至少持续到第三季,对香港经济有正面作用 [1] - 香港豪宅市场已在第一季度见底,整体楼市第二季度见底,商业市场可能在第四季度或年底见底 [1] 港岛区一手成交表现 - 上半年全港一手成交量约9306宗,较去年下半年6929宗上升34%,较去年同期8619宗上升8%,创6年新高 [1] - 港岛区(包括愉景湾)上半年一手成交约1504宗,较去年下半年987宗上升52%,较去年同期1232宗上升22%,创7年新高 [1] - 港岛区逾5000万港元一手超级豪宅上半年成交约83宗,较去年下半年71宗上升17%,较去年同期70宗上升19%,为2018年上半年以来7年新高 [2] 山顶南区豪宅市场 - 山顶南区上半年买卖成交约76宗,较去年下半年55宗上升38.18%,创2021年下半年后3年半新高 [2] - 山顶南区上半年成交金额75.56亿港元,较去年下半年95.08亿港元下跌20.53%,呈现量升额跌 [2] 下半年市场预期 - 下半年港岛区逾5000万港元一手成交量有望挑战100宗,山顶南区交投或录得逾3成升幅,重上百宗水平 [1]
美联集团(01200.HK)6月23日收盘上涨8.87%,成交308.86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23 08:30
股价表现 - 6月23日港股收盘价1.35港元/股 单日上涨8.87% 成交量239万股 成交额308.86万港元 振幅10.48% [1] - 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8.1%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47.62%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7.3%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56.34亿元 同比增长49.03%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64.2% [1] - 毛利率达99.51% 资产负债率为78.89% [1] 行业地位与估值 - 公司为香港最大型地产代理公司之一 拥有近400间分行 覆盖香港主要豪宅地段及大型屋苑 [2]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4.84倍 行业中值-0.15倍 公司市盈率2.78倍 在行业中排名第5位 [1] - 主要同业估值对比:百仕达控股(旧)0.48倍 百仕达控股(新)0.5倍 恒达集团控股1.71倍 中国新城市2.22倍 瑞森生活服务2.82倍 [1] 业务发展历程 - 成功度过1997-2003年香港楼市衰退期 2000年收购香港置业强化市场地位 2007年分拆美联工商铺上市 [2] - 与香港主要地产开发商包括新鸿基、长江、恒基等建立长期代理合作关系 [2] - 2005年获亚洲货币杂志评选为最佳管理公司(中型企业) 评审范围涵盖财务表现、企业管治及投资者关系等维度 [2]
美联:美联信心指数周环比升1.6% 美联楼价指数周环比微跌0.05%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07:41
楼市信心指数 - 美联信心指数报64.3点 周环比上升1.6% 主要因减价盘减少及拆息回落减轻供楼支出 [1] - 减价盘比率最高的区域为大屿山/愉景湾、荃湾、观塘 新界区减价盘比例为三区最高 [1] - B类单位(431-752平方呎)减价盘比率最高 其次为C类(753-1075平方呎)和A类(430平方呎以下)单位 [1] 楼价指数表现 - 美联楼价指数报127.47点 周环比微跌0.05% 较四星期前上升0.3% 但年内累计下跌0.52% [1] - 按周变化:港岛楼价指数跌0.28%至132.65点 九龙跌0.19%至133.17点 新界升0.14%至116.24点 [1] - 较四周前变化:港岛区下跌1.37% 九龙区上升1.11% 新界区上升0.18% [1] 年内区域楼价走势 - 港岛区楼价年内累计下跌2.41% 新界区下跌1.64% 九龙区逆势上升1.63% [1][2]
香港住屋需求持续强劲 美联“租金走势图”4月呎租环比升0.4%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1:22
香港私宅租金走势 - 4月份私人住宅平均呎租报38.02港元 环比上升0.4% 创2019年7月后5年半新高 较历史高位仅差0.8% [1] - 租金已连续3个月上升 反映住屋需求持续强劲 [1] - 市场预期美国今年减息3次 香港按揭息率可能进一步回落 [1] 按揭利率变化 - 5月9日拆息跌至1.93% H按息降至3.23% 较P按封顶利率3.5%低0.27% [1] - 以500万港元贷款30年还款期计算 最新H按每月供款21705港元 较前日减少441港元(2%) 较P按减少747港元(3.3%) [1] 租金回报率变化 - 3月份A类私宅租金回报率达3.7% 较去年同期3.3%增加0.4个百分点 较2021年低位2.3%增加1.4个百分点 [2] - 住宅市场呈现"租升价跌"现象 推动租金回报率持续攀升 [2] 区域租金表现 - 4月部分铁路沿线屋苑呎租环比涨幅显著 港景峰升9.8% 银湖天峰升8.8% 现崇山升8.4% [2] - 又一居和朗屏8号呎租分别上升7.5%和7% [2]
美联:香港楼市短期供应持续高企 发展商减慢申请预售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1:37
香港住宅预售市场动态 - 4月份香港新申请预售楼花同意书的住宅项目仅有1个资助出售房屋项目(沐礼街3号,1800个单位),私人住宅项目则零申请,这是5个月来首次出现 [1] - 2月和3月新申请预售的私人住宅单位数量分别为213个和112个,显示发展商明显放缓申请节奏 [1] - 4月份共有5个项目获批预售,包括西沙Sierra Sea 1A期(781个单位)、1B期(794个单位)、启德花语海第2期(416个单位)、愉景湾项目(320个单位)和西半山医院道7号(62个单位),合计2373个单位,创5个月新高 [1] 市场供应状况 - 已批出预售楼花但尚未发售的私人住宅单位升至16,290个,月环比增加10.8% [2] - 截至4月底累积货尾量约22,173个单位,月环比减少1.4% [2] - 可推售的新盘单位总数从3月的37,200个升至4月的38,500个,月环比增加3.4% [2] 预售楼花库存变化 - 4月份待批预售楼花单位月环比下跌8.1%至6,517个,创2020年1月以来的5年新低 [2] - 扣除新申请的沐礼街3号项目后,待批私宅单位仅剩4,717个 [2] - 市场呈现"有出无入"状态,获批预售单位达2,373个而新申请为零 [2]
美联集团(0120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08: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约为60.84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49%[40] - 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3.2亿港元,而2023年为亏损约4200万港元[40] - 2024年审核服务酬金为2013万港元,2023年为1675万港元;2024年中期业绩审阅酬金为0,2023年为573万港元;2024年其他非审核服务酬金为223万港元,2023年为343万港元;2024年费用总额为2236万港元,2023年为2591万港元[109] - 2024年总耗電量为5,565,634千瓦時,2023年为6,468,111千瓦時[194] - 2024年能源密度为4.60千兆焦耳/每名員工,2023年为5.20千兆焦耳/每名員工[194] - 2024年能源间接排放(範圍二)为2,555吨二氧化碳當量,2023年为3,012吨二氧化碳當量[194] - 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密度为0.59吨二氧化碳當量/每名員工,2023年为0.67吨二氧化碳當量/每名員工[194] - 2024年總耗水量为3,165立方米,2023年为7,926立方米[194] - 2024年耗水密度为0.73立方米/每名員工,2023年为1.77立方米/每名員工[194] - 2024年回收紙張为5,851公斤,2023年为5,781公斤[1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策略业务单位包括地产代理、培训服务、物业估值、移民顾问、金融服务、按揭代理、按揭贷款等[5] - 2024年集团旗下“美联物业”及“香港置业”业务经营业绩较2023年显著改善,内地业务转亏为盈[44] - 2024年公司对香港、澳门及内地销售管理团队进行重组优化,财务业绩扭亏为盈,销售生产力创十多年来新高[55] - 公司加大数码转型投资,成立市场及创新科技中心提升运营效率[56] - 2025年公司计划成立家族办公室服务部,为内地客户提供全面服务[57] - 公司2024年完成首阶段转型,将推动员工转型为“智慧型代理”,打造“美联生态圈”[58] - 公司推出「KOL帶睇樓」及「AI • VR看房」加强数字化服务,与Matterport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75]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住宅物业市场交投录得22.8%升幅,带动整体物业注册量上升17.1%[42] - 2023 - 2024年香港政府共批出约92,000宗高才通申请,人才流入支持潜在住屋需求[45] - 两次减息将按揭利率降至3.625%,与小型单位3.6%的租金回报率相若[45] - 香港政府将2025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定在2 - 3%范围[46] - 中国内地经济2024年增长5%,第四季度按年增长5.4%,高于前一季的4.6%[46] - 2025年香港股市预计有多达八十宗潜在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1300 - 1500亿港元[48] - 香港物业成交价400万港元或以下印花税减至100元,预计小型单位成交量上升[49] - 2024年第一季香港私楼潜在供应见顶后回落,已竣工一手货尾单位数量攀升[4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发展商短期内加速去库存,采取以量取胜策略[59] - 2024年两次减息使按揭息率低于租金回报率,但息率走势前景不明[5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周年晚宴上美聯物業住宅部获「集团最高盈利贡献大奖」,九龙区获「住宅部最高盈利贡献大奖」[8] - 「GO PARK」嘉年华运动场占地达一百三十万呎,吸引逾五百位同事出席[10] - 公司在会德丰年度代理颁奖礼获「最高销售总额代理行」等多个大奖,在信和置业年度颁奖礼获多个大奖[13] - 公司新盘项目连创佳绩,夺得吉㊧、明雋等多个新盘销售冠军[15] - 「美豪滙」成立,约40名精英成员前往澳门视察豪宅楼盘[17] - 2023年「笋盘APP」用户数跃居行业之首[19] - 2024年公司凭AI及VR技术带来的创新体验,连夺多个重要奖项[21] - 公司144间商铺获地监局「专业进修嘉许奖章」,得奖数目连续四年冠绝全行[27] - 地产代理监管局2024年颁发的100个银奖,悉由公司及关联公司包揽,占市场整体「银章」数目的100%,得奖数目连续两年全行第一[27] - 公司参与「机遇汇人才博览展」,两日内收到近百个职位查询及申请[30] - 公司参加「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2024(春季)」,吸引逾四百个查询及大量加盟意向[30] - 公司为「中央专业部门」(CPU)员工举办周年晚宴,宴请超300位同事出席[32] - 公司创始人黄建业75岁,有超51年地产代理业务经验[62] - 黄静怡44岁,2005年加入集团,负责公司策略规划与日常管理[64] - 施嘉明51岁,2012年加入集团,负责财务等职能,有超28年专业经验[66] - 黄静怡为公司主席黄建业之女,施嘉明为美联合营公司董事[64][66] - 公司执行董事有黄建业、黄静怡、施嘉明[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何君达、孙德钊、陈念良[3] - 公司核数师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3] - 公司股份代号为002[4]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72]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公司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角色独立区分,主席负责带领董事会等,董事总经理履行行政总裁职能[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董事会举行5次会议[79] - 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何君达、孙德钊及陈念良指定任期分别为一年半、一年及一年[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及年报日期,董事会符合委任最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规定[81] - 何君达60岁,自2017年6月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7] - 孙德钊61岁,自2004年9月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8年会计等经验[68] - 陈念良69岁,自2023年12月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于2012 - 2016年出任该职[69] - 董事会负责公司管理,将工作细节交由执行委员会,日常管理等授权给管理层[73] - 三分之一董事须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九年,续任需股东独立决议批准[82] - 2024年董事均接受了企业管治、监管发展及其他相关主题培训[85] - 公司于1999年9月21日成立执行委员会,截至年报日期由四名执行董事组成,黄子华自2025年4月1日起辞任[88] - 公司于1998年8月4日成立审核委员会,截至年报日期主席为何君达,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举行两次会议[90][91] - 2024年审核委员会审核了中期及年度报告与财务报表等多方面内容,并推荐续聘罗兵咸永道为核数师[91] - 公司于2005年3月10日成立薪酬委员会,截至年报日期主席为孙德钊,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举行两次会议[94] - 2024年薪酬委员会检讨董事薪酬待遇并提供建议,未就公司股份计划相关事项作检讨及提建议[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高级管理成员(执行董事)有4人,薪酬分别在港幣3,000,001 - 3,500,000元、港幣7,000,001 - 7,500,000元、港幣9,000,001 - 9,500,000元、港幣23,500,001 - 24,000,000元区间[95] - 2024年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等[96] - 2024年风险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审阅风险管理系统等[100] - 公司2024年有6名男性董事及1名女性董事,维持董事会性别多元化[98] - 黄子华自2025年4月1日起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总经理[98] - 黄静怡自2025年4月1日起担任风险委员会主席[100][102] - 2024年董事会会议举行5次,审核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举行1次,风险委员会会议举行2次[101] - 各董事2024年出席董事会、各委员会及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均较高,如黄建业董事会出席率100%(5/5)等[101] - 公司于2005年3月10日成立提名委员会[96] - 公司于2016年1月1日成立风险委员会[100] - 公司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2022年12月修订[98] - 公司秘书梅雅美女士年内进行超15小时专业培训[114] - 公司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6月21日举行,会上就各独立事项提呈独立决议案并按股数投票表决,已公布投票结果[118] - 公司于2024年1月17日和8月16日举行两次股东特别大会,提呈普通决议案,均由独立股东按股数投票表决,已公布投票结果[119] - 董事会授权执行委员会持续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事宜,年内执行委员会已履行相关职责[108] - 董事会负责为集团设立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风险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决定风险水平等[110] - 集团内部监控系统由明确管治架构等组成,执行董事每月审阅管理报告并与管理层定期会议[110] - 公司内部审计部直接向审核委员会汇报,负责对集团主要活动定期审核[110] - 公司成立内幕资料团队,已采纳内幕资料披露政策及程序[113] - 公司股东沟通政策由董事会每年检讨,旨在促进与股东及持份者有效沟通[115]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东沟通政策年内已妥善实施且有效[120]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可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22] - 占总投票权不少于二十分之一或不少于一百名股东可书面要求在股东大会提议案[123] - 公司连续十年获“友商有良”嘉许[129] - 公司连续二十一年获“商界展关怀”标志[132] - 公司支持“学校起動”计划,与四十三所中学学生分享营销策略与创业心得[133] - “3分钟销售挑战赛”初赛吸引四十一所中学参与[133] - 公司精英会为儿童心臟基金在二十小时内筹得十万元善款[139] - 公司连续九年获“开心工作间”标志并再度评为“开心企业”[138] - 公司中秋捐出近千个月饼获九龍樂善堂感谢[137] - 八位学生从逾百个申请中脱颖而出参加为期八周的暑期实习计划[143] - “親子同賞夏日好戲”电影欣赏会吸引近百人参与[144] - 公司连续十二年支持“健康快车香港基金”举办的活动[147] - 公司获环境运动委员会“香港绿色机构”认证及“減廢證書(卓越級別)”“節能證書(良好級別)”,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4064 - 1:2018”温室气体排放盘查证书[148] - 公司获凝動香港體育基金《企業「一」起動》嘉許[149] - 公司获教育局“商校合作计划”颁发嘉许状[150]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154] - 董事会对环境、社会及管治的策略制定、报告及问题管理负最终责任[159] - 公司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管治架构推动环境、社会及管治治理工作实施[160] - 管理层负责发起、推动及监督可持续发展政策及实践并向董事会汇报[160] - 公司秉持最高商业道德标准,禁止贿赂、勒索、欺诈或贪污行为,制定内部政策及管控机制,员工需提供利益冲突声明[163] - 公司为员工提供涵盖商业道德议题的培训,包括操守守则、反洗钱等内容,以提高反贪污意识[163] - 公司禁止雇员索取或收取礼品、奖励或利益,制定举报政策及机制,成立举报小组处理相关事项[164] - 报告年度公司未发现成员因违反贪污、贿赂、欺诈及洗钱法律或规例而被定罪的情况[165]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管理层及员工、投资者、供应商等持份者进行持续对话[166] - 公司识别及检讨重要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的步骤包括识别、排序、审核、检讨[169] - 报告年度公司进行行业研究及同行对标,确认去年识别的重要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仍然适用[170] - 公司列出16项重要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及其在报告内的相应章节[171] - 公司顾客主要包括物业发展商、业主、买家、房东及租户,遵守相关法律为顾客提供服务[174] - 报告年度内公司未发生涉及相关法律及规例重大并已审结的违规事件[174] - 公司制定《顾客私隐及资料保障政策》,报告年度无重大已审结违规事件[176] - 报告年度受理45宗服务相关投诉[177] - 报告年度公司在雇佣及劳工准则相关法律及规例方面无重大已审结违规事件[178] - 公司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按个人经验及表现公平招聘及晋升员工[178] - 公司通过多种平台和机制促进管理层与员工公开沟通[179] - 报告年度公司为员工举办各式节庆活动[179] - 2024年公司运营中未发现违反禁止雇佣童工及强迫劳动规定的情况[179] - 公司设立「美联大学堂」为员工提供专门培训[180] - 公司为前、后勤员工分别设有不同的培训计划[181] - 公司连续逾10年获雇员再培训局“人才企业”殊荣,2024年135间分行获地产代理监管局“地产代理商舖专业进修嘉许奖章”,94间分行获“地产代理商舖专业进修优越嘉许奖章─银章”[182] - 截至2024年12月
美联集团(0120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08:3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6084239千港元,2023年为408269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9.02%[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384586千港元,2023年经营亏损为17903千港元[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70936千港元,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29209千港元[3]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320323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41916千港元[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44.67港仙,2023年为亏损5.85港仙[3] - 2024年年度其他全面收入(扣除税项)为16200千港元,2023年为14859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度全面收入总额(扣除税项)为336523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27057千港元[4] - 2024年总资产为4708309千港元,2023年为356918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1.92%[5] - 2024年权益总额为993714千港元,2023年为65719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51.21%[6] - 2024年总负债为3714595千港元,2023年为291199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7.56%[6] - 2024年总收益为6084239千港元,2023年为408269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9.02%[14] - 2024年呈报分部业绩为433,178千港元,2023年为13,679千港元;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70,936千港元,2023年亏损29,209千港元[19] - 2024年总收益为6,084,239千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为5,745,377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38,862千港元;2023年总收益为4,082,694千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为3,786,954千港元,中国内地为295,740千港元[22] - 2024年总资为4,708,309千港元,2023年为3,569,187千港元;2024年总负债为3,714,595千港元,2023年为2,911,996千港元[21]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净亏损4,706千港元,2023年为2,456千港元;2024年其他(亏损)/收入净额为亏损2,572千港元,2023年为收入5,264千港元[23] - 2024年主要其他经营成本中办公室及分行经营费用为86,406千港元,2023年为98,451千港元[2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50,613千港元,2023年为12,707千港元,其中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9,556千港元,2023年为10,507千港元[25]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27]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44.67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5.85港仙[28] - 2024年计算每股盈利的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20,323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41,916千港元[28] - 2024年和2023年计算每股盈利的股份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17,086千股[28] - 2024年集团收益约60.84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49% [34] - 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3.2亿港元,2023年则为亏损约4200万港元[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为7.11127亿港元(2023年:5.32147亿港元)[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息借款;2023年12月31日,计息借款为1.6989亿港元[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2023年:0%),总资产负债比率为0%(2023年:25.9%),流动资金比率为1.2(2023年:1.1),股本回报率为32.23%(2023年: - 6.38%)[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借贷融资额度为11.68亿港元(2023年:14.05亿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借款融资抵押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约为32.86341亿港元(2023年:22.38916亿港元)[5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无)[60] 物业代理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代理业务收益为6070571千港元,2023年为4063351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9.39%[14] - 2024年物业代理业务回赠为2697600千港元,2023年为1432983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8.25%[14] - 2024年物业代理业务分部业绩为433134千港元,2023年为 - 29893千港元,扭亏为盈[14]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中,工商物业为6023997千港元,住宅物业及商舖为46574千港元,其他为13668千港元[16] - 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中,工商物业为4022117千港元,住宅物业及商舖为41234千港元,其他为19343千港元[17] 资产折旧及减值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使用權資產折舊为285606千港元,2023年为430413千港元,同比减少约33.64%[16][17] - 2024年物業及設備折舊为32869千港元,2023年为45730千港元,同比减少约28.12%[16][17] - 2024年金融資產淨減值虧損为69186千港元,2023年为925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648%[16][17] - 2024年增添至物業及設備为8392千港元,2023年为20389千港元,同比减少约59.72%[16][17] 应收应付账款及贷款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贷款为41.3万港元,较2023年的117.3万港元减少[30]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为343053.5万港元,较2023年的230507.8万港元增加[31] - 2024年末应付佣金及回赠为4.95273亿港元,较2023年的2.95165亿港元增加[32]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未偿还贷款为41.3万港元(2023年:117.3万港元),未偿还贷款余额有5宗(2023年:13宗)[54] - 2024年12月31日,最大笔应收未偿还贷款为14.5万港元,约占整体未偿还贷款组合的35%,年内贷款减值亏损为36.8万港元(2023年:无)[54] - 2023年12月31日,来自五大借款人的应收未偿还贷款额为103.4万港元,占整体未偿还贷款组合约88%[54] 集团业务策略及发展情况 - 集团旗下“美联物业”及“香港置业”业务2024年经营业绩较2023年显著改善[39] - 集团自2023年最后一季起实施策略性措施,中国内地业务转亏为盈[39] -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销售管理团队重组合优化,提升销售生产力并创十多年来新高[42] - 集团加大数码转型投资,成立市场及创新科技中心[43] - 集团策略性缩减分行规模,优化实体布局提升运营效率[43] - 集团于2024年完成首阶段转型,有52年忠实客源[48] - 2025年集团计划成立家族办公室服务部门[49] 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情况 - 202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定在2 - 3%[44] - 2024年中国内地经济增长5%,Q4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5.4%,高于前一季的4.6%[44] - 2025年香港股市预计有多达80宗潜在新股上市,集资总额达1300 - 1500亿港元[45] - 香港政府将物业成交价400万港元或以下的印花税减至100港元[46] - 2024年两次减息,目前按揭息率低于租金回报率[49] - 2024年代理人及“营业详情说明书”数量持续下降,全年整体录得温和降幅[49]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4593名全职雇员(2023年:4731名),其中3962名为营业代理、411名为办公室后勤员工及220名为前线支援员工[59] 公司合规及治理情况 - 公司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载列之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61] - 所有董事确认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之操守守则所订之标准[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3] 公司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64] - 集团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确认初步公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相符[64] 公司公告及年报情况 - 2024年全年业绩公告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65] - 2024年年报将寄发股东并刊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65] 董事会组成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含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