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00883)

搜索文档
技术能力国际领先 我国海底“油气动脉”超一万公里
央视网· 2025-09-28 18:12
海底管道工程发展现状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1] 技术能力突破 - 海底管道工程装备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掌握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 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自主设计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成套关键技术 [2] - 建成3000米级超深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01等系列化大型施工装备 作业能力实现从浅海向超深水重大跨越 [2] - 2023年海管计算分析软件和全自动焊接设备实现国产化 2024年自主研发全球首套千米级海底管道自动发球管汇投用 2025年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完成海试 [3] - 管材和附属设备国产化全面突破 装备技术体系完整性走在国际前列 [3] 国际市场拓展 - 海底管道工程海外合作加速落地 参与文莱 卡塔尔等国际重点油气合作区域项目 [4][5] - 海油工程承揽尼日利亚 沙特 卡塔尔 文莱等10余个国际海底管道工程项目 累计铺设海底管道超500公里 [5] - 创造全球"海底管道尺寸最大"和"单根海管最重"等多项行业施工纪录 [5] - 获得约40亿美元卡塔尔订单 刷新中国企业在中东区域承揽海洋油气工程项目合同金额纪录 [5]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万公里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2:02
海底管道建设成就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万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1] - 海底管道作为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生命线" 形成水下井口至陆地终端完整生产链 [1] - "十四五"以来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 最大作业水深达1542米实现浅水向超深水跨越 [1] 技术能力突破 - 铺设规格实现2英寸到48英寸全尺寸覆盖 涵盖单层管 双层管 复合管 子母管等国际主流全部类型 [1] - 铺管技术及装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技术体系完整性走在国际前列 [1] - 经过40年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 海洋油气管道工程技术与装备能力实现全方位跨越 [2] 国际化业务拓展 - 承揽东南亚 中东 非洲等地区10余个项目 累计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 [2] - 创造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根海管最重"等多项行业施工纪录 [2] - 推动中国海洋工程企业深度参与全球油气合作 [2]
中国海油: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新浪财经· 2025-09-28 09:11
海底管道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1] - 管道首尾相接相当于中国最南到最北直线距离近2倍 [1] - 铺设规格实现全尺寸覆盖 从2英寸到48英寸 包括单层管、双层管和复合管 [1] 工程技术能力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难题 [1] - 攻克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技术 [1] - 具备中国海域全海域海底管道自主设计、铺设和维保能力 [1] 近期项目进展 - "十四五"以来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 [1] - 最大作业水深达1500米 [1] - 承揽东南亚、中东、非洲等10余个项目 累计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 [1] 国际合作与纪录 - 创造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日铺设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 [1] - 海底管道工程技术与装备能力实现全方位突破 [1] 未来发展计划 - 继续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1] - 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 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 [1] -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
中国海油: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新浪财经· 2025-09-28 08:37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1] - 铺管技术实现从浅水向超深水跨越 最大作业水深达1542米[3] - 铺设规格实现2英寸至48英寸全尺寸覆盖 包含单层管/双层管/复合管/子母管等全部国际主流类型[3] 工程技术能力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难题[3] - 攻克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技术[3] - 形成高度自主化全产业链条 具备全海域自主建设能力[3] 装备体系建设 - 建成集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的完整工程装备技术体系[3] - "十四五"期间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3] - 铺管技术及装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技术体系完整性国际领先[3] 国际合作拓展 - 承揽东南亚/中东/非洲等10余个项目[4] - 累计国际项目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4] - 创造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根海管最重"等多项施工纪录[4] 未来发展重点 - 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5] - 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 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5] -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5]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环球网· 2025-09-28 08:33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1] - 海底管道在1500米水深需承受150个大气压 相当于1.5辆家用小汽车重量集中压于A4纸 [3] - 我国海况复杂程度居世界前列 对海底管道工程技术提出特殊挑战 [3] 技术能力建设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难题 [3] - 掌握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技术 [3] - 形成覆盖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全产业链的自主技术体系 [3] 战略意义 - 海洋油气管道技术突破对提升国家海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技术能力实现全方位跨越 具备中国全海域自主建设能力 [3] - 成果基于40年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积累 [1][3]
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
科技日报· 2025-09-28 08:18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1][4] - 海底管道需承受1500米水深压力 相当于1.5辆家用小汽车重量集中压于A4纸[4]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技术 具备全海域自主建设能力[4] 工程技术体系 - 形成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维保全套技术体系 培育高度自主化全产业链[4] - 攻克恶劣海况复杂地貌管道设计安装难题 实现40年技术攻关全方位跨越[1][4] - 管道需保障20年以上服役期安全稳定 应对世界最复杂海况挑战[4] 能源战略意义 - 海洋油气管道突破对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1] - 技术突破显著提升国家海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1]
重大突破!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破1万公里
观察者网· 2025-09-28 06:53
海底管道工程发展里程碑 - 中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相当于中国南北直线距离近2倍 [1][4] -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生命线" 形成"水下井口—海底管道—陆地终端"完整生产链 [3] - 项目标志着经过40年技术攻关 海洋油气管道工程技术与装备能力实现全方位跨越 [1] 技术突破与工程能力 - 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 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等技术难题 [4] - 铺管作业能力全面提升 最大作业水深达1542米 实现从浅水向超深水历史性跨越 [4] - 铺设规格实现2英寸到48英寸全尺寸覆盖 涵盖单层管 双层管 复合管 子母管等全部国际主流类型 [4] - 自主研发自动焊接设备 海管海缆智能监测系统 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系统"海卫"等智能化设备 [6] 装备体系建设 - 船舶装备持续迭代 从第一代浅水锚系S-lay铺管船发展到3000米级超深水起重铺管船"海洋石油201"船 [6] - 具备在中国全海域自主进行海底管道工程建设能力 建成完整海底管道工程装备技术体系 [4] - 海管焊接质量和铺管效率显著提升 填补多项国际技术空白 [6] 国际合作与业务拓展 -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揽10余个项目 累计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 [6] - 创造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根海管最重"等多项行业施工纪录 [6] - 推动海洋工程企业深度参与全球油气合作 提供中国工程方案 [6] 未来发展重点 - 继续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 [7] - 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7]
第十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9-27 09:40
第十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行业分析 展会概况 - 展会于9月27日在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为期三天 展览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展商采购商数量达400余家 预计参观人数超6万人次[1] - 设置5个展区包含1号馆 2号馆 3号馆 室外展区和序厅展区 共有300余个展位 包含特装展位 室外展位和标准展位[1] - 展会主题为"绿创未来 链通世界" 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企业抱团出海赋能和传统能源绿色转型三大特色[1] 参展企业结构 - 市外企业占比达69% 吸引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 康明斯 道达尔 中石化 中海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3] - 世界500强与央企展商数量创历史新高 首次参展企业包括贝克休斯 必维集团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3] - 低空经济领域首次吸引普宙无人机 乘云航空科技等企业 海工领域新增海盛集团 德威盛等首次参展商[3] 采购商阵容 - 超130家企业到场采购 其中境外企业达100余家[3] - 世界500强采购商包括美国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 艾默生电气集团 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 法国道达尔等[3] - 中石化二级单位集体参会采购 包括中原油田 河南油田 江汉油田 江苏油田和新星石油公司[3] 专题活动设置 - 围绕四大专题举办二十余场高规格会议:"抱团出海"专题搭建企业出海平台 "国际采购"专题包含多场采购对接会 "未来产业"专题汇聚海洋油气装备等前沿资源 "新品发布"专题展示行业龙头企业首台套技术[5] - 近百名院士 学者 企业代表进行主旨报告 演讲推介和需求发布[5] 行业平台价值 - 展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 是中国第二家获得UFI专业认证的石油装备类展会[6] - 成为推进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升级 促进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国际平台 集中展示产业新技术 新产品 新成果[6] - 为国内外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提供全新合作交流平台 成为东营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名片[6]
7部门联合发布!利好石化化工行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03:17
行业增长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1] 产能调控措施 - 严格控制新增炼油产能 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1][2] - 科学调控乙烯 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2] - 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 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和新技术产业化示范 [2] - 炼油能力已达9.55亿吨/年 2025年控制目标为10亿吨以内 [2] - 汽柴油需求出现负增长 行业无盲目扩张动力 [2] 高端产品发展重点 - 支持电子化学品 高端聚烯烃 高性能纤维 特种橡胶 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产品攻关 [1][3] - 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材料中试平台 [3] - 低端石化产品盈利空间有限 企业需向高端化转型 [3]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培育新能源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 [1] -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4] - 中复神鹰推进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满足航空航天需求 [4] - POE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 PEEK材料用于人形机器人骨架 [5]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腱绳主流材料 [5] 智能化转型举措 - 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6] - 部署针对分离 蒸馏 提纯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场景模型 [6] - 训练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 [6] - 中国石油上线昆仑大模型App 中国石化长城大模型用户超10万 日均token用量1.5亿 [6] - 中国海油将人工智能与海上油气生产结合提升开采效率 [6]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涨0.65%,成交额1769.7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35
基金表现 - 9月26日收盘上涨0.65% 成交额达1769.77万元[1] - 今年以来规模增长2.22%至5.25亿元 但份额减少11.83%至3.80亿份[1] - 日均成交金额3998.65万元 全年累计成交72.38亿元[1] 基金概况 - 成立于2024年8月21日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0%[1] - 跟踪标的为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益率[1] - 基金经理杨坤任职以来收益率达38.74%[2] 投资组合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分布于金融和能源行业[2] - 中远海控为第一大重仓股 持仓占比6.96% 市值4026.50万元[2] - 重仓股包含四家大型商业银行 合计持仓占比超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