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00520)

搜索文档
呷哺呷哺(00520)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总额8407.9万元 同比减少69.1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2:56
财务业绩 - 收入人民币19.42亿元,同比减少18.8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总额8407.9万元,同比减少69.18% [1] - 每股亏损8.01分 [1] - 税前亏损757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1.6% [1] - 净亏损808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0.5% [1] 品牌销售表现 - 呷哺呷哺销售额11.35亿元,同比减少13.5% [1] - 凑凑销售额7.45亿元,同比减少25.8% [1] 成本优化措施 - 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结构性降本增效 [1] - 依托集采优势打通供应商协同链路 [1] - 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优化配送路径网络 [1] - 关闭低效餐厅并新增餐厅聚焦高潜力区域 [1] -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下降约64.1% [1] 运营管理策略 - 实施餐厅网络焕新策略,实现资源再配置及效率跃升 [2] - 深化即时配送服务生态布局 [2] - 战略性拓展预付式消费模式,通过动态价值治理机制优化折扣 [2] - 与头部动漫IP达成深度合作,包括联名产品开发、门店主题改造及数字化营销 [2]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确保现金流稳健及财务状况良好 [2]
呷哺呷哺(0052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2: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下降18.9%至人民币19.42亿元,其中呷哺呷哺销售额下降13.5%至11.35亿元,凑凑销售额下降25.8%至7.45亿元[7] - 税前亏损同比大幅减少71.6%至人民币7572.1万元,净亏损同比大幅减少70.5%至8082.8万元[7] - 公司收入为19.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59] - 期内亏损为8082.8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70.5%[59] - 每股基本亏损为8.01分人民币,同比改善69.5%[59] - 公司期内净亏损为人民币8082.8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亏损为人民币8407.9万元[62]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19.42亿元,其中餐厅业务收入占比96.6%,达人民币18.77亿元[68] - 呷哺呷哺品牌收入为人民币11.35亿元,占总收入58.4%;凑凑品牌收入为人民币7.45亿元,占总收入38.4%[68] - 呷哺呷哺分部收入为13.1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54.8%[71][74] - 凑凑分部收入为10.0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41.9%[71][74] - 其他业务收入为769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3.2%[71][74] - 呷哺呷哺分部业绩为6175.8万元人民币[74] - 凑凑分部业绩亏损7892.4万元人民币[74] - 集团税前亏损2.67亿元人民币[7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2.73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5年的8408万元人民币,改善1.89亿元或69.2%[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22.5%至6.41亿元,主要因餐厅数量净减少135间及优化供应链采购[35]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18.1%至6.67亿元,餐厅数量净减少135间且员工人数从24,606人减少至17,930人[36]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同比增长24.7%至1.6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6.2%升至6.7%[31] - 其他收益及亏损项同比大幅下降81.7%至1.6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5%升至6.8%[31] - 财务成本同比增长40.8%至4457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4%升至1.9%[31]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减少24.7%至人民币120.2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6.7%降至6.2%[37] - 公用事业费用减少16.3%至人民币75.4百万元,餐厅数量减少135间[38] - 折旧及摊销减少20.5%至人民币317.7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16.7%降至16.4%[39] - 其他开支减少13.3%至人民币160.8百万元,其中物流费降28.9%、专业服务费降27.3%、维修成本降33.1%[40] - 其他净亏损大幅降低81.7%至人民币29.5百万元,减值损失减少64.1%[41] - 融资成本减少40.8%至人民币26.4百万元[42] - 所得税开支减少23.4%至人民币5.1百万元[43] - 员工成本为6.6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1%,占总收入34.3%[57] - 财务成本从2024年同期的4457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2639万元人民币,减少1818万元或40.8%[81] - 员工成本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8.1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6.66亿元人民币,减少1.48亿元或18.2%[82] - 折旧及摊销总额从2024年同期的3.9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3.17亿元人民币,减少8200万元或20.5%[82] - 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支出人民币143.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00.2万元减少28.3%[62] - 关联方特许权费用为人民币19,971千元,较去年同期24,053千元减少[116] - 关联方短期租赁开支保持稳定为人民币600千元[116] 呷哺呷哺业务表现 - 呷哺呷哺餐厅翻座率从2.3倍提升至2.6倍,同比增长13.0%[16][17] - 顾客人均消费从59.6元下降至53.7元[16] - 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5.6%,从10.783亿元人民币降至9.104亿元人民币[19] - 呷哺呷哺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6.4%,从5.486亿元人民币降至4.588亿元人民币[19] - 呷哺呷哺分部资产从2024年末的24.3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21.46亿元人民币,减少2.91亿元或11.9%[76] 凑凑业务表现 - 凑凑餐厅翻台率同比下降12.5%,从1.6倍下滑至1.4倍[21] - 凑凑餐厅净收入同比下降27.3%,从9.43273亿元人民币降至6.8566亿元人民币[20] - 凑凑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4.4%,从137.8元增至143.8元[20] - 凑凑餐厅三线及以下城市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5.3%[23] - 凑凑餐厅其他市场(港澳台及新加坡)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6%[23] - 凑凑分部资产从2024年末的6.2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5.82亿元人民币,减少0.46亿元或7.3%[76]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全球餐厅总数937家,其中中国大陆918家,其他市场19家[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新开设32家呷哺呷哺餐厅,关闭29家呷哺呷哺餐厅及23家凑凑餐厅[9] - 一线城市呷哺呷哺餐厅数量占比42.6%,二线城市占比41.0%[10] - 凑凑餐厅一线城市占比36.8%,二线城市占比52.3%[13] - 其他市场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131.5元,显著高于内地水平[16] - 公司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7.70亿元,占总收入91.1%;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73亿元[68]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为22.3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93.2%[71] 会员及客户行为 - 付费会员人均复购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9%,从432元增至449元[25] - 付费会员消费频次同比增长10.2%,从4.9次增至5.4次[25] - 公司礼品卡业务上半年售卡金额超1.6亿元人民币,售卡数量超43万张[25] 资产、债务及现金流 -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约64.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13.2百万元,较期初减少13.6%[45] - 金融资产投资余额人民币551.0百万元,预期年收益率2.0%-4.8%[46] - 资本开支同比减少68.4%至人民币44.6百万元,新开设32间餐厅[51] - 员工总数减少至17,930名,较去年末减少27.1%[5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产减少至4.42亿元人民币[60] - 使用权资产减少至7.49亿元人民币[60] - 银行结余及现金减少至3.13亿元人民币[60] - 净流动负债为1.51亿元人民币[6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13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3.63亿元减少人民币5055.1万元[63] -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人民币1.9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72亿元减少47.4%[63]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出人民币1824.3万元,主要由于购买金融资产人民币12.06亿元[63] - 公司融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出人民币2.28亿元,主要由于偿还借款人民币3.49亿元及租赁负债还款人民币2.10亿元[63]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人民币1.51亿元,但拥有未动用银行融资额度人民币2.74亿元[65]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1.11亿元人民币[74]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7109.5万元人民币[74] - 折旧及摊销总额3.98亿元人民币[75] - 集团综合资产从2024年末的33.4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29.96亿元人民币,减少3.51亿元或10.5%[76] - 集团综合负债从2024年末的25.02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22.31亿元人民币,减少2.71亿元或10.8%[76] - 利息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831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的508万元人民币,减少323万元或38.9%[77] - 集团拥有未动用税项亏损10.22亿元人民币,其中9.84亿元将于2030年到期[85] - 每股基本亏损计算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增至1,049,909千股(2024年同期:1,040,631千股)[8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额同比下降67.9%至3,113.4万元(2024年同期:9,700.2万元)[89] - 新租赁协议确认使用权资产12,065.6万元(2024年同期:17,781.1万元)[89] - 租赁物业装修减值损失3,067.3万元(2024年同期:11,071.7万元)[92] - 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3,991.6万元(2024年同期:7,109.5万元)[92] - 存货总额下降25.2%至21,626.2万元(2024年末:28,922.0万元)[93] - 贸易应收账款30日内账期占比94.3%(18,533千元/19,659千元)[95]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致金融产品余额降至55,096.1万元(2024年末:58,696.0万元)[96] - 贸易应付账款60日内账期占比96.7%(177,511千元/183,507千元)[98] - 租赁负债总额降至82,459.3万元(2024年末:91,107.2万元)[99] - 无抵押银行借款增加至人民币257.378百万元,有抵押借款减少至人民币108.149百万元,总借款下降至人民币365.527百万元[101] - 银行借款固定年利率区间收窄至1.10%-2.90%(2024年末:0.46%-3.65%)[101] - 应收票据贴现借款减少至人民币92.5百万元,抵押银行存款增加至人民币42.5百万元[102] - 短期银行借款质押部分减少至人民币15.649百万元,对应质押存款增至人民币15.014百万元[102] - 合同负债总额下降至人民币391.689百万元,其中顾客忠诚度计划减少至人民币16.367百万元[103] - 预付卡及客户垫款增加至人民币343.893百万元,特权会员计划大幅减少至人民币31.429百万元[103] - 当期确认收入来自期初合同负债余额人民币234.988百万元(去年同期:人民币194.195百万元)[103] - 资本开支承诺为人民币8,927千元,较上年末人民币9,090千元略有下降[115] - 关联方应付款项为人民币4,543千元,较上年末6,076千元减少[117] - 2025年上半年购买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1,206,009千元[123] - 2025年上半年赎回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1,249,728千元[1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以8900万元人民币收购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55] - 公司拟以8,900万元收购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125] - 收购完成后公司对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从60%增至100%[125] - 2025年上半年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26] 其他业务表现 - 调料产品业务收入逆势增长4.8%至4720万元,保持稳定趋势[33]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3.6%[30] 股份激励计划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总限额为42,174,566股(占上市日期总股份4%)[104] - 第十批受限制股份单位授予732,331股,每股公允价值1.60港元[107] - 第十一批受限制股份单位授予2,255,577股,每股公允价值1.60港元[107]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确认开支总额人民币690,000元[108] - 股份奖励计划确认开支总额人民币745,000元[114] - 股份奖励计划第一批授予4,349,902股,公允价值为每股0.81港元[112] - 股份奖励计划总授予股份数达5,795,958股,其中董事获1,467,836股,雇员获4,328,122股[112]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人民币2,581千元,其中短期雇员福利2,352千元,股权支付229千元[118]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依据市场可观察数据程度划分[119] - 第三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2024年底586,960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550,961千元[120][123] - 贴现率增加1%导致金融资产账面值增加2,809千元(2024年底:2,405千元)[120] - 贴现率降低1%导致金融资产账面值减少2,040千元(2024年底:2,334千元)[121] - 预估回报率降低1%导致短期投资账面值减少3,741千元(2024年底:3,164千元)[121] - 预估回报率增加1%导致短期投资账面值增加3,711千元(2024年底:3,034千元)[121]
呷哺呷哺(00520) - 买卖协议
2025-08-26 08:42
交易主体 - 买方为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代号520[11] - 卖方持有目标公司400,000股,占40%权益[11] - 目标公司为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11] 交易股份 - 目标股份为400,000股,占全部已发行股本40%[18][19] - 目标股份总对价为89,000,000元[30][31] 交易时间 - 协议于2025年4月17日签订[10] - 交易完成日不迟于2025年12月31日后下一个工作日[16][17] 先决条件 - 交易完成先决条件包括买方股东大会获独立股东批准等[26] 交易完成事项 - 卖方送呈股份转让文书等文件给买方[34] - 买方交付独立股东大会决议案并支付对价[35] 公司架构 - 目标公司持有五家全资附属公司及一家合资公司[11] - 呷哺呷哺(香港)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已发行100股,目标公司持股100%[62] - 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前者持股100%[67] - 呷哺呷哺(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前者持股100%[71] 其他 - 与买卖目标股份相关税项由双方平均分摊[50] - 协议各方负担各自相关费用[50]
呷哺呷哺(00520) - 於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举行之股东特别大会之代表委任表格
2025-08-26 08:39
地址為 Xiabuxiabu Catering Management (China) Holdings Co., Ltd. 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 成 立 的 有 限 公 司 ) (股份代號:520) 於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舉行之 股東特別大會之代表委任表格 本人╱吾等 (附註1) 為本人╱吾等的受委代表,出席上述公司為考慮並酌情通過股東特別大會通告所載的決議案而謹訂於2025年9月 12日(星期五)上午十時正於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183號新紀元廣場21樓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及其任何續會,於大 會及其任何續會上代表本人╱吾等行事,並按下列指示 (附註4) 就決議案為本人╱吾等及以本人╱吾等名義進行投票。 | 贊成 | (附註4) 普通決議案 | (附註4) | (附註4) 反對 | | --- | --- | --- | --- | | 1. | 「動議謹此確認及批准本公司(作為買方)與賀光啓先生(作為賣方)就收 | | | | 購呷哺呷哺(中國)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權所訂立日期為2025年4月17 | | | | | 日的買賣協議(「該協議」)及其項下 ...
呷哺呷哺(00520) - 股东特别大会通告
2025-08-26 08:3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通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 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通告全部或任何部份 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Xiabuxiabu Catering Management (China) Holdings Co., Ltd. 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 成 立 的 有 限 公 司 ) (股份代號:520) 股東特別大會通告 承董事會命 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主席 賀光啓 香港,2025年8月27日 於本通告日期,本公司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賀光啓先生及馮煇煌先生;非執行董事陳 素英女士;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韓炳祖先生、張詩敏女士、葛文達先生及黃正忠先生。 茲通告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謹訂於2025年9月12日(星期 五)上午十時正假座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183號新紀元廣場21樓舉行股東特別大會(「股 東特別大會」),藉以考慮並酌情通過下列決議案: 普通決議案 「動議謹此確認及批准本公司(作為買方)與賀光啓先生(作為賣方)就收購呷哺呷哺 ...
呷哺呷哺(00520) - 须予披露及关连交易收购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及股东特...
2025-08-26 08:32
此乃要件 請即處理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通函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通函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 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閣下如對本通函任何內容或應採取之行動有任何疑問,應諮詢 閣下之股票經紀或其他 註冊證券商、銀行經理、律師、專業會計師或其他專業顧問。 閣下如已售出或轉讓名下所有的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之股份,應立即 將本通函及隨附之代表委任表格送交買主或承讓人,或經手買賣或轉讓之銀行、股票經 紀或其他代理商,以便轉交買主或承讓人。 Xiabuxiabu Catering Management (China) Holdings Co., Ltd. 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 成 立 的 有 限 公 司 ) (股份代號:520) 須予披露及關連交易 收購呷哺呷哺(中國)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權 及 股東特別大會通告 獨立董事委員會及獨立股東的獨立財務顧問 本公司謹訂於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上午十時正於香港上環皇后大道中183號新紀元廣 場2 ...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火锅行业竞争格局(附竞争梯队、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前瞻网· 2025-08-25 02:18
行业整体竞争梯队 - 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的企业包括海底捞、朝天门火锅、重庆刘一手火锅等 处于第一梯队 [1] - 门店数量在500-1000家之间的企业包括呷哺呷哺、小龙坎等 处于第二梯队 [1] - 门店数量少于500家的品牌包括蜀大侠、大龙燚、巴奴火锅等 处于第三梯队 [1] 行业竞争派系格局 - 火锅派系主要分为川渝火锅、云贵火锅、北派火锅和粤式火锅四大类别 [3] - 川渝火锅仍是市场主流 代表品牌包括海底捞、小龙坎、朝天门火锅等 [3] - 酸汤火锅自2024年起热度持续攀升 代表品牌包括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滇牛云南酸菜牛肉火锅、太琼糟粕醋·海南酸汤火锅等 [3] 领跑企业排名情况 - 中国饭店协会2025年5月发布《2025火锅领跑企业TOP100名单》 评价维度包括经营指标和评价指标 [4] - 川渝两地企业占据榜单半壁江山 TOP10企业中占7名 [4] - 川渝式火锅在TOP100上榜品牌中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达到60% [4] - 海底捞以99.6的指数结果位列第一 朝天门餐饮98.3排名第二 呷哺呷哺97.6排名第三 [5] 企业布局及竞争力 - 川渝火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代表品牌包括海底捞、小龙坎、蜀大侠等 [8] - 牛肉火锅品类代表企业包括八合里、左庭右院 [8] - 海底捞、朝天门火锅和重庆刘一手火锅门店数量均突破1000家 [8] - 左庭右院重点布局华东、华北地区 门店数量149家 [10] - 大龙燚门店数量300+家 布局美国、新西兰及全国各地 [10] - 小龙坎门店数量500+家 重点布局下沉市场非一线城市 [10] - 蜀大侠门店数量450家 业务布局覆盖海内外市场 [10] - 八合里门店数量173家 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区 [10] 行业竞争状态分析 - 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保持较高增长率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11] - 上游供应商数量众多 食材调料来源广泛 企业采购选择余地大 [11] - 下游消费者选择众多 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对价格较为敏感 [11] - 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资金投入少且技术要求不高 [11] - 火锅具有独特的饮食方式和口味体验 替代品威胁较小 [11]
巨头下场,围猎自助小火锅
新浪财经· 2025-08-21 02:3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 同比增长5.6% 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 [5]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量约5.1万家 其中2020-2021年新增企业超9500家 [5][7] - 小火锅市场最终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目前20-60元价格带门店数量持续上涨 [10][16] 市场竞争格局 - 海底捞旗下"举高高"、杨国福均以59.9元定价进入市场 高于行业原有二三十元均价 [1][3][4] - 区域连锁品牌快速扩张:龍歌4年门店从11家增至100家 农小锅已布局156家门店 [10] - 低价竞争激烈 部分门店推出9.9元、19.9元优惠活动 但26元以下定价难以维持利润 [5][7][8] 商业模式特征 - 自助小火锅净利润率约20% 需依赖高客流走量盈利 [7][9] - 供应链成本控制关键 单颗撒尿牛丸有6种价格档次 批发价差达300% [6] - 保鲜成本高 肉类易变质 依赖人流量快速消耗食材 [1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2024年末火锅人均消费降至70多元 小火锅完美覆盖该价格区间 [5] - 消费者更注重品质 对"科技肉"和劣质食材容忍度降低 [12] - 外卖补贴冲击堂食 5元外卖麻辣烫成为小火锅替代品 [17] 品牌发展战略 - 海底捞、杨国福采用独立门店模式 进驻核心商圈 [12] - 区域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龍歌主打海鲜涮品 农小锅提供超百种SKU [10] - 供应链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规模化采购可降低30%以上成本 [12][16] 行业挑战与趋势 - 20-40元价格带门店占比最高达30.8% 显示性价比平衡是关键成功因素 [10][11] - 门店闭店率较高 麻辣烫品类闭店率居餐饮前五 [5] - 外卖趋势冲击明显 无社交属性餐饮面临替代风险 [16][17]
呷哺呷哺上半年亏损缩窄 火锅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01:01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19亿元 同比减少18.9% [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0.8-1.0亿元 较去年同期2.74亿元亏损收窄63.2%-70.5% [2] - 2021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 其中2021年亏2.93亿/2022年亏3.53亿/2023年亏1.99亿/2024年亏4亿 [2] - 2024年营业收入47.55亿元 同比减少19.65% [2] 亏损原因分析 - 产品缺乏特色 环境服务一般导致消费者光顾频次减少 [3] - 缺乏全渠道宣传 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审美疲劳 [3] - 团队在判断、执行、运营等方面存在问题 [2] 经营改善措施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驱动结构性降本增效 依托集采优势打通供应商协同链路 [3] - 升级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 优化配送路径网络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3] - 优化餐厅布局结构 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新增门店 [3] -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约64.1% [3] - 2024年新开65家呷哺呷哺餐厅及13家湊湊餐厅 关闭138家呷哺呷哺餐厅及73家湊湊餐厅 [3] 创新业务模式 - 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采用合伙人、集团和高管三方持股模式 [5] - 已开业5家合伙门店全部实现盈利 [5] - 该模式有助于吸引激励人才 激活内部优秀人才潜能 [6] - 合伙门店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 [6] 行业竞争环境 - 2025年火锅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6689亿元 [5] - 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存在菜品与锅底同质化问题 [5] - 头部企业海底捞推出人均消费超600元的高端甄选店及创新概念店 [5] 营销策略调整 - 畅吃卡因不同门店优惠叠加规则不清晰及服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引发投诉 [6] - 该卡已于2025年7月1日起暂停售卖 [6] - 预付费模式存在方案设计和执行不足 不利于客户黏性促进 [6] 未来发展挑战 - 品牌定位相对模糊 品类老化需创新迎合市场需求 [6] - 需严格管控预付卡重建消费者信任 [6] - 区域发展失衡 门店集中在北方而南方供应链和服务能力较弱 [6] - 合伙人计划需验证单店盈利模型后再规模复制 避免试错成本加大 [6]
五年亏超13亿!湊湊扩张埋雷,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证券之星· 2025-08-19 07:24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 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 同比减少约18.9% [1] - 预计净亏损0.8亿元至1亿元 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但仍未扭亏 [1]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 [1] 营收表现与趋势 - 营收自2021年达到顶峰61.88亿元后震荡下行 [1][4] - 2024年湊湊餐厅收入同比下降26.55%至19.48亿元 [6] - 主品牌呷哺呷哺收入从2021年末34.97亿元缩减至2024年末26.27亿元 [7] 品牌转型与战略调整 - 2016年尝试从平价快餐转向中高端市场 推出子品牌"湊湊"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 [1] - 湊湊品牌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39%至23.53亿元 成为增长主力 [4] - 2022年新开44间湊湊餐厅超过主品牌41间 但扩张策略后续带来亏损隐患 [4] 门店运营与结构调整 - 2021-2024年关闭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和138间 [7] - 除2023年净增长32间外 其余年份主品牌门店净减少220间、40间和73间 [7] - 湊湊餐厅2024年闭店73间 首次呈现负增长 新开店仅13间远低于计划26间 [8][9] 客单价与运营效率变化 - 主品牌人均消费从2021年62.5元下降至2024年54.8元 但翻座率仅从2.3次/天微增至2.5次/天 [7] - 湊湊人均消费从2021年140.6元下降至2024年123.5元 仍高于海底捞97.5元 [10] - 湊湊翻座率从2021年2.5下降至2024年1.6次/天 大幅低于海底捞4.1次/天 [4][10][11] 区域市场表现 - 2022年湊湊一线城市收入同比下滑17.79% 二线城市下滑3.25% [4] - 2023年湊湊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7% 二线城市下降11.9% [5] - 2024年湊湊一线城市门店占比35.6% 二线城市占比54.8% [9] 股价表现 - 2021年至今公司股价跌幅超九成 [11] - 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超2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