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银行(00416)

搜索文档
江铃域虎:从生产工具到生活载体的功能进化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30 01:06
当皮卡的货箱既需要承载工具与货物,又需容纳生活装备时,这一曾经以商用车为主要定位的 车型,其功能边界正在不断拓展。江铃域虎历经多年技术积累,以务实的产品思路,回应着用 户在生产与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需求。 当前的全新江铃域虎,在细节设计中体现出对用户场景的深度适配:货箱开启角度经过优化, 减少了搬运重物时的弯腰幅度,提升操作便利性;后排空间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三名成年乘 客乘坐时的宽裕感;关键结构部位采用高强度钢材,硬度优于同级车型,为车辆提供了更可靠 的结构保障。 核心优势解析:基于场景的务实适配 市场需求迭代:从单一功能到多元适配 近年来皮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本质上是用户需求的升级。随着政策对皮卡进城限制的逐步放 宽,私人消费占比在2024年已超过65%,这一数据清晰表明:当前用户对皮卡的期待,已经 从单纯的生产工具,转向 "生产 + 生活" 的多元适配 —— 既需要满足货物运输、工地作业等 生产场景的实用性,也需兼顾家庭出行、周末休闲等生活场景的舒适性。 这种需求的核心指向十分明确:在生产场景中,既要求货箱承载能力强、动力输出稳定、燃油 经济性优,同时又满足在生活场景中,关注座椅舒适性、空间以及智能配置的实 ...
8月新能源轻客销量收获“4连增”!远程/五菱争冠 江铃/福田翻倍涨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27 13:21
2025年8月新能源轻客市场销量表现 - 8月实销2.35万辆 环比下降7% 同比增长2% 同比增速较上月缩窄20个百分点[3] - 5-8月收获同比"4连增" 8月销量在年内排第5位 史上第7高[3][5] - 1-8月累计销量16.96万辆 同比增长13% 净增长约1.9万辆[1][9][25] 新能源渗透率情况 - 8月新能源轻客渗透率达63.48% 为2025年最高月份 连续四个月超过60%[7] - 1-8月新能源渗透率60.01% 较去年全年提升超3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7] 区域市场表现 - 1-8月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均有上牌 26个省份上牌量超1000辆 19个省份超3000辆 5个省份破万辆[12] - 广东省上牌量2.99万辆 占比17.65% 河南 安徽 重庆 云南等地呈现翻倍增长 广东 四川 陕西 山西出现下滑[12][14] 技术路线分布 - 纯电动车型占比达99.981% 混合动力车型仅数十辆 燃料电池轻客仅上牌1辆[16] 企业竞争格局 - 8月远程销售5626辆蝉联销冠 五菱 长安 福田 大通 江铃 东风同比分别增长26% 43% 106% 60% 263% 51%[19][21] - 8月前三名企业份额超10% 远程份额23.90% 五菱份额23.43% 长安份额13.08%[23] - 1-8月累计销量前三:上汽通用五菱3.83万辆(份额22.60%) 远程3.17万辆(份额18.71%) 长安2.12万辆(份额12.53%)[27][29] - 福田 大通 江铃同比分别大涨52% 59% 105% 领跑市场 开瑞 东风同比下滑明显[27]
陈晓波挂帅,福特中国整合销售渠道,能否实现品牌突围?
36氪· 2025-09-25 10:28
福特中国销售渠道整合 - 福特中国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 陈晓波出任总裁[2] - 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与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分销合同 委托后者分销其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2] - 福特销售服务公司高管团队主要来自长安福特体系 江铃福特合资的福特纵横原有管理团队未获重用[7] 江铃福特业务表现 - 江铃福特2022年销量4.8万辆 2023年降至3.9万辆 2024年进一步降至3.5万辆[4] - 江铃福特2022年收入1.24亿元 2023年增至6.43亿元 2024年大幅增长至53.23亿元[4] - 江铃福特2022年净亏损1.06亿元 2023年亏损扩大至8.39亿元 2024年亏损收窄至6.77亿元[4] - 江铃福特通过福特纵横渠道品牌区分商乘用车业务 专注于服务户外越野爱好者群体[4] 长安福特业务表现 - 长安福特2022年销量25.1万辆 2023年23.31万辆 2024年回升至24.7万辆[6] - 长安福特2024年收入483.3亿元 净利润20.9亿元 相比2023年亏损20.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6] - 长安福特总资产从2021年406.85亿元降至2024年281.41亿元 通过关停产线、精简车型和缩减生产基地实现减负[7] - 长安福特贡献福特中国近半销量 2022-2024年福特中国批发销量分别为49.5万辆、46.7万辆和44.2万辆[6] 福特中国整体业绩 - 福特中国2024年实现约6亿美元(约42.74亿元人民币)利润 为近7年来首次盈利[7] - 福特中国2024年出口近17万辆 同比增长超60%[10] - 福特中国实施三大战略:聚焦核心业务、开发本土化新能源车型、拓展整车出口业务[9] 渠道整合历史与规划 - 福特2018年曾尝试通过NDSD整合销售渠道但未成功 2020年江铃福特乘用车脱离NDSD[9] - 整合后渠道将覆盖约380家经销商(江铃福特110家+长安福特270家) 打造"福特纵横"生活体系四大板块[12] - 新渠道旨在提升网络协同效率 统一品牌形象 提供一站式销售服务体验[11]
个代vs银保!头部险企银保新单增速超70%:合作网点大增,价值率上升,其他公司怎么办?
13个精算师· 2025-09-18 15:19
银保渠道保费增速领先 - 2025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约1万亿 同比增长9% 远超个代渠道3%和经代渠道1-3%的增速 [7]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显著 头部险企如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增速均超70% 其中新华和国寿增速超100% [18] - 头部险企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达76% 而其他险企为-15% 形成鲜明对比 [31] 头部险企银保合作战略 - 银保"一对三"限制取消后 头部险企加速与银行战略合作 如泰康与中信银行、大家保险与北京银行、人保与中国银行、国寿与农业银行签署协议 [27] - 合作网点数量大幅增长 中国太保期缴举绩网点达1.3万个 同比增长28.9% 中国平安外部银行可经营网点达1.7万个 较年初1.2万个大幅增长 [20] - 头部险企凭借战略合作和规模优势 实现银保渠道高速增长 [10][14] 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长 - 2025年7月末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12万亿 摆脱年初负增长态势 7月当月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3] - 保费增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险产品的锁定利率和期限优势 以及产品集中停售的刺激 [3] - 个代渠道仍是寿险业第一大渠道 但银保渠道持续追赶 新单保费已实现反超 [8] 头部险企业绩表现 - 新华保险保费增速22.7% 为上市险企中最快 银保渠道增速65% 贡献18.4%的增速 [12] - 中国人寿总保费5251亿 同比增长1.3% 银保渠道贡献4.6%增速 [10] - 中国太保规模保费3902亿 同比增长0.6% 银保渠道贡献22.9%增速 [10] 产品结构转型 - 头部险企发力分红险转型 国寿、太保等个代渠道浮动收益类产品期交保费占比超50% [35]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明显提升 虽仍低于个代渠道 但差距大幅缩减 [33] - 头部险企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 成为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主要贡献者 [35] 中小险企竞争压力 - 中小险企在银保渠道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 费用操作空间变小 [30] - 银行网点"一对三"限制取消后 竞争对手增加 需与头部险企拼产品、费用、影响力和口碑 [30] - 其他险企银保渠道新单保费负增长15% 与头部险企76%的增速形成绝对反差 [31]
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追踪18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状况:总额降,账期拉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0:17
行业应付账款及票据总体情况 - 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10209.03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 [1]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192.46天 较去年末增加6.17天 呈现总额下降但账期拉长态势 [1] - 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位列应付款规模前三 分别达2366.86亿元、2305.53亿元和1050.61亿元 [1] 车企应付账款规模变化 - 14家车企应付账款规模较去年末下降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居首 上汽集团减少105.91亿元 吉利汽车减少81.24亿元 [2] - 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位列应付账款降幅前三 [2] - 小鹏汽车应付账款增加76.07亿元 增幅32.96% 零跑汽车增加44.25亿元 增幅23.41% [4]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现 - 仅6家企业周转天数较去年末改善 小鹏汽车缩短63天至170天 成为改善幅度最大企业 [5] - 赛力斯周转天数增加100.75天至266.3天 比亚迪增加14.89天至142.12天 理想汽车增加42.75天至208.11天 [6][8] - 众泰汽车周转天数达329.91天 为行业最高水平 [6] 现金流与偿付能力分析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出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 [9] - 仅江铃汽车、海马汽车账面现金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 金额分别为118.81亿元和16.75亿元 [12][13] - 比亚迪现金储备1117.34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2366.86亿元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31.92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1050.61亿元 [12][13] 账期调整执行进展 -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 要求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8] - 理想汽车7月中旬完成直采供应商账期调整 合同账期统一为60天 [10] - 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于8月11日前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10]
车企账期观察:18家企业半年延长12天、蔚来和理想超200天,长城资金缺口232亿
搜狐财经· 2025-09-03 05:25
行业背景 - 国内主流上市车企2025年中期财报已全部披露 行业价格战频发导致"反内卷"措施升级 包括成本调查 价格监测和60天支付账期承诺等[2] - 17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不超过60天 旨在缓解零部件企业现金流压力[2] - 60天账期承诺始于6月10日至11日 而半年报截止时间为6月底 账期变化尚未得到明显体现[7] 账期变化整体情况 - 18家主流乘用车企中账期延长的有12家 缩短的为6家 超六成企业账期增加[4] - 18家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均值为187.97天 较2024年末的175.75天增加12.22天[4] - 账期缩短幅度最大的车企是小鹏汽车 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减少62.75天至170.04天[5][6] - 账期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赛力斯 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增加100.75天至266.30天[5][6] 账期缩短车企详情 - 小鹏汽车账期缩短62.75天至170.04天[5][6] - 东风股份账期缩短22.42天至198.85天[5][6] - 上汽集团账期缩短6.32天至157.31天[5][6] - 北汽蓝谷账期缩短1.91天至245.84天[5][6] - 海马汽车账期缩短19.31天至251.10天[5][6] - 长安汽车账期缩短11.47天至193.07天 但公司财报指出实际减少50天[6] 账期延长车企详情 - 赛力斯账期增加100.75天至266.30天 成为账期最长车企[5][6] - 一汽解放账期增加48.40天至247.98天[5][6] - 理想汽车账期增加42.75天至208.11天[5][6] - 江淮汽车账期增加27.48天至217.96天[5][6] - 广汽集团账期增加24.98天至137.85天[5][6] - 蔚来汽车账期增加22.76天至220.40天[5][6] - 长城汽车账期增加18.80天至182.55天[3][6] - 北京汽车账期增加17.71天至106.43天[5][6] - 比亚迪账期增加14.89天至142.12天[3][6] - 江铃汽车账期增加11.06天至117.79天[5][6] - 零跑汽车账期增加6.91天至182.52天[5][6] - 吉利汽车账期增加7.51天至137.18天[3][6] 承诺执行情况 - 一汽集团 广汽集团 赛力斯已实现60天内支付承诺[8] - 比亚迪在财报中提及进一步优化账期管理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同比进一步下降[8] 现金流状况 - 18家车企中仅江铃汽车和海马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覆盖应付账款与票据[10]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4.3亿元大幅增加[9] - 理想汽车自由现金流为-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9] - 长安汽车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86亿元 去年同期为34亿元正流入[9] - 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计算 比亚迪资金缺口达1249.51亿元 上汽集团缺口484.99亿元 吉利汽车缺口518.69亿元[10] 现金储备覆盖度 - 理想汽车现金储备1069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499.67亿元富余569.33亿元[11] - 小鹏汽车现金储备475.7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306.87亿元富余168.83亿元[11] - 零跑汽车现金储备295.8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233.28亿元富余62.52亿元[11] - 比亚迪现金储备1561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2366.86亿元缺口805.86亿元[11] -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88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1050.61亿元缺口462.61亿元[11] - 长城汽车现金储备501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732.85亿元缺口231.85亿元[11] - 蔚来汽车现金储备272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349.51亿元缺口77.51亿元[11] 支付压力分析 - 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普遍集中于3个月内支付[12] - 吉利汽车60天内贸易应付款为674.49亿元 61-90天内应付款项为63.21亿元[12] - 未盈利造车新势力面临较大资金压力[12]
江铃汽车20250827
2025-08-27 15:19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7.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至7.3亿元 去年同期为8.9亿元[2][3] * 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6.1亿元增加到7.3亿元[3] * 毛利率改善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下降[2][3] * 出口占比从去年33%提升至37%[3] * 全年销量目标维持39万辆 1-7月已完成20万辆[4][14] * 分红比例维持40%[22] 车型销售表现 * 轻客车型同比增长超过20% 纯电平台推出后带来销量增长[2][4] * Ranger和Bronco车型销量未达预期 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2][4] * 皮卡产品市场接受度存在挑战 新推出平台如全新宝典和江铃域虎面临压力[2][5] * 福特品牌出口占比超过70% 达47,000-48,000台[8] 出口业务 * 上半年出口总量约65,000台[8] * 主要出口地区为东南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中东(沙特阿拉伯)、南美(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8] * 与福特合作采用固定加价结算模式 盈利稳定但部分利润由福特或代理商获得[9] * 目标将出口比例提升至国内外销量各占一半[12] 产品规划与研发 * 轻客纯电平台于2025年3月推出[2][4] * 领睿插电混动车型已在国内投产 海外投产FHEV车型[11] * 年底推出全新纯电平台SUV Bronco新能源车[11] * Ranger车型计划12月开始量产 销售贡献将在2026年体现[15] * 正在开发自动驾驶无人物流车 与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等公司合作[16] 市场策略与成本控制 * 通过降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控制成本[6] * 实施"六个一工程"专项降本措施 涵盖销售端、供应链端、采购端[18] * 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实施差异化促销政策(北方、云贵、广州、江浙等地)[6] * 通过圈层活动(济宁烈马乐园、南昌环鄱阳湖游)和高配置版本(1,966烈马复古版)提升产品吸引力[5] 行业环境与挑战 * 新能源轻客产品增幅较大 市场竞争压力依然存在[20] * 商用车用户对质量和成本关注度更高 需追求高质量和低成本[19] * 终端折扣尚未出现明显收窄迹象[13] * 若取消补贴政策 车厂将更加依赖自身成本管控能力[20] 其他重要信息 * 江铃福特科技公司采用单车计算方式会计处理 前期开发费用由公司承担[10] * 福特全顺轻客在越南市占率达80%[21] * 计划通过CKD和SKD生产方式提升海外市场份额[12] * 预计全年利润与去年持平[4][13]
出口占比超50% 新能源增长强劲 皮卡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华夏时报· 2025-08-27 14:17
皮卡市场整体表现 - 7月皮卡市场销售4.1万辆 同比增长1.7% 环比下降15% 处于近5年中位水平 [1] - 1—7月皮卡市场累计销售34.8万辆 同比增长11% [1] - 皮卡出口占皮卡总销量比例持续走高 2025年前7个月达到52% 7月单月占比达56% [5]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保持"一超多强"格局 长城汽车以33%市占率稳居第一 [2] - 1—7月长城汽车皮卡销量11万辆 同比增长5.8% [2] - 江淮汽车 上汽大通 江铃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3.6万辆 3.4万辆 3.1万辆 [2] - 比亚迪 长安汽车 郑州日产 北汽福田销量均超2万辆 [2] - 7月前五企业销量均超3000辆 长城汽车1.38万辆领跑 [2] - 国内零售市场呈现"一超三强"格局 长城汽车内销份额近50% [3] 新能源皮卡发展 - 新能源皮卡销量快速增长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0.3万辆 0.8万辆 2.1万辆 [3] - 2025年1—7月新能源皮卡累计销量4.6万辆 同比增长702% 已超过去三年总和 [3] - 雷达新能源前7个月累计销量9337辆 同比增长191% [4] - 新能源皮卡逐步走向消费特征 私人乘用化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4] 皮卡出口表现 - 7月皮卡出口量2.3万辆 环比下降13% 同比增长13% [5] - 1—7月皮卡出口量18.1万辆 同比增长37% [5] - 多家企业出口占比超50% 上汽大通出口占比超90% 江淮汽车达83% 比亚迪100%出口 [6] - 长城汽车皮卡出口量3.5万辆 同比增长28.9% [6] - 上汽大通皮卡出口量3.1万辆 江淮汽车2.99万辆 比亚迪2.88万辆 [6]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30年皮卡国内需求可达100万辆以上 乐观估计国内和出口总销量达200万辆 [7]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7月全国商用车出口销量同比增长28.72% 出口额超200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9:05
2025年1-7月商用车零售销量 - 全国商用车累计零售销量达176.72万辆 累计同比增长6.47% [1][7] - 卡车累计零售销量149.07万辆 累计同比增长7.65% [11] - 客车累计零售销量27.64万辆 累计同比增长0.50% [11] 2025年7月商用车零售销量 - 当月零售销量24.94万辆 同比增长12.24% 环比下降3.78% [1][2] - 卡车零售销量20.38万辆 同比增长12.33% 环比下降4.93% [6] - 客车零售销量4.55万辆 同比增长11.85% 环比增长1.71% [6] 零售市场企业竞争格局 - 1-7月TOP5企业零售销量占比37.84% 依次为福田汽车/上汽五菱/一汽解放/重汽豪沃/江铃汽车 [11] - 7月TOP5企业零售销量占比37.24% 依次为福田汽车/上汽五菱/一汽解放/江铃汽车/重汽豪沃 [5] - 卡车TOP5企业占比39.55% 客车TOP5企业占比52.09% [6] 2025年1-7月商用车出口表现 - 累计出口销量62.01万辆 同比增长25.87% 累计出口额1306.18亿元 [1][15] - 卡车出口55.87万辆 同比增长25.27% 出口额1023.48亿元 [18] - 客车出口6.14万辆 同比增长31.58% 出口额282.69亿元 [18] 2025年7月商用车出口表现 - 当月出口销量9.43万辆 同比增长28.72% 环比增长2.08% 出口额206.25亿元 [1][12] - 卡车出口8.43万辆 同比增长27.35% 环比增长2.57% 出口额162.26亿元 [14] - 客车出口1.00万辆 同比增长41.46% 环比下降1.80% 出口额43.99亿元 [14] 出口市场分布 - 主要出口来源地为山东/重庆/北京/安徽/河南 [18] - 主要出口市场为墨西哥/越南/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智利 [18]
出口反超国内,中国皮卡海外狂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1 01:39
中国皮卡出口表现强劲 - 7月国产皮卡出口22948辆 同比增长12.9% 1-7月累计出口180467辆 同比增长27.6% [2] - 出口量超越国内销量 7月国内销量20157辆同比下降6.5% 1-7月国内销量158140辆同比下降4.1% [2] - 长城皮卡7月出口5257辆同比增长63.77% 上汽大通出口5287辆同比增长56.37% 比亚迪出口1814辆同比增长104.05% [3] 头部品牌出口格局分化 - 长城皮卡1-7月累计出口35340辆居首 上汽大通31069辆次之 江淮29890辆第三 [3] - 比亚迪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783.71% 郑州日产同比增长253.26% 中国重汽同比增长1050% [3] - 江淮皮卡7月出口环比下降20.75% 长安皮卡同比下降14.22% 江铃同比下降44.06% [3] 新能源皮卡成为增长引擎 - 7月新能源皮卡出口同比激增186.18% 增速远超柴油车型38.18%的增长 [13] - 新能源占比从2022年1%提升至2025年8% 柴油占比从74%降至72% 汽油从25%降至19% [13] - 比亚迪凭借新能源优势实现爆发式增长 1-7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超1783% [13]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地区 该区域存在约300万辆规模市场空间 [8] - 通过高性价比和技术创新打入澳新/南美/中东市场 逐步替代美系日系产品 [8] - 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市场市占率持续提升 [8] 政策与行业前景 - 中汽协预测2030年国内需求达100万辆 叠加出口后总销量可达200万辆 [4] - 2024年皮卡出口占比接近50% 较六年前提升21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技术路线多元化 纯电/混动/增程并行发展 智能化配置领先 [14] 产品竞争力提升 - 国产皮卡实现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中高端车型占比持续提高 [4] - 满足严苛排放法规 新能源车型在欧洲/澳洲市场获得替代传统皮卡的机会 [8] - 科技配置与乘用化设计达到国际水准 脱离传统工具车范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