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逛完2025工博会,我们发现了三大趋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6:00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行业趋势分析 核心观点 本届工博会展现中国机器人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突围",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特质,标志着行业从"内卷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逐步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策源地[3][4][11][24] 趋势一:高端创新发展 - 行业摆脱参数比拼和价格博弈,转向AI驱动场景创新、绿色低碳生态及全产业链协同突破[4] - 埃斯顿首发ER1200-3300重载工业机器人,通过双电机动态同步控制和双减速机硬同步技术,实现动态性能优势,适用于航天、汽车等高端场景[5] - 大族机器人子公司华沿推出S60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负载达60KG,采用48V电机驱动系统,避免复杂走线问题,易于AGV集成[8] - 柴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千克重载工业机器人,可托举整台小米汽车,突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8] - 新时达发布STEP 2.0战略,形成从通用自动化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具备驱控一体、多核异构等全栈自研技术[10] - 汇川技术构建贯通"设计-制造-能源-运营"的数字化体系,覆盖光、机、电、液、气、磁全领域,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完整技术栈[11] 趋势二: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 行业从单一功能机械臂转向具备移动、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边缘计算成为关键支撑[12] - 越疆机器人展示"超级工厂"平台,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通过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机器狗和协作机械臂协同作业,提升生产柔性[13] - 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融合AI大模型、视觉与控制系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15] - 微亿智造通过"端-边-云"一体化架构和"快慢思考"双系统,构建工业场景机器人技术体系,实现产线快速切换[16] - 慧灵科技推出HITBOT OS操作系统,采用"大脑+小脑"双层认知架构,大脑处理语义与策略生成,小脑负责高精度运动控制[16] - 具身智能技术完成从实验室原型到产线主力的关键跨越,成为下阶段新型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力[18] 趋势三:外资品牌中国本土化 - 外资品牌从"将产品卖给中国"转向"与中国共创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本土化[19] - 爱普生专为中国市场定制LA-A系列机器人,采用轻量化紧凑设计,集成RC800L控制器,深度适配3C、锂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19] - ABB机器人整合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将工作站调试时间从2-3天压缩至半天,分拣准确度提升50%,节拍时间减少70%,复杂场景调试时间缩短90%[21] - 外资品牌通过"技术全球化+产品本地化"策略,深度嵌入中国工业体系,中国市场从"消费高地"升级为"创新策源地"[19][23]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机器人将在三个维度突破:从产品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重构、生态从协同合作升级为共生共荣、从跟跑并跑迈向标准输出[25] - 国产重载机器人打破国际负载极限,具身智能体系完善开发,推动企业参与全球产业规则制定[25] - 工博会27年变迁见证中国工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质变,机器人行业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策源地[24][25]
人形与具身智能产业何以叩响“Scaling Law”之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1:09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站在关键的转型节点,从早期的"主题炒作"逐步迈向"产业趋势投资前期"。华泰证 券近日研报显示,随着特斯拉、Figure等海外龙头及国内企业开启小批量量产, 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远期空 间已形成共识,但真正推动行业进入非线性增长的"Scaling Law"(规模法则)时刻 ,仍取决于硬件降本与 机器人大脑智能的双重突破。具身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正从技术探索走向工程落地,重塑行业技术路线与商 业化路径。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矛盾并非"能否出货",而是"能否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飞轮"。2024年底至2025年初, 国内多家本体企业已完成百台至千台交付,但交付场景多集中于科研、教育、展示等ToG领域 ,采购方更多 用于算法研发,本体企业仍扮演"硬件卖铲人"角色,软件层的智能突破尚未显现。华泰证券指出,初期订单 数并非关键信号,行业真正的转折点在于"机器人大脑的Scaling Law时刻":即智能随数据量、模型规模增 长呈非线性提升,进而突破场景泛化能力瓶颈。 ▍ 为何Scaling Law时刻还未出现 从产业卡点看,两大难题亟待解决。硬件端主要体现在成本高、方案未定型。以特斯拉Optimus G ...
重大突破!斯坦福李飞飞推出空间智能模型Marble!单图&文本生成永久免费3D世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1:09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创办的World Labs,近期通过X平台宣布,正式推出限量开放的测试预览版空间智能 模型Marble。 该过程需完成两项关键计算:一是依据图像像素的色彩、阴影差异估算深度地图,确定每个像素点在三维空间 中的 "前后位置";二是识别几何边界,例如区分桌面与桌腿的衔接处、窗户与墙体的轮廓线,以此确保生成 的3D结构符合物理空间逻辑,避免出现 "物体悬浮""墙面变形"等不合理情况。 其次是细节维度的还原与适配。Marble 在构建场景 "骨架"(几何结构)的同时,还能同步处理光照、材质、 纹理等细节元素:输入阳光下的房间图片时,模型会模拟阳光照射角度在地面生成对应阴影;图片包含木质家 具时,3D 模型会还原木材的纹理走向与质感;即便是卡通风格图片,模型也能保留其色彩饱和度与线条特 征,避免转化后风格失真。 该模型聚焦 3D 世界生成技术,仅需单张图片或文本提示,就能生成可永久存在、自由探索且免费的3D世 界,其几何结构干净、世界宏大、风格丰富,还支持场景拼接,在规模、时效性、多样性及复杂性上远超传统 方案。 ▍ 单图秒变3D世界!Marble凭啥颠覆传统3D生成技术? Marble的核心能力是 ...
人形机器人之外的更优解: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跃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1:09
9 月的 上海工博会 , 微亿智造董事长兼 CEO 张志琦 站在 新品发布 讲台上,向 业内提出 了一个全新的 思 考 : 让工业机器人通过具身智能再进化,实现机器人向 " 智能伙伴 " 的革命性跨越。 他们在会上 展示 多个工业具身智能落地实际场景 ,以及 发布 一条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 宣告具身智能 正从单体智能走向群体智能 。 " 工业具身智能 机器人 " 这一变革性概念的提出并非无来由, 当工业自动化浪潮席卷全球, 发展近 30 年的 工业 机器人却仍困在部署成本高、柔性不足、智能缺失的三重困境里 , 渗透率却远未跟上制造业需求。 IFR 数据显示 , 203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 仅 900 万台 , 机器人密度 却仅 300 台 / 万名员工 , 这 意味着, 在 2030 年全球制造业仍将依赖约 3.88 亿名人工劳动力 , 占总劳动力的 97% 。 制造企业的顾虑很容易理解: 传统工业机器人要靠专业人员编程调试,数月才能上岗,换个产 线 就水土不服 ; 人形机器人 实际落地 却陷入性价比悖论 , 复杂结构反而 导致 场景适配性有限 。 凭借 " 感知 - 学习 - 决策 - 执行 " ...
快讯|东华测试与南通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星迈创新」完成超10亿新融资;智元机器人斩获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认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1:09
战略合作与技术研发 - 东华测试与南通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加强机器人关节模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域的深度合作 共同拓展高精度执行器与智能化模组在工业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市场机遇[1][3] 企业融资与市场拓展 - 星迈创新完成超10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由美团龙珠领投 高瓴创投等继续加注 顺为资本等多家老股东跟投[4][6] - 星迈创新成立不足两年便成为泳池清洁机器人赛道第一品牌 首年攻克1400美金以上价位段85%份额 今年在超高端市场占比超90%[6] - 公司技术团队占比超60% 获260多项专利 产品以用户为中心定义行业新标准 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研发及拓展市场 同时宣布进军智能割草机器人领域[6] 新产品与技术发布 - ABB在工博会全球首发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 可搭载所有配备OmniCore的ABB协作或工业机器人 结合AI驱动在线自动路径规划技术 能实时自主规划无碰撞最优路径 节拍时间缩短50%[7][9] - ABB发布全新IRB 6750S架式机器人 最新SCARA机器人IRB 920 新一代IRB 1200小型工业机器人与IRB 1100 Lite+系列 所有产品均在ABB上海超级工厂生产[9] 行业认证与标准建设 - 智元机器人获得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认证证书(编号"001") 成为国内首批依系列团体标准获认证企业[10][12] - 认证全面评估数据集建设的四大核心要素 涵盖全生命周期管理 确保数据规范一致与可用 推动各环节标准化[12] - agibot world数据集作为全球首个基于全域真实场景构建的真机数据集 规模与质量双突破 复刻五大核心场景 采集中为机器人配备8个摄像头[12] 产业平台与生态建设 - 张江科学城企业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人形机器人中试平台入选上海市中试平台示范名单 定位国家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链条中试服务[13][15] - 平台采用分布式协同建设模式 加快成果转化 为国产人形机器人搭建产业化桥梁[15]
Roban2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形具身智能教学开发平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01:35
LEJU ROBOT FFFF 具身智能教学开发平台 HAREFRA #1. TA 38 88 LEJU ROBOT BROE 1 TOTALOG unim 全身运动控制,全新教学载体 CC x x 手柄控制开箱即用,零门槛轻松入门 E BAISE HF LY HE ROBANE (产品宣传片) 易上手 零门槛 阶梯教学 开箱即用的人形机器人 OBANE 支持图形化/Python编程 适配从展示到开发全阶段教学 20+自由度,抗摔结构设计,耐用可靠 抗抗抗推,为运控算法教学量身打造 激光雷达 + 深度摄像头 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更精准 热插拔快速换电 保障开发、展示、教学等场景连续作业 (仿真平台)(遥控手柄)(VR遥操) ··· 强大工具链 全栈开源 ROBANC VR遥操作+动作录制 1:1动作映射,轻松生成示教动作 灵巧手/夹爪末端自由扩展 满足多元教学与科研场景 仿真平台支持强化学习、模型控制、 导航避障、搬运操作等算法开发与验证 第三方开发平台 开发辅助工具 云端服务接入 模仿学习手套 边缘服务器部署 图形化控制软件及遥控器 物联网应用开发 故障检测分析工具 感知应用层 旋篇 多模态感知应用 行为数字 ...
以多形态机器人领跑“具身工业”场景落地,越疆为何持续进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13:24
当工业自动化进入"柔性生产" 下半场, 单一功能机器人已难以满足高精度协作、多场景适配与跨设备协同的 需求, 在这一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越疆机器人以"具身工业"为核心能力,推动AI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感知- 决策-执行一体的智能体演进,重新定义智能制造的边界。 在2025 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上,越疆机器人以 "具身工业 协作进化" 为主题 展示了其从高精 度智能协作机器人到"直膝行走+灵巧操作"人形机器人、高机动性高性能多足机器人和轮式人形机器人 ,贯 通从单机作业到群体自主协同的多形态全产品矩阵,以多形态通用具身智能"超级工厂"为核心场景,系统呈 现多形态机器人在高效协同、智能调度与自主作业方面的平台化能力,清晰勾勒出未来智能生产的全新图景。 同时,越疆还展示了将机器人技术与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教育科研等30余个领域深度融合的广泛应用潜 力,成为展会中最受瞩目的技术焦点。 ▍ 具身智能"超级工厂",集中决策+分布式执行 全球首次多形态通用具身机器人协同自主作业 本届工博会清晰显示,近年来越疆并未局限于协作机器人这一单一赛道。 随着"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与机 器人融合的新方向,越疆依托扎实的技术积 ...
快讯|宇树机器人“围殴”测试展硬实力;Optimus AI灵魂人物接连出走;智元机器人GO - 1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全面开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13:24
1、 宇树机器人"围殴"测试展硬实力 近日,宇树科技公布人形机器人G1最新训练成果视频,引发行业关注。据观察,视频里多位成年男子对G 1展开"围殴",G1先后遭受飞踢、横踹,还被工作人员用椅子推倒。然而,面对这些强力攻击,G1在任意 攻击倒地后,均能迅速起身,展现出强大的抗干扰与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如此,视频末尾G1还成功完成连 续空翻,动作流畅自然。此次测试,不仅凸显了宇树科技在机器人技术研发上的深厚功底,也让人形机器 人G1在应对复杂环境与突发状况方面的潜力得到直观呈现,为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范 例。 2、 Optimus AI灵魂人物接连出走 近日,特斯拉Optimus AI核心成员Ashish Kumar确认离职,下周将入职Meta。此前,Optimus工程主管M ilan Kovac效力9年后离开并创办初创公司,运动控制负责人Aleksander Madry处于"学术休假"状态。三位 技术核心先后离场,给Optimus"2025年小批量"量产宣言蒙上阴影。特斯拉坚持"硬件先行、软件后补", 但核心人才流失、量产延期等问题,使其市值蒸发,被华尔街下调目标价。 3、 智元机器人GO - 1通 ...
用按摩椅控制人形机器人?肌肉传感器方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13:24
日本初创公司 H2L ( Happy Hacking Life 的缩写)推出了一款突破性 的遥操作 设备, 这把类似按摩椅 的胶囊设备, 有望改变我们与机器人 尤其人形机器人 的互动方式。该胶囊界面的基本价格为 3000 万日元 ( 约 140 多 万元),并不是大众市场的产品,但对于需要远程存在而又不牺牲物理精度的行业来说,它标 志着一个里程碑。 这款胶囊界面允许用户通过肌肉运动来控制人形机器人,从而有效地将人体变成一个远程界面。这一创新系统 不仅可以复制动作,还能捕捉动作背后的力量,从而为远程协作提供更具沉浸感和情感丰富的体验。 不少外 媒认为,该设备让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控制就像打游戏一样简单。 ▍ 重新定义远程交互 不同于目前市场上遥控器设备的操控方式, H2L 将这种感知技术与显示器、扬声器和智能连接等元素相结 合,无需服装或复杂的训练即可实现沉浸式体验,但 胶囊界面的设计超越了简单的运动追踪。 因为 传统的 远程操作通常依靠运动传感器来模仿用户运动,例如 IMU 、 外骨骼或光学追踪器。 但 与依赖传感器检测运 动的传统系统不同, H2L 的技术能够捕捉肌肉张力的细微变化 , 这些肌肉传感器能够捕捉 ...
跨形态学习来了!轮式机器人的“经验”如何轻松传给双足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13:24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于视觉 - 语言 - 动作( Visual-Language-Action, VLA )模型的系统,已能够执行多种家务任 务,展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然而,一个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双足人形机器人缺乏大量高质量、覆盖全身动作的演示 数据。传统的远程操作数据收集方式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且往往局限于特定场景(如桌面操作),无法满足机器人在实际家庭环境中执行多样化任 务的需求。 针对这一挑战,来自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 提出了一项 名为 TrajBooster 的创新框架:利用轮式机器人的丰富操作数据,通过轨 迹重定向技术,大幅提升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动作学习效率。该方法仅需极少量目标机器人的真实数据( 10 分钟),即可实现复杂的全身操控任务, 显著增强了机器人的动作空间理解能力和零样本任务迁移能力。 ▍ TrajBooster 的核心思想:以轨迹为通用语言的"跨形态"教学 整个过程最核心也最具挑战的一步,是如何在仿真中把一条轨迹转化为双足机器人稳定、可行的全身动作。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分层控制模型,把复杂问题拆解成更易处理的小问题: 上层: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