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程序员的那些事
icon
搜索文档
售卖破解软件,11 人犯罪团伙被判刑,已赔 600 万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8 04:58
行业背景与案件概述 - 工程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技术难度大、研发成本高,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 [2] - A科技公司拥有1400多项计算机软件版权,是国内领先的建筑工程软件提供商 [3] - 该公司工程预算软件需配合加密锁使用,2019年后改为年费制(年费1.5万元),不再售卖永久锁 [3][4] 盗版产业链运作模式 - 盗版加密锁售价仅为正版1/3(5000元 vs 1.5万元),利润空间巨大 [4][5] - 犯罪链条包含四个环节:非法购入过期正版锁→技术破解→网络销售→售后支持 [7][8] - 破解程序售价400-3000元,经二次转售后终端价格达900-上万元 [7] - 闫某团伙通过网店、下级代理商形成全国销售网络,总销售额达2500万元,获利700万元 [8] 技术破解细节 - 陈某利用过期正版单机锁编写破解程序,欺骗系统通过身份验证 [6] - 初期破解程序不稳定导致文件被锁,后期优化后运行稳定 [7] - 2022年A公司清查盗版后,犯罪团伙更新破解程序应对系统升级 [8] 案件查处结果 - 11人犯罪团伙被起诉,主犯闫某获刑3年(缓刑4年),陈某二审改判3年(缓刑4年) [9] - 附带民事诉讼赔偿A公司600余万元,占团伙总获利的85% [10] - 检察机关通过调取聊天记录、转账流水等证据还原完整犯罪链条 [3][9] 市场影响分析 - 盗版行为导致正版软件商年费收入流失,影响持续付费模式 [3][4] - 盗版用户面临软件锁机、数据清空等风险,但低价策略仍吸引部分工程造价从业者 [4][7] - 案件揭示工程建设软件盗版存在规模化、专业化特征,需加强技术防护与法律打击 [2][8]
余承东回应“鸿蒙是安卓套壳”,透露鸿蒙代码 1.3 亿行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7 01:06
鸿蒙操作系统发展 - 鸿蒙系统研发投入巨大 每年投入超过1万多人 持续六年 研发费用达几百亿 代码量1.3亿行 [2] - 代码主要由华为开发 部分由开源生态合作伙伴贡献 该投入对国家具有战略价值 可统一智能终端和机器设备的操作系统 [2] 鸿蒙系统技术架构 - 早期鸿蒙采用双框架设计 兼容安卓体系 主要考虑应用迁移难度大 [3] - 从鸿蒙5.0开始 应用均为重新开发 不再依赖安卓框架 [3]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 - 操作系统生态建设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挑战 初期应用不完善影响用户体验 但成熟后再发布又缺乏用户基础 [4] - 生态迁移难度大 历史上有较多失败案例 初期存在主流应用功能不全的问题 通过持续迭代改善体验 [4]
Linus 怒喷谷歌工程师:代码垃圾又迟交,别想轻易混进 Linux!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6 08:10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怒斥Google工程师代码事件 - 核心观点: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因代码质量和提交时间问题,公开拒绝Google工程师的RISC-V架构更新,并严厉批评其为"垃圾代码",引发社区争议 [1][4][18] 事件经过 - Google工程师Palmer Dabbelt在Linux 6.17合并窗口关闭前(周五提交/周日关闭)提交了RISC-V更新,包含9项功能:支持RISC-V IOMMU、ACPI BGRT表、T-Head架构缺陷修正、MMU类型读取优化、Xmipsexectl扩展支持、Zbb系统性能优化、kprobetrace支持、用户空间CFI支持、MPXY/RPMI扩展支持 [2][8] - Linus拒绝理由:提交时间过晚(合并窗口关闭前48小时)且代码质量差,特别是将非RISC-V专用代码混入通用头文件 [4][5][7] 代码质量问题 - 具体问题案例:make_u32_from_two_u16()辅助函数被批"让世界更糟",认为直接使用位运算(a << 16) + b更清晰,该函数不仅降低可读性还污染了通用头文件 [9][10] - 核心批评:RISC-V专属代码不应混入通用头文件,且最后时刻提交大容量低质量代码是错误策略 [11][13][14] 处理结果与行业影响 - 工程师回应:承认工作安排失误导致延迟提交和质量问题,承诺改进流程 [17] - 行业反应:部分支持Linus严格标准,认为其直率沟通能有效维护代码质量;也有人调侃其"治疗困难",延续2018年行为准则争议 [18] - 最终方案:相关功能需推迟至Linux 6.18版本,且必须在合并窗口早期提交并确保代码质量 [15]
程序员的行情跌到谷底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6 03:53
AI技术对程序员职业发展的影响 - 当前技术圈普遍存在"AI焦虑",大模型技术频繁被讨论,程序员面临是否掌握AI能力的抉择 [1] - 仅掌握传统CRUD开发技能的程序员市场价值下降,而将大模型融入开发流程(如Prompt设计、RAG、微调)的技术人员更具竞争力 [2] - 企业普遍将AI应用落地作为业务重点,掌握大模型能力的技术人员薪资涨幅超过50%,HR主动招聘现象显著 [2] AI大模型技术应用趋势 - RAG技术适用于需要持续更新知识的场景,优势在于无需针对特定任务重新训练大模型 [8] - Function Call技术通过运行特定功能代码块增强大模型处理能力,实现外部工具集成和复杂任务处理 [8] - Agent技术是互联网厂商尝试企业级AI解决方案的首选,如智能客服场景应用 [8] AI大模型就业实战营课程内容 - 课程包含2天免费直播,覆盖技术原理、企业级实战项目复现和职业规划三大模块 [5][12] - 技术模块解析RAG/Fine-tuning等底层原理,拆解金融行业"支小助"、知乎直答等热门产品的技术架构 [5][8] - 实战部分提供5大核心步骤:原理掌握→工具应用→开发实操→信息链接→实战演练,可直接将项目经验写入简历 [8] 职业发展支持 - 课程提供大厂内推资源,简历直达面试官,已有学员实现职业跃迁 [16][20] - 行业大佬深度剖析大厂招聘风向,包括岗位需求、薪资水平和技术迭代方向 [16] - 配套福利包含面试资料、知识图谱等求职大礼包,限100个名额且24小时后关闭报名通道 [12][18] 技术能力提升路径 - 课程设计从GPT到开源模型全覆盖,帮助应对AI技术革新 [6] - 通过场景解析和案例拆解,快速掌握Prompt设计、Agent开发等前沿技术 [5][8] - 学习成果可使技术人员能力超过岗位需求,显著延长职业发展周期 [12][14]
突发!美国政府想入股英特尔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6 03:53
政府资金注入谈判 - 特朗普政府正与英特尔洽谈注入联邦资金以加快美国半导体生产进程并推动俄亥俄州工厂建设[3] - 谈判在特朗普总统与英特尔CEO陈立武白宫会面后取得进展但具体条款尚未确定[5] - 谈判仍处于初期阶段细节尚未确定白宫未回应置评请求[6] 战略与行业影响 - 联邦政府入股私营科技公司标志着政策从传统补贴向直接产业政策的转变[5] - 政府近期行动包括对MP Materials投资并要求英伟达和AMD将销往中国GPU收入的15%上交[5] - 政府可能落实半导体关税政策以激励英伟达等芯片设计公司与英特尔开展业务[5]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 半导体为智能手机到国防系统提供动力英特尔困境引发国家安全担忧[5] - 拥有本土晶圆厂和驱动尖端芯片的知识产权涉及国家安全问题[5] - 英特尔俄亥俄州工厂所在地具有重要政治地位特朗普三次赢得该州且为副总统家乡承载重大政治分量[5] 公司动态与争议 - 英特尔发言人表示期待与政府合作推进共同优先事项但不评论谣言或猜测[3] - 特朗普曾公开要求英特尔CEO陈立武辞职因其存在严重利益冲突[5]
要求 CEO 辞职还不够?特朗普盯上英特尔:联邦资金要入场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5 09:09
政府与英特尔合作谈判 - 特朗普政府正与英特尔洽谈注入联邦资金 旨在加快美国半导体生产进程并激活俄亥俄州工厂项目[3] - 谈判在特朗普与英特尔CEO陈立武白宫会面后取得进展 具体条款尚未确定 可能成为政府直接投资私营科技公司的罕见案例[5] - 英特尔发言人表示期待与政府合作推进共同优先事项 但拒绝对传闻置评[3] 半导体行业战略意义 - 半导体为智能手机至国防系统等设备提供核心动力 英特尔困境已引发国家安全关切[5] - 政府入股可能标志政策从传统补贴转向直接产业政策 Moor Insights创始人指出此举与近期对MP Materials投资及要求英伟达/AMD上缴中国GPU收入15%的政策一脉相承[5] - 行业专家认为政府可能同步落实半导体关税政策 激励芯片设计公司与英特尔合作[5] 政治背景与项目动态 - 英特尔俄亥俄州工厂选址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该州在三次总统选举中均支持特朗普 且为副总统万斯家乡 项目承载2026年参议院选举政治分量[5] - 谈判进展前一周 特朗普曾公开要求英特尔CEO辞职 指控其存在商业利益冲突[5] - 当前谈判仍处初期阶段 白宫未回应置评请求[6]
“淘宝第 1 个程序员”离职,在阿里 25 年,从零搭建起淘宝网站,已成亿万富豪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5 03:06
核心人物离职 - 阿里巴巴集团前合伙人蔡景现(花名"多隆")已离职,其在阿里内外平台状态显示为"退隐江湖"[1] - 蔡景现是淘宝初创团队的三个开发工程师之一,被称为"淘宝第一个程序员",2003年参与淘宝网站从零搭建[2] - 2003-2007年期间独自负责淘宝搜索引擎开发维护,并主导构建交易系统和论坛系统[4] 合伙人制度与贡献 - 蔡景现2014年成为集团合伙人,入选理由包括"对淘宝业务的创纪录贡献"及"单纯专注的技术特质"[4] - 阿里合伙人选拔需工作5年以上、至少三位现任合伙人提名,投票需75%到场且获75%赞成票[4] - 除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外,普通合伙人任期三年,离职或退休需卸任[5] 合伙人团队变化 - 2023年阿里"1+6+N"架构变革后蔡景现退出合伙人名单,其2017年身家达26亿元[5] - 阿里合伙人持续精简,2022年和2024年各有9人退出,总人数降至17人(2014年以来最低)[6] - 现任合伙人中仅剩4位元老,其余多为一线业务负责人,最年轻合伙人蒋凡39岁[6] 组织架构调整方向 - 合伙人团队精简反映公司向一线业务聚焦,推动核心管理层年轻化[6] - 当前合伙人主要分管电商、云与AI等核心业务,包含4名80后成员[6]
突发!Grok 4 缔造者离职,长文曝最燃创业内幕。马斯克痛失 xAI 大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4 10:10
核心观点 - xAI联合创始人Igor Babuschkin宣布离职创业,成立风险投资公司Babuschkin Ventures [4][9][66] - Igor在xAI期间主导了世界最大AI超算Colossus的构建,仅用120天完成 [7][14][48] - 团队成功开发出多模态Grok 4模型,性能比肩OpenAI和谷歌DeepMind [7][30] - xAI原始12人创始团队已有3人离职,目前剩余9人 [68][77][78] Igor Babuschkin的背景与贡献 - 曾任职谷歌DeepMind和OpenAI,主导AlphaStar项目并参与GPT-4研发 [15][16][22] - 拥有物理学背景,曾在CERN工作 [25][27][40] - 在xAI负责孟菲斯超算集群构建和Grok模型迭代 [28][30] - 开发公司内部训练管理工具和基础设施 [50] xAI的发展历程 - 2023年7月成立,目标是打造理解宇宙的超级AI [69] - 团队包含谷歌DeepMind、微软和OpenAI的顶尖人才 [72] - 初创团队中华人占比1/3 [75] - 团队曾一天审核15000份申请,高强度完成Grok-1开发 [12] 技术突破 - 120天内建成孟菲斯超算集群,解决RDMA通信等难题 [47][52] - Grok 4具备多模态能力,支持视频生成 [30][33] - 团队曾排查数万行lspci输出定位BIOS设置问题 [54] 团队文化 - 强调执行速度和紧迫感,马斯克亲自参与技术攻关 [48][52] - 团队成员经常工作到深夜,保持高强度开发节奏 [55][60] - 离职员工获得高度认可,马斯克公开致谢 [10][79] 未来计划 - Igor将专注于AI安全研究和投资对人类有益的AI项目 [65][66] - xAI预告未来几个月将有新模型发布 [31] - Grok 4计划推出编码、智能体等新功能 [33]
外媒爆美国偷偷在 AI 芯片货件中植入追踪器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4 01:33
美国对AI芯片出口的监控措施 - 美国当局秘密在部分高风险先进芯片货件中安装位置追踪装置,以侦测非法转运至受限制地区的AI芯片 [3][4] - 追踪器通常隐藏在服务器货件的包装中,部分大型追踪器大小与智能手机相近 [5][6] - 追踪器是美国执法机构使用了数十年的调查工具,近年来被用于打击半导体的非法转运 [5] 涉及的芯片及服务器厂商 - 戴尔、超微等制造商的服务器货件中使用了这类追踪器,这些服务器包含英伟达和AMD的芯片 [5] - 超微拒绝就美国当局的追踪行动置评,戴尔表示不清楚美国政府有在其产品货件中放置追踪器的计划 [8][9] - 英伟达拒绝置评,AMD未回应置评请求 [10] 供应链的反应与应对 - 芯片经销商从戴尔和超微服务器中拆除追踪器,部分大型追踪器被定期仔细检查 [6][14] -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国土安全调查局(HSI)和联邦调查局(FBI)可能参与追踪行动 [7] - HSI和FBI均拒绝置评,美国商务部未回应置评请求 [8] 美国对芯片出口的限制 - 美国限制英伟达、AMD等制造商向相关受限制地区出售先进芯片,始于2022年 [6] - 美国还限制向俄罗斯出售芯片,以削弱其对乌克兰的战争行动 [11] - 白宫及国会参众两院已提议,要求美国芯片企业在芯片中加入位置验证技术 [11] 历史案例与执法手段 - 1985年,美国海关总署在休斯顿机场截获受管制的设备并安装了追踪装置 [11] - 美国出口执法人员有时会在获得行政批准后安装追踪器,有时则会申请法官签发授权令 [11] - 追踪器可能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也可能在企业同意后安装 [11]
律师打输游戏诉《王者荣耀》,要求公开匹配算法,被告(腾讯)认为匹配无法决定胜负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3 11:25
案件核心争议 - 原告孙千和依据消费者权益法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具体因素及权重,认为玩家对局结果可能被操纵[1] - 腾讯辩称匹配机制无法决定游戏胜负,并提供了多位玩家胜率数据(如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玩家B当前赛季79场胜率68.4%)证明不存在50%胜率控制[3] - 争议焦点从"匹配机制能否公开"发展为"商业秘密保护与消费者知情权边界"的法律分歧[9] 腾讯法律立场 - 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称知情权不包含公开技术细节,并举广州中院案例(2021粤01民终9959号)佐证经营决策无需公开[4] - 主张匹配机制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公开会导致玩家恶意利用规则破坏游戏平衡[10] - 强调已通过《狄仁杰答疑|匹配算法全面解析》披露Elo分系统等原则性信息,披露程度与抖音算法一致[5][12] 技术层面分析 - MOBA游戏匹配存在"速度/公平性/对局质量"不可能三角,需动态平衡三者关系[12] - 《王者荣耀》采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实力,目标是在有限时间内匹配10位实力相近玩家[12][13] - 匹配机制涉及腾讯核心技术秘密,公开可能被黑产利用作作弊工具损害玩家利益[13] 行业对比 - 法律专家指出抖音/微博等具有舆论属性的APP需按《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备案,而游戏匹配机制不在此列[9][11] - 游戏匹配机制属于虚拟环境运营策略工具,与社交媒体算法存在根本差异[9][11] - 腾讯认为若强制公开匹配技术细节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并阻碍行业技术创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