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见闻
icon
搜索文档
电商行业的“逆行者”,拼多多专注反哺商家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9:39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选择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将真金白银更多投向商家和产业带扶持 而非参与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竞争[1] - 公司管理层达成共识 甘于牺牲短期利润 长期坚持反哺生态 将长期价值置于短期利益之前[1][11] - 公司通过"千亿扶持"新战略 未来三年拟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资源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40亿元 营收增速放缓至7%[1] - 第二季度净利润307.5亿元 同比下降4% 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下降趋势[1] - 利润表现直接受到"减免+扶持"投入的影响 未来财务波动预计仍较大[10] 生态建设举措 - 推出"百亿减免"惠商政策一年来 为千万商家节省海量经营成本 仅推广服务费退返就达上百亿[7] - "千亿扶持"计划从头部商家扩展至产业带中小商家 平台流量引擎和黑标店铺向中小商家全方位倾斜[9] - "电商西进"行动免除西部地区物流中转费 西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增长[19] 产业发展成效 - 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 时令水果销量增51% 海鲜水产销量增48%[17] - 00后农产品商家数量增长超30% 农产品供应链和物流能力不断提升[17] - 潮玩周边 宠物用品等商品订单量增长60%以上 家电家居母婴服饰绿植等商品加速涌入西部地区[19] 专项扶持行动 - "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走进多个农特产区 实施定制化扶持解决生鲜商家季节性供给问题[15] - "新质供给"专项行动走访多个产业带 利用数字技术和黑标店铺等新方式探索产业升级新模式[17] - 平台以消费需求为导向 通过丰富产品店铺矩阵推动商家实现长效发展[15]
补贴数月,外卖行业更好了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9:3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7%至918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至14.93亿元,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对利润的短期冲击[1][3] - 公司强调反对行业内卷,通过生态建设、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拓展构建长期竞争优势,业务协同效应显著[2][7][8] - 行业竞争格局从双雄争霸演变为多方混战,但价格战不可持续,最终需回归服务品质和商业本质[11][12][1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1][3] - 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新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收窄至19亿元[1][3][8] - 现金储备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短期理财投资694亿元[10] 业务运营 - 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美团App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创新高[3] - 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平均配送时间34分钟,履约效率领先[3] - 闪购业务成为增长亮点,618期间超1亿用户下单,高客单价商品成交额增2倍[5] - 闪电仓规模超5万家,助力本地夫妻店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效率提升[7] 生态建设 - 骑手保障升级,在17省市全额缴纳工伤险,养老保险补贴年底覆盖全国超百万骑手[14] - 设立16亿元夏季骑手保障专项补贴,扩大骑手大病关怀计划覆盖范围[15] - 商户扶持措施覆盖30余万餐饮商家,近半数商家订单量增长,四成收入提升[15] - 食品安全基建推进,11.7万家商户开通明厨亮灶直播,预计2025年底超20万家加入[15] 技术创新与国际化 - 季度研发投入63亿元,同比增长17.2%,重点投入AI技术[8] - 无人机在6城市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8] - 国际化业务Keeta在香港巩固领先地位,覆盖沙特20个城市并进入卡塔尔市场[8] 战略调整 - 对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退出亏损区域,在核心区域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10] - 加码社区生鲜业务,计划加快小象超市扩张,覆盖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10] - 新会员体系整合多业务权益,增强用户黏性和交易频次[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从美团与饿了么双雄争霸演变为美团、京东、阿里三方混战[11] - 补贴战可能延长,但无法持续,用户最终回归服务品质和理性选择[11][12] - 公司认为价格战无意义,专注履约效率、经济实惠和生态健康[13][16]
“重估”富途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9:39
核心观点 - 富途控股的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收入和利润增长前景强劲 但估值倍数重估明显滞后 当前2026年预期市盈率20倍远低于历史均值23倍 存在显著的"增长与估值脱钩"现象 [1][3][4] - 监管阴霾缓解和数字资产业务发展有望推动公司估值折价收窄 高盛将目标价从200美元上调至270美元 对应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1][2][15] 增长表现 - 2024年以来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约60% 但预期市盈率均值仍停留在14倍 [1][7] - 2022-2023年期间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降至9% 平均预期市盈率下调至14倍 [6] - 历史上2019-2021年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00% 预期市盈率平均为35倍 峰值一度触及93倍 [4] 业务驱动因素 - 海外扩张成效显著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付费客户渗透率分别达到约30%和20% 马来西亚市场取得低双位数的市场份额 [9] - 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提升 2025年上半年净资产流入同比增长近100% 远高于同期40%的付费客户增长率 [10] - 数字资产领域布局通过"R-A-C-E"战略推进 涵盖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技术构建、客户转化和交易所牌照申请 [11] 同业比较与估值 - 2026年预期市盈率20倍远低于Robinhood的52倍、盈透证券的29倍和东方财富的32倍 [14] - 2024-2026年预期股本回报率和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28%均为同业最高 [14] - 内地业务监管风险影响减弱 内地业务对付费客户和资产管理规模贡献从2021年的40%和50%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和30% [16][17] 未来展望 -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43% 当前基于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的23倍和20倍市盈率有待重估 [8] - 数字资产业务可能成为关键估值重估催化剂 虽然2027年前收入贡献有限但潜力显著 [12]
章建平,靠寒武纪“大赚”60亿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9: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涨4347.82% [8][9] -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11亿元,去年同期为-6.31亿元,现金流大幅改善 [8][9] - 总资产84.20亿元,同比增长25.34%,净资产67.55亿元,增长24.58% [9] 股价与市值表现 - 8月26日收盘价1329元/股,总市值5560亿元,位列A股第24位 [5] - 8月28日收盘价1587.91元/股,市值6643亿元,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5] - 今年以来股价暴涨102%,较发行价64.39元上涨20倍 [11] - 市值与美的集团相当,超过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等金融股 [5] 创始人持股价值 - 创始人陈天石直接持股1.195亿股,通过北京艾溪科技间接持股3064.59万股 [11] - 合计拥有公司35.90%表决权,以5560亿元市值计算身价达1996亿元 [11] - 陈天石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岁获博士学位,2016年创立寒武纪 [11] 牛散章建平投资操作 - 2024年底买入533.88万股,参考市值35.13亿元 [12] - 2025年一季度加仓74.75万股,总持股608.63万股,市值37.92亿元 [12] - 二季度未减持,以8月26日股价计算持股市值80.89亿元 [13][16] - 按均价测算成本约30.46亿元,浮盈50.43亿元 [16] - 8月28日持股市值增至94.64亿元,浮盈66.18亿元 [17]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公司为国内头部AI芯片厂商,主营云服务器、边缘计算及终端设备AI芯片 [8] -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发布推高AI算力需求,公司作为芯片商直接受益 [8] - 被市场寄予"中国版英伟达"厚望,成为AI风口核心标的 [8] 章建平其他AI概念股持仓 - 一季度末持仓包括奥飞数据1161.81万股(市值2.82亿元) [20][21] - 海南华铁8420万股(市值8.99亿元),5月减持至7131.44万股 [20][23] - 中坚科技476.62万股(市值4.6亿元),半年报减仓至202.65万股 [20][23] - 杭钢股份2694.63万股(市值3.20亿元),二季度已退出前十大股东 [20][23] - 五只AI概念股合计持仓市值57.53亿元 [20]
新贵“血洗”老炮儿,2025私募江湖开始更迭?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9:39
核心观点 - 2025年私募行业涌现多只翻倍收益产品 业绩爆发力罕见 [2][3] - 业绩领先者包括消费老将转型和新锐基金经理 体现行业格局变化 [4][5][22] 同犇投资表现 - 创始人童驯操盘产品年内收益翻倍 位列50亿规模以上私募首位 [7] - 业绩可与同期最牛公募基金收益水平旗鼓相当 [8] - 净值强势翻倍在大中型私募中甚为少见 [9] 同犇投资策略转变 - 从传统消费转向新消费领域 涵盖潮玩手办和港股创新消费链条 [13] - 2024年三季度起持续加仓港股新消费标的 [14] - 投资视角从白酒食品转向年轻人消费偏好 实现业绩逆袭 [12][15] 和谐汇一业绩亮点 - 年轻基金经理施跃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涨幅近70% [17] - 重点布局港股创新药 医疗器械和CXO细分领域 [17] - 净值曲线领先医药板块整体反弹幅度 [17] 远信投资业绩表现 - 基金经理王傲野产品成立不到两年实现净值翻倍 2025年收益超一倍 [19] - 熊市期间建仓AI产业链 抓住技术爆发机会实现净值跃升 [20] - 重点关注下一代大模型进展带来的算力与基础设施扩张机会 [20] 投资风格特征 - 新兴基金经理采用重仓爆发力标的策略 类似但斌投资风格 [19][21] - 业绩突破主要来自对港股创新消费 医药和AI产业链的提前布局 [14][17][20]
诺亚ARK最新CIO报告:当科技型通缩成为红利,认知才是关键变量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4:26
核心观点 - 全球正经历从通胀主导转向技术驱动的"科技型通缩"时代,底层财富逻辑发生根本性变革 [1][4] - 传统依赖稀缺性的投资范式失效,效率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驱动力 [9][10][11] - 需通过结构性资产配置(三支柱模型)应对宏观张力,而非单一产品押注 [6][7][8] 宏观范式转变 - 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地缘冲突、财政扩张和供应链重组仍带来成本压力 [4] - 技术革命催生"科技型通缩":AI、SaaS、自动化和新能源推动生产效率指数级跃迁,使知识生产成本趋近于零,边际成本压缩至极限 [4] - 双重现实并行:通胀与通缩不再是对立周期,而是同时存在的两个系统现实 [4] 投资逻辑重构 - 从"稀缺为王"转向"效率为王":技术使传统稀缺资源(知识、专业服务)泛滥化,价值主导权转向连接者、迭代者和复利创造者 [9][10][11] - 投资本质重新定义:从购买稀缺性转变为对效率系统的投票 [11] - 科技型通缩带来良性变革:不以需求塌陷为前提,而是通过效率提升实现通缩 [4][5] 资产配置框架 - 三支柱模型构成新三角架构:现实锚定(抵御宏观波动)+通缩引擎(捕捉技术价值重构)+灵活桥梁(动态平衡调整) [7][8] - 强调结构弹性:在波动中保持系统调适能力,而非单点预测 [7][8] - 目标从"跑赢通胀"转为参与效率红利:通过理解效率逻辑实现复利增长 [5][11] 行业影响 - AI革命重塑价值结构:生成式AI、工业软件、自动化成为效率核心 [4] - 新能源产业贡献通缩动力:与技术革命协同提升生产效率 [4] - 传统硬资产信仰受挑战:房地产、资源股和大宗商品的抗通胀逻辑边缘化 [3][10]
高盛顶尖交易员谈美股:“夏末逆风”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4:26
核心观点 - 美股面临夏末逆风挑战 流动性季节性因素及AI主题降温构成压力 但美联储鸽派立场仍提供支撑 [1][3][7] 消费者与劳动力市场 - 消费者和劳动力市场基本面疲软 存在就业市场从"不招聘、不裁员"转向直接减速的风险 该风险尚未被市场完全定价 [2] - 建议9月前持有谨慎股票立场 市场回调可能为年底提供买入机会 [3] AI科技板块 - AI领域短期势头暂停 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指出多数AI项目未能产生正回报 Meta放缓招聘打击市场情绪 [4][5] - ChatGPT-5未能带来惊喜 OpenAI首席执行官泡沫评论及苹果公司质疑大语言模型思考能力 均对市场情绪构成压力 [5] - 长期仍看好AI技术 但市场可能已建立过剩产能 需要等待下一波创新浪潮进行重置 [6] 流动性及市场结构 - 本周超过1800亿美元美债发行(2/5/7年期)对市场流动性构成考验 [8] - 商品交易顾问基金(CTA)持有约1700亿美元多头头寸 接近2200亿美元上限 若波动率上升可能转为市场卖家 [8] - 季末美国财政部资金支取增加市场压力 [8] 货币政策与汇率 - 美联储强调走弱劳动力市场被解读为鸽派 压制前端真实利率 接收前端利率交易策略得以维持 [9] - 做空美元成为市场共识 但法国政局可能短期内对该交易构成冲击 [10] 固定收益市场 - 全球长端利率持续走高 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被视为财政过度扩张症状 [10] - 财政挥霍和信誉侵蚀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推动金融股持续跑赢大盘 [10] 季节性因素 - 历史规律显示市场进入9月季节性表现疲弱 [8]
美联储理事库克将起诉特朗普的免职决定,特朗普:降息主张将成美联储多数派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4:26
解雇事件的法律争议 - 特朗普以房贷欺诈指控为由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 但库克律师称此举在事实和法律上均无依据 属于非法行为 [1][6] - 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规定 美国总统仅能在"有正当理由"(如渎职或失职)情况下罢免美联储理事 库克计划立即提起诉讼并寻求禁令以恢复职位 [2][3] - 白宫声称特朗普依法行使权力 而美联储声明强调理事长期任期及免遭随意罢免的保护是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要保障 [12][13] 事件背景与指控内容 - 解雇源于司法部对库克的刑事调查 涉及其在密歇根州和佐治亚州房产抵押贷款申请中作虚假陈述 被指控通过声称两处房产均为主要住所以获取更低利率 这些行为发生在其加入美联储之前 [5][6] - 库克坚决否认指控并拒绝辞职 表示将继续履行自2022年以来的经济职责 [6] 政治动机与美联储独立性影响 - 特朗普声称已考虑接替人选 并预计通过任命多数美联储理事支持其大幅降息主张 目前理事会7名成员中特朗普已任命2人 另有一名提名待确认 [8][10][11] - 分析认为此举可能威胁美联储独立性 若特朗普成功替换库克 将在理事会掌握四席多数 从而影响货币政策走向 [14][15] - 批评人士指出这是特朗普为转移未能降低生活成本责任而采取的威权行为 且针对库克的调查与此前对其他政治人物(如加州参议员Adam Schiff)的贷款审查模式类似 [16][17] 历史意义与后续发展 - 此为美国历史上首次总统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 案件可能最终由最高法院裁决 [2][7] - 美联储暂未决定库克当前工作状态 并表示将遵守法院判决 本周理事会无正式事务需处理 [13]
爆款不断、AI提效、IP开发——爱奇艺的生态进阶之路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4:26
核心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达66.3亿元人民币[1] - Non-GAAP运营利润5870万元 Non-GAAP净利润1470万元 连续14个季度保持Non-GAAP运营盈利[1]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在线广告服务收入12.7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其他收入8.3亿元 多元收入结构持续优化[1] 内容生态建设 - 剧集总市占率连续四个季度领跑行业[4] - 三部出品剧集《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内容热度值接连破万[4] - 《无忧渡》《书卷一梦》内容热度值分别突破9800和9600 《淮水竹亭》超8900[7] - 现实和悬疑题材《绝密较量》《乌云之上》《借命而生》反响热烈[7] - 储备约1.5万部竖屏微剧 二季度微剧日均播放时长和播放UV实现环比双位数增长[8] - 精品自制微剧《炙爱难逃》《成何体统》《掌上珠》受用户欢迎 《成何体统》内容热度峰值破5500刷新平台纪录[8] - 电影市占率连续14个季度行业第一 《大风杀》分账票房突破2800万元[10] - 综艺《哈哈哈哈哈5》刷新内容热度值纪录 《新说唱2025》热度峰值破9500创系列新高[10] - 动漫自制能力持续提升 《神国之上》收入稳居站内同期国漫第一[10]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投入AI应用推动长远发展[1] - 将长剧爆款方法论和先进技术复用到微剧开发[10] IP生态开发与商业化 - 上半年自营影视卡牌业务GMV突破亿元 《淮水竹亭》和《临江仙》卡牌销售额创新高[15] - 构建"自有IP孵化+自研产品+自营渠道"综合运营能力[15] - 中国IP卡牌市场预计2027年达351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25.4%[15] - 加速在电影、日漫、儿童等领域加大IP衍生品开发和商品化权利获取[15] - 线下体验业务包括50多家全感剧场运营门店覆盖30个城市[25] - 官宣扬州和开封两家乐园 年底前再确认1-2家新乐园选址[25] - 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线下业务 实现体验与销售环节协同[17] 海外业务拓展 - 国际版会员收入和会员规模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13] - 二季度国际版日均会员数创历史新高 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13] - 巴西、墨西哥、印尼及西语区会员收入同比增长超80%[13] 战略定位与生态构建 - 公司构建"内容—技术—商业化"闭环生态日趋成熟[2] - 通过体验业务激活IP货币化潜力 实现从流量平台到生态平台的跨越[26]
英伟达收入利润超预期,本季指引不够亮眼,“缺失中国”成焦点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0:02
核心观点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和利润增长均超预期 但中国市场销售缺失拖累业绩 且第三财季营收指引未达部分乐观预期 引发市场对AI支出增长放缓的担忧 [1][2][21] 主要财务数据 - 第二财季营业收入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62.3亿美元 [5] - 非GAAP调整后每股收益1.05美元 同比增长54% 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01美元 [5] - 调整后毛利率72.7%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但高于分析师预期的72.1% [5] - 调整后营业费用37.95亿美元 同比增长36% 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0.2亿美元 [5] 细分业务表现 - 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12.9亿美元 [5][16] - 游戏和AI PC业务营收43亿美元 同比增长49% 显著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8.2亿美元 [6] - 专业可视化营收6.01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高于分析师预期的5.32亿美元 [7] - 汽车和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从一季度70%以上放缓至69% 低于分析师预期 [20] 产品与市场动态 - Blackwell架构产品营收环比增长17% 需求非常旺盛 [1][18] - 数据中心计算营收同比增长50%至338亿美元 但环比下降1% 主要因H20销售收入减少40亿美元 [19] - 数据中心网络营收73亿美元 同比增长98% 环比增长46% [19] - 当季未向中国客户出售任何H20芯片 但释放了1.8亿美元库存 并向中国以外客户销售H20获得6.5亿美元收入 [1][14][15] 业绩指引 - 第三财季营收指引中值540亿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期中值534.6亿美元 但低于部分分析师600亿美元的乐观预期 [9][21] - 第三财季调整后毛利率指引中值73.5% 高于分析师预期中值73.4% [10] - 第三财季调整后营业费用预计42亿美元 [11] - 当前指引未考虑任何对华H20销售收入 [21] 战略与展望 - 公司预计中国市场年增长约50% 今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商机 [22] - 计划向中国市场销售更新的Blackwell芯片 [22] - 董事会批准追加60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 截至二季度末剩余回购授权金额147亿美元 [25][26] - 2026财年上半年通过回购和派息向股东回馈243亿美元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