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力报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虚拟电厂参与长三角绿电交易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05:35
行业突破 - 首次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参与跨省绿电交易 实现分布式电力资源跨省交易壁垒的突破 [1] - 为区域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及绿电交易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经验 [1] 交易细节 - 安徽虚拟电厂向上海输送绿电 成交电量达2.8万千瓦时 成交均价为0.41324元/千瓦时 [1] - 依据安徽与上海"绿电换电力"合作协议开展外送交易 [1] 区域协作 - 国网华东分部积极协同区域内省(市) 持续深化区内互济及省间绿电交易 [1] - 华东能源监管局精心指导此次长三角绿电交易 [1]
竞价上网 山东破题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山东实践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05:35
8月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能源监管办、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紧随其后,8月8日,《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出台,这是我国首个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 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形成 近日,新能源大省山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 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 要求,在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以年均25%的速度快速增长,2024年6月便成为东部沿海首个装机破亿的省 份,光伏发电装机连续8年稳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底,山东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到717.7万千瓦,超 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按照136号文"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 政策统筹协调"的要求,《实施方案》明确,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 ...
中国电力报丨光明动脉焕活雪域高原
中国电力报· 2025-08-20 03:28
西藏电力发展历程 - 西藏电网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1956年建设首座80千瓦燃油火电厂开始 到2020年阿里联网工程投运 形成覆盖全区的统一电网[2][3][6]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加速电力建设 纳金水电站首次向拉萨送电 随后拉萨西郊电厂 山南沃卡三级站等电站陆续建成[3] - 主电网已覆盖74个县市区和主要乡镇 供电可靠率达99.6% 用电人口达350万[7] 电网基础设施突破 - 建成4条"电力天路"工程: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结束孤网历史 2014年川藏联网工程联通昌都 2018年藏中联网工程进入500千伏超高压时代 2020年阿里联网实现全区覆盖[6] - 用电负荷年均增长15% 最高达276万千瓦 全社会用电量达154.17亿千瓦时 是自治区成立时2600万千瓦时的593倍[7] - 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投资26亿元 2024年投运后输电能力从6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11] 清洁能源主导地位 - 清洁发电占比超99% 形成水电为主 地热 风能 太阳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10] - 那曲市2024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4.7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6.03%[10] - 累计外送清洁电量超161亿千瓦时 覆盖华东 华中 华北等地区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86万吨[10] 民生与产业赋能 - 实施"户户通电""农网改造""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等系列惠民工程 解决农牧区用电问题[8] - 电力支持巨龙铜矿等企业发展 稳定供电保障大型设备运转 促进产业链延伸[7] - 偏远地区建设独立光储微电网 如阿里改则县麻米乡项目2024年底投运 解决21户村民用电不稳定问题[1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 确保能源安全 继续加大电网投入[13] - 统筹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和各级电网建设 提升电网安全保障 资源配置和绿色发展能力[13] - 通过网架加强和微电网保供等方式 支持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13]
拟发行80亿元!特变电工投建新项目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10:3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8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煤制天然气项目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准东20亿Nm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额达170.39亿元 [1] 项目战略意义 - 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公司主营业务的延伸 [1] - 项目所需主要原材料煤炭由自有煤矿通过输煤廊道直接运输进厂 [1] - 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并有效提升煤炭业务附加值 [1] - 对公司煤炭业务高端化转型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 [1] 风险应对措施 - 公司将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并提升经营业绩 [2] - 加快募投项目实施进度并加强募集资金管理 [2] - 完善利润分配政策及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 [2] - 第一大股东、实控人及全体董监高就填补措施作出相关承诺 [2]
用绿色打破贸易壁垒,亿纬锂能做对了什么?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09:34
公司绿色发展战略 - 提出"3040"碳中和目标 计划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 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5] - 2023年自发绿电1.05亿千瓦时 绿证采购量达总用电量15% 登上粤港澳绿电消费百强榜单 [4] - 计划2030年实现100%绿电使用 2025年绿证覆盖20%以上用能需求 [5] 产品碳管理成果 - 2024年完成40余款产品碳足迹盘查 其中5款获第三方核查证书 1款获欧盟新电池法预审证书 [4] - 溯源超15家供应商数据 挖掘供应链节能降碳潜力 [4] - 研发的628安时储能电芯实现96.2%能量效率 降低间接碳排放 [9] 国际合规与认证 - 通过"穿透式减碳"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合规性领先 [2] - 入选全球电池联盟电池护照试点项目 NCM电池项目成为10个入围项目之一 [7] - 电池护照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 [7] 海外市场拓展 - 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生产基地 采用"本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模式 [7] - 大圆柱电池远销海外并获得宝马等品牌车企认可 [11] - 将绿证采购与绿电使用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 [11] 行业出口表现 - 上半年锂电池出口增速超过20% [11] - 一季度锂电池出口总量128吉瓦时同比增长28% 出口总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11] - 形成"中国技术+全球产能"的低碳合作范式 [1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连续三年登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 [4] - 在《中国企业碳足迹领跑力20强》中排名锂电池企业第一 [4] - 龙头企业绿色转型正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 [11]
中国能建储气技术创五项世界纪录,突破18兆帕最高压力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07:47
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突破18兆帕世界最高压力等级 [1] - 技术验证同步创下硐室规模、压力、压差、气体损失率、稳定性五项世界纪录 [1] - 攻克人工硐室型高压力、多介质、长周期气体存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世界难题 [1] 行业影响 - 技术突破标志着公司在能源存储领域的成套技术验证成功 [1] - 该成果被喻为成功登顶"科技珠峰" 凸显行业技术标杆地位 [1]
增资超49亿!华电辽能推进两项目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07:30
项目概述 - 华电辽能拟向全资子公司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和华电(丹东)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增资,建设热电联产与海上风电一体化联营项目 [1][4] - 项目动态投资228.81亿元(228.8051亿元),静态投资224.58亿元(224.5813亿元),项目资本金49.06亿元(49.06159亿元) [1][4] - 热电联产项目动态投资33.01亿元(33.0057亿元),静态投资32.07亿元(32.0673亿元),资本金9.90亿元(9.90171亿元) [1][4] - 海上风电项目动态投资195.80亿元(195.7994亿元),静态投资192.51亿元(192.5140亿元),资本金39.16亿元(39.15988亿元) [1][4] 热电联产项目细节 - 项目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丹东热电公司一期东侧预留场地 [1][6] - 建设1×66万千瓦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1][6] - 通过新建单塔双回220千伏线路送至丹东北变电站 [1][6] - 公司向丹东热电公司增资9.90亿元(9.90171亿元) [4][6] 海上风电项目细节 - 项目位于辽宁丹东东港南部海域DD2场址,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2][7] - 分两期建设,每期100万千瓦,各安装84台12兆瓦风电机组 [2][7] - 一、二期工程共建1座±500千伏海上换流站和1座陆上直流汇集站 [2][7] - 海上换流站通过2根±500千伏海缆接入陆上直流汇集站,再通过1回±500千伏直流线路送至张台负荷中心 [2][7] - 公司向丹东海风公司增资39.16亿元(39.15988亿元) [4][7] 公司治理与审批 - 项目于2025年8月18日经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7] - 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因出资额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 [7][8] - 增资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4][7] 子公司基本情况 - 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41亿元(16.40558亿元),公司持股100% [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丹东热电公司总资产34.87亿元(34.872145亿元),净资产9.06亿元(9.062351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03亿元(1.029231亿元) [9] - 华电(丹东)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1000万元),公司持股100% [9][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丹东海风公司总资产0万元,净资产0万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0万元 [11] 战略影响 - 项目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2] - 有利于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增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12]
“储”足干劲 顶“峰”而上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07:19
江苏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 截至2024年6月底江苏新型储能电站95座总装机726万千瓦同比增长104%位居长三角第一全国第四 [1] - 2024年7月6日江苏93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创造全国集中调用规模新纪录 [2] - 江苏电力目标至2030年推动独立共享式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增长至800万千瓦以上 [3] 储能技术类型与应用 - 江苏抽水蓄能装机2024年为305万千瓦预计2025年达350万千瓦受地理条件限制规模低于安徽浙江等邻省 [2] - 江苏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并通过集中调度实现资源聚合 [2][3] - 用户侧新型储能应用广泛如南京钢铁6.1万千瓦/12.3万千瓦时组串式储能电站南通明艺400千瓦/860千瓦时分布式储能电站 [7] 跨区域能源协同 - 2023年江苏通过协议分电引入安徽绩溪浙江天荒坪抽蓄资源年累计送电量11.5亿千瓦时最大受进电力50万千瓦 [4] - 安徽宁国龙潭120万千瓦抽蓄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可促进新能源消纳电量15亿千瓦时 [4] - 形成省内电化学储能打底省外抽蓄调峰的跨区域协同网络 [4] 创新储能技术项目 -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装机6万千瓦为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项目电能转换效率超60%一次充电储存48万千瓦时电量 [5] - 金坛项目2022-2024年夏季响应约140次调峰指令其中8月连续响应31天二期2*35万千瓦项目已纳入省电力规划 [5] - 如东县中国天楹10万千瓦时重力储能项目综合效率85%通过12672块25吨重力块升降实现电能转换 [6] 储能产业链发展 - 2024年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链开票销售超2000亿元储能锂电产量占全国1/3拥有核心专利企业近2000家 [9] - 国轩新能源利用自产电池建成2.56万千瓦/20.28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单日最高降低电网负荷功率2.4万千瓦 [9] - 江苏发布全国首个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技术标准并推出储能系统智慧能源辅助结算终端 [10] 新能源发展与挑战 - 南通如东县风电装机563万千瓦光伏装机120万千瓦2024年新能源上网电量153亿千瓦时约为全县用电总量140% [6] - 江苏新能源装机规模大但波动性强峰谷差超50%需通过多元化储能路径解决靠天吃饭问题 [6] - 新型储能在平原地区选址灵活成为发储送用产业链重要节点 [7][8]
如何破解电力市场“规则打架”“标准不一”难题?
中国电力报· 2025-08-19 05:15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核心地位 - 确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 锚定基本理念 价值导向和运行逻辑 解决市场建设方向和路径的根本性问题 为破除市场壁垒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供统一制度遵循 [2] - 统一规则标准 系统性整合规范中长期 现货 辅助服务 市场注册 信息披露 计量结算等关键环节操作规则 形成全国统一操作手册 解决规则不衔接和标准不一致等突出问题 实现全国一盘棋 [2] - 提供基础遵循 为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力市场规划 设计 建设 运营 监管提供最基础制度规则依据 是构建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 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2] "1+6"规则体系架构与逻辑关系 - "1"指《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 是基础性纲领性规则 作为体系主干与根基 为市场运行确立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 明确市场主体权责边界 核心交易类型与基本运作模式 系统安全运行底线要求及风险防控核心机制 [3] - "6"是在"1"统领下针对关键环节与核心交易品种制定的支撑性规则 作为体系枝干 涵盖中长期交易 现货市场 辅助服务市场 市场注册 信息披露 计量结算六大具体规则 [4] - "1"与"6"相辅相成构成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 "1"为"6"提供方向和依据 "6"是对"1"的具体落实和规范 确保规则覆盖电力交易全环节和全品种 消除规则盲区 保障市场高效公平安全运行 [4] 三大市场动态衔接与资源配置机制 - 中长期市场作为电力交易压舱石 通过跨年 年度 月度 多日等合约锁定大部分电量交易 提供长期价格信号和稳定预期 是规避风险和保障电力供应基本盘的基石 锚定资源流动趋势 [6] - 现货市场作为市场风向标 基于系统实时供需状况以分钟级 小时级价格信号进行交易结算 灵敏反映短时供需变化和网络阻塞情况 引导资源实时流向最需要之处 实现短期边际成本最优 [6] - 辅助服务市场作为稳定器 通过市场化机制购买调频 备用 无功调节等服务 保障系统安全稳定优质运行 作为看不见的安全网 是现货市场高效运行和系统物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6] - 三者通过紧密耦合动态协同实现跨时空高效配置 时间上形成长期锁定-短期优化-实时保障的连续序列 空间上通过现货市场节点电价的位置信号反映区域供需紧张和阻塞成本 引导区域间资源流动 [7]
突破1亿千瓦时!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08:26
项目运营表现 - 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充放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1] - 电站于5月25日投产 占地50亩 规模达200兆瓦/400兆瓦时 配备52套独立接受电网调度的储能系统[3] - 累计启动272次 长期保持单日"两充两放"高频调用 迎峰度夏期间每日高功率运行[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全球首套构网型钠离子储能系统及全球最大单机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在站内投用[5] - 应用5种差异化构网型储能技术路线 实现锂钠两种电力储能材料同站性能对比[5] - 构网型储能通过算法模块实时调整输出电压频率 支撑电网稳定运行[6] 新能源支持效能 - 电站助力周边30多个风电光伏厂站绿电稳定接入电网[3] - 提供相当40万台家用空调同时开启的调节能力[3] - 云南新能源装机达6800万千瓦 电网渗透率近70% 构网型储能有效应对波动性[6] 行业实证意义 - 钠离子电池运行性能通过实证检验 具备慢充慢放/快充慢放/快充快放多种工作模式[5] - 当前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全国投运新型储能项目96% 钠离子电池占比不足1%[5] - 电站完成国内最大规模构网型储能黑启动试验 功率调节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电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