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四所获批组建广西海洋实验室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0 02:35
广西海洋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向海图强"战略,重点聚焦海洋渔业升级、渔电融合新材料等领域关 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秉持"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科研+产业+人才"三位一 体的创新生态体系,致力成为北部湾特色"蓝色引擎"。实验室研究领域涵盖海洋现代渔业、新材料与高 端装备、药物与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并重点推进北部湾海洋要素数字化及中国—东盟联合研发。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四所)与广西科学院共同牵头建设的广西海洋 实验室正式获批组建。 下一步,海洋四所将履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聚焦北部湾,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广西优 势,深化东盟合作,围绕产业需求,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效能。 ...
《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发布 海上风电发电量比上年增长近30%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8:01
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 较上年增长2.9% 海洋经济稳中提质 呈现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开放水平和综合管理六大领域全面发展态势 [1][2][3] 经济民生 - 经济民生指数达133.0 同比增长3.1%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1] - 海洋新兴产业与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 人均海洋水产品占有量增加0.5千克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1] 科技创新 - 科技创新指数为135.2 同比增长2.6% 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支撑有力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1] - 国产首艘自主设计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二号"完成4000米级海试 [1] 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指数达126.6 同比增长2.4%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海水水质总体稳定 [2] - "十四五"以来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超400千米 滨海湿地修复超3.1万公顷 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状况优良为主 [2] 资源利用 - 资源利用指数为128.2 同比增长2.8% 新增用海面积同比增长15.6% 保障油气及交通基础设施用海需求 [2] - 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 海水淡化日产能同比增长13.2% 能源与水资源供给能力提升 [2] 开放水平 - 开放水平指数达128.7 同比增长3.0%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 与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国家贸易额增长6.3% [3] - 沿海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80% 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9% 国际航运货物量稳中有升 [3] 综合管理 - 综合管理指数为121.6 同比增长3.3% 全年发布海洋灾害预警315期 自主海洋数值模式开源发布 [3] - 现行有效涉海标准数量同比增长14.8% 主办国家级涉海国际会议和培训人次同比增长23.0% [3]
福建武平加快推进地灾治理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十五个项目,将惠及附近村民三百余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2:20
近日,在福建省武平县中赤镇中赤村农民街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混凝土浇筑、钢 筋绑扎等作业,现场一片繁忙。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介绍:"目前挡墙、框架梁、锚杆等护坡工程已全部 完成,总进度达95%,正在抓紧推进排水沟等附属设施的收尾工作。" 据了解,2024年6月16日,武平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多个乡镇出现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河水猛涨、 农田被淹等险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发生后,武平局迅速响应,先后组织实施两 批次15个地灾治理项目,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个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 1611万元,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后,将惠及中赤、下坝等乡镇75户366人。 武平局地灾防治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部门职能,扎实做好地灾治理项目的监督管 理,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和机械投入,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全面排查和 消除灾害隐患点,提升地灾防御能力。 从"6·1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时的"心惊胆战",到地灾治理项目临近竣工的"心里踏实",村民表示:"实施 了这个治理工程,以后下雨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份安心源于武平县自然资源局近年来积 ...
两部门联合发文贵州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2:00
二是规范费源信息传递。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时将矿业权出让合同(协议)或分期缴款批复、 矿业权人(缴费人)名称、矿山名称、缴费金额等费源信息传递税务部门,对矿业权人变更等影响矿业 权出让收益征收的情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时重新传递费源信息,确保数据质量和征管信息实时共 享、完整准确。 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 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深化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在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工 作中的协作共治,加强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矿业权人合法权 益。 三是严格费源信息核验。税务机关结合矿业权出让合同、分期缴款批复、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 可证等资料,重点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传递的征收品目、矿山名称、采(探)矿证编号、证载面积、矿 种、征收标准、分期缴款、合同签订日期、缴费年度等费源信息开展一致性核验。经税务机关核验发现 费源信息存在风险疑点的,及时提请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实确认或更正后重新推送。 《通知》提出:一是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尽快推动通过外部数据交换平台,实 现"金税 ...
中缅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海岸带调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1:50
本次联合调查由海洋三所与缅甸丹老大学共同执行,重点对位于仰光沿海和丹老沿海的海洋综合观 测站预选站位开展了实地考察。联合调查组由海洋、地质及工程等多领域科研人员组成,对7个预选站 位的地基稳定性、周边水文环境条件及观测视野开阔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确定2处站 址。为后续海洋观测站的建设、数据共享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代表团还在当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德林达依省首席部长开展会谈;在缅甸丹老大学,与海洋科研工 作者们聚焦缅甸近海灾害预警技术难题,共商联合观测网络建设,并开展海洋观测仪器使用方法培训; 在当地规模最大的中学开展海洋灾害科普讲座;在当地大型海产养殖公司,就水产养殖技术、海洋生态 保护的协同发展开展交流。一系列的活动为后续双方在海洋防灾、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养殖等领域的合 作,勾勒出清晰的实施路径。 8月21日至29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派出代表团赴缅甸,执行中缅海岸带联合调查与海洋 综合观测站选址踏勘任务。 缅甸丹老大学作为该国海洋科研的重要机构,与海洋三所有着长期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多次开展 联合研究及近海调查航次,并于2022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活动受到了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妙瓦 底电视 ...
深海浮式平台技术助力天然气开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1:50
近日,我国"深海浮式平台天然气处理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取得突破,攻克深海浮式平台天然气脱水难题。该装备已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在国内外深 海气田绽放光彩。 在南海,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上,该装备成功"上岗",为开发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南海陵水17-2气田 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打破国外浮式平台天然气处理技术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该装备成为国内首创的深海浮式平 台天然气TEG脱水处理装备。 天然气处理装备应用于"深海一号"平台。珠海巨涛供图 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想要将这些"宝藏"安全高效地开采上岸,天然气脱水处理是重要环节。以往,浮式平台天然气处理技术被国外垄 断,国内缺乏自主装备,技术受制于人。如今,在"深海浮式平台天然气处理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下,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打破这一局 面。项目团队将陆地常用的三甘醇脱水(TEG)技术应用于深海浮式平台天然气处理,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相比陆地上,海上浮式平台天然 气脱水装置需要破解海上晃动带来的一系列难题。 据项目团队介绍,深海浮式平台天然气处 ...
福建数智技术赋能海上船舶监管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1:50
签约环节,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分别与福建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 设计研究院、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等六家单位签署合 作协议,涵盖执法信息化、人工智能应用、执法船设计、无人艇研发、海上通信和新技术融合等多方 面。活动中,受邀科研院所及企业通过展板集中展示了海洋与渔业执法领域的新装备、新产品与前沿技 术。 9月4日,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福建理工大学承办的推进海洋 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之数字技术赋能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活动在福州举办。近年来,福建数智 技术赋能海上船舶安全监管,在全国率先实施海上船舶安全专项整治,首倡建设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 建"总平台,推动"无人机""无人艇"等新式执法装备探索应用,推动实现从传统"人海巡查"向"智慧管 控"的转变。 学术交流环节,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戴民汉围绕"漫谈 海洋战略、海洋科技与海洋治理"作主旨报告,指出海洋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更是融合数字经 济、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的战略枢纽,应打造"(科学+技术+治理+金融)×共同设计2"的创新模 ...
2025风翼世界杯浙江岱山开赛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1:50
借助世界杯契机,岱山正在建设国际海洋运动训练基地,规划建设风翼板研发中心、水上救援培训 学校等配套设施。按照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突破10亿元,形成"赛事举办—人才培养—装 备研发"的完整产业链。 "岱山的海洋资源不仅是赛场,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舟山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 续深挖海洋资源潜力,让每一片沙滩、每一缕海风都成为国际赛事的竞争力。 岱山创新"赛事—生态"共生模式,让海洋资源永续赋能。依据《岱山县国家创新型建设方案》,赛 事核心区严格限定在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78%的海岛岸线保持原始风貌。赛前投放的200万尾黑鲷鱼 苗,通过生物净化提升海域自净能力,实现"赛事举办+生态修复"双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构 建"天地一体"监测系统,实时追踪赤潮、水母等海洋灾害,确保赛事期间海洋生态安全。这套系统已成 功预警3次小型水母聚集事件,保障比赛顺利进行。 岱山海洋资源通过"体育+"模式实现价值倍增。依托"深远海风电母港"建设成果,赛事保障船全部 采用清洁能源动力,赛场供电接入风电微电网,实现赛事全程"零碳排放"。周边建成的21公里滨海绿 道,串联起赛事区与3个4A级景区,形成"观赛+ ...
让面向东盟的海洋合作走深走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1:50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供图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带队先后访问越南和柬埔寨的海洋和经济部门、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商海洋合作事项。随后,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 团组访问印度尼西亚,深入海岛海藻养殖区,共商养殖技术难题,探讨微塑料污染治理路径,并签署《海洋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这些务实之举,以多层次、高实效的交流,为广西—东盟国家在区域海洋合作领域注入新的"温度"与支撑。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蓝色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 的新引擎。 9月8日~12日,以"创新、绿色、智能,中国—东盟蓝色新未来"为主题的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南宁市举办。论坛将聚焦和展示中国与东盟 国家在海洋生态保护、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成果,致力推动中国与东盟海洋领域合作迎来更好发展。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共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积极推进落实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和联 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大力推动和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发展海洋产业、维护海洋健康 ...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设计制作“鲁班锁地球仪”获国际地图制图大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9 01:46
第32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于8月16日至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重 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设计制作的"鲁班锁地球仪",从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选送的数百件参赛作品 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专家组评审的"实物类地图荣誉提名奖"(实物类第二名)。 "鲁班锁地球仪"是一件融地理科学、传统技艺与文化符号于一体的创新型地图作品,将中华传统益智玩 具"鲁班锁"与地球仪相结合,同时融合鲁班传说、鲁班锁、木雕与剪纸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十二 生肖、龙凤呈祥两大民俗文化意象。该作品不仅造型精巧、可拆解重组,更在艺术表达中蕴含"天人合 一"的哲学理念,并与现代地理学"板块构造"理论形成巧妙呼应。该作品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跨界的 创新融合与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未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继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研发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 测绘科普产品,助力中国测绘技术走向世界,向全球讲述更精彩的中国创新故事。 国际地图制图大会是地图学领域的最高国际组织——国际地图制图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学术盛会,旨 在展示和表彰全球在地图科学、艺术与技术创新方面的最高成就,促进国际地图 ...